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含淚懇求大學生,假期別來支教了,我們承受不起

2020-09-19 心語教育日記

在以前,很多偏遠地區的學生因為學習環境差,再加上教師缺乏,當地的學生甚至連義務教育都無法完成,於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就出現了大學生支教的政策。一些大學為了響應號召,也會號召在校的大學生利用假期去鄉村支教,大學生支教本是好事,但是卻不被待見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鄉村教師含淚懇求大學生,假期別來支教了,我們承受不起

1. 短暫的接觸換來長久的分別,孩子們很痛苦

去鄉村支教的大學生一般都是快要大學畢業的學生,一般去支教的時間都是在一個月左右,因此很多當地的學生,才剛剛和支教的老師熟悉起來,他們就要結束支教重新回到大學去了,因此很多學生在面對支教老師離開的時候都會覺得特別傷心,一些學生甚至在老師離開好久都無法走出來,學習成績也會直線下降,這也給學生帶來很大的痛苦,因此一些鄉村老師就會呼籲,不要讓大學生再來支教了,對學生的情緒影響真的挺大的。

2. 接觸新鮮事物太多,學生很難靜下心學習

支教老師大多是來自城市的,他們接受了最新的教育不管是打扮還是思想都是比較時尚的,可是這些鄉村的學生們,他們很多並沒有接觸過這些新鮮的事物。一些學生會被支教大學生的漂亮衣服所吸引,還有一些學生會被支教大學生描述的外面的世界所吸引,所以就會有學生在支教的大學生離開以後也沒有心思學習了。

甚至一些學生會產生輟學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想法,這也讓鄉村老師在支教大學生離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不能很好的管教這些學生,也給鄉村老師帶來了難題,所以鄉村老師會呼籲讓大學生不要再來支教了。

3. 每次來支教的老師都不一樣,不利於學生學習

由於大學生支教都是臨時的,因此去鄉村支教的大學生,可能每一次都是不同的人,因此每一次去新的大學生,當地的學生們就要適應一次,但是頻繁的換老師,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他們經常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就又要換下一個老師了,這也讓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迷茫的情況,所以這樣也是很不利於學生學習的。

雖然大學生去支教的目的是好的,可以讓學生們得到好一些的教育,但是大學生支教走了以後帶來的問題也確實不容忽視,因此近幾年,反對大學生支教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被支教地區的學生家長和鄉村老師。

其實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並不是真的反對大學生支教,而是反對大學生短暫的支教,但是對於這樣的事情,似乎短時間內並不能完全改變,所以在這裡也給被支教的確的學生和老師們兩點小建議。

  • 1. 大學生去支教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大學生去鄉村支教,本意也是為了能夠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被支教地區的老師們,要儘量去學習支教大學生身上好的東西,比如他們淵博的知識,開闊的眼界等,對於他們的外在等與學習無關的地方要儘量忽略。

  • 2. 在大學生去支教前提前給學生們做心理預期

在大學生來到支教地區之前,鄉村老師應該提前給學生們做心理預期,告訴他們,會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來到我們這裡陪我們呆一段時間,但是他們後面還會裡離開的,所以我們要把他們當成是我們的好朋友,多向他們學習文化知識。

這些學生們有一個心理準備,知道那些來支教的大學生來了以後還會再走,這樣就不至於在分別的時候那麼痛苦了,再一個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告訴他們,他們來這裡是為了教文化知識的,多多學習書本知識就可以了,對於其它的方面不必過多的在意,也會轉移學生們的關注點。

總結

其實大學生支教本是一件好事,只是在實施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的偏差,雖然有的人會覺得這樣的支教讓人覺得承受不起,持反對態度,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解決一定會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的。

看了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如何看待大學生假期支教這件事情的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哦!

我會每天分享關於教育方面的文章,關注我,你能看到更多積極正能量的內容哦!

