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明明很辛苦,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支教,支教有何好處?

2020-12-13 奕宏教你高考逆襲

在上大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做過志願,志願是一種沒有回報或者是回報很少的活動,當然,這其中的志願活動豐富多彩,可以接觸到很多的人,學會很多的東西,但是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支教。在我們的眼裡,支教就是跑到一個偏遠的山村當中,去給教學水平不高的山村的學生教學,這份工作看起來好像很辛苦,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支教,那麼,去偏遠地區支教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提高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

我們都清楚,偏遠地區的教育水平和發達地區的教育水平是完全不同的,發達地區有名師,有一線教師,但是偏遠地區就沒有如此高的教學水平了,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教師數量極少,師資力量緊缺,如果大學生去支教,那肯定會給這些偏遠地區帶來比較多的師資力量。而且,當代大學生的水平都不低,完全有實力教好山區裡的學生,這樣做自然會提高當地的教學水平,讓山區裡的孩子縮小與大城市孩子的差距。

第二:讓山區裡的孩子接觸到更多的東西

山區裡的孩子的視野是比不過大城市裡的孩子的,就像一個來自於山村的清華大學的同學的發言那樣,她說她來自於偏遠地區,當時去參加一次物理競賽,結果發現所考試使用的儀器都是未曾見過的,直到考試結束,才弄明白儀器的使用方法。所以這也是支教的意義所在,大學生們一般都是在城市裡上學,會接觸到許多有用的東西,會認識到一些山區裡的孩子所沒有見到的東西,支教的時候可以把這些告訴他們,拓寬山區孩子的視野。當然,大學生們都可以給這些山區裡的孩子留下好的榜樣,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會對他們的價值觀有一定的影響。

第三:豐富經驗,讓大學生活多姿多彩

沒有支教的同學是體會不到支教的同學的快樂的。支教看起來雖然很辛苦,沒有好的待遇,還整天待在山村裡,表面上很辛苦很累,但是當你看到許多的孩子都充滿了知識的渴望看向你的時候,你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因為你所學的知識可以傳授給其他同學,這要比整天待在寢室玩遊戲好很多。除此之外,支教也是一種閱歷,是一種經歷,這樣的經歷是非常寶貴的,當然,這也會有利於同學們日後的工作,會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小編想說,支教雖然很辛苦,在這個過程當中,或許你不被被人所理解,或許難以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但是它絕對是非常有意義的,這要比碌碌無為的大學生活好很多,不但有利於自己,還有利於提高當地的教學水平。小編覺得,如果你想讓大學生活更有意義,不妨試一試支教。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收藏和轉發,如果讓你支教,你會做一些什麼呢?我們在評論區不見不散!

