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可以去偏遠地區工作嗎?這是情懷和現實的PK

2020-12-13 丁路遙知事

前幾天,有位大學應屆畢業生來找我諮詢。他說自己在擇業上遇到了一些困擾,父母是希望他可以在畢業後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而他本人則有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即去偏遠的地區支教,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以後再回家裡這邊工作。

一方面是父母的意見,一方面是自己的興趣和理想,小夥對此有些糾結,來聽聽我的建議。

我表達了對小夥的傾佩之情,畢竟不是每個大學生畢業會願意去偏遠地區工作,尤其是支教這種。

他能夠有這樣的想法,確實很難得。

為此,我說了自己的三點看法。

一、考慮偏遠地區的政策

大學畢業生到國家偏遠地區去工作,也是國家多年來一直鼓勵的。

比如小夥想要去西部支教,那麼現實的操作性如何是具體了解清楚的。

首先,小夥自己的專業是否符合申請的條件,畢竟支教也不是誰都能申請支教的,需要具備一定的學歷和專業基礎。

其次,究竟哪些地方需要支教人員,需求的人數、支教期限這些也都要了解清楚,整個全國那麼大,總得有個大概的地區考慮。

再次,小夥去支教,以後結束支教後,自己的工作如何安置,是自己重新找工作就業呢,還是國家會有個政策的幫助就業。

上述三個方面的內容,都和政策有關,我會先建議他把這些情況調研了解清楚,再來做決定。

畢竟,理想是一回事,現實的世界又是另一回事。

大學生願意投身偏遠地區奉獻是挺好,但也要結合個人的職業規劃來進行考慮,爭取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二、考慮偏遠地區的生活起居

我以前有個大學同學,曾經也去過大西部支教,時間是一年。

結束支教回來後,告訴我們雖然支教的工作很有意義,但是那邊的飲食和生活真的不太適應。

尤其是他以前是家中獨子,吃東西這些都還是比較講究的。但是到了偏遠山區,那真的就是啃饅頭吃番薯野果,一年下來,自己的體重都瘦了近10斤。

老同學說這些情況,並非嫌棄那邊的環境,而是強調了適應的潛在問題。

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涉世未深,也沒有接觸過非常艱苦的環境,尤其是那些城市裡長大的孩子,相比工作內容本身來說,適應環境反而倒是最大的一道坎。

所以我給小夥的第二個建議是一旦有了意向的目的地去支教,先了解下當地真實的情況如何。

這個年頭網際網路發達,即便是山區的一些情況也可以通過網絡看到,比如以前是否也有支教老師去當地支教過,有沒有留下一些心得感悟,可以作為後來者參考的。

小夥聽完這個建議,儘管表示自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還是覺得會好好去了解下,之前也確實沒想到那麼具體。

三、考慮父母家人的支持

對於小夥來說,去西部支教自己這關也許沒什麼問題,但一個較大的障礙就是父母和家人的支持度了。

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還沒敢和父母去提這件事,只不過自己有了這樣的想法。

所以無論怎麼樣,還是得和父母好好溝通一次。

首先,把自己對支教這件事想明白,比如去的意義是什麼,現實層面的一些想法也需要告訴父母。

也許父母並不是反對自己去支教做老師,而是擔心回來後沒有好的工作前途。

特別是搜集到的這些政策信息,也可以反饋給他們,打消家裡人的疑慮。

其次,多數父母也是不希望自己去偏遠地區受苦受累,那麼也可以和父母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孩子長大了需要在外面去歷練,讓自己成長更快等。同時,如何做好自我保障這部分,也要有一些具體的想法告訴父母,讓他們安心。

父母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辛辛苦苦培養孩子上大學並不容易,所以無論最終做什麼職業決定,都應該給予父母起碼的尊重,得到他們的支持和理解。

