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一份誨人不倦的工作,一個平凡的崗位,張丹一幹就是18年。18年的堅守,18年的執著與情懷,只因一份熱愛,一份事業和理想。
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她摯愛的學生工作,期間有多次轉崗機會,在別人眼中很好的崗位,她沒有動心,矢志不渝,在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她要走進學生心裡,做一名學生成功道路上的引路人。「輔導員要全面接觸學生,多去宿舍、飯堂、教室,了解實際問題;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走進他們的心裡;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在他們迷茫時指引方向。」
18年來,張丹始終把學生的學習、生活放在第一位,勤奮努力,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投身教育、服務學生。當學生出現各種問題時,她總是第一時間到達學生身邊,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地解決其困惑與擔憂。
說起做輔導員這些年和學生之間的故事,張丹有著深刻的感受。她曾經花了無數個日夜幫一個因網戀離校出走的學生回到學校;她曾用她的愛心、耐心和溫暖挽救了一個差點因失戀自殺的學生,並幫助其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在三水校區走訪學生宿舍,因為經濟貧困生一句話「這邊的鞋好貴,要30多元」,她自掏腰包給學生買鞋,並在核實情況後為其申請特困補貼和介紹勤工助學崗位。
還有好多的感人故事,言談中張丹流露出對學生的關愛,當說到學生出色表現時她面露欣慰和自豪,18年的輔導員生涯,最深刻的應該就是這一份永遠的師生情。她是一個有著學生情懷的輔導員老師,只要能對學生的發展有所幫助,不論什麼時候,她都一定為他們盡一份力。
張丹認為,「輔導員」不僅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給予他們鼓勵問候、分擔他們的困惑憂慮,更應該做好學生的學習指引,引導他們專注專業知識的學習,做好學業規劃的同時做好職業生涯和人生規劃。她擔任多個年級的學生黨支部書記,18年期間有900餘名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所帶的班級有30餘個校級優良學風班和優秀團支部;帶了6屆畢業生近2千名,就業率均為100%。
執於教壇,樂於奉獻,張丹的無私付出收穫了豐碩的果實,不少校友遇到問題和困難都會聯繫她,聽取她的意見,也與她分享結婚生子和升職喜悅,過年過節祝福不斷,更有出色校友被評上「優秀人民警察」、「稅收徵管能手」、「優秀工作者」等稱號,學生的成長與成功於她而言便是最有意義的回報。
張丹務實的工作作風、高效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以及社會的肯定。2015年12月,廣東省高等學校名輔導員「張丹工作室」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設立,並於2016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該工作室由校內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方面頗有建樹和影響力的專家、教授以及具有豐富學生工作經驗的輔導員組成。工作室堅持立德樹人,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旨在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水平輔導員隊伍。
一年多來,工作室先後與12個高校互動交流,派出成員參加全國、省級各種學習培訓和外出考察交流18人次,獲各類省部級、廳(市)級等課題立項24項,公開發表論文24篇,獲各類單項獎34個,撰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系列研究報告3份,派出成員擔任第五屆、第六屆廣東省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評委、廣東高校輔導員優秀工作成果評委等,為全省輔導員培訓、各兄弟院校作報告多場,在推進區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了一定貢獻。
工作室成員內部交流
此外,張丹利用工作室場所建立了大學生個性化成長輔導室,為學生排憂解難,輔助學生個性化成長,同時還帶領青年志願者走進塔頭村開展英語支教扶貧活動,引導學生們在實踐中了解和擔當起社會責任,在服務社會中成長成才。
張丹是一名「四有」輔導員老師,即:有學生情懷的輔導員,有專業支撐的輔導員,有個人魅力的輔導員,有品牌效益的輔導員。今年6月,第九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北京落幕,憑藉「四有」輔導員,我校張丹在全國高校723名參評輔導員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九屆全國高校年度人物提名獎(40人),向全國高校展示了廣東財經大學輔導員的風採,這是我校輔導員目前獲得輔導員類別獎項的最高榮譽。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中國高教學會輔導員工作研究會和中國教育報主辦,旨在表彰和宣傳一批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在立德樹人、攻堅克難、無私奉獻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優秀輔導員。
張丹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勤於鑽研,作為廣東省高校名輔導員工作室主持人、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她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公開發表論文多篇,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以帶給學生更有益的指導。她專注於大學生思想與素質教育問題,並對此有自己的見解,她認為關注學生的思想、心理與行為動態非常重要。第一,必須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健康的心理;第二,加強信仰教育,大學生一定要愛國、愛黨、愛社會,堅定心中的信念;第三,全面提高綜合素質與能力,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成為棟梁之才。
在談及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時,她把五個「一」作為對學生的期望:學精一門專業知識,為職業生涯做好鋪墊;參加一個社團組織,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為大學生活增添色彩;培養一種興趣愛好,放鬆身心,豐富課餘生活;堅持一項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魄;養成一個良好習慣,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大學生,要有獨立的人格,也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她要求學生這樣,同時她以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格魅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為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榜樣。
張丹從教多年,獲得過各種大大小小的獎項,如: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十佳)、高校學生工作先進個人、省優秀團幹部等,可在她看來,這些稱號、榮譽並不代表什麼,如果非得說點什麼那就是她堅持以及前進的動力,她以此鞭策自己,人只有不斷前進,才能取得進步,她時刻努力拼搏著。她堅信:在人生的道路上堅持下去,不論多久多長,用心人生就能出彩。她曾在婚假、產假、寒暑假趕回學校為學生整理材料、申請報告,政審、郵寄資料等,只要學生需要隨叫隨到,為的是不耽誤任何一個學生,切實幫助每一個學生,學生們看在眼裡,記在心頭,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每當新生入學教育,她總要進行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們珍愛生命——「生命是最可貴的,沒有翅膀,千萬不要從高處墜下」。不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張丹與學生們的相處都十分融洽,學生們親切地稱呼她為「丹姐」。這正是張丹一直以來追求的教育理念——「深入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內心」。
採訪最後,現任外國語學院黨委副書記的張丹真摯地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期望與祝福:希望同學們珍惜大學寶貴的時光,心懷夢想,堅定追求,她深深地祝願同學們:過好大學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