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學生攜手赴偏遠地區支教

2020-12-13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兩岸大學生攜手赴偏遠地區支教

本報北京7月17日電(實習生鄭雅楠 記者邱晨輝)第五屆「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今天在北京師範大學啟動,來自兩岸近200名大學生志願者將分赴北京、青海、吉林等地的中小學,開展為期9天的支教,教授國學經典、歷史趣聞、倫理道德、禮儀風俗、素質拓展等課程。

據悉,此次活動吸引了北京師範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數十所高校參與,其支教服務中小學的數量達到10所。「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由臺師大自2009年發起,聯繫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四地青年學子力量,效仿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旨在傳遞愛心,以深入偏遠地區課輔教學的行腳方式,為教育弱勢群體盡一分力。同時培養大學生熱心公益的精神,促進兩岸學子交流,為兩岸青年提供學習、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

相關焦點

  • 兩岸青年學子踏尋孔子行腳 赴偏遠鄉村支教
    記者 阿琳娜 攝  中新網西安7月27日電(記者 阿琳娜)27日,2013年「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西安站啟動,來自陝西師範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的20餘名師生赴陝西省南部偏遠鄉村體驗為期一周的支教生活。  「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是由臺灣師範大學於2009年發起的,旨在招募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兩岸四地學校的青年學子,利用寒暑假共赴偏遠地區授課助學、傳遞愛心,效仿孔子週遊講學的精神,發揚孔子仁人愛德之心,並使兩岸學子心手相連、四地青年齊頭並進,學以致用。
  • 200餘名兩岸大學生將赴青海內蒙古等地區志願支教
    200餘名兩岸大學生將赴青海內蒙古等地區志願支教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 邢利宇)27日,「2013Hoping·Download第四屆青年踏尋孔子行腳」大陸部分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兩岸大學生將分赴中西部省份中小學支教。
  • 150名大陸及臺港澳大學生將赴湖北支教
    本報武漢7月2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2017「陽光支教」暨「孔子行腳」大學生湖北支教活動今天在華中師範大學啟動。湖北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建紅、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華中師範大學校長楊宗凱等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
  • 「2017第八屆孔子行腳河南支教活動」即將啟動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鄭州訊 由河南省臺辦主辦,臺灣師範大學、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共同承辦的「2017第八屆孔子行腳河南支教活動」將於7月下旬在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正式啟動。
  • 6個團隊大學生深入偏遠地區中小學支教 開展環保科普活動
    在「種子力量——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行動」大學生環保支教活動成果分享會上,6個大學生團隊分享了環保支教活動的經歷。  隨後6個團隊的大學生在暑假期間,分別前往北京、山西、四川、福建、寧夏等地偏遠地區中小學開展環保支教活動,宣傳環保理念,覆蓋青少年6000餘人。
  • 山東大學生偏遠地區支教:用一年時間做一件溫暖一生的事
    在山東大學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選擇,是去到偏遠地區,給那裡的孩子們當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足以溫暖一生的事情。去偏遠地區支教,他們把目光放在孩子們身上山東大學第18屆研究生支教團隊員、文學院2017級研究生劉琛說:「在你未曾關注過的世界,有很多你不曾觸摸過的生活,而我們想用一年的時間去做一些改變,讓他們看到更多新的可能。」
  • 如果有機會,你願意去到偏遠地區支教嗎?
    那是因為:1,偏遠地區的孩子需要我們。偏遠地區,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遠離大城市、遠離現代文明的地方,他們不光物質文明落後,精神文明也談不上。同在一片藍天下,大城市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資源,而偏遠地區的孩子享受不到,這是不公平的。所以,偏遠地區的孩子需要我們,需要現代文明。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所以我非常理解偏遠地區孩子求知若渴的心。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 第五屆孔子行腳北京誓師 兩岸大學生共同支教
    第五屆孔子行腳北京誓師 兩岸大學生共同支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7 20:33 來源: 新華社來自兩岸四地大學的近300名學生,將奔赴大陸10所偏鄉學校,為學生進行課業輔導,親身實踐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    「青年踏尋孔子行腳」活動由臺灣師範大學於2009年創辦,今年共有來自兩岸四地21所大學的296名學生參與,服務對象包括兩岸26所偏鄉學校,參與人數創下5年來新高。目前,支教的臺灣部分已經圓滿結束,大陸部分即將展開。
