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支教有多大作用?

2020-12-13 搜狐網
來源:金陵晚報

  隨著大學生暑期支教團的增多,引來一些質疑的聲音,如:原本已放暑假在家做農活的學生需要返回學校配合支教團隊;還有一些人認為支教活動並不能真正為山區貧困學生的升學帶來幫助。

  大學生支教有沒有意義?有多大的意義?記者對南京曉莊學院「貴州遵義天山小學支教團」20天的支教經歷進行了深入的了解。

  四裡八鄉的孩子都來了

  據即將升入大四的支教團團長陳大禹介紹,同學們參與支教的積極性很高。團隊原本只有10個名額,因為報名的人太多,最終向學校申請,才增加到14名學生。

  支教團為當地學生設置了三周的課程。其中除文化課外,還設置了特色課程,如兒童劇課上,由支教團員帶領當地學生一同創作劇本,激發學生創作的樂趣;更有音樂舞蹈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與欣賞。

  不僅天山小學的學生們參加了支教團所安排的暑期課程,周邊學校的孩子們也非常希望參加學習。「每天都有四裡八鄉的孩子來報名,從不夠學齡的五歲孩童到初二的青澀少年都來了,原來只有100出頭學生的小學最後竟然收了200多人。」陳大禹說。

  在綏陽,支教是一張名片

  20天的支教,讓當地的村民認識了這批異鄉人。綏陽的村民看到支教的大學生,總是充滿了熱情和關心,支教的辦公室裡總會有不知誰家的李子,小小的廚房裡也經常會出現一把豆角加幾根玉米。

  「如果要進城就打我電話,隨叫隨到。」一位開麵包車的綏陽大哥告訴他們,不好意思免費用他的車,同學們就商量乘公交車,可是總能遇到好心的司機將他們免費帶往城裡。

  最後的匯報演出,小小的舞臺前擠滿了人,孩子們都刻意打扮了一番,穿上平日裡捨不得穿的漂亮衣服。村民們來看孩子的演出,11個節目輪番上陣,村民們看到了平日裡不一樣的孩子。

  支教對大學生的意義?

  付出辛勞,收穫真情

  天山小學條件簡陋,水電供應也不能完全滿足支教團隊需求。連續六天,校園裡的水龍頭都滴不出一滴水,望著那枯乾的龍頭,想想還要做十幾個人的飯菜,絕望的心情可想而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縣城才能買到肉,想開頓葷實在不容易,原來很好買的蔬菜卻因乾旱的天氣「一菜難尋」,為了一頓午餐,帶隊輔導員王老師跑了五家農戶,才買到六個茄子,十三個青椒和一把豆角,十幾個人的菜只有靠土豆了,很多人都害上了土豆恐懼症。苦與累,但沒有人抱怨。

  在奔赴貴州的火車上,支教團隊偶遇幸福的一家三口,得知支教的事情,夫妻兩人深受感動,拿出500元錢,一定要支教團隊將心意轉達給山區的孩子。「你們的支教行為讓我們一家很感動,我們真不知道能為山區小孩做點什麼,這錢你們就拿去給他們買點學習用品吧。」他們的話語打動了支教團隊的每一個人。

  怎樣做有幫助的支教?

  開闊視野更重要

  針對支教是幫忙還是添亂的質疑,帶隊輔導員王老師認為,支教行動最好與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緊密結合,在支教前,大學生需要做好能力上的準備。

  王老師認為,與其懷疑暑期支教是否影響學生的假期安排,是否無益於學生升學,不如切實思考支教的方向,開設有別於山區學生平日學校教學的多樣化課程,通過新穎的授課形式和內容為山區學生服務。

  天山小學的學生平日僅有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暑假生活十分單調。學校共有近130名學生,包括校長在內卻只有6名老師。平時不僅很少開設藝術類課程,文化課的設置也非常簡單。

  另外,支教志願者們認為,他們起到的幫助主要在於:一種行為觀念的指導模範作用,一種來自城市的新視野,一種對於更廣闊天地的新期待。

learning.sohu.com true 搜狐 http://learning.sohu.com/20130827/n385185998.shtml report 3031 來源:金陵晚報隨著大學生暑期支教團的增多,引來一些質疑的聲音,如:原本已放暑假在家做農活的學生需要返回學校配合支教團隊;還有一些人認為支教活動並不能真正為山區貧