我是奕宏,是研究學習方法,分享學習經驗的教育原創作者,歡迎各位同學關注小編,也歡迎與我交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支教受到「歡迎」?支教有什麼「好處」?
    我們無論是在新聞中還是在自己的身邊,都會發現有許多大學畢業生會選擇去邊遠的山區或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支教。那麼去邊遠地區支教有什麼「好處」呢?首先就本身來說支教是鍛鍊自己的機會,能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 支教是什麼?為什麼會去支教?支教生活是怎樣的?
    認識支教第一次真正聽說支教還是2013年在南京看到相關的信息並和同事談起支教這個話題,支教是什麼,聽同事們說的是哪裡哪裡有多苦有多窮,小孩上學要翻懸崖才到學校,不通水不通電,和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照片,後面才說到大學生和一些社會精英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的生活
  • 大學畢業去西部支教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支教在我國已經有很多年了,主要是幫助邊遠貧困地區發展教育。現在每年也有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後或者臨近畢業時選擇去支教。今天小編就說說支教有什麼好處。第一:鍛鍊自己。而現在的人都是有知識而缺少經歷,這樣的人做起事來就像古代的趙括一樣紙上談兵』很在行,但幹事實就不行了。去西部支教,生活條件相對較差,面對的問題又多並且父母又不在自己身邊,常常需要自己獨自解決,這就在潛移默化中鍛鍊了人的抗壓能力,自然而然人就長大了。所以經常有人說:那些去支教回來的人看著像大叔。其實不只是他們年齡大了,重要的是人甩掉了原來的稚嫩。
  • 22842名教師支教與江西體罰學生的教師「支教」
    支教以全日制工作形式為受援地提供服務,時間為1年,鼓勵延長支教時間或留任工作。各省份不得將支教教師派往非貧困地區。大學生實習支教、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不列入選派範圍。短期的基層巡講和支教、試用期教師也不列入選派範圍。國家選派20,000多名教師支援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
  • ——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定西支教記
    :兩個女生負重步行兩個小時去換煤氣罐的狼狽;用拼插積木的思路自己安爐子、裝煙囪的智慧;初次架火有如故意縱火般濃煙滾滾引來鄰居關注的尷尬;整個冬天無數次自己劈材、砸煤塊,斧子失控時十指連心的疼痛;主食、副食天天都是洋芋的食譜……種種困難,支教團成員都一一克服,再難再累,只要看到班裡孩子們露出收穫知識的喜悅笑容,心頭便雲開霧散。
  • 為什麼大學生暑期支教越來越不受待見了?
    短期支教項目,一般是有學校或者學院組織十幾個人的實踐隊,來到農村或是偏遠地區教育條件欠發達的地方進行支教活動,一般為期兩個禮拜。主要內容包括給孩子們普及一些當地老師無法教授的社會生活和科學文化知識,比如軍事知識,火車高鐵,天文學知識等等。
  • 援藏支教有工資的?有什麼政策好處的?我來告訴你
    記:2018年3月25日 晴 在藏第6天  很多人問我,你參加援藏支教有工資發的嗎?一個月給你多少錢?又或者是,你參加支教,肯定是有什麼政策好處的吧。面對這些提問,我都會笑著告訴他們真相。
  • 大學生支教活動變了?支教活動不再被歡迎,支教老師:理由太現實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雙贏」的大學生支教活動,卻漸漸的變了「味兒」,網上關於大學生支教活動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再受人待見,具體都是因為什麼呢?大學生支教活動不受人待見?2、給當地帶來很多麻煩曾經的大學生支教活動,非常受山區學生和村民的歡迎,但是隨著近幾年大學生支教的「功利心」越來越重,很多活動和講課都太「形式化」。
  • 短期支教是錯誤的?親身經歷過支教活動的人有話要說
    >有些人則選擇了四處旅遊,逛遍祖國大好河山;還有這樣一群人,放棄了旅遊,也放棄了打零工,也放棄了這家爆玩兩個月的機會,他們選擇了更有意義的支教活動,給貧困地區小朋友們當一段時間的小老師。學生們只是以遊山玩水為主,破壞了長期駐校老師的努力和權威,不但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反而有很多弊端。有些志願者的行為甚至讓孩子們還得到了錯誤的榜樣,比如有些情侶手牽手漫步田間。那短期支教真的如文章所說百無一用嗎?
  • 義務支教——不僅僅是支教
    河南南陽電8月10日(通訊員:婁朝陽),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組成大學生暑期語文語法義務支教服務隊,赴河南省南陽市開展義務支教工作。該次支教過程中,這些大學生不僅僅局限於文化授課,於此同時也對留守孩子們進行繪畫、摺紙等興趣課程的教授。支教隊員們希望可以真正的融入到孩子們當中,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 支教老師連踹小學生,支教需要什麼條件?沒有做好準備不要去支教
