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選讀】張丹:攀巖教師的十年養成計劃

2021-02-10 山野雜誌
2008年從國家攀巖集訓隊退役後,張丹開始在四川旅遊學院任教,10年間,張丹只教攀巖一門課。從2001年到現在,張丹的生命中從沒離開過攀巖。

文、圖 / 小針刀

採訪開始前,張丹剛給學生上完戶外課;採訪結束後,張丹急匆匆趕去幼兒園接女兒。上課,接送女兒,往返於家、幼兒園和學校,三點一線的生活構成了張丹現在的日常。

張丹個子不高,皮膚黝黑,這源自她經年累月的戶外攀巖和教學。從2002年開始接觸攀巖到現在,今年31歲的張丹,已經跟攀巖打了17年交道。

17年間,她從湖南湘西的一個農村女孩,一路攀進了國家隊,又成為一名攀巖教師。

1987年1月,張丹出生在湖南省吉首市一個普通農家。14歲之前,她跟村裡別的孩子一樣,按部就班上學,放學後幫家裡幹農活,「放牛、放羊都幹」。也是因為從小出門就爬山,張丹上初中時就體現出極高的運動天賦。

「初中快畢業時,長沙市賀龍體校到我們學校招生,我誤打誤撞就進了體校,接觸了攀巖。」張丹說,那年9月,只有14歲的她一個人背著行李,坐車到了長沙。兩個月後,她開始練習攀巖。

剛進體校那會兒,一起訓練的總共有8個女孩,堅持到最後的,只有張丹一個人。

「女孩子練攀巖太苦了,兩隻手掌磨得全是血泡。」張丹說,其實她當時的身體條件並不出色,「個子矮,手臂力量弱,耐力不足」,只能靠「天天爬,天天練」來彌補,即便受傷的血泡疼得她直哭。

張丹還記得,剛練了半年多,她就參加了2002年5月在四川綿陽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體育大會,並拿到了攀巖比賽業餘組女子速度賽亞軍。

這次獲獎對張丹產生了很大刺激,在那之前,她從沒想過能靠攀巖謀生,也沒想過還能上大學,更沒想過幾年後自己能進國家集訓隊,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2003年3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攀巖隊的教練看中了張丹訓練中表現出的「狠勁」,選拔她到學校攀巖隊訓練。就這樣,張丹又從長沙到了武漢。

第二年,她通過了文化課考試,成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一名攀巖特招生。

不過,沒有幾個人知道的是,上大學之前,張丹差點放棄攀巖。

「當時我的性格大大咧咧的,對攀巖的理解也不到位,以為只要有力氣就行,不注意細節。」因為這個原因,2003年至2004年,張丹在攀巖上沒取得什麼成績,「當時就不想練了,想回家」。

是當時的教練改變了張丹的想法,還替她交了大學第一年的學費。

進入大學後,張丹調整好心態,拼盡全力投入訓練。「別人不練的時候我也在練,我相信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會出成績。」張丹說。

△2009 年,張丹在廣西參加全國山地運動會

2005年可以說是張丹的幸運年,這一年中,她先後參加了山西長治國際攀巖邀請賽、全國攀巖錦標賽和世界青年攀巖錦標賽,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全國錦標賽拿了冠軍後,就進了國家集訓隊。」張丹說。

進入國家集訓隊後,張丹開始到香港和國外參賽,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其中,在香港舉辦的亞洲青年攀巖錦標賽上,她取得了女子難度和速度賽亞軍。「成績慢慢出來了」,與此同時,張丹逐漸成為國內最優秀的攀巖運動員之一。

△隊員訓練前,張丹給他檢查安全裝備

2006年5月,張丹代表中國隊到馬來西亞參加2006極限運動大賽,因為不適應那裡溼熱的氣候,結果感染了熱傷風。

「因為比賽不能吃藥,硬撐著完成了比賽,但沒有取得什麼成績。」回國後,張丹又馬上趕到江蘇蘇州,參加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

