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書法媒體上看到一篇討論性質的文章《賣國賊題字的「清華園」牌樓該不該廢除?》,雖然作者個人認為應當廢除,但是在評論區也有許多人都認為不應該拆除。

有的認為,這已經是歷史了,就像已經畢業的學生一樣,總不能將畢業證全部收回作廢重新換上新校長的名字吧?有的說,因人廢字實不足取,那三個字的確寫得不錯。還有的說,連清華大學都是美國利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是不是要連清華大學一起拆掉呢?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我認為,賣國賊題寫的「清華園」牌樓早就該廢除了,居然讓其存在了一百多年,這不僅是清華大學的恥辱,也是中國人的巨大恥辱!「清華園」三個字是晚清重臣那桐所題。為什麼說此人是賣國賊呢?

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帶著百官西逃避難。在臨走之前,任命那桐擔任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跟聯軍議和。日本人要求籤訂不平等條約,並許諾給予籤名者每人20萬兩黃金。
在金錢的誘惑下,許多人當時都籤了名,但那桐和奕劻兩人認為對方給錢太少,堅持不肯籤名。等要到40萬兩黃金之後,兩人才在條約上籤上自己的名字。

眾所周知,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而在於大師,更在於學校獨到的校魂和思想理念。因為校魂代表了這所學校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教育理念,並會貫穿於整個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清華大學的校魂和理念就是其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那麼,校門上的題字也同樣應該是體現清華大學獨特校魂的地方。
但是,現在恰恰相反,把一個漢奸賣國賊題的字作為學校校門上的招牌,能夠帶給人什麼印象呢?校門是清華師生每天經過的地方,也是外人來校時肯定會經過的地方。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怎麼能用一個賣國賊的字作為招牌呢?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

平心而論,那桐寫的「清華園」三字端莊渾厚、筆力遒勁,確實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可是我們應當明白,字寫得好的人有很多,書法家亦有很多,特別是在他們那個時代,文人大多都能夠寫一手好書法。
那桐的字固然不錯,但他並不是書法家,更不是書法大家,所以,他的字並不是不可替代的。既然那桐是賣國賊,題寫的字也並非上乘,那留著還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就是為了紀念清華大學曾經出過這麼一位貪腐至極的校長嗎?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我認為留著那桐的題字除了給學校抹黑之外並不能帶來什麼好處。

校門是一個學校的臉面,校門上的題字是一個學校靈魂的體現。校門上的題字不一定非要是校長題寫,可以是國家領導人,也可以是聞名遐邇的書法大家。我認為清華大學的領導如果真的明智的話,就應該把那桐的題字招牌拆除,換上書法大家的題字。
中共中央黨校已經為社會做出了榜樣。去年,中央黨校先後聘請書法家孫伯翔和孫曉雲題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牌匾和「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的牌匾。這才是真正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這才是真正對書法家的重視!什麼是文化自信?這就是文化自信!

我覺得,清華大學作為國內的頂尖學府,也可以從文化自信上開始做起,真正承擔起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使命。
(黃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