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團隊大學生深入偏遠地區中小學支教 開展環保科普活動

2020-12-16 未來網

向中小學生普及環保知識,傳承環保理念,將環保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做環保理念的傳播種子,發揮一粒粒種子的強大力量,以點帶面,產生綠色蝴蝶效應。

  未來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 謝青)「通過環保手工課、環保知識競賽、簡易水質監測等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親身感受環保的重要意義。」在「種子力量——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行動」大學生環保支教活動成果分享會上,6個大學生團隊分享了環保支教活動的經歷。

  

大學生環保支教團隊分享支教活動(主辦方供圖)

  記者了解到,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福建)高校傳媒聯盟、中國(山西)高校傳媒聯盟從前期的參選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環保支教活動資助對象。

  隨後6個團隊的大學生在暑假期間,分別前往北京、山西、四川、福建、寧夏等地偏遠地區中小學開展環保支教活動,宣傳環保理念,覆蓋青少年6000餘人。

  

環保支教活動分享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12月26日,環保支教活動成果分享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公益合作部部長王希宏、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江雲琴以及各支教團隊大學生代表出席了本次分享會。

  分享會上,6支團隊提到在支教活動中,通過環保宣講、生態環保課等向孩子們普及環保政策和環保理念,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向中小學生普及環保知識,傳承環保理念,將環保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做環保理念的傳播種子,發揮一粒粒種子的強大力量,以點帶面,產生綠色蝴蝶效應。

  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環保支教活動對大學生而言,是基層實踐和成長的寶貴機會,對支教地孩子們來說,是獲得環保教學理念和心理輔導與關愛的重要途徑,歡迎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環保的進程中來。

  洪桂梅提到,此次分享會就是希望讓大學生們交流分享支教活動的收穫和感受,分析支教活動的經驗和不足,互學互鑑,為完善日後環保實踐活動打下基礎,提高學生行動能力,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環保支教活動分享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和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種子力量——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行動」大學生環保支教活動自2018年5月啟動以來,受到廣泛關注。

  有關負責人表示,種子力量環保支教活動不斷弘揚「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廣大青年群體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認知程度、責任意識和行動能力,發揮「種子力量」環保項目品牌效應。希望讓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到環保公益事業的行列中,為建設環境友好型低碳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謝青 編輯:瞿凱俠