當時,她的熱傷風還沒痊癒,從巖壁上下來,張丹眼前一黑,「直接就不省人事了」,醒來時已經在醫院。

不過,一向好強的張丹很快從病痛中恢復過來。一個多月後,她參加了在青海西寧舉辦的「2006年中國青海高原世界盃攀巖賽」,拿到了女子速度賽冠軍。

「2007年以後,參加比賽就慢慢少了,主要因為當時面臨畢業要寫畢業論文,找工作。」張丹說,另一個原因還是傷病。

多年的攀巖,給張丹留下了骨質增生和腰椎間盤突出,還有兩根受傷的手指。

2008年上半年,張丹孤身一人前往四川成都,在四川旅遊學院實習。「我第一次參加大型比賽就是在四川,最後又來到四川工作,我跟這裡有緣。」張丹說,從2008年9月至今,她已經在學校教了10年攀巖。

在學校裡,學生們都喜歡叫張丹「丹姐」。走在校園中,不斷有迎面走來的學生這麼喊她。「我們都喜歡丹姐,她一點架子也沒有,跟我們打成一片。」2018年剛畢業,留在學校實習的學生魏功宇說。

但丹姐在課堂上從不留情面,魏功宇說:「剛加入學校攀巖隊時,練習難度攀爬上不去,她脫下鞋子就砸。」但訓練一結束,張丹又帶著隊員們去聚餐,一起看比賽。

「攀巖是一項高危運動,必須嚴格要求他們。」張丹說。

△張丹在指導攀巖隊隊員訓練

魏功宇還記得,他剛進攀巖隊時,一起加入的有16個人,第一次訓練,丹姐就要求每人做300個引體向上。「結果等第一次訓練完,人走了一半。」

這段時間,張丹正在計劃帶2016級戶外運動專選學生到樂山龍巖進行教學實踐,這也是張丹教學任務中重要的一項。

每次實踐,除了給學生講解巖壁的巖石質地結構外,指導學生攀爬巖壁、正確使用巖塞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

樂山龍巖、大邑縣猴子巖、彭州飛來峰.四川幾處比較出名的自然巖壁,張丹說起來如數家珍。這些巖壁,都留下過張丹的足跡。

在學生眼中,張丹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攀巖運動上。這幾年,張丹教出的學生中,有獲得2017年中國攀巖俱樂部聯賽公開組男子速度賽(隨機賽道)第三名的魏功宇,也有中國第一個完成5.14難度級別的女運動員黃偉君。

學生們的點滴進步最讓張丹感到欣慰,也是她堅守攀巖教師崗位的最大動力。

國家級攀巖定線員、攀巖裁判員,原國家攀巖隊隊員。

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院運動訓練方向,現任四川旅遊學院運動與休閒學院講師,2013年公派前往法國布裡昂松學習山地戶外運動。

2002年開始從事攀巖運動,曾獲2005年全國攀巖錦標賽女子速度賽冠軍、青海高原全國攀巖精英賽女子速度賽冠軍、亞洲青年攀巖錦標賽女子難度、速度賽各第2名等優異成績。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

為了答謝讀者們對《山野》的厚愛,從即日起,訂閱2019年全年《山野》雜誌,贈送《光影中的中國登山》(第一輯)明信片一套。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商品圖片僅供參考,最終以實物為準)

訂閱電話:010-67154355

QQ:1423376587

(贈品隨刊寄出,數量有限,欲購從速哦~)

ABOUT

《山野》雜誌

與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共成長!

