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影如果拍成了,電影史要改寫!

2020-12-20 Mtime時光網
      縱觀影史,曾經有太多流產的電影項目,我們熟知的電影大師也不例外,這些沒有拍成的電影,都有著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故事。看他們的劇情和設想,如果拍成,很可能又是一部曠世巨作。 


  只可惜,現在的我們只能猜測,那些未完成作品的樣子。不過,沒拍成又如何,那會變成一個封存的夢。


克魯佐《煉獄》


  1960年,法國名導亨利-喬治·克魯佐在完成電影《真相》後,新作《煉獄》引起各方的高度期待,尤其還得到了美國的投資。內容講述敏感的男子保羅有個美得無以復加的妻子,但自從他看到妻子與其他男人在一起那天起,就陷入了無窮無盡的猜疑和妒忌當中,精神幾近崩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羅密·施奈德在電影《煉獄》中                    



  克魯佐對活動藝術深深著迷,並請來了旗手人物讓-皮埃爾·瓦薩雷裡,將他的美學風格融入電影。指揮家吉爾伯特·艾米為電影設計音效,用聲音和音樂投射男主角馬賽爾妄想的心理狀態。男女演員的扮演者分別敲定塞爾日·雷吉亞尼和羅密·施奈德。 


  1964年3月,克魯佐召集了幾位視覺人員定期到布洛涅工作室開會,討論片中的視覺測試——顏色反轉、陰影、重複曝光等效果。聯合出資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高管提出會加大投資。克魯佐用黑白片拍馬賽爾的日常生活,用迷幻彩色拍馬賽爾的心理。《煉獄》前期籌備巨細無遺,還畫出了完整的分鏡表,包括配備什麼鏡頭與景深。


羅密·施奈德在電影《煉獄》中


  1964年7月,影片開機,克魯佐為了加快工期,動用了三組拍攝。但是,她對演職員的施壓是出了名的,經常會在凌晨吵醒演員跟工作人員,交代隔天拍攝的內容。甚至與演員吵架,要他們突破表演極限。在拍男演員塞爾日·雷吉亞尼沿湖邊奔跑的戲時,克魯佐連續讓他跑了好多天,裡吉亞最後以病假為由退出。後來,許多劇組人員都退出了,他們抱怨無法在這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下工作。 


  

克魯佐又找來讓-路易·特蘭蒂尼昂取代雷吉亞尼,可他進組幾天後一場戲都沒拍成。克魯佐後來忙的甚至心臟病發,被救護車送入醫院。儘管沒有生命危險,但被電影公司勒令叫停,這個計劃最終落空了。


  羅密·施奈德在電影《煉獄》中 2009年,在紀錄片導演塞爾日·布朗伯格的追尋下,他將《地獄》的片段加以雜糅,做成一部揭露《地獄》幕後故事的紀錄片《亨利-喬治·克魯佐的地獄》,讓人看到克魯佐當年那萬花筒般的瑰麗影像。 


  實際上,《地獄》的完整故事於1994年被法國新浪潮名導克洛德·夏布洛爾重拍成為《美麗的折磨》,由艾曼紐·貝阿、弗朗索瓦·克魯塞主演,有幾個鏡頭就是完全照搬克魯佐的概念。


希區柯克《萬花筒》


  20世紀60年代中期,拍完《瑪爾妮》和《衝破鐵幕》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電影生涯遭遇了疾速滑鐵盧,他試圖反彈,計劃拍了一部具有開創性的低成本實驗電影,這也預示著他在風格上的一次重大改變。他和編劇合寫了一個劇本,叫做《狂兇記》(Frenzy)這不是他後來1972年拍攝的那部「領帶殺手」的片子,而是一部關於心理不健全的精神病患者殘殺女性的暴力影片。後來更名為《萬花筒》(Kaleidoscope)。 


