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區教師的懇求:大學生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放過這群孩子吧

2020-12-14 素心箋言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寒假又快到來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到假期,很多高校都會組織大學生去山區或農村支教。尤其是最近幾年,到偏遠落後地區參加支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大學生去支教確實是一件「雙贏」的好事。一來,可以提升大學生自身的教學能力,增強他們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同時還能讓他們真正地了解社情,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格;二來,可以為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鄉村教育事業增添新的力量,幫助農村的孩子們學習更加先進的知識,拓展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視野。

不過,從過去幾年大學生支教情況來看,所取得的效果與我們預想的有些出入。因此,一位山區教師朋友向我吐露了他的苦衷,並懇求大學生們,寒假不要再來鄉村小學支教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01一位山區教師的懇求:大學生朋友,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放過這群孩子吧

對於這位山區教師朋友的懇求,剛開始我也感到很詫異,直到他向我吐露出了事情真相。

他說:「大學生來鄉村支教,確實讓這些山裡的孩子們見識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同時也讓這些孩子們的心靜不下來了,不能安心念書了。」

眾所周知,很多山區農村的教育資源十分薄弱,師資力量也相當睏乏,有時候一個老師要帶三四個年級。但是,每當他們聽說城裡有大學生下來支教時,心裡都會非常高興,甚至激動地一晚上睡不著覺,心想有這些大學生的幫扶,這裡的孩子們將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學生的到來,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見識到外面更大、更繁華的世界。他們用手機、電腦向孩子們傳遞大城市裡的生活,讓這裡的孩子們見識到城裡學生的學習環境,長了見識。但是,當這些大學生走了之後,這裡的孩子卻一個個沒有了學習的心思,整天想著過上大城市裡那種光鮮亮麗的生活。

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想上學了,我想去大城市打工,過上他們視頻裡的生活。」

其實,作為一名鄉村的老師,他深知這裡的孩子只有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現在輟學去城裡打工,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會後悔。

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小小的山村,前前後後來了幾十支大學生支教隊伍,村子裡面的大人和孩子也都已經疲憊、厭倦了。

這位山區教師朋友還說到,當年第一支大學生支教隊伍到來時,全村的男女老少很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每家每戶都敲鑼打鼓、張燈結彩地歡迎大學生們的到來。他們是從心底裡感到高興,各自拿出平時家裡捨不得吃的好東西來招待客人。

可讓他們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些大學生支教隊伍,待了不到一個月便返回了學校,讓鄉親們的心涼了半截。

從那以後,大學生支教仿佛就成為了一種潮流,每到假期都會有不同的大學生前來支教,相同的是他們都待不了多久就都走了。直到現在,這個小山村前前後後已經來了幾十支大學生支教隊伍,但沒有一支能夠紮根下來,全心全意地教育這些孩子們的,鄉親們也都已經厭倦不已。

所以,對於這裡的孩子們來說,大學生支教隊伍的到來,其實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他們讓孩子們的心變得浮躁,卻又很久沉不下來。