相關焦點

  • 山西孝義:下堡鎮第二屆暑期大學生支教活動開班
    24日,下堡鎮第二屆暑期大學生支教活動舉行開班儀式,來自北京高校的10名本科、碩士、博士生將在第十二中學為下堡的百餘名中小學生開展為期五天的支教活動。下堡鎮副鎮長 張俊燕 :通過這次暑期支教活動,讓中小學生能夠學習到一些新奇的科技知識,感受了解文藝的美,讓他們開闊視野,開闊眼界,更加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 為什麼大學生暑期支教越來越不受待見了?
    短期支教項目,一般是有學校或者學院組織十幾個人的實踐隊,來到農村或是偏遠地區教育條件欠發達的地方進行支教活動,一般為期兩個禮拜。主要內容包括給孩子們普及一些當地老師無法教授的社會生活和科學文化知識,比如軍事知識,火車高鐵,天文學知識等等。
  • 大學生支教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上了大學之後,你不難發現,每年一臨近暑假,鋪天蓋地的社會實踐活動就陸續拉開了帷幕,就算自己沒有去參與,身邊的小夥伴們總有那麼一兩個是參與到暑期學校社團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在我身邊我所常見的實踐方式主要分兩種:一是調研,二是支教。
  • 大學生鄉村支教,會有什麼意義?
    大學期間,差不多大家都會聽說有大學生支教的活動,大學生的短期支教對於當地的教育跟或者小朋友們來說,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學期間我也曾參加過校志願者社團,做過多個公益服務項目,參加過「暑期三下鄉」活動等,2017年的暑期也和幾個朋友去了一些小山區支教。
  • 女大學生下鄉支教,小心點總沒錯
    ,過於急功近利;有人幾乎是來鄉村遊的,對教學毫不上心……其中最大的爭議,是一些短至一兩周的支教活動,到底能給農村的孩子帶去多大的幫助?支教老師在和孩子們玩遊戲。圖/鳳凰網 一篇2013年的網帖《叔叔阿姨,請不要來我們這裡支教了》也再次被翻出,吐槽了短期支教種種讓人「反感」之處:為了配合大學生暑期支教的時間,已經放假的孩子們還要被召回;支教時間短,雙方剛熟悉老師就要離開,不僅讓學生情緒受傷,也沒給他們的學習帶去多少提高。
  • 大學生支教既然不夠專業,為什麼還要做?
    圖片來源:unsplash中國補課式支教基本是大學生自發、零散進行,並沒有嚴格按照專業項目操作,也幾乎沒有跟蹤孩子的變化,處於一個比較模糊的地帶。但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支教的意義,即填補農村孩子的Summer Setback(暑期退步)。
  • 女大學生問題頻出,作為女生到底要不要去支教?
    一篇2013年的網帖《叔叔阿姨,請不要來我們這裡支教了》也再次被翻出,吐槽了短期支教種種讓人「反感」之處:為了配合大學生暑期支教的時間,已經放假的孩子們還要被召回;支教時間短,雙方剛熟悉老師就要離開,不僅讓學生情緒受傷,也沒給他們的學習帶去多少提高
  • 莫大暑期支教項目開啟|一次支教,兩種成長
    通過接受支教,缺乏教育資源的地區的孩子們了解到原來山的外面還有更廣大的世界,讓孩子們有選擇的機會、探索的空間。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關注鄉村教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支教隊伍中。留學生支教項目,不僅是推動偏遠地區教育公共服務和教育資源均等化發展的青春舞臺,也是培養有理想、知國情、有擔當的海外人才的實踐課堂。
  • 當大學生遇上短期支教:自我建設是必修課
    益微青年品牌總監王晨雪解釋道:「大學生志願者會將很多任務進行排序,一些人沒有將它作為一個特別重要的選項,所以在有其他事情的時候會馬虎應對,甚至直接退出。這是態度和責任感缺失的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短期支教發展如火如荼,眾多高校將其作為暑期實踐項目的標配。每年暑假,大量大學生志願者前往鄉村支教。但公眾對大學生支教隊的關注卻不總是正面。
  • 暑期支教 書脊支隊長招募
    想參加一次受教育長才幹的暑期實踐,卻不知從何下手?想來一場刻骨銘心的支教卻找不到組織投靠?快來跟書脊支教團小夥伴一起去支教吧!這位看官,您說不知道書脊是什麼?咳咳,主頁君先簡單介紹一下「書」,象徵人文關懷,代表社團的核心宗旨是為教育欠發達地區的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價值引導。
  • 建三味書屋上禮儀課堂 青農大學生暑期赴棗莊支教
      半島網7月14日消息 建立三味書屋、設立成長記錄袋、開展禮儀課堂……今天上午,青島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舉行2017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徵儀式,該校大學生築愛圓夢服務團15名學子將奔赴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上嶺村澇嶺希望小學,進行為期半個月的社會實踐。