  《萬花筒》是根據倫敦殺手諾維勒.西斯的犯罪故事改編,這名罪犯被後人稱作是「娃娃臉」,他靠著他的稚氣面孔和氣質去引誘女性,使女性能以母性的方式對待他,然後再將其殺害。最後,他的母親配合警方破獲了這起案件。 


  1966年9月,環球公司邀請小說家霍華德.法斯特到洛杉磯和希區柯克合作。希區稱他剛看了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放大》,非常欣賞,稱這些義大利導演在技術上比他超前了一個世紀。這次希區要用歐洲電影的拍片風格來套用在他的新作中,並親自規劃了片中四百五十個鏡頭機位。 


  

他將故事設立在紐約,他曾找編劇薩繆爾.泰勒和阿歷克.卡普洽談過該計劃,但都沒能成行。年底前,他找到老朋友本恩.列文,列文充實了希區的想法。故事圍繞「娃娃臉殺手」諾維勒.西斯如何利用他的魅力誘騙年輕婦女,從而和她們發生關係再殺害。紐約警方設陷阱給他,派出一個年輕女警察誘捕。劇本圍繞著三段謀殺戲展開,一段是發生在瀑布邊上的謀殺,第二段是發生在封閉皮艇裡的謀殺,第三段謀殺戲也是壓軸戲將發生在一處煉油廠內。


  MCA(環球電影公司的母公司)總裁擔心這部影片會毀了他的聲譽,因為這個項目和這位大導演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充滿了殘酷的暴力和色情。希區柯克向MCA總裁保證,他的影片只會投資100萬美元,和未知名的演員。MCA將這部影片定義為一個徹底的項目計劃,讓希區柯克先拍一段樣片,再視情況而定。 


  他找來一個不知名的攝影師用手持攝影和自然採光,在紐約抽出劇本中若干段落、拍了幾段,雖然不健全,但差不多有一個小時的長度(有說是40分鐘,有說是50分鐘)。 


  但這一切都沒有改變電影製片廠的看法,到了秋天,他將拍好的樣片讓MCA總裁過目,MCA覺得樣片和劇本過於暴力、色情,直接嚇壞了MCA的總裁,他們認為主角在心理方面過於「醜陋」,也不像希區以往那些文質彬彬的殺人犯,黑暗、骯髒,手法也太實驗,說這個故事由別人拍或許會不錯,但不該希區柯克拍。就這樣,《萬花筒》沒有聲音的樣片則永遠塵封在了環球資料庫。除了極少數環球內部人士,沒有人能欣賞到這部大師的另類作品。直到1999年,該片的部分鏡頭在兩段紀錄片中出現,總時長不過幾秒。


庫布裡克《拿破崙》


  就在在庫布裡克拍《發條橙》之前,他就一心想要拍拿破崙的傳記片,他花了四年時間進行研究。這部電影的研究工作,其實比庫布裡克其他任何電影都要豐富的多,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全的拿破崙研究資料庫。庫布裡克讀了近500本關于波拿馬家族的書。 


  從《太空漫遊》進行後期時,他就寫出了一個劇情大綱。之後,他看了每一部關于波拿馬家族的電影,動用了波拿馬遠房親戚的複製畫、描繪法國打敗奧地利的埃爾興根戰役的透視畫、素描手稿、諷刺漫畫、油畫、小模型、複製旗幟的照片、燭臺、錢幣、手槍、野外服裝,甚至一根18世紀的馬蹄鐵等和拿破崙有關的一切物品。這些都成箱作為資料,他甚至找了美國太空總署的朋友和鏡頭專家蔡司,發明出超快的50釐米鏡頭,以應付光線微弱下拍攝自然光的鏡頭。


 《拿破崙》勘景圖


  選角方面,據他初期的筆記透露,彼得·奧圖爾、亞歷克·吉尼斯、彼得·烏斯季諾夫、讓-保羅·貝爾蒙多。1968年,他先跟奧斯卡·華納談了合作,不過後來他有喜歡上了大衛·海明斯和伊恩·霍姆。到1970年初期後,他又考慮換成傑克·尼克爾森。他還渴望在加入心理分析的元素,探索拿破崙各時期的心理狀態。