相關焦點

  • 一位山區教師的懇求:大學生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放過這群孩子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假期,很多高校都會組織大學生去山區或農村支教。尤其是最近幾年,到偏遠落後地區參加支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當然,從理論上來說,大學生去支教確實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不過,從過去幾年大學生支教情況來看,所取得的效果與我們預想的有些出入。因此,一位山區教師朋友向我吐露了他的苦衷,並懇求大學生們,寒假不要再來鄉村小學支教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大學生假期就不該來支教,一位資深農村教師道出了心聲
    大學生寒假支教到底該不該來,一位資深農村教師道出了心聲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每到了寒假時期,都會有不少大學生們組團去農村支教,尤其近幾年時間,下鄉支教這件事情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趨勢。作為一名教育領域和經常接觸該項事情的工作者,我也經常遇到一些支教的學生團隊。
  • 「大學生們放過孩子吧,寒假別來支教了」,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
    每年寒假,有很多大學生會組團去農村支教,下鄉支教也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各種媒體也大肆宣傳,也引來更多的大學生支教,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大學生既得到了鍛鍊,孩子們也接受到了教育,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鄉村需要什麼樣的支教
    每到假期,這些孩子的假期安全與教育令人牽掛。近幾年,學校為這些孩子提供了免費託管,並通過引進假期大學生支教隊伍解決師資不足等困難。鄉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支教,如何才能把支教活動做好?總結幾年來學校引進支教活動的經驗,曹增利校長認為,最起碼要做到兩點:「一是支教時間不能太短。
  • 大學生們,請不要去短期支教
    現在有的大學生們會利用暑假時間去鄉村的地區支教,這好像在前幾年是一種潮流,在每年的寒假或者是暑假。高校都會有計劃的組織一批大學生去比較偏遠的地方去進行支教活動。其實從客觀長遠的眼光來審視,大學生們利用暑假期間去支教。
  • 大學生寒假去農村支教,為何不被待見?農村教師:拜託你們別來了
    每年到了寒假或者暑假的時候,一部分城市地區的師範類大學生,往往會去一些農村地區或者鄉村地區支教。大學生支教已經是屢見不鮮的事情,每年也有很多的學生自願到農村地區支教,希望利用自己寒暑假的時間,為農村地區的孩子們帶來一些新的知識。
  • 大學生朋友們,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寒假一到來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現象,成批的大學生在這個時間段會下鄉支教,特別是最近幾年,大學放假期間到農村支教好像已經成了高校裡的一種趨勢。而一位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只從表面來看,大學生支教是一件好事。
  • 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支教?我們先定義一下支教,支教指的是在我國教育發展失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對落後地區的教育進行支援,其目的是為了提升某些地區落後的教育水平。根據中華支教與助學中心的分類,當前的支教可分為長期支教,中長期支教和寒暑期支教三大類。
  • 加義學區:支教大學生情牽鄉村留守娃
    紅網嶽陽7月29日訊(通訊員 方滿蓮 徐憶忻)「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7月22日,由北京晨馨未來組織的大學生暑期支教活動在六如小學拉開帷幕。來自湖南、江西、廣東、甘肅、寧夏五省的各高校大學生志願者奔赴六如小學開展為期15天的支教活動。校園裡,支教志願者帶領孩子們在精彩的話劇世界裡翱翔,一片歡聲笑語。
  • 默克爾含淚懇求民眾配合抗疫:雙手合十 連聲道歉
    在演講過程中,默克爾眼含熱淚地說,科學家們實際上是在懇求民眾堅持科學的防疫規定。
  • 都昌縣組織開展「七彩假期」愛心支教活動
    為了給鄉村兒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們全面健康發展,7月18日,都昌縣組織開展「七彩假期」愛心支教活動, 14名都昌籍大學生志願者深入鄉村開班授課。18日上午,步入徐埠鎮蒼山小學,遠遠的就能聽見悠揚的歌聲。