  • 「華師燈塔」暨「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參與「華師燈塔」暨「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兩岸大學生在廣州從化西塘村支教。 郭軍 攝  中新網廣州7月29日電 題:逾百名臺灣大學生大陸鄉村支教 收穫經驗感動  中新網記者 郭軍  7月19日-31日,「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大陸黑龍江、青海、陝西、四川、吉林、內蒙古、廣東等多個省區的偏遠中小學展開。逾百名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分別與大陸20餘所高校學生組隊支教,受到當地師生歡迎。
  • 中西部偏遠地區學前教育巡迴支教填補幼師缺口
    這是湖南省安化縣馬路鎮嶽溪支教點志願者鄧豔群過去一年支教生活的真實寫照。   「雖然每天下來,我都累得快趴下了,但聽到孩子們嚷嚷著說幼兒園的飯真好吃時,所有的疲勞一掃而光。」鄧豔群說,「一年的支教生活一晃而過,灑下的是汗水,收穫的是幸福,讓我終生難忘。」   鄧豔群只是全國41個縣2159個支教點4251名開展巡迴支教活動的志願者中的一員。
  • 逾百名臺灣大學生大陸鄉村支教 收穫經驗感動
    來源:中新網參與「華師燈塔」暨「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兩岸大學生在廣州從化西塘村支教。郭軍 攝7月19日-31日,「孔子行腳」兩岸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大陸黑龍江、青海、陝西、四川、吉林、內蒙古、廣東等多個省區的偏遠中小學展開。逾百名來自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分別與大陸20餘所高校學生組隊支教,受到當地師生歡迎。在此之前,他們已分別在臺灣臺中、高雄、屏東等地16所偏遠中小學開展為期半個月的支教活動。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
  • 安徽大學生赴山區支教,遇洪災與學生"失聯",15年後終於重逢!
    支教團隊為孩子們演示化學實驗,舉辦籃球比賽,教孩子們下西洋棋、打太極拳,用筆記本電腦放映電影,用網際網路企業家的故事激勵孩子們成長……十多天的朝夕相處,他們已經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成為了孩子們的"眼睛"——帶著孩子們的思緒飛躍重巒疊嶂,看見更遙遠的世界。那個夏天成了偏遠山村的初中學生們記憶深刻的日子,在他們心底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 2017「陽光支教」暨「孔子行腳」湖北支教活動宣恩行圓滿結束
    自2013年起,華中師範大學已連續5年舉辦「陽光支教」暨「孔子行腳」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大學生湖北支教活動,先後有來自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相關高校的400多名大學生深入湖北偏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支教,向當地2200多名學子傳播知識和快樂。
  • 大學生支教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在我身邊我所常見的實踐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是調研,二是支教。調研給人感覺更為簡單,主要就是設計好問卷,選擇地點進行問卷的調查訪問,再拍攝一些相應的照片,最後就是齊心協力寫出一份相應主題的調查報告出來,所以調研這種實踐方式比起支教來說,似乎更多的大學生們更樂於選擇調研。
  • 清華及外國大學生赴國家級貧困縣支教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12日,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和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8名大學生志願者赴江西安遠進行暑期支教。這些志願者通過清華大學與曾憲備慈善基金共同舉辦的2015年中外大學生暑期教育扶貧社會實踐奔赴國家級貧困縣給當地中學生開設暑期課程,讓他們了解更多外界的生活。「我覺得這次支教很有意義。」
  • 大學生支教漸漸「變味」, 農民:求求你們別來了,瞎費功夫
    與此相近的還有一個詞那就是支教了,以前這個行為也是令人為之動容的,不過近些年的大學生支教卻漸漸「變味」。如今的人們都信奉贏在起跑線上,所以除了一些「必須」的教育之外,而還給孩子的參加各種補習才藝班,而偏遠地區卻因為生活不易,教育也有所欠缺,所以大學生支教也來了。大量的大學生也進入了偏遠地區支教,這本來是好事,可是一些農民卻表示求求你們別來了,簡直是瞎費功夫。
  • 交大學子赴寶島臺灣參加第九屆"孔子行腳"支教活動
    7月5日至16日,交大學子赴赴寶島臺灣參加由臺灣師範大學主辦的第九屆"孔子行腳"支教活動。此次活動由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杲光偉老師帶領,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聶唱、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張自東作為學生志願者參加。
  • 那些曾經到「邊遠地區支教」的老師,後來都怎麼樣了?
    可能對於支教老師來說學生只是他們人生當中的一個過客,但支教老師對於這些學生來說也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在那些支教的地方,其實很多都是比較艱辛的環境,那裡的孩子見識面也是會比較的小,所以說,支教老師能夠給他們帶去的東西就會比較多,在這當中最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知識了。在我們國家比較偏遠的地區,可能是因為環境,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在這裡是比較缺乏老師的。
  • 大學畢業可以去偏遠地區工作嗎?這是情懷和現實的PK
    他說自己在擇業上遇到了一些困擾,父母是希望他可以在畢業後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而他本人則有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即去偏遠的地區支教,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以後再回家裡這邊工作。一方面是父母的意見,一方面是自己的興趣和理想,小夥對此有些糾結,來聽聽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