寫在最後

關於大學生職業選擇這個問題,正是情懷和現實的PK。

這條路怎麼走,既要結合內心,也要評估現實可行性。

當然要做到這點並非容易的事情,很多事又不能靠實踐去驗證——畢竟行差踏錯一步,可能就完了。

怎麼辦呢?要麼拜個高人為師,要麼學習高人的知識。

前者需要機緣,一般人沒這個運氣;後者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社會常識全知道》這本書。

這本書系統地從形象、禮儀、場景口才、語言溝通、社交心理、與人相處、識人、人脈、辦事、送禮、宴請、潛規則、職場生存、創業、理財、休閒、安全、防騙等十八個方面深入解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一些零星的觀點很耐人尋味。整個書都是百科的形式,純粹的乾貨,比羅裡吧嗦說半天廢話還沒把自個兒的思路講明白的好很多。

這本書原價59元,目前正好有優惠活動,在百度裡面只需38元就能買到。

涉及到2000個社會職場相關的常識,哪怕收穫1%的內容,對於職場和生存都是大有裨益,不說多賺,至少能讓你避免很多坑。

一頓午飯的錢,全書共70萬字頂7本書了,需要的點擊上方連結就能購買了。

#支教#

相關焦點

  • 被偏遠地區211大學錄取,但嫌棄離家太遠,到底值得去讀嗎?
    在這裡要度過大學四年,還關係到未來就業去向,院校所在的位置成了考生和家長關心的一個問題。今年有考生雖然被211院校錄取,但地理位置比較偏遠,離家太遠,有點後悔,猶豫要不要去讀。筆者就為這些有困惑的考生和家長分析一下利弊。首先,現在後悔肯定來得及,如果考生真的不想去讀,可以選擇復讀。但希望考生和家長要慎重做出選擇,復讀面臨的壓力是比較大的。
  • 偏遠地區的211值得上嗎 為了211去偏遠地區值嗎
    對於填報高考志願的考生來說,類似於211這類名校,幾乎都是學子們的填報目標,但由於這類高等院校錄取分數線相對較高,也令不少考生望而卻步,因此不少人不得不將目光轉向一些偏遠地區的211大學,那麼,這些偏遠地區的211真的值得上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答案。
  • 「一線城市的211」PK「偏遠地區的985」,選錯悔一生!
    如果說都是一線城市的211和985擺在考生面前,填報志願肯定選985,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我們需要探討的是,一線城市的211和偏遠地區的985到底選哪個對考生更好?1從畢業後的意向工作地點看如果你畢業後打算在一線城市就業,那麼讀個一線城市的211可能要比偏遠地區的985更受認可。畢竟一線城市的211是「地頭蛇」,在當地深耕多年,不管是知名度還是各方面影響力都是很大的。
  • 【詳解】489持有人能不能去黃金海岸、珀斯?新偏遠地區怎麼移民?
    從今往後,澳洲就只剩下雪梨、墨爾本、布裡斯班這三個大城市了。。。今早澳洲移民圈最炸的新聞:珀斯Perth和黃金海岸Gold Coast一併被劃入偏遠地區!這一政策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位於黃金海岸和珀斯的五所大學集體吐槽,表示將他們劃在偏遠地區之外將會嚴重影響招生。
  • 澳洲偏遠地區大學推薦,移民和獎學金統統都可以擁有
    根據最新消息,除雪梨,墨爾本,布裡斯班外,澳洲其他地區都將被定義為偏遠地區。原來的五大城市中,將會把黃金海岸及珀斯劃為偏遠地區,以吸引更多勞動力及國際學生。第1則西澳大學加分和獎學金,都能擁有!自11月16日起:珀斯和黃金海岸將不再被劃為主要城市,這使更多技術移民可以在這兩個地區定居和工作。
  • 報考放棄偏遠地區,選擇北上廣發達城市,真的是明智選擇嗎?
    每年報考志願很多人都會糾結學校的地理位置,像東北西北這類偏遠地區都是被大多數人排除在外的,而北上廣這類城市卻很受歡迎。其實,很多偏遠地區也是有重點大學的,而且受到地理位置影響分數線都不高,反觀北上廣分數線個個高的嚇人,但是依然很多人擠破腦袋想鑽進去,這樣的選擇真的很明智嗎?
  • 一線城市大學or偏遠地區985/211,該如何選擇?