  • 德化:15名大學生來支教 山區響起「歡樂歌」
    6月21日,來自廈門大學的15名大學生背起行囊緩緩走出校園,位於德化縣葛坑鎮的中小學生用山區最樸實的掌聲含淚向她們告別。在過去的15天裡,廈門大學的15名學生利用空餘時間,來到德化縣葛坑鎮中心小學和葛坑中學支教,並一對一為四名即將中考的學生突擊補習英語。葛坑鎮地處泉州市德化縣戴雲山脈深處,境內峰巒迭起,坑谷縱橫,素有「泉州的香格裡拉」之稱。
  • 《文匯報》:接過支教的接力棒堅守鄉村講臺
    選拔優秀青年赴寧夏西吉、貴州息烽、新疆拜城、雲南永平四地七校,以「教學、家訪、資助、文化、宣傳」為抓手,五位一體地開展支教扶貧……21年間,共有321名支教團志願者去往祖國西部,服務一線,教書育人。2019年秋季,90後盧虹宇接過支教接力棒,來到寧夏固原市西吉縣三合中學,擔起了九年級的英語教學任務,同時還成為六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師。
  • 音體美支教:撬動鄉村教育的小小支點
    2017年9月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等六部門聯合「1%工程」基金理事會共同啟動並推進高校音體美專業大學生赴邊遠農村小學開展支教志願服務計劃。2017年9月,我送第一批音體美支教的三名大學生來到松湖小學的時候,很多老師和學生都趕來歡迎我們,但我注意到一個怯怯地跟在同學後面的小個子男生。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樣熱情活潑,眼睛裡沒有神採,只是遠遠地看著我們這幾個從城裡來的「新老師」。臨走時,我特意叮囑幾位支教的大學生要更多地關愛像他這樣的孩子。後來,支教的學生通過家訪,了解到「小馬雲」的父親是聾啞人,母親左眼失明並患有智力障礙,哥哥常年在外務工。
  • 大學生支教既然不夠專業,為什麼還要做?
    圖片來源:unsplash中國補課式支教基本是大學生自發、零散進行,並沒有嚴格按照專業項目操作,也幾乎沒有跟蹤孩子的變化,處於一個比較模糊的地帶。但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支教的意義,即填補農村孩子的Summer Setback(暑期退步)。
  • 兒童文學作家參與鄉村支教,創作支教扶貧長篇兒童小說《逐光的孩子》
    書寫這些「最可愛的人」,並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逐光的孩子》以一名大學生支教教師蘇老師的視角,講述了其在鄂西山區藍溪小學支教的經歷,生動展現了支教大學生們對鄉村教育從疏離到融入,從不理解到誓死守望、陪伴並見證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 女大學生下鄉支教,小心點總沒錯
    支教老師在和孩子們玩遊戲。圖/鳳凰網 一篇2013年的網帖《叔叔阿姨,請不要來我們這裡支教了》也再次被翻出,吐槽了短期支教種種讓人「反感」之處:為了配合大學生暑期支教的時間,已經放假的孩子們還要被召回;支教時間短,雙方剛熟悉老師就要離開,不僅讓學生情緒受傷,也沒給他們的學習帶去多少提高。
  • 22842名教師支教與江西體罰學生的教師「支教」
    原則上選派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骨幹教師,幼兒園教師可適當放寬條件。支教以全日制工作形式為受援地提供服務,時間為1年,鼓勵延長支教時間或留任工作。各省份不得將支教教師派往非貧困地區。大學生實習支教、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不列入選派範圍。短期的基層巡講和支教、試用期教師也不列入選派範圍。
  • 當大學生遇上短期支教:自我建設是必修課
    談及二次「出徵」的原因,張曉藝有些說不清楚,但她的言語之間分明透露出對那群孩子的留戀與不舍。 羅文小學是小白楊支教隊固定的暑期支教點。小白楊支教隊在經過多年實踐探索之後,選擇了暑期「定點支教」的形式。自2014年首次前往羅文小學起,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六年的陪伴和關注讓兩個相距將近兩千公裡的地點發生了深刻的連接。正當記者認為今年的行程應該一帆風順之時,張曉藝卻表露出心中的無奈。
  • 淮南29位大學生鄉村支教 開展智力扶貧
    受經濟條件限制,炎劉鎮的基礎教育異常薄弱,師資力量有限,教師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失衡。  「廣巖小學1138名學生,16個教學班,只有34名教師,50歲以上的就有8人。 」廣巖小學校長孔令江介紹,教師老齡化問題嚴重,學歷層次低,導致很多課程無法正常開設,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的開展。  「很多學生分不清排球和籃球,更談不上如何打球。 」學生們的「無知」讓李松傑頗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