熱線:01067154355

投稿郵箱:shanyecma@qq.com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師的「十年養成計劃」
    整個培養過程,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可以叫做「十年養成計劃」吧。很遺憾,在中國,心理諮詢師的培養,還不屬於「學歷教育」!    每年培養畢業很多的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可是多年以來,幾乎沒有「心理諮詢專業方向」的碩士博士培養。即,中國的心理學碩士畢業生,儘管有比較好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基礎和科研訓練基礎。
  • 張丹:走進學生的心裡
    18年來,張丹始終把學生的學習、生活放在第一位,勤奮努力,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地投身教育、服務學生。當學生出現各種問題時,她總是第一時間到達學生身邊,給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地解決其困惑與擔憂。說起做輔導員這些年和學生之間的故事,張丹有著深刻的感受。
  • 2020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擬入選項目
    經過項目申報、資格審查、答辯評審等一系列緊張有序的工作,2020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擬入選項目終於水落石出。 本次共計有126種新刊申報,擬批准30種,通過率為23.8%,能源與材料、智能與製造、環境與生態、醫學與健康等領域獲得通過的新刊相對較多。
  • 小學生各階段+主題推薦+書籍目錄+讀書計劃分析(選讀、精讀)
    閱讀是一切學科的基礎,中小學生,越早養成閱讀的習慣,越有利於學習成長。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修身養性,讀書能提高人的綜合素養,讀書能夠陶冶情操、豐富視野、豐富內涵。多讀書,讀好書。合理的讀書計劃必不可少分析,如下:一、時間。
  • 徒手攀巖900米高垂直巖《徒手攀巖》
    對目標的極度執著,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有計劃的一步步拆解也可以做到。孤僻的性格,是他對抗枯燥的最大利器。《徒手攀登(Free Solo)》紀錄片是 Alex 親自出鏡的自傳影片,但他的性格並不是善於交際的外向型,他最初選擇孤身攀巖的原因,也只是因為不想面對難以應付的人際關係,以及不知道如何找到同好做攀登搭檔。
  • 廣州攀巖公開賽十年磨一劍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每年一度的中國攀巖公開賽的前哨戰,廣州攀巖公開賽也成為培育文化、推動運動普及發展的重要賽事和平臺,得到市體育局的重視和攀巖愛好者的追捧。澳門巖友因愛而「攀」廣州攀巖公開賽是一項兼顧成人賽和青少年賽的賽事,覆蓋面廣、參與度高,因此成為眾多攀巖愛好者追捧的賽事。
  • 十年約1680萬人次的教師參與「國培計劃」
    值「國培計劃」實施十周年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1綜合運用文獻檔案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個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國培計劃」十年實施狀況開展了第三方評估研究。為此,我國政府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為依據,啟動了國家層面的、重點支持中西部農村教師的大規模教師在職培訓計劃。  「國培計劃」十年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國家啟動、規範實施階段,聚焦鄉村、服務基層階段和精準扶貧、分層施訓階段。
  • 攀巖向中小學生敞開大門
    「我喜歡攀巖,攀巖非常有意思」、「我要當攀巖家」……一句句豪言壯語,出自於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之口,格外活潑有趣。6月22日,2017年全國攀巖進校園現場會暨校園攀巖安全宣講活動在重慶天寶實驗學校舉行,中國登山協會青少年委員會主任丁祥華介紹說,攀巖入奧後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形勢,本次公開課也是中國登山協會「百城千校」全國青少年攀巖發展計劃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旨在讓更多的青少年積極參與攀巖運動,同時也為項目增加人才選拔基礎。
  • 哆啦外教網百人精英日語教師養成計劃
    日語學習需求增多,對於日語老師的需求就激增,目前國內的日語機構普遍匱乏日語老師,可市場上明明是「供大於求」的狀況,原來尷尬的原因是大部分機構不接受零經驗的日語老師,使得很多留學海歸,研究生,N1持有者連普通的日語機構都難以進入,明明有能力卻因限制條件被拒之門外,哆啦外教網百人精英日語教師養成計劃為您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 特寫:苗疆攀巖運動進校園
    這條公路邊,建有一個「攀巖小鎮」,裡面有可供兒童和成人玩的攀巖牆。王靖的家就在「攀巖小鎮」一旁。圖為攀巖愛好者在攀巖小鎮體驗攀巖。「我以前經常看到人在小鎮的攀巖牆上熱身,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然後再到附近的山上攀巖。」他說,他自己也經常到小鎮的攀巖牆上攀巖,所以一直很喜歡這項運動。學校修建攀巖牆後,他就迫不及待地體驗了。