02【寫在最後】

雖說上述只是一位山村教師的一家之言,但我相信他說的都是真心話,他的真情吐露也刷新了我對大學生支教的看法。

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學生支教確實是一件好事,只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罷了。當然,凡事我們也要辯證地去看待,不能一味地去否定大學生支教這件事,因為它確實是一件利大於弊的好事情。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對於大學生假期支教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們放過孩子吧,寒假別來支教了」,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
    每年寒假,有很多大學生會組團去農村支教,下鄉支教也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各種媒體也大肆宣傳,也引來更多的大學生支教,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大學生既得到了鍛鍊,孩子們也接受到了教育,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大學生朋友們,寒假能別來支教了嗎?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
    他對於大學生支教的表態和我們看到的支教情況天差地別,甚至說,希望你們(大學生)寒假不要再來鄉村小學支教。這讓人感到十分的震驚,直到這位老教師說出他的苦衷。「大學生朋友,感想你們的到來,是你們讓山裡娃們見識到了精彩的世界,但是孩子們的心再也靜不下來安心念書了。」
  • 大學生假期就不該來支教,一位資深農村教師道出了心聲
    大學生寒假支教到底該不該來,一位資深農村教師道出了心聲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每到了寒假時期,都會有不少大學生們組團去農村支教,尤其近幾年時間,下鄉支教這件事情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趨勢。作為一名教育領域和經常接觸該項事情的工作者,我也經常遇到一些支教的學生團隊。
  • 大學生寒假去農村支教,為何不被待見?農村教師:拜託你們別來了
    但是隨著大學生去農村支教的人數越來越多,一部分鄉村教師並不希望大學生們前來支教,並且也不太認可大學生支教的這種行為,因此有部分農村教師表示:拜託你們別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大學生義務去農村地區支教,為什麼不被認可呢?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鄉村教師含淚懇求大學生,假期別來支教了,我們承受不起
    在以前,很多偏遠地區的學生因為學習環境差,再加上教師缺乏,當地的學生甚至連義務教育都無法完成,於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就出現了大學生支教的政策。一些大學為了響應號召,也會號召在校的大學生利用假期去鄉村支教,大學生支教本是好事,但是卻不被待見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安徽大學生赴山區支教,遇洪災與學生"失聯",15年後終於重逢!
    這一天,孩子們難以壓抑內心的離愁別緒,與來自天南地北的13位大學生依依惜別。因為大家都清楚,這次一別,再難相見。(2005年對霍邱縣洪水自然災害的報導)得知消息後,支教大學生們掛念起了山裡的孩子幾經商榷,他們決定在合工大的校園裡組織募捐,為山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合工大人紛紛慷慨解囊,為災區帶去自己的一份溫暖。隆冬臘月,支教隊伍的其中一位志願者驅車一百多公裡,親手為戴家河初中的孩子們送去了募集到的善款和物資。
  • 德化:15名大學生來支教 山區響起「歡樂歌」
    東南網6月22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 通訊員 許華森 陳儒林)從夾道鼓掌歡迎,到夾道揮淚相送,這是德化山區孩子們的真情流露。6月21日,來自廈門大學的15名大學生背起行囊緩緩走出校園,位於德化縣葛坑鎮的中小學生用山區最樸實的掌聲含淚向她們告別。
  • 尼泊爾山區的「希望樹」: 一個揚大女生12天異國支教故事
    當事人提供  中國江蘇網2月9日訊 揚州大學大一女生肖玉涵,利用寒假去到尼泊爾山區短期支教。12天的支教生活,她感受到了尼泊爾山區孩子們的友好與真誠,也銘刻下了在異國他鄉授人以漁的最真實記憶。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8日聯繫肖玉涵時,她剛剛回到自己貴州貴陽市區的家中,她本是城市女孩,喜歡三毛,也喜歡三毛「心有橄欖樹」的獨立與從容。
  • 大學生暑期支教有多大作用?
    其中除文化課外,還設置了特色課程,如兒童劇課上,由支教團員帶領當地學生一同創作劇本,激發學生創作的樂趣;更有音樂舞蹈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與欣賞。  不僅天山小學的學生們參加了支教團所安排的暑期課程,周邊學校的孩子們也非常希望參加學習。「每天都有四裡八鄉的孩子來報名,從不夠學齡的五歲孩童到初二的青澀少年都來了,原來只有100出頭學生的小學最後竟然收了200多人。」陳大禹說。