    在高考志願填報,如何選學校,如何選專業,這麼多學校哪個學校分低,值得選呢;哪個專業值得上,畢業掙錢多,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以此為考慮基礎,把志願填好,為了有一個更加美好的前程和未來。一線城市大學or偏遠地區重點大學如果在志願填報時,你可以選擇一個不是那麼好的偏遠地區的985或211大學,和一個很好的一線城市的非重點的大學,你會怎麼選呢?可以說是左右為難,那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
  • 偏遠地區的大學你瞧不上,然而這4所大學可能你考不上
    很多人認為偏遠地區的高校發展不好,畢業生未來就業前景也不好,而且環境還惡劣,所以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報考這些地區的高校,特別是西北、西南、東北等人口密度相對小的偏遠地區。雖然這些地區的環境確實相對惡劣一點,但並不代表這些地區高校的發展就不行,更不能說明這些地區的高校在全國範圍內毫無影響力,相反有些偏遠地區的高校發展就很好。著名的有蘭州大學,可能很多人說蘭州大學在985高校中混的很不好,儘管如此,但蘭州大學的學術環境和學科建設仍然是全國一流,很多頂尖高校都無法與之匹敵!
  • 考上偏遠地區公務員值不值得去?網友親身經歷告訴你!
    偏遠地區的國家公務員,代表著勞動量大,工作目標重,它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的,由於大家都不願去,因此去的人工作中就許多。假如考入了,你要再捨棄便會遲疑。終究如今報考公務員要逐層挑選,你累死累活考入了,說捨棄,你的家中也不會容許。何況,如果捨棄了,你下一次還能考入嗎?因此考以前一定要深思熟慮,既然要拼一把,為什麼不挑選更強的地區去呢?
  • 本科畢業後,和沒上過大學的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丟人嗎?
    農村大學生本科畢業後,和沒上過大學的人一樣的工作,丟人嗎?小編依稀記得,十幾年前大學生含金量極高,地位也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家裡出一個大學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兒。但是,國家發展迅速,每年都有著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而在這個「碩博遍地走,本科多如狗」的時代,一畢業就面臨著失業的大學生大有人在。
  • 上大學,去一線城市上一本還是去偏遠地區上個211?
    上大學,去一線城市上一本還是去偏遠地區上個211?一、實力強的學生.對於那些學習特別好的同學來說,還是儘量去一線城市上一本。畢竟一線城市裡面的一本,其綜合實力可能要比偏遠地區的211工程大學要好一些。去大城市上大學的話眼界方面會開闊很多,因為你身邊的那些同學都是來自於大地方的人,他們的言談舉止往往會影響到你。在大城市上大學的話,到時候找工作的時候也會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 維多利亞大學幼教課程,3年本科免雅思,提供偏遠地區的幼教工作
    澳洲移民局數據維多利亞大學新推幼教課程為了鼓勵更多富有情懷和抱負的教師去偏遠地區工作,幫助緩解維多利亞地區和農村幼兒教師短缺的問題。澳大利亞大學與澳大利亞最大的早期學習提供商Goodstart和維多利亞州教育和培訓部聯手,在需求量大、幼兒教師短缺的地區,如Mildura、Bendigo、Traralgon和Ballarat,提供支持性的工作安排。
  • 你會選擇在一線城市上二本大學,還是去偏遠地區上一本?為什麼?
    你會選擇在一線城市上二本大學,還是去偏遠地區上一本?為什麼?如果是讓我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去偏遠地區上一本而不是在一線城市上二本。一、學校等級高一些.雖然從學校名稱上看不出一本學校和二本學校具體有什麼區別,但是內行的人還是能看出裡面的區別的。在一線城市上的二本大學,可能是一所很普通的大學,但是如果是偏遠地區的一本的話,可能是名校或者是重點院校,甚至能夠上985、211工程大學。