相關焦點

  • 兩岸大學生攜手赴偏遠地區支教
    原標題:兩岸大學生攜手赴偏遠地區支教 本報北京7月17日電(實習生鄭雅楠 記者邱晨輝)第五屆「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今天在北京師範大學啟動,來自兩岸近200名大學生志願者將分赴北京、青海、吉林等地的中小學,開展為期9天的支教,教授國學經典、歷史趣聞、倫理道德、禮儀風俗、素質拓展等課程。
  • 華南植物園自然導賞團隊走進社區開展科普教育活動
    11月3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自然觀鳥團隊在資深觀鳥專家的帶領下,走進廣州多個社區公園開展自然觀鳥導賞科普活動,輔導好奇的市民進入鳥兒的世界,通過體驗觀鳥的樂趣,宣傳愛護自然的環保理念。  華南植物園飛羽志願者團隊是一支由廣州地區部分高校大學生組成的志願者服務團隊,除在承擔華南植物園面向公眾的觀鳥自然體驗普及活動外,還擔負指導社區、少年宮、中小學等自然觀察科普工作,通過開展鳥類與植物等自然導賞科普活動,帶領公眾領略、體驗自然之美。
  • 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蓬勃開展
    今年暑期,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為主題,以科技扶貧、理論宣講、社會調研、環保科普、關愛未成年人等為主要內容,各團隊結合實際,發揮特色,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廷山,團省委副書記孫朝陽等上級部門領導參加我校社會實踐主題活動。
  • 2017「陽光支教」暨「孔子行腳」湖北支教活動宣恩行圓滿結束
    自2013年起,華中師範大學已連續5年舉辦「陽光支教」暨「孔子行腳」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大學生湖北支教活動,先後有來自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相關高校的400多名大學生深入湖北偏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支教,向當地2200多名學子傳播知識和快樂。
  • 「2017第八屆孔子行腳河南支教活動」即將啟動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鄭州訊 由河南省臺辦主辦,臺灣師範大學、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共同承辦的「2017第八屆孔子行腳河南支教活動」將於7月下旬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正式啟動。
  • 中西部偏遠地區學前教育巡迴支教填補幼師缺口
    這是湖南省安化縣馬路鎮嶽溪支教點志願者鄧豔群過去一年支教生活的真實寫照。   「雖然每天下來,我都累得快趴下了,但聽到孩子們嚷嚷著說幼兒園的飯真好吃時,所有的疲勞一掃而光。」鄧豔群說,「一年的支教生活一晃而過,灑下的是汗水,收穫的是幸福,讓我終生難忘。」   鄧豔群只是全國41個縣2159個支教點4251名開展巡迴支教活動的志願者中的一員。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
  • 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2016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2016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16-09-21 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簡報〔2016〕第33期  2016年暑期,各地各高校組織大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理想信念,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 深入基層走進山村,這些大學生暑期實踐特別有意義
    進入暑假,又到大學生們開展社會實踐的時間。今年,廣東科技學院、廣東醫科大學等高校的學生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山區,強化磨鍊。 走進農村參與支農幫農活動 今年,廣東科技學院共26支「三下鄉」團隊,有的前往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有的遠赴韶關、梅州等粵東西北偏遠地區,有的深入揭陽、河源等市的貧困地區,服務範圍幾乎覆蓋了廣東省。
  • 逾百名臺灣大學生大陸鄉村支教 收穫經驗感動
    來源:中新網參與「華師燈塔」暨「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兩岸大學生在廣州從化西塘村支教。郭軍 攝7月19日-31日,「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大陸黑龍江、青海、陝西、四川、吉林、內蒙古、廣東等多個省區的偏遠中小學展開。逾百名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分別與大陸20餘所高校學生組隊支教,受到當地師生歡迎。在此之前,他們已分別在臺灣臺中、高雄、屏東等地16所偏遠中小學開展為期半個月的支教活動。
  • 大學生們,請不要去短期支教
    現在有的大學生們會利用暑假時間去鄉村的地區支教,這好像在前幾年是一種潮流,在每年的寒假或者是暑假。高校都會有計劃的組織一批大學生去比較偏遠的地方去進行支教活動。其實從客觀長遠的眼光來審視,大學生們利用暑假期間去支教。
  • 大學生支教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上了大學之後,你不難發現,每年一臨近暑假,鋪天蓋地的社會實踐活動就陸續拉開了帷幕,就算自己沒有去參與,身邊的小夥伴們總有那麼一兩個是參與到暑期學校社團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在我身邊我所常見的實踐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是調研,二是支教。
  • 150名大陸及臺港澳大學生將赴湖北支教
    本報武漢7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2017「陽光支教」暨「孔子行腳」大學生湖北支教活動今天在華中師範大學啟動。湖北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建紅、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等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
  • 山東大學生偏遠地區支教:用一年時間做一件溫暖一生的事
    在山東大學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選擇,是去到偏遠地區,給那裡的孩子們當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足以溫暖一生的事情。去偏遠地區支教,他們把目光放在孩子們身上山東大學第18屆研究生支教團隊員、文學院2017級研究生劉琛說:「在你未曾關注過的世界,有很多你不曾觸摸過的生活,而我們想用一年的時間去做一些改變,讓他們看到更多新的可能。」
  • 大學生參加支教活動有哪些意義
    在這方面,國家不僅實行了培養免費定向師範生的政策,還開設不少的了大學生支教活動以增加學生普遍的教育接受量。大學生支教是指在校大學生利用部分寒暑假的時間,或者畢業前實習的時間前往貧困地區參加國家支持貧困山區教育計劃的行為。本質上來說,大學生支教是一種影響力深的公益行為,對於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農村學生知識接觸量具有深刻意義。
  • 常州市武進區第三批支教團隊到漢濱區開展支教交流活動
    蘇陝協作情意長,支教交流再行動。8月28日上午,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教育局副局長萬琴鳳、武進區教師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蔣衛山帶領6名骨幹教師走進安康市漢濱區開展支教交流活動。、漢濱小學開展為期6個月或1年的支教工作;來自武進區寨橋初級中學戴世平和東安實驗學校周華興、陸永新3位專家將到漢濱區瀛湖中學、張灘九年制學校、漢濱高中西校區,每校開展為期10天的教育教學管理交流活動,為漢濱學校傳經送寶。
  • 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去到偏遠地區支教嗎?
    那是因為:1,偏遠地區的孩子需要我們。偏遠地區,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遠離大城市、遠離現代文明的地方,他們不光物質文明落後,精神文明也談不上。同在一片藍天下,大城市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資源,而偏遠地區的孩子享受不到,這是不公平的。所以,偏遠地區的孩子需要我們,需要現代文明。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所以我非常理解偏遠地區孩子求知若渴的心。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 「華師燈塔」暨「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郭軍 攝  中新網廣州7月29日電 題:逾百名臺灣大學生大陸鄉村支教 收穫經驗感動  中新網記者 郭軍  7月19日-31日,「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大陸黑龍江、青海、陝西、四川、吉林、內蒙古、廣東等多個省區的偏遠中小學展開。逾百名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分別與大陸20餘所高校學生組隊支教,受到當地師生歡迎。
  • 加義學區:支教大學生情牽鄉村留守娃
    紅網嶽陽7月29日訊(通訊員 方滿蓮 徐憶忻)「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7月22日,由北京晨馨未來組織的大學生暑期支教活動在六如小學拉開帷幕。來自湖南、江西、廣東、甘肅、寧夏五省的各高校大學生志願者奔赴六如小學開展為期15天的支教活動。校園裡,支教志願者帶領孩子們在精彩的話劇世界裡翱翔,一片歡聲笑語。
  • 大學生支教面臨尷尬:經費捉襟見肘 自身能力有限
    一本教材,一支粉筆,幾套鬆散髒亂的桌椅,一間昏暗破舊的磚瓦房,悶熱潮溼的環境,這是不少人心目中鄉村中小學的模樣。偏僻貧困的鄉村中小學這樣的境況,總是能激起大學生志願者前往支教的渴望。  然而,當大學校園裡的志願者真正踏上支教之路後,發現現實生活中志願支教面臨著諸多尷尬。譬如聯繫學校和生源的困難和艱辛,譬如經費捉襟見肘,譬如自身素質和能力有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