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位孕媽用文字記錄了自己順產的過程,一字一句看得我直哆嗦啊,女人生娃可真不容易:
孕媽卸貨過程:
我是8月25日見的紅,先是氣定神閒地洗了澡,接著喊老公帶上待產包去醫院。醫生說「沒有宮縮陣痛就沒那麼快」,我準備回家,畢竟醫院住的不舒服。可家人不放心,非要我住院以防萬一,於是就這麼住了四天。
這四天裡,每到下半夜,肚子就開始不規律的陣痛,從每半小時一次到十分鐘一次。可護士說,得等到五分鐘一次才行。
29號早上,我已經習慣了這種要生不生的感覺,吃了半個饅頭就吃不下了,過了一會兒,我和護士說:我想拉臭臭了。護士替我檢查「開了四公分,可以進待產房了。」我媽說我還沒吃東西,護士面無表情地交代:1小時吃完,吃完走進去。
對,你沒有聽錯,是走進去。和電視劇裡用推車推進去的畫面壓根不一致。到了待產房,醫生說家屬不能進去,於是只有一名比我矮半個頭的護士撐著我慢慢地走進待產房,爬上手術床。當時時間是下午一點。
之前看了很多順產日記,知道開始不能太用力,我很認真地按照醫生交代的去做,一呼一吸,本來打算有技巧地安安靜靜地生孩子。
可這時,產房裡推進了另一名產婦,叫得鬼哭狼嚎,天崩地裂,我的節奏瞬間被她打亂,於是也跟著亂叫起來。
結果,別人生出來了,我還在這暈頭轉向。醫生說:「人家那是二胎,你頭胎沒那麼快!」經過剛才的亂喊亂叫,我臨近虛脫,醫生想都沒想往我嘴裡塞了巧克力,效果不大,又打了一針不知是啥的,反正瞬間有氣力了。
再過了一會,醫生走過來說:堅持住,我看到頭髮了。突然一股暖流流了出來,肚子像瞬間洩氣的皮球,醫生抓起寶寶問:「看下,男孩女孩。」我說:「女孩。」醫生抓起寶貝,放到體重秤稱了下:「3350克,3點40分出生。」
護士把她抱到我的身邊,我看著這個小天使,陌生又親切的感覺。在產房裡呆了兩個小時後,就一起被護士推了出來。
我這是順產,在醫院只用休息三天,剖腹產要休息五天。總結了六條經驗,供寶媽們借鑑:
一、保持穩定呼吸。
網絡上有很多教孕媽如何正確調節呼吸,以便更好助力生產,事實證明是很有效果的。起初我使用的是拉瑪澤呼吸法,之後被旁邊的產婦打亂了節奏,那陣子的亂喊亂叫亂使勁耗費了大量的精力,而且是無效的。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保持穩定的呼吸和良好的心態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
二、備好紅糖水和巧克力。
只有生孩子時吃了這兩樣東西的寶媽才知道這兩樣東西的神奇力量。當你快沒有體力時,這兩樣東西進肚,那真是和開了掛一樣,渾身又有了力氣。有個小貼士,因為我進產房時間太趕,婆婆還沒來得及放涼桂圓紅糖水,就直接裝進了保溫壺,而在生產過程中,產婦喝東西是用吸管吸的,可想而知,當時有多麼地燙。最後沒喝紅糖水,只吃了巧克力,連護士都覺得可惜:「本來喝桂圓紅糖水是最好的。」之後巧克力還不夠讓我有力氣,護士只好給我打了針。
三、意志力要強大。
有的醫院可以讓家屬陪著一起進待產室,但孕媽要做好自己進待產室的準備,這就需要自己有強大的意念。當下半身感覺要撕裂開時,你還得咬牙堅持著一步一步往前走,因為在你感受來的劇痛,在護士姐姐看來就是:「還早呢,五指都沒開,得多動。」而這份痛苦是旁人無法解決的,當時的情況是你只能生,連不生的權利都沒有,所以你只能堅持痛下去。
四、接受自己身體的變化。
別指望一生完孩子腹部就變平坦,事實是,生完孩子後,你會懷疑肚子裡是不是還有一個。那肚皮就像洩氣的皮球,耷拉在你的腹部上,真的很難看。當然,這還得包括在手術臺上不小心拉了臭臭、餵奶時有一群人一臉姨媽笑地盯著你看、朋友來看望你時你聽著他們的話都能睡著……
五、請認真對待坐月子這件事。
很多年輕的媽媽佔著自己年輕體壯總是不願意好好坐月子,明明老人要求要多躺在床上,可媽媽卻偏偏要做起來餵奶,還一餵半小時,腰部受涼不說,還受損。剛開始也許沒多大感覺,可時間長了,必定跟「瘟雞」一樣蔫了。還有坐月子少用眼睛,如果覺得無聊,就用聽的,我月子期間就聽完了整部紅樓夢。近視眼的寶媽趁這段時間好好地養一養,視力真的會變好。
六、心態要保持愉快。
孩子的第一口喝母乳的確很重要,但這不是主要的,如果你還沒有開奶,那大可以放心先讓孩子先喝母乳。母乳這種東西急不來的,我個人認為這和寶媽的心態有很大關係,否則當你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母乳上面,不斷地喝豬腳湯、魚湯、找催乳師開奶、自己按摩等等,最後還是沒啥奶,只會讓你心態變崩,惡性循環,更加沒奶。
所以寶媽要告訴自己:如果能讓孩子喝自己的母乳是最好,如果不行,那也沒關係,大不了多費些錢買奶粉給孩子吃。心情變好了,母乳自然就多了。
當你知道這些幾乎是每位媽媽都經歷過的事情時,你就有了心理準備,覺得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
總結起來生孩子的關鍵點就是:自身咬牙堅持(生孩子的痛只能自己扛著)、外部積極輔助(生產呼吸方法、桂圓紅糖水、巧克力等);產前良好心態(了解會遇到的尷尬事件,不慌不忙)、產後心情愉悅(管他三七二十一,老娘生了孩子就是功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