  • 花滑名將張丹:世上有錯版錢幣,我卻有錯版冰鞋
    估計,有張丹這個花滑名將身份的加持,應該也有不小的升值空間吧?看到張丹所言的「錯版冰鞋」,也會讓人聯想到,在退役多年後,近日以來,卻被動陷入到輿論熱浪中的張丹,與其男搭檔張昊的所謂矛盾上來。最近幾天,有一些「營銷號」拿當年冬奧會上,張昊拋摔張丹的畫面說事,稱「張昊是故意摔倒張丹」;且此後,又有張昊的第三個搭檔於小雨站出來,公開抱怨被拆散搭檔,不得不與張昊合作的後續事件來。
  • 死亡率高達50%的徒手攀巖運動,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而實際上,徒手攀巖可謂極限運動界的「槓把子」。與普通攀巖不同,徒手攀巖是在沒有任何外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僅僅靠著雙手去實現登頂的目標。所以這項運動對攀巖者的心理素質和攀巖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畢竟每一次攀登都是在拿生命做賭注,任何微小的失誤,都能讓你頃刻間粉身碎骨……這也是該運動死亡率逼近50%的原因。
  • 關於發布中國登山協會2019年全國攀巖裁判員、定線員培訓班計劃的...
    關於發布中國登山協會2019年全國攀巖裁判員、定線員培訓班計劃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9-04-29 來源:登山運動管理中心 字體:
  • 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引進《徒手攀巖》是盲目冒險嗎?
    這個全世界都在關注「死了沒」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巖者,也是美國攀巖圈的傳奇人物。他花了4個小時爬上攀巖者的終極夢想——高達3200英尺(975米)的酋長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記錄了這一過程。  9月6日,獲得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在國內上映,截至記者發稿,該片票房已突破3500萬。
  • 「國培計劃」十年投入172億,目前已實現中西部農村教師全覆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9月4日,記者從教育部發布會上獲悉,「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自2010年啟動至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經費172億元,已基本實現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教師的全覆蓋。「國培計劃」是2010年由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簡稱。
  • 徵服奧斯卡的《徒手攀巖》,死亡率50%的free solo運動
    徵服酋長巖,背後是堪比登月計劃的精密安排和準備王小波在《時代三部曲》總序中有個著名的開頭:「有人問一位登山家為什麼要去登山——誰都知道登山這件事既危險,又沒什麼實際的好處,他回答道:『因為那座山峰在那裡。』」
  • 拓展聯盟品牌:聚集人氣的時尚健康運動-巖舞攀巖
    biz.winshang.com/Pp-25887.html    業態類別:其他類別   品牌定位:中高檔   需求面積:100-500平方米   合作期限:1-5年   計劃拓展區域  物業使用方式:租賃,合作   租金承受能力:1-3元/天/平方米   首選物業: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百貨,超市   開店方式:獨立經營,合作經營,加盟經營   拓展計劃
  • 攀巖的好處 學會這些技巧攀巖更容易
    攀巖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項目,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是極限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在世界上十分流行。那麼攀巖有什麼好處呢?注意哪些事項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描述一下攀巖的好處。3、增強體力攀巖運動要的是手腳均衡的力與美,並且足以負荷自己的體重、對抗地心引力,這件事,女孩可是一點兒也不輸男孩的。
  • 又一本國產新刊上線,為Science 合作期刊!
    期刊主頁:《超快科學》是一本開放獲取、同行評議的英文新刊,雙月出版,旨在搭建超快科學研究平臺,反映本學科的前沿性和新興研究成果,促進國際上的學術交流和發展。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人比爾·莫蘭表示:「在評估和考量科學合作期刊計劃的合作夥伴時,我們會尋找有相似價值觀的合作夥伴,尤其看重通過科學促進社會發展的價值觀。我非常高興有機會與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合作創辦《超快科學》,並將這一期刊辦成為世界一流的期刊。」
  • 與冰共舞 | 她是花滑世界冠軍張丹的啟蒙教練,學生喊她黃媽媽!
    張丹——花樣滑冰世界冠軍彭程——花樣滑冰世界冠軍閆涵——花樣滑冰全國冠軍王佳磊、楊超等優秀花樣滑冰運動員,還有一些學生成為了花樣滑冰教練,為花樣滑冰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黃冰老師的學生中,成績最好的是世界冠軍張丹。在張丹的心中,黃老師也是黃媽媽。每當張丹訓練有鬆懈的時候,黃老師都會嚴格要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