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知識和溫暖播撒到山區
深大學生暑假在支教
大學生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現在的大學生都如何度過長長的暑假?兼職、實習、旅遊,抑或是在家「宅」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教的隊伍。深圳大學義工聯助學分會主辦的「螢火蟲計劃」和經濟學院義工協會主辦的「蒲公英計劃」是深大比較老牌的支教活動。2014年暑假,他們分別走進了江西、湖南和甘肅的偏遠山區,為當地孩子送去了屬於深圳青年學生的一份愛心。
孩子們
為早上課翻牆進學校
7月17日,「螢火蟲」的36名志願者前往江西邊遠山區,開展為期20天的支教活動。同天,「蒲公英」的一個10人支教團隊也到達甘肅張掖市甘州區試驗場學校。據了解,「蒲公英」此行總共有三個支教隊伍,其他兩隊去了湖南山區的兩所不同的學校。「螢火蟲計劃」每次選擇的支教地點,都是環境比較惡劣的山區,即便如此大家仍然樂此不疲,為山區的孩子帶去一點希望。
大二的小水(化名)是「螢火蟲」中的小隊長,今年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螢火蟲計劃」。小水回憶起第一次的支教活動,當時純粹抱著對義工活動的熱情,希望能夠給山區的孩子們一些價值觀上的引導。
「蒲公英」支教團隊的大三學生曾嫻去的是張掖,當地的學校是8點半才開始上課的,但她發現每天她7點多起床的時候,小朋友們卻全部都已經到學校了。「剛開始我們不了解情況,學校大門也沒有那麼早開放,後來才知道小朋友們居然翻牆進的學校。」曾嫻說。
曾嫻說,這樣的舉動讓她很震撼,「沒想到小朋友對於知識的渴求這麼強烈。」
大學生
看到孩子笑,一切都值了
曾嫻告訴記者,因為甘肅的經濟條件沒有那麼好,所謂廁所就是一個土房子裡面,在地板上挖一個坑。排洩物會直接囤積在坑裡面,而且無法衝走,「所以你要忍受著臭味和蒼蠅上廁所。」由於甘肅省水資源短缺,洗澡是件很不方便的事情,「我們要到開水房提一桶熱水回來,然後擦擦身子就算洗了澡了」。
曾嫻說,在那樣的環境中,自己也得到了不少的鍛鍊,不少學生都不再嬌生慣養,慢慢適應著山區的節奏。
每一次去支教,總會有令小水心裡觸動的地方。有一位孩子來自離異家庭,從小跟著爸爸的他,卻只記得媽媽的電話號碼。他每天放學後,都要去鄰居家等媽媽的電話,希望媽媽能夠偶爾記起他。在一次家訪中,支教隊的老師們問他,要是媽媽帶你出去玩,你會很開心嗎?小男孩沉默了許久,說:「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因為這從來沒有發生過。」小孩子的一番話,讓小水覺得很心酸。他說:「我沒有辦法想像,這句話從一個初中生的嘴裡說出來,是經過了多少思想鬥爭。我們從小就有父母的陪伴,體會不到單親的痛苦。」
小水感慨,我們不是太陽,不能光芒四射。但是我們每一隻「螢火蟲」身上點點的光聚在一起,也能為山區中迷茫的孩子們點亮前行的路,「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我覺得一切辛苦都值了。」(記者 沈婷婷 實習生 殷國新 敖映蕾 文/圖)
中華慈善新聞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華慈善新聞網」,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中華慈善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