              赫本給庫布裡克的信


  而艾立森·卡索的人選有奧黛麗·赫本、凡妮莎·雷德格裡夫、朱莉·安德魯斯。 


  計劃逐步成型後,飯店業者柯克·科克萊恩併購了米高梅,他被《拿破崙》增加的預算嚇壞,勒令叫停。而同時期的三部拿破崙電影也全部遭遇票房滑鐵盧,庫布裡克單獨找到聯美,後者也認為影片太貴太老派,有極大風險。


              《拿破崙》試妝照


  庫布裡克只好跟華納電影公司籤下三部新片約,《拿破崙》成為箱底資料。這部本可成為曠世巨作的影片就這樣被埋沒了。 


  最新的計劃是HBO要將《拿破崙》的劇本改編成一部迷你劇,美劇《真探》的導演凱爾·福永有望執導,史匹柏擔任製片人,改編主旨就是「儘可能還原庫布裡克的構想」。


萊翁內《列寧格勒》


  

納粹包圍蘇聯的列寧格勒市(即現在的聖彼得堡),從1941年9月持續至1944年1月,約有4成市民被殺。剛剛拍完《美國往事》的賽爾喬·萊翁內希望將《列寧格勒》搬上銀幕。 


  他是通過蕭士塔高維奇1941年創作的《列寧格勒交響曲》開始構建他的想法,一個關於在此背景下,憤世嫉俗的美國電視新聞攝影師與年輕的蘇聯女孩的愛情故事。這位攝影師受託在此二十天,報導這場戰事。他後來一直沒有離開,直至封城結束。 


  開篇第一個長鏡頭寫的氣勢磅礴。1984年,萊翁內在《國際銀幕》雜誌中指出:蘇聯最大的製片廠莫斯科影業決定拍攝本片,並暗示羅伯特·德尼羅將扮演男主角。「我已經跟俄國人保證,這部片會是一部史詩巨作,勾勒出納粹入侵蘇聯時,人們奮起反抗的英雄主義與人性光輝。」 


  1988年,《真理報》宣告了拍片事宜。1989年,萊翁內在莫斯科舉行了記者發布會,透露這部影片將由俄羅斯幾大片廠和他自己的RAI公司共同製作。他的御用配樂人莫裡康內將繼續擔任電影配樂,御用攝影師託尼諾·德拉·科利掌鏡。


                   萊翁內(左)和羅伯特·德尼羅在《美國往事》片場


  萊翁內預估影片從劇本到定剪,會耗時近三年時間。電影預算為三千萬,不過電影圈預估至少三倍。他還計劃動用四百輛坦克,拍攝時至少需要兩千輛。不過,《列寧格勒》一直沒有成形的劇本,他並沒有真正促成這件事。在拍攝《美國往事》時,他就被診斷患有心臟病,到1989年,60歲的他心臟病發去世。原本兩天後要飛往洛杉磯,為《列寧格勒》的資金做最後努力。 


  2004年的坎城影展,《天堂電影院》的導演託納多雷宣告將拍英文版的《列寧格勒》,暫定片名為《900天》。但是該計劃並沒有實施。2011年,託納多雷說這個計劃仍在進行中,後來他還與製片人艾威·萊納達成合作協議。


希區柯克《短夜》



            羅納德·柯克伯德的小說《短夜》


  1976年,希區柯克在完成其最後一部電影《奇案》後,仍忙於新片的準備,這部電影就是《短夜》。原著是一本間諜小說,講述英國的雙重間諜布蘭德越獄,在芬蘭的某個島嶼和妻兒回合,打算叛逃到莫斯科。一個要抓布蘭德的美國特工尾隨而至,並與布蘭德的妻子產生了戀情。 


