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支教團隊:把知識和溫暖播撒到山區

2021-01-12 中華慈善新聞網

原標題:把知識和溫暖播撒到山區

深大學生暑假在支教

大學生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現在的大學生都如何度過長長的暑假?兼職、實習、旅遊,抑或是在家「宅」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教的隊伍。深圳大學義工聯助學分會主辦的「螢火蟲計劃」和經濟學院義工協會主辦的「蒲公英計劃」是深大比較老牌的支教活動。2014年暑假,他們分別走進了江西、湖南和甘肅的偏遠山區,為當地孩子送去了屬於深圳青年學生的一份愛心。

孩子們

為早上課翻牆進學校

7月17日,「螢火蟲」的36名志願者前往江西邊遠山區,開展為期20天的支教活動。同天,「蒲公英」的一個10人支教團隊也到達甘肅張掖市甘州區試驗場學校。據了解,「蒲公英」此行總共有三個支教隊伍,其他兩隊去了湖南山區的兩所不同的學校。「螢火蟲計劃」每次選擇的支教地點,都是環境比較惡劣的山區,即便如此大家仍然樂此不疲,為山區的孩子帶去一點希望。

大二的小水(化名)是「螢火蟲」中的小隊長,今年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螢火蟲計劃」。小水回憶起第一次的支教活動,當時純粹抱著對義工活動的熱情,希望能夠給山區的孩子們一些價值觀上的引導。

「蒲公英」支教團隊的大三學生曾嫻去的是張掖,當地的學校是8點半才開始上課的,但她發現每天她7點多起床的時候,小朋友們卻全部都已經到學校了。「剛開始我們不了解情況,學校大門也沒有那麼早開放,後來才知道小朋友們居然翻牆進的學校。」曾嫻說。

曾嫻說,這樣的舉動讓她很震撼,「沒想到小朋友對於知識的渴求這麼強烈。」

大學生

看到孩子笑,一切都值了

曾嫻告訴記者,因為甘肅的經濟條件沒有那麼好,所謂廁所就是一個土房子裡面,在地板上挖一個坑。排洩物會直接囤積在坑裡面,而且無法衝走,「所以你要忍受著臭味和蒼蠅上廁所。」由於甘肅省水資源短缺,洗澡是件很不方便的事情,「我們要到開水房提一桶熱水回來,然後擦擦身子就算洗了澡了」。

曾嫻說,在那樣的環境中,自己也得到了不少的鍛鍊,不少學生都不再嬌生慣養,慢慢適應著山區的節奏。

每一次去支教,總會有令小水心裡觸動的地方。有一位孩子來自離異家庭,從小跟著爸爸的他,卻只記得媽媽的電話號碼。他每天放學後,都要去鄰居家等媽媽的電話,希望媽媽能夠偶爾記起他。在一次家訪中,支教隊的老師們問他,要是媽媽帶你出去玩,你會很開心嗎?小男孩沉默了許久,說:「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因為這從來沒有發生過。」小孩子的一番話,讓小水覺得很心酸。他說:「我沒有辦法想像,這句話從一個初中生的嘴裡說出來,是經過了多少思想鬥爭。我們從小就有父母的陪伴,體會不到單親的痛苦。」

小水感慨,我們不是太陽,不能光芒四射。但是我們每一隻「螢火蟲」身上點點的光聚在一起,也能為山區中迷茫的孩子們點亮前行的路,「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我覺得一切辛苦都值了。」(記者 沈婷婷 實習生 殷國新 敖映蕾 文/圖)

