誰才是乞丐?跪拜沈先生的人究竟是「文化人」還是跳梁小丑?
沈先生,一位新晉網紅,和其他網紅的路線不同,其走紅的方式是文化。因其一身髒兮兮的衣服和流浪漢的身份,但是卻因每天在路邊侃侃而談,為路人答疑解惑,對世界指點江山而迅速走紅。沈先生原名沈巍,據現在的資料看,他曾經是某單位的公務人員,因為「垃圾分類」而被停職(畢業於復旦大學的消息被證實為假消息)。這位新晉網紅被很多人奉為神明,可是看著這些晝夜跪拜的人們,實在分不清誰是乞丐誰是正常人。看著這些號稱欣賞沈先生的「文化人」,總覺得他們更像一群跳梁小丑。
沈先生對一些古典文學,例如:《左傳》、《春秋》以及論語、四書五經等都可以信手捏來、侃侃而談。因為其出口成章、邏輯清晰與邋遢的外表形成鮮明對比,成功引起廣大網友關注。自沈先生走紅以來,不知何時開始被人稱之為「大師」,更有無數人千裡迢迢以求一面之緣,甚至有人徹夜跪拜在沈先生住處之外試圖拜師學藝。有人說他是當代國學文化大師,還有人說他是聖人,還有人提議應該讓他擔任名牌大學教授……似乎很多人在一夜之間都瘋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畸形的崇拜呢?我們來詳盡分析一下。
客觀的評價一下,沈先生擁有一定的學識並且堅持讀書幾十年,非常值得人們學習,但是卻不值得這些人像找到「祖宗」一樣崇拜。從這位沈先生的學識來看,他的確有非常清晰的邏輯,但是其很多言論也並不讓人認同,觀點也比較片面。當然,對於文化,尤其是古文化的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而這位沈先生並沒有非常出彩的地方,更別說同那些終生沉浸在古文學領域的優秀學者相比。也難怪有網友表示,這只是強烈的反差給予一些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安慰為自己的雞湯罷了。
如果說文化的造詣,沈先生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可有貢獻?那些號稱追求文化的人,號稱追求真理的人,號稱尋找中國古文學真諦的人;你們為什麼不去鑽研國學,不去研讀四書五經呢?或者說你們看過這些書嗎?雖然這句話諷刺意義有點大,傷了你們的自尊,但是我依舊想問你們,知道「大師」口中的《左傳》出自誰手嗎?知道出自哪個朝代嗎?知道講的是什麼嗎?一無所知就盲目崇拜,甚至恨不得請回家供在祠堂裡,這不是一個有思想(腦子?)的人該做的事情。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三陪女因為偶爾去大學蹭課而被稱之為進步青年,我不明白這種其中的邏輯在哪裡。難道說愛學習的都是好人?還是說壞人都不愛學習?學習僅僅是一個愛好和習慣,同一個人的品行沒有任何關係。那些遺臭萬年的歷史罪人,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哪一個不是滿腹經綸?即便說破天,沈先生的本質就是一個流浪漢,你可以學習知識,流浪漢就不可以嗎?但是一個流浪漢對社會也好,對文化領域也罷,其貢獻甚至不如一名小學教師,我不知道你們這些人跪拜他的理由在哪裡!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跟風、發瘋,歸根到底就是將一直自己身上一直不敢直面的失敗釋放了出來,並且為之找到了一味聊以慰藉的雞湯良藥罷了。很多人的人生很失敗,但是這些失敗不能說、不能承認,在人前還得裝成人模人樣。忽然間這樣一位「大師」出現,似乎給自己的未來點亮了路燈,似乎自己的心靈找到了新居所,似乎給自己的失敗找到了新藉口:「所謂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這樣的阿Q精神。
有人說沈先生是因為致力於垃圾分類而被停職,非常偉大,抱歉我真的看不出來。他每天所做的不過是收集廢品換取口糧,其餘的時間用於自己的興趣——讀書罷了。流浪26年,足夠他在垃圾分類領域做出相應的成就,可是他什麼都沒做,不過是自己撿垃圾而已。如果當初馬雲說要用網際網路改變中國,然後天天泡在網吧上網、發帖,你還會覺得馬雲偉大嗎?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26年足夠做成一件事情,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沈先生流浪的做法不過是逃避現實而已,卻被很多人吹捧成為「大師」、「無欲無求」、「聖人」。
這場鬧劇的背後也隱藏著很多人悲劇的人生,一個看似不正常的流浪漢說了些正常的話,而一些看似正常的人卻變成了乞討心靈雞湯的乞丐,這是悲哀還是無奈?乍一看這些人都是欣賞沈先生學識的「文化人」,殊不知只是一群充滿了可憐、扭曲、迷茫的跳梁小丑罷了。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