  • 清華及外國大學生赴國家級貧困縣支教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12日,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和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8名大學生志願者赴江西安遠進行暑期支教。這些志願者通過清華大學與曾憲備慈善基金共同舉辦的2015年中外大學生暑期教育扶貧社會實踐奔赴國家級貧困縣給當地中學生開設暑期課程,讓他們了解更多外界的生活。「我覺得這次支教很有意義。」
  • 新華網浙江:160名浙大寧理學子接力暑期英語支教
    新華網浙江:160名浙大寧理學子接力暑期英語支教 時間:2020年08月04日    編輯:主站2    來源:     瀏覽次數:次 近日,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漢藏情」支教團隊帶著不舍與感動,與紹興西藏民族中學的孩子們一一告別。 短短兩周時間,支教團隊成員與這群藏族孩子早已建立起深厚感情。臨別時,他們還收到了孩子們送的哈達。 儘管暑期英語支教活動只有短短兩周,支教團隊成員卻絲毫不懈怠。他們期望與每一屆支教團隊一樣,盡己全力照亮藏族孩子的外語學習之路。課前,成員們精心策劃課程,編寫教學大綱。
  • 華師大學生暑期支教,捐贈200個「愛心書包」
    楚天都市報8月5日訊(記者梁傳松 通訊員蔡擴 趙超敏 林晨)昨日,華中師範大學心「心火義教之家」160名志願者為期半個月的暑期支教與社會實踐圓滿結束。他們除了給鄉村留守兒童義務授課外,還為他們捐贈200個「愛心書包」。
  • 大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收穫真知
    視覺中國供圖  「身為象牙塔裡的大學生,能夠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在實踐中做實事,這才是最有意義的。」回憶起自己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經歷,湖南一所高校的吳行感觸頗深。  吳行所參加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是從1997年起,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發文開展的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寧德師院大學生自發開展線上支教活動
    從7月17日開始,該校21名大學生自發組成「飛鸞中心小學支教隊」,為127名孩子提供近一個月的義務支教服務。「去年暑期社會實踐結束時,我們就和孩子約定好,今年還會去給他們上課。」寧德師院17級生命科學學院的蔡家鑫是這次義務支教活動的負責人。據其介紹,受疫情影響,今年學校沒有統一組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就通過已建立的「飛鸞中心小學支教隊」QQ帳號平臺發布義務支教的消息,自發組織起支教隊伍,為孩子們進行線上授課。「雖然今年情況特殊,但是我們不想讓支教活動中斷,也不想讓孩子們失望。」蔡家鑫說。
  • 【青年之聲·臨高】2017年臨高縣大學生暑期支教聯誼晚會暨夏令營(思翼)課堂結營晚會圓滿落幕
    ,開展了少先隊夏令營、共青團思翼課堂、鄉村支教等活動,這些活動深受廣大少先隊員、團員青年和家長老師的歡迎,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由共青團臨高縣委員會、臨高縣誌願服務聯合會主辦,海南省「美在心靈」大學生支教志願者協會臨高分隊、艾維舞蹈工作室承辦的2017年臨高縣大學生暑期支教聯誼晚會暨夏令營(思翼)課堂結營晚會於8月3日晚8點在縣文化公園成功開幕。
  • 支教招募|河洛義教2018暑期支教招募開始了
    河洛義教先後組織了13批,共計1100多人次的全國大學生及社會愛心人士到洛陽市周邊的宜陽、汝陽、嵩縣、欒川、洛寧等偏遠地區開展下鄉支教活動,服務時間累計近140000小時,受益學生近9000人。2018年,河洛義教在洛陽向來自全國各地心懷支教夢的在校大學生發出最誠摯的邀請,期待在這個夏天,我們的故事,也會成為你的!
  • 浙江農林大學五百學子暑期支教三千留守兒童
    浙江農林大學五百學子暑期支教三千留守兒童 >   中新網杭州8月13日電(記者 柴燕菲 實習生 蒲曉旭 通訊員 陳勝偉)這個暑假,浙江農林大學500多名大學生,前往浙江、雲南、貴州、山西、河南等地支教,給3000多名留守兒童帶去了知識和快樂。
  • 大學生支教面臨尷尬:經費捉襟見肘 自身能力有限
    偏僻貧困的鄉村中小學這樣的境況,總是能激起大學生志願者前往支教的渴望。  然而,當大學校園裡的志願者真正踏上支教之路後,發現現實生活中志願支教面臨著諸多尷尬。譬如聯繫學校和生源的困難和艱辛,譬如經費捉襟見肘,譬如自身素質和能力有限,等等。  「在奉獻著自己,升華著人格,體現著價值的同時,卻也面臨著困難,有著說不盡的苦悶與辛酸。」曾兩次參與暑期支教的大學生小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