中華慈善新聞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華慈善新聞網」,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中華慈善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估嗎回收助力花田支教公益 播撒知識的種子
    本次支教公益活動,由估嗎創始人向方遜和其兄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發起,邀請了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人民大學、四川大學的10名支教大學生,免費為37名來自白馬鎮各村的6-12歲的孩子們授課,採用國際前沿的STEAM教學模式,通過語文、數學、英語、和藝術等科目的綜合講授,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實踐力,為孩子們打開全新的知識海洋世界,滿足孩子們擁抱知識海洋的渴求。
  • 西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山區小學 陪伴留守兒童過寒假
    華龍網1月26日15時29分訊(黃秋瑩)近日,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與音樂學院「守望花開」研究生志願服務團隊來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河鎮花椒小學,開展定點幫扶活動。在為期一周的支教志願服務活動中,志願服務團隊通過愛心捐助、愛國教育、課堂講學、心理輔導和建立幫扶檔案等,為山區小學留守兒童們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
  • 為什麼鄉鎮教師招聘遇冷,而願意到山區支教的人有很多呢?
    我一直都有去參加支教的願望,2018年夏天的時候,我果斷地提交了一份到新疆支教的申請表,這個是廣東省教育部組織的支教活動,有政策支持,支教時間是一年半,但是高中學段在我所任教的地區只招2個人。所以今天我分享的話題就是「為什麼願意到山區支教的人很多,而鄉鎮教師招聘卻遇冷」。
  • 廣東醫科大學:山區裡的大愛情懷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朱俊文巡視員一行在茂名化州山區調研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開展情況,在聽取了相關匯報並與廣東醫科大學支教服務隊成員親切交談後,對廣東醫科大學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他寄語青年學生多了解社會,培養家國情懷,提升社會實踐效果和自身收穫。
  • 廣東醫科大學:山區裡的大愛情懷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朱俊文巡視員一行在茂名化州山區調研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開展情況,在聽取了相關匯報並與廣東醫科大學支教服務隊成員親切交談後,對廣東醫科大學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予以高度評價。他寄語青年學生多了解社會,培養家國情懷,提升社會實踐效果和自身收穫。
  • 90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山區支教7年 組織全球數百志願者參與
    90後長沙女孩龍晶睛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同時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山區支教教師。因為父親從大山中走出,龍晶睛稱自己是「山二代」。17歲那年,她開始到山區支教,這一堅持就是7年。龍晶睛的支教,一做就是7年。出生於1994年的龍晶睛,因為父親也是大山裡走出的孩子,所以常常自稱為「山二代」,希望能為大山做點什麼。從高中第一次支教,到如今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研究生,每一年暑假,她都會從美國飛回中國去湘西支教。同時,她成立了「一美元愛心公益金」,組織起更多的人去湘西的大山深處支教。龍晶睛發現,雖然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很重要,但是他們的心理成長更重要。
  • 6個團隊大學生深入偏遠地區中小學支教 開展環保科普活動
    向中小學生普及環保知識,傳承環保理念,將環保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做環保理念的傳播種子,發揮一粒粒種子的強大力量,以點帶面,產生綠色蝴蝶效應。
  • 播撒教育星火 開鑿興學之路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說,「用高校資源帶動偏遠貧困地區發展,將教育之火播撒到鄉村,這是新時代中國大學的擔當。」夢想教室:為貧困山區孩子打開希望之門11歲女孩趙翠梁大半年沒見過爸爸了。近日,在學校的「夢想教室」,遠在深圳建築工地幹活的爸爸,戴著安全帽出現在屏幕前。「爸爸!我考了第一名!是不是很厲害?」屏幕那邊爸爸邊抹汗邊點頭。
  • 莫大暑期支教項目開啟|一次支教,兩種成長
    ● 一次參與 兩種改變偏遠地區的孩子渴求知識,那裡的發展需要人才。許多山區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從以前的因缺乏經濟能力輟學,變化為現在因學無所用,在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未來在社會中所需技能無法匹配,看不到未來而輟學。