  希區柯克還把肖恩·貝克的紀實作品《喬治·布萊克逃亡記》融入其中。喬治是一名雙重間諜,被判42年徒刑。1966年,肖恩·貝克是幫助布萊克從倫敦的倫敦的沃伍德叢林監獄大膽越獄,並逃往蘇聯。這段經歷被希區柯克編排成影片開頭的越獄戲,希區柯克詳細的設計了每一個鏡頭機位。 

  
  《短夜》的計劃最早在1968年9月提出,希區柯克宣布它為《黃玉》之後的下部作品,仍遵循他最近的兩部冷戰間諜片《衝破鐵幕》和《黃玉》的現實主義間諜片模式。《黃玉》的前期製作階段,希區柯克曾出訪歐洲,選擇演員。還專程見過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在與妻子艾爾瑪、製片人赫伯特·科爾曼和編劇塞繆爾·A·泰勒前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尋找合適的外景地。經過當地人的建議,他們選擇了海門林納作為一個理想的拍攝地。


               《黃玉》劇照


  1970年晚些時候,這個項目被被擱置。可能因素是《黃玉》令人失望的票房導致,因為希區柯克不想再接連拍攝這樣的影片了。不過當他在1976年完成《奇案》後,又重新對這個項目產生了興趣,並於1977年2月份對外宣布,《短夜》將是他的第54部電影。 


  5月,他花15萬僱傭編劇詹姆斯·科斯蒂,後來又將他辭退。10月,《西北偏北》、《奇案》的編劇歐內斯特·萊曼被招募進來,接下來,希爾頓·格林、製片人和導演諾曼·勞埃德作為副導演、服裝設計師伊迪絲·海德、美術師羅伯特·博伊爾、視覺特效師艾伯特·維特洛克都參與了前期製作。 


  希區還與博伊爾、勞埃德前往芬蘭勘景,宣布將在1978年9月開拍。演員人選初步選定:肖恩·康納利扮演布蘭德,麗芙·厄爾曼扮演布蘭德的妻子,沃爾特·馬修扮演老謀深算的幫助布蘭德越獄的間諜、凱薩琳·德諾芙扮演幫布蘭德越獄的間諜的妻子。


           

              《短夜》的YY海報


  此時,希區柯克想在影片開頭中加入一場布蘭德姦殺女人的戲,但編劇黎曼堅決不同意。1978年夏,黎曼因為這個創作分歧,最終離開了項目。7月,勞埃德接手該項目,但他的進度非常慢,9月下旬,他只寫了剩餘手稿的前期部分,希區柯克決定開始寫分鏡頭劇本。勞埃德不同意,認為還沒準備好。於是,希區柯克又將他也辭退了。 


   希區此時的健康狀況下降,1978年底,他讓第三位編劇合作——記者、劇作家、電視電影編劇大衛·弗裡曼繼續修改劇本。期間,希區柯克再次加入了那段姦殺戲。他們一起工作了5個月,完成了初稿。後來希區柯克的關節炎非常嚴重,以至雙腿不能行走,他決定把拍攝日期改為1979年春天,但這個決定讓他徹底無緣《短夜》了。1979年夏,希區柯克難以行走,他覺得自身身體條件不足以完成這部影片,這個項目被中止。


          大衛·弗裡曼著作《希區柯克最後的日子》


  1980年4月29日,希區柯克逝世。大衛·弗裡曼在1999年將《短夜》的劇本發表在其著作《希區柯克最後的日子》中。


佐杜洛夫斯基《沙丘》


  《沙丘》這本書源自1965年美國科幻小說家弗蘭克·赫伯特的系列小說的第一部,描述太陽系行星上的封建王朝的傳奇故事,兩大王朝為了爭奪珍貴的新興迷幻藥物互相殺戮。 


  

