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生暑期支教越來越不受待見了?

2020-08-26 小梁老獅

每年夏天,大學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由學生自己組織,並且有學校來提供部分經費支持,以供學生們參與實踐活動,開拓視野,提升閱歷。當然也有一些實踐隊是學校統一組織並統一策劃提供經費。


一般來說,實踐活動有去做公益活動,或是去企業實習調研,當然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短期支教。

短期支教項目,一般是有學校或者學院組織十幾個人的實踐隊,來到農村或是偏遠地區教育條件欠發達的地方進行支教活動,一般為期兩個禮拜。主要內容包括給孩子們普及一些當地老師無法教授的社會生活和科學文化知識,比如軍事知識,火車高鐵,天文學知識等等。


但是,近幾年,大學生暑期短期支教活動卻遭到了越來越多的反對。尤其是接受支持的地區,更是直呼拜託同學們今年不要來了,不要再給我們添亂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原本公益性的活動變得如此人人唾棄呢?

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暑期支教嚴重打擾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短期支教一般只有兩個禮拜。但兩個禮拜,卻常常在假期最中間的時候。一般是七月底八月初。這個時候,所有的中小學都在放暑假,孩子們本來應該享受快樂暑假,現在卻被迫回到學校去接受所謂的公益性支教。同時,當地還要負責學生們的吃和住。由此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對於這些地方來說,都是不小的麻煩。更何況,短短兩個禮拜時間,能帶給孩子們多少有用的東西?

2.很多學生參與活動只是為了評優加分

暑假結束後,所有大學都要開始做獎學金評審等評優工作。而諸如社會實踐尤其是支教這種公益性的項目在評優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甚至有些學校明確要求申請獎學金或者助學金必須有社會實踐履歷,更有甚者,不參加社會實踐就沒法畢業。因此出於學業或者功利性考慮,很多學生參加了這些項目,而非出於真心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可想而知,支教效果會大打折扣。



3.一些大學生的態度令人憤怒

很多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其實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去的。因此就不免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就曾有新聞報導說,某大學生支教時,晚上大肆開party不僅影響到村民休息還差點引發火災。更有學生直言,若不是為了評優加分,我才不來這個鬼地方呢。

4.貧富差距,前後落差成了孩子們內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試想,如果你的舍友成天跟你炫耀她的化妝品多少多少錢,衣服鞋子多少多少錢,今天又去哪喝咖啡,明天又出入哪個高檔餐廳,而你只是一個月只有扣扣索索幾百塊錢生活費。你心裡肯定也不爽。


我們可以想想,那些動輒幾千塊錢衣服化妝品的精緻女大學生,在只能穿得起幾十塊錢的衣服的普通女孩子面前,會對她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一個,農村小男孩,也許一年都穿的普普通通,但是突然一個白白淨淨的穿著AJ的男生站在自己面前,拿出價值可能父母一年收入的手機時,他們內心會怎麼想。這樣巨大的貧富差距給孩子們心靈上帶來的自卑,很有可能是一輩子的陰影。

正如一句名言:如果不是偶爾遇見一絲絲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可以看出,支教已經越來越變了味,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真正讓這項活動公益性越來越強呢?

筆者的意見是,既然要搞支教,就不要搞短期支教。要搞就搞長期的,就搞一年。讓真心願意奉獻的學生在基層學校待上一年,一年後給他們更加豐厚的報酬,比如免學費,獎學金,保研等等。真正能夠讓農村孩子們感受到來自高等學校的關懷。

關於大學生支教,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評論區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每天和你一起說說大學裡的那些事。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受人待見?當地村民嫌棄,村長:別來給我添麻煩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的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我國領土面積大,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就導致了對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也極其的不平衡,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學校。為了改變偏遠地區孩子學不上習的問題,國家貼心地推出了「大學生支教」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得到鍛鍊,還能讓山村中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政策剛發布的前幾年,支教活動確實極大提高了我國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而去支教的大學生們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寶貴的經歷。
  • 大學生暑期支教有多大作用?
    來源:金陵晚報  隨著大學生暑期支教團的增多,引來一些質疑的聲音,如:原本已放暑假在家做農活的學生需要返回學校配合支教團隊;還有一些人認為支教活動並不能真正為山區貧困學生的升學帶來幫助。  大學生支教有沒有意義?有多大的意義?
  • 莫大暑期支教項目開啟|一次支教,兩種成長
    通過接受支教,缺乏教育資源的地區的孩子們了解到原來山的外面還有更廣大的世界,讓孩子們有選擇的機會、探索的空間。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關注鄉村教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支教隊伍中。留學生支教項目,不僅是推動偏遠地區教育公共服務和教育資源均等化發展的青春舞臺,也是培養有理想、知國情、有擔當的海外人才的實踐課堂。
  • 山西孝義:下堡鎮第二屆暑期大學生支教活動開班
    24日,下堡鎮第二屆暑期大學生支教活動舉行開班儀式,來自北京高校的10名本科、碩士、博士生將在第十二中學為下堡的百餘名中小學生開展為期五天的支教活動。下堡鎮副鎮長 張俊燕 :通過這次暑期支教活動,讓中小學生能夠學習到一些新奇的科技知識,感受了解文藝的美,讓他們開闊視野,開闊眼界,更加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 大學生支教既然不夠專業,為什麼還要做?
    圖片來源:unsplash中國補課式支教基本是大學生自發、零散進行,並沒有嚴格按照專業項目操作,也幾乎沒有跟蹤孩子的變化,處於一個比較模糊的地帶。但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支教的意義,即填補農村孩子的Summer Setback(暑期退步)。
  • 大學生寒假去農村支教,為何不被待見?農村教師:拜託你們別來了
    但是隨著大學生去農村支教的人數越來越多,一部分鄉村教師並不希望大學生們前來支教,並且也不太認可大學生支教的這種行為,因此有部分農村教師表示:拜託你們別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大學生義務去農村地區支教,為什麼不被認可呢?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當大學生遇上短期支教:自我建設是必修課
    因為大家事情比較多,所以即使在這個時間坐在一起仍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這次會議,是他們支教出發前最後一次線下會議。張曉藝告訴《公益時報》記者:「支教隊將於本月底出發,時間緊迫,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忙完,但只能挑重要的完成了,剩下的交給支教過程。」 張曉藝是中國傳媒大學三農學社小白楊支教隊(以下簡稱「小白楊支教隊」)的隊長。今年將是她第二年前往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羅文小學進行暑期支教。
  • 暑期支教 書脊支隊長招募
    想參加一次受教育長才幹的暑期實踐,卻不知從何下手?想來一場刻骨銘心的支教卻找不到組織投靠?快來跟書脊支教團小夥伴一起去支教吧!這位看官,您說不知道書脊是什麼?咳咳,主頁君先簡單介紹一下「書」,象徵人文關懷,代表社團的核心宗旨是為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價值引導。
  • 鄉村教師含淚懇求大學生,假期別來支教了,我們承受不起
    在以前,很多偏遠地區的學生因為學習環境差,再加上教師缺乏,當地的學生甚至連義務教育都無法完成,於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就出現了大學生支教的政策。一些大學為了響應號召,也會號召在校的大學生利用假期去鄉村支教,大學生支教本是好事,但是卻不被待見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大學期間,差不多大家都會聽說有大學生支教的活動,大學生的短期支教對於當地的教育跟或者小朋友們來說,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學期間我也曾參加過校志願者社團,做過多個公益服務項目,參加過「暑期三下鄉」活動等,2017年的暑期也和幾個朋友去了一些小山區支教。
  • 大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收穫真知
    「三下鄉」社會實踐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程,成為當代青年大學生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重要一課。  在實踐中豐富生活閱歷  「第一天去支教,腿上全都是被蚊子咬的包。」去年暑假,在廣西一所高校讀書的王鈺淇作為「快樂學校」廣西地區的一名志願者,在防城港市上思縣華蘭鎮的一個貧困村支教。
  • 大學生暑假短期支教, 是理想照進現實還是自嗨?
    大學生暑假短期支教,會不會帶來另一種傷害?很顯然,關於大學生暑期支教的利弊問題,確實不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學生中間,都有比較明顯的爭議。前兩年一篇題為《叔叔阿姨,請不要來我們這裡支教了》的文章,在微博上曾經傳的很火,每年暑假這個時候都能被熱炒一陣,而且每次下面都動輒能刷上千條評論。
  • 寧德師院大學生自發開展線上支教活動
    從7月17日開始,該校21名大學生自發組成「飛鸞中心小學支教隊」,為127名孩子提供近一個月的義務支教服務。「去年暑期社會實踐結束時,我們就和孩子約定好,今年還會去給他們上課。」寧德師院17級生命科學學院的蔡家鑫是這次義務支教活動的負責人。據其介紹,受疫情影響,今年學校沒有統一組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就通過已建立的「飛鸞中心小學支教隊」QQ帳號平臺發布義務支教的消息,自發組織起支教隊伍,為孩子們進行線上授課。「雖然今年情況特殊,但是我們不想讓支教活動中斷,也不想讓孩子們失望。」蔡家鑫說。
  •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
    近日,中青校媒就「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課題面向全國高校1724名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5.58%被調查者曾在這個暑期參與過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線上(27.65%)及線下(46.93%)兩類形式。
  • 大學生支教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上了大學之後,你不難發現,每年一臨近暑假,鋪天蓋地的社會實踐活動就陸續拉開了帷幕,就算自己沒有去參與,身邊的小夥伴們總有那麼一兩個是參與到暑期學校社團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在我身邊我所常見的實踐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是調研,二是支教。
  • 支教明明很辛苦,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支教,支教有何好處?
    在我們的眼裡,支教就是跑到一個偏遠的山村當中,去給教學水平不高的山村的學生教學,這份工作看起來好像很辛苦,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支教,那麼,去偏遠地區支教究竟有什麼好處呢?而且,當代大學生的水平都不低,完全有實力教好山區裡的學生,這樣做自然會提高當地的教學水平,讓山區裡的孩子縮小與大城市孩子的差距。
  • 浙江農林大學五百學子暑期支教三千留守兒童
    浙江農林大學五百學子暑期支教三千留守兒童 >   中新網杭州8月13日電(記者 柴燕菲 實習生 蒲曉旭 通訊員 陳勝偉)這個暑假,浙江農林大學500多名大學生,前往浙江、雲南、貴州、山西、河南等地支教,給3000多名留守兒童帶去了知識和快樂。
  • 支教招募|河洛義教2018暑期支教招募開始了
    河洛義教先後組織了13批,共計1100多人次的全國大學生及社會愛心人士到洛陽市周邊的宜陽、汝陽、嵩縣、欒川、洛寧等偏遠地區開展下鄉支教活動,服務時間累計近140000小時,受益學生近9000人。2018年,河洛義教在洛陽向來自全國各地心懷支教夢的在校大學生發出最誠摯的邀請,期待在這個夏天,我們的故事,也會成為你的!
  •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用一個暑假做...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 用一個暑假做好這一件事       「姐姐,世界上有平行宇宙嗎?那裡也會有一個我嗎?」「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另一個星球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