  • 深圳老師環江支教:攜手幫扶促發展粵桂協作顯真情
    在課堂上,孩子們把親手製作賀卡,送到來自深圳市福田區的支教老師手中,並給予他們節日的祝福。「教師節就要到了,老師你們辛苦了,祝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學生韋朝鑫說。深圳支教老師韓雁表示,孩子們那種質樸讓她深受到了感動,雖然離家很遠,但是心是暖的。去年剛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下來的劉莉老師,憑著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和對山區孩子的關心,也加入支教隊伍。
  • 武漢大學一女生山區支教期間犧牲
    本報武漢7月25日電 (記者甘麗華 通訊員王毅)「我和你一樣,一樣的堅強,一樣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夢想……」來時火車上的歌聲還在同伴耳邊迴響,但唱歌的人——武漢大學女生趙小亭卻永遠地離開了他們。  20歲的趙小亭是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2008級本科學生,中共預備黨員,曾兩度前往邊遠山區支教。  為了能讓這次為期兩周的支教發揮最大的作用,趙小亭做了很多準備。出發前,同學們經常看到她凌晨還在電腦上備課。她下載了《白雪公主》、《獅子王》等英文電影,準備放給農村的孩子們看。
  • 海澱區赤城支教教師張燕青:支教播撒希望星火
    今年9月,海澱教委積極選派13位優秀教師到我縣開展支教工作,為鄉村學校帶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經驗,也讓結對幫扶關係越走越緊密,以支教播撒教育星火。「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樣田鄉中心小學一年級二班的教室裡,支教老師張燕青正在上語文公開課,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課堂設計讓孩子們仿佛置身於明麗美妙的江南美景,課堂氛圍熱烈,學生興趣高漲。
  • 安徽大學生赴山區支教,遇洪災與學生"失聯",15年後終於重逢!
    幾經商榷,他們決定在合工大的校園裡組織募捐,為山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合工大人紛紛慷慨解囊,為災區帶去自己的一份溫暖。隆冬臘月,支教隊伍的其中一位志願者驅車一百多公裡,親手為戴家河初中的孩子們送去了募集到的善款和物資。
  • 來看看深圳支教隊伍在環江過了怎樣一個教師節
    他們讓我們在這裡感到了溫暖,雖然離家很遠,但是心是暖的。」去年剛退休的劉莉老師,因為對教育工作和對山區孩子的熱愛,在縣六小又走上了課堂,主要給孩子們上音樂舞蹈課。我想貧困山區的孩子會需要我,會需要一些外面的老師。」
  • 為山區孩子付出大愛 支教幼師收穫前行力量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我要謝謝你,因為有你,愛藏在心底。謝謝你感謝有你,把幸福傳遞!」……幫扶團隊臨別九寨溝縣之際,一聲聲稚嫩的歌聲從幼兒園傳出來,這是孩子們用最簡單而真摯的方式來表達對成都老師的祝福。
  • 萌推助力水杉支教協會獻愛心 捐贈冬衣送溫暖
    近日,萌推攜手水杉支教協會,為山區的孩子們送上了一批冬衣。這批新衣飽含著社會的關愛和溫暖,送到了孩子們的手中。2020年的一場雪,讓新年的寒冷指數飆升。很多城裡的朋友和孩子們,還在享受下雪帶來的驚喜與浪漫,但是貧困山區的孩子正在經歷著寒冷的考驗。冬天雖然冷酷,但是一些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沒有遺忘他們,萌推的愛心冬衣正在送達。
  • 山區支教亮亮老師
    他大學畢業,響應國家號召,去山區支教。兩年後,同行的夥伴回到了城市,而他選擇了繼續,這一堅持就是9年。他實地考察,了解當地情況,選擇條件最艱苦、最急需老師的學校支教。他不僅沒有工資,而且不被當地教育部門接納,一遍遍解釋才能留在學校,慢慢取得信任!
  • 思宇計劃校園大使、高校支教團隊招募
    我們將用十年來的鄉村教育經驗幫助支教團隊解決支教中產生的問題,助力大學生更好的成長!搭建高校公益青年交流平臺,分享專業知識,聆聽公益之聲。我們有大量資源,還有自己的講師團,來幫助大家公益活動中的困惑。「思宇計劃」是由公益人劉思宇先生發起,四川省共青團涼山州委及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等組織特別支持的一項支教與實地調研模式的公益項目。
  • 蒲公英團隊:青春做伴,支教正當時
    蒲公英團隊:青春做伴,支教正當時近日,洛陽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蒲公英陽光支教隊之旅就此告別了。細數一起走過的點點滴滴,是歡樂亦是不舍。離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七月相聚,從萍水相逢到互為朋友,隊員們之間已經形成了無形的默契。正如蒲公英的名字一樣,隊員與隊員之間也在播撒著愛的種子。陽光、向上是他們的熱情,專注、認真是他們的態度。
  • 河南大學生三下鄉:愛心支教,一路陪伴
    新鄉8月16日(通訊員 尹姣姣)為幫助大學生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積極為社會做貢獻,7月23日,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希望樹」大學生義務支教服務隊前往洛陽市欒川縣陶灣鎮開展支教幫扶活動。志願者在給當地的孩子們傳授知識之外,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以及防火防電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