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很多偏遠地區的學生因為學習環境差,再加上教師缺乏,當地的學生甚至連義務教育都無法完成,於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就出現了大學生支教的政策。一些大學為了響應號召,也會號召在校的大學生利用假期去鄉村支教,大學生支教本是好事,但是卻不被待見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 短暫的接觸換來長久的分別,孩子們很痛苦
去鄉村支教的大學生一般都是快要大學畢業的學生,一般去支教的時間都是在一個月左右,因此很多當地的學生,才剛剛和支教的老師熟悉起來,他們就要結束支教重新回到大學去了,因此很多學生在面對支教老師離開的時候都會覺得特別傷心,一些學生甚至在老師離開好久都無法走出來,學習成績也會直線下降,這也給學生帶來很大的痛苦,因此一些鄉村老師就會呼籲,不要讓大學生再來支教了,對學生的情緒影響真的挺大的。
2. 接觸新鮮事物太多,學生很難靜下心學習
支教老師大多是來自城市的,他們接受了最新的教育不管是打扮還是思想都是比較時尚的,可是這些鄉村的學生們,他們很多並沒有接觸過這些新鮮的事物。一些學生會被支教大學生的漂亮衣服所吸引,還有一些學生會被支教大學生描述的外面的世界所吸引,所以就會有學生在支教的大學生離開以後也沒有心思學習了。
甚至一些學生會產生輟學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想法,這也讓鄉村老師在支教大學生離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不能很好的管教這些學生,也給鄉村老師帶來了難題,所以鄉村老師會呼籲讓大學生不要再來支教了。
3. 每次來支教的老師都不一樣,不利於學生學習
由於大學生支教都是臨時的,因此去鄉村支教的大學生,可能每一次都是不同的人,因此每一次去新的大學生,當地的學生們就要適應一次,但是頻繁的換老師,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他們經常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就又要換下一個老師了,這也讓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迷茫的情況,所以這樣也是很不利於學生學習的。
雖然大學生去支教的目的是好的,可以讓學生們得到好一些的教育,但是大學生支教走了以後帶來的問題也確實不容忽視,因此近幾年,反對大學生支教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被支教地區的學生家長和鄉村老師。
其實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並不是真的反對大學生支教,而是反對大學生短暫的支教,但是對於這樣的事情,似乎短時間內並不能完全改變,所以在這裡也給被支教的確的學生和老師們兩點小建議。
大學生去鄉村支教,本意也是為了能夠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被支教地區的老師們,要儘量去學習支教大學生身上好的東西,比如他們淵博的知識,開闊的眼界等,對於他們的外在等與學習無關的地方要儘量忽略。
在大學生來到支教地區之前,鄉村老師應該提前給學生們做心理預期,告訴他們,會有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來到我們這裡陪我們呆一段時間,但是他們後面還會裡離開的,所以我們要把他們當成是我們的好朋友,多向他們學習文化知識。
這些學生們有一個心理準備,知道那些來支教的大學生來了以後還會再走,這樣就不至於在分別的時候那麼痛苦了,再一個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告訴他們,他們來這裡是為了教文化知識的,多多學習書本知識就可以了,對於其它的方面不必過多的在意,也會轉移學生們的關注點。
總結
其實大學生支教本是一件好事,只是在實施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的偏差,雖然有的人會覺得這樣的支教讓人覺得承受不起,持反對態度,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解決一定會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的。
看了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如何看待大學生假期支教這件事情的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哦!
我會每天分享關於教育方面的文章,關注我,你能看到更多積極正能量的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