開始籌備這部影片的亞歷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當時45歲。好萊塢對這部片不感興趣,認為《沙丘》這本小說根本沒法拍成電影,況且科幻片在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時已達巔峰,且現在呈現消退狀。佐杜洛夫斯基誓要超越庫布裡克,他說《沙丘》不是《2001》那樣的寫實主義科幻片,他要的是太空歌劇。他首先找到《2001》的視效執導道格拉斯·特魯姆布,不過忍受不了他的高傲和高收費,兩人並沒有達成合作共識。 


  佐杜洛夫斯基自己解決問題,他聘請了一幫一流的藝術家。分鏡頭劇本請創作過《藍莓上尉》連環畫的法國漫畫家墨比斯操刀,他畫了三千張概念圖,每張都很精彩。另外兩位藝術家分別是克裡斯·佛斯和後來因為創作《異形》概念圖的漢斯·吉格爾,他當時還沒出名。


  音樂方面,維珍唱片主動聯繫佐杜洛夫斯基,提議由當紅炸子雞麥克·歐菲爾德操刀。不過佐杜洛夫斯基已經安排了英國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伊德合作,樂隊主唱羅傑·瓦特斯更表示《鼴鼠》是他1974年最喜歡的電影。期間也發生過不愉快的經歷,但他們最終商定,平克·弗洛伊德創作大部分的配樂,其餘音樂由法國搖滾樂團Magma演出。 


  據稱,導演要親自扮演Leto Atreides公爵,其他演員包括:奧遜·威爾斯扮演Vladimir Harkonnen男爵,大衛·卡拉汀扮演帝國生態學家Kynes博士,夏洛特·蘭普林板巖Jessica夫人,由杜羅斯基的兒子扮演公爵之子Paul Atreides。而全片最令人著迷的Shaddam Corrino IV皇帝的角色,他希望由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扮演。 


  佐杜洛夫斯基告訴達利,他需要在片場待七天,他認為,上帝造物需要七天,而達利「堪稱與對上帝匹敵,所以得收取巨資,每小時十萬美元」 佐杜洛夫斯基通過看塔羅牌,得到的建議是:拍屁股走人。達利的繆斯阿曼達·麗兒告訴導演:達利就像計程車,隨著時間流逝,價碼會越來越高,但你想付的錢只會越來越少。佐杜洛夫斯基決定把皇帝的戲刪減至2頁,達利聽聞後大怒,不過最後還是勉強同意,因為導演說這會讓他成為影史片酬最高的演員。


              《沙丘》分鏡腳本


  1976年10月,各種徵兆看起來《沙丘》的項目將要黃。這部片還沒拍就已經花了200萬,而合約中的180分鐘,可能將超過14個小時。達利的參演也是懸而未決的事,法國出資者決定撤資,電影正式宣告流產。 


  大衛·林奇後來拍攝的那部《沙丘》(1984)遭遇了非常非常糟糕的評價,這讓佐杜洛夫斯基激動不已。他說:「我覺得大衛·林奇是一個非常棒的導演。講到這裡我就開心,當我進電影院看哪部電影時,我很妒忌,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壓抑至極。結果,電影太爛了,我好高興我又復活了!如果大衛·林奇能用他的方式把《沙丘》拍出來,我想我就活不下去了。」


           紀錄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2013年,弗蘭克·帕維奇將這段故事拍成紀錄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2013),暮年的佐杜洛夫斯基面對鏡頭侃侃而談,他拿著故事板,讓觀眾看到了「激情」這東西是一輩子的。慶幸的是,他已經讓《沙丘》的文字變成了視覺化的故事板,其概念也影響了後世科幻片。「我會死去,他們會拍我的電影。」看到這句還是很傷感。


費裡尼《馬斯託納先生之旅》


  1969年,費裡尼在電視紀錄片《導演筆記》 (Block-notes di un regista)中剪輯了三年前為《馬斯託納先生之旅》(il viaggio di g.mastorna)搭建的巨大場景