  • 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受人待見?當地村民嫌棄,村長:別來給我添麻煩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的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 大學生們,請不要去短期支教
    現在有的大學生們會利用暑假時間去鄉村的地區支教,這好像在前幾年是一種潮流,在每年的寒假或者是暑假。高校都會有計劃的組織一批大學生去比較偏遠的地方去進行支教活動。其實從客觀長遠的眼光來審視,大學生們利用暑假期間去支教。
  • 深圳大學支教團隊:把知識和溫暖播撒到山區
    大學生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現在的大學生都如何度過長長的暑假?兼職、實習、旅遊,抑或是在家「宅」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教的隊伍。深圳大學義工聯助學分會主辦的「螢火蟲計劃」和經濟學院義工協會主辦的「蒲公英計劃」是深大比較老牌的支教活動。2014年暑假,他們分別走進了江西、湖南和甘肅的偏遠山區,為當地孩子送去了屬於深圳青年學生的一份愛心。
  • 西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山區小學 陪伴留守兒童過寒假
    在為期一周的支教志願服務活動中,志願服務團隊通過愛心捐助、愛國教育、課堂講學、心理輔導和建立幫扶檔案等,為山區小學留守兒童們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定點幫扶要幫到點上,扶到心裡,要堅持做山區孩子們的守護者,守望他們的人生開花結果。我們不僅還要來,我們還要經常來。」志願服務隊隊長張薈婷動情地說道。    理解:大學生和小學生的悄悄話    「守望花開」志願服務團隊總共有隊員20餘人,但受於各種限制每次去支教幫扶的隊員流動性較大。
  • 為什麼鄉鎮教師招聘遇冷,而願意到山區支教的人有很多呢?
    近幾年國家對鄉鎮教師的政策扶持幅度都很大,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老師想方設法出到城裡工作。所以今天我分享的話題就是「為什麼願意到山區支教的人很多,而鄉鎮教師招聘卻遇冷」。福利待遇,補助這些國家都能給予,但實際工作環境的艱苦卻讓多數的求職者都望而卻步。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精神信念支撐,恐怕再好的待遇也很難真的將他們留在山村。當然這並不是一個絕對功利化的問題,同樣愛崗敬業的人他也有權利選擇考出城裡工作,這是人的基本權利。其次,社會服務城裡要更好,醫療服務、子女受教育服務、生活環境等等都是很多鄉鎮教師考慮的問題。
  • 大愛在湘西:「支教奶奶」點燃山區孩子的希望
    浙江省寧波市一名小學退休教師,放棄安逸的晚年生活,不遠千裡到湘西南漵浦山區支教。同時,她還牽線搭橋,為漵浦山區貧困家庭找到精準脫貧的金鑰匙。六旬奶奶,不遠千裡湘西山區支教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的一名退休教師。2003年,她被一所私立學校高薪返聘後,仍想著要實現自己多年來的支教心願。周秀芳上小學時因家貧交不起學費,父母讓她輟學。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
  • 大學生支教面臨困境 模式亟需轉變實現可持續
    徐本禹反覆強調:「貴州支教教會我把感恩當成一種生活態度,把感動當成一種生活追尋,把困難當成一種生活磨礪,把志願服務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支教大學生不僅在精神上獲得了豐收,而且在職業發展上具有明顯優勢。華中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忠雲說:「先去基層鍛鍊再就業是一個好選擇,過去支教團的大學生畢業後基本都能找到好工作。有這段特殊經歷,用人單位會覺得他們更能吃苦、有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 大學生支教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在我身邊我所常見的實踐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是調研,二是支教。調研給人感覺更為簡單,主要就是設計好問卷,選擇地點進行問卷的調查訪問,再拍攝一些相應的照片,最後就是齊心協力寫出一份相應主題的調查報告出來,所以調研這種實踐方式比起支教來說,似乎更多的大學生們更樂於選擇調研。
  • 暑假大學生去農村支教的意義何在?各位大學生需要注意什麼?
    這是那些曾經受過支教大學生教育的山區孩子們的心聲!那些山區孩子們總期盼著假期快點到來,他們的小手掐著,算著什麼時候放假,因為每次放假的時候,都會有在城市裡上大學的哥哥姐姐到他們那裡作支教,那些孩子們特別喜歡那些年輕的哥哥姐姐們,因為他們感覺到那些哥哥姐姐與他們的老師很不一樣。
  • 要在中國山區免費支教30年,能有口飯吃就行的德國教師,現狀如何
    而在我國,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實現了義務教育,然而教育資源的分布還是很不公平,有些山區裡面的孩子,非常渴望有老師教他們,因此每一年都會有一些老師甘願去山區支教。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個要在中國山區免費支教30年,能有口飯吃就行的德國教師,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