  • 你想成為老師嗎?你願意去偏遠地區支教嗎?
    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有工作的沒工作的都很不好過。有工作的減薪,甚至失業。國家鼓勵大家擺地攤。今年畢業的學生更慘,畢業即失業。教育部又發布文件鼓勵大家去當教師,沒教師資格證也不要緊,可以先上崗再考證。不過,這也是教育部的一個政策支持。大家可以討論一下是否願意去當教師的問題。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和我們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去做教師。一直以來,教師在大家心目中可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工作呢,為什麼老師會這樣說呢?
  • 答疑:剛過一本線,是去偏遠地區的211還是去一線城市的二本學校?
    圖來源網絡/侵刪正文開啟:剛過一本線,是去偏遠地區的211還是去一線城市的二本學校?看你計劃的畢業工作的地方決定(可參考如下分析)1.選一線城市二本的優勢/畢業想在比較小的城市工作/且更追求平淡安穩,佛系晉升實話說,很多比較小的城市(非歧視/尤其是小城市的民營企業)是不怎麼看中你是不是
  • 本科畢業後,和沒上過大學的人從事同樣的工作,丟人嗎?
    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家裡出一個大學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兒。但是,國家發展迅速,每年都有著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而在這個「碩博遍地走,本科多如狗」的時代,一畢業就面臨著失業的大學生大有人在。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身邊一位朋友的真實經歷,暫且稱之為林某吧。
  • 西部等偏遠地區211高校值得報考嗎?
    但是如果出省的話,能上那些偏遠地區的211高校。那麼這個時候到底選擇什麼樣的院校呢?我的建議是能讀211就讀211,不給人生留遺憾!用自己的分上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大學!例如山東師範大學雖然不是211高校,但是在山東理科去年錄取分數線最低為560以上,同樣的分數,可以選擇的211大學也有一些了。所以報考省內熱門高校真的值嗎?
  • 看不起澳洲的偏遠地區?其實人家明明生活的更滋潤!
    一說到偏遠地區,你的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 很多人聽到「偏遠地區」這四個字就已經開始害怕,想像力豐富一些的小可愛可能已經想到什麼妖魔鬼怪了。 可是你知道嗎,實際上在澳洲的偏遠地區生活有多滋潤,是不是完全顛覆已有認知?澳洲的偏遠地區真的名不副實!
  • 澳大利亞將珀斯定為「偏遠地區」來看看有什麼好處
    多加一年的畢業工作籤,不僅有利於畢業生積累工作經驗、增加收入和使畢業後個人財務狀況更加穩定,而且有助於推動澳洲經濟更強勁增長。政府將斥資1940萬澳元,計劃將部分技術移民籤證加速處理,條件只有一個:只要你願意去澳洲偏遠地區生活和工作。澳大利亞聯邦移民部長科爾曼(David Coleman)宣布這一計劃。
  • 偏遠地區公務員福利待遇怎麼樣?月薪過萬還包吃住,你去嗎
    想要成"公"上岸,不少人會考慮稍遠地區但偏遠地區公務員值得考嗎?這是很多小夥伴兒心中的疑惑,小編就用現實點的例子,讓大家心裡有些底吧!偏遠公務員待遇、福利新疆克州烏恰縣向社會招聘編制外公安巡邏防控隊員300名公告由圖中看來,再掰掰指頭算,能一個月拿到1W左右,住宿問題完全不擔心……你看,這僅僅是編制外的巡邏防控隊員的待遇,你想一想在編公務員的待遇,不好意思,小編暫時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