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不能直視的,一個叫做太陽,一個叫做人心。——東野圭吾
文/天意媽媽談教育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從教育的質量上就能看出一個國家發展的程度。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雙贏」的大學生支教活動,卻漸漸的變了「味兒」,網上關於大學生支教活動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再受人待見,具體都是因為什麼呢?
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受人待見?
1、志願者素質參差不齊
現在大學的支教活動,對人員篩查的並不嚴格,甚至可以只要你是大學生,那麼不管是什麼專業的都可以去支教。這也就導致了,支教群體大多都是剛進入大學校門的「熊孩子」,他們並沒有相關的授課經驗,對待去支教的這件事也是盲目樂觀的。
這些大學生去支教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把將於帶到「山中」,大部分都是抱著新鮮、旅遊、學習、炫耀、體驗生活等目的而來。很多志願者都沒有認真的了解山區學生,對待支教這件事也並未重視,所以,在支教的時候經常會把一些不良的行為帶給山區的學生們。
除此之外,因為這些大學生並不重視支教活動,授課質量自然不會好哪去,這些大學生不僅缺乏實際的授課技巧,也不會制定學習計劃等等。實際教書的時候,課堂內容沒有連貫性,也不能掌握課堂的節奏,導致班級中的學生壓根聽不懂老師教課。
2、給當地帶來很多麻煩
曾經的大學生支教活動,非常受山區學生和村民的歡迎,但是隨著近幾年大學生支教的「功利心」越來越重,很多活動和講課都太「形式化」。再加上一些大學生穿著不良,和一些不好的習慣導致教壞的山區學生,有的甚至嫌棄自己父母太窮,想要脫離父母去外面闖蕩等等,這樣多加結果自然會不被「待見」。
大部分去支教的大學生,將支教看得輕而易舉,認為自己什麼環境都能適應。支教的大學生到了本地之後,需要當地安排大學生們日常飲食、居住、安全等問題。但是大學生卻覺得地區做得遠遠不夠,這對本就貧困的地區負擔進一步加重。
還有一些大學生,到了本地之後,並不會愛惜身邊的一草一木,甚至一些大學生會在支教期間破壞學校公物。除此之外,貧困地區的孩子通常要照顧家中的老人,還有一些農活等等,如果大學生來支教的話,那麼家中的老人和農活就沒有人做了。
3、對山區孩子的影響
山區的學生都非常的天真,對山外邊的地區幾乎是一無所知,性格也都十分單純。這些大學的支教老師在短時間內就能與學生建立感情,一些老師會跟學生約定好下次放假再來,但是這個下次卻變成遙遙無期的事情。久而久之,本來就缺少關愛的「留守兒童」再一次次地被「拋棄」過後,變得很難對人付出真心。
個人觀點:
大學生支教活動本意是好的,但是現在大學生支教的「功利心」是越來越重了。而且這類大學生支教活動都是短期活動,對參與人員的審核並不嚴格,這對本地山區學生的傷害是很大的。特別是最近層出不窮的大學生支教事件,前幾天某知名985大學的研究生,還在山區校園中體罰學生呢!
最後寄語:
我國教育資源水平傾斜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難改變的事情,而山區的學生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從山區中大步大步地走出來。支教活動原本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可以有效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大山。所以,不要讓原本會成為山區孩子「翅膀」的事情,變成「阻礙」,山區孩子想出大山本來就不容易,所以大學生支教活動,還要靠各位學生認真負責才行!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你對大學生支教活動有什麼看法和經歷呢?請在下方評論區寫下來,我們大家一起互動探討!#支教#
專注分享教育那些大事小情!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的話,不妨點擊、關注、分享!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我們下期再見,拜拜~(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