    12月1日,有網友發帖反映,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一小學內一名男老師連踹4名學生,學生被踹後,摔倒在地。這樣的老師不去參加跆拳道比賽真是可惜他了,對五年級的小學生動手算什麼老師?這位老師是東南大學的支教志願者,事情發生後,當地教育局、東南大學都很重視,現在已經停了涉事老師的職。去貧困地區支教,是一件很光榮又很辛苦的工作。那麼,支教需要什麼條件呢?
  • 支教不應該有附加條件
    最早知道支教,是因為我學校裡有一位老教師(現在已經退休),曾經去新疆支教過三年。提起支教,大多數人談論的是這位老教師,曾經領雙份工資,表示羨慕他的經歷,但是一說也讓他們去支教,他們卻說吃不了那樣的苦,受不了那個罪。
  • 你可能有支教的愛心不一定有支教的條件
    女報記者 蔣之光 實習生 劉昶  又是一個暑假,在中國廣大的農  村,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將奔赴這裡,開始支教生活。很多人認為,這種公益活動受益主體是山區裡的孩子,而事實上這種活動對於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有重要意義。他們有人會在乘坐漫長的火車後被水腫的雙腿撐緊褲子,也要為怎樣省錢在火車站的廣場上討論1個小時,在一些地區,能吃到豆腐乾和滷雞蛋就算  一頓大餐。
  • 莫大暑期支教項目開啟|一次支教,兩種成長
    通過接受支教,缺乏教育資源的地區的孩子們了解到原來山的外面還有更廣大的世界,讓孩子們有選擇的機會、探索的空間。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關注鄉村教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支教隊伍中。留學生支教項目,不僅是推動偏遠地區教育公共服務和教育資源均等化發展的青春舞臺,也是培養有理想、知國情、有擔當的海外人才的實踐課堂。
  • 支教招募|河洛義教2018暑期支教招募開始了
    河洛義教先後組織了13批,共計1100多人次的全國大學生及社會愛心人士到洛陽市周邊的宜陽、汝陽、嵩縣、欒川、洛寧等偏遠地區開展下鄉支教活動,服務時間累計近140000小時,受益學生近9000人。有人會問,參加支教有什麼好處?河洛義教給不了你金錢,給不了你學位,也給不了你德育分。
  • 一位來自廣西的支教老師在貴州及湖南農村支教後寫出的支教筆記
    在參加支教前,被問到為什麼要去支教時,我想到高曉松的那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大城市裡工作太久,厭倦了快節奏的高壓生活,想換一種活法,體驗不一樣的人生。開始支教以後,才真正理解支教的意義,遠不是體驗生活那麼簡單,甚至覺得如果只是為了體驗生活,就不該來支教。
  • 瀘縣20名教師赴鄉城縣支教
    (夏世武 曾佐然)「王老師,何老師,你們辛苦,感謝你們為支教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李瓊希望老師們充分認識到支教工作的偉大意義,做好瀘縣鄉城兩地教育溝通的橋梁;要快速融入,積極工作,把瀘州瀘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帶到鄉城,促進兩地教育的大融合;要攻堅克難,團結一心,充分展現新時代瀘縣教師良好的精神風貌。
  • 把支教當成一種鍍金行為,支教的意義何在?支教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支教,顧名思義就是支援教育,支教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落後地區、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鄉鎮中小學。通過支教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鄉鎮中小學或者教學點「有學生,沒老師」的問題,讓那些地區的孩子也能夠接受相應的教育。
  • 大四美女學生,在大涼山支教的第9天剃了光頭,一心支教
    付一冉,1995年出生,還是山東一名大四學生的她,今年3月8日隻身一人來到四川大涼山山區支教。來到這裡的第九天,她做了一個決定:決定義無反顧的剪去自己的長髮,理了個光頭,徹底投身支教生活,她說:這樣不僅可以面對真實的自己,更可以簡單省事,一心支教,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在自己身上,把它剪了省出的時間去教更多的孩子,以後頭髮還能再長出來。
  • 捐出支教獲得的獎金!山大支教學生李子麟的支教故事
    愛心接力,山巖人從未停下腳步。早在第二十二屆研支團剛剛組建時,山東大學團委曾向每一位新「山巖」徵集支教宣言。李子麟便寫下了「燃燈扶智,義無反顧」八字以自勉。「燃燈」二字源於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的稱號——「法治燃燈者」。2014年12月10日,鄒碧華法官因連日勞累,在趕赴司法體制改革座談會途中突感不適,送醫院搶救終告不治,將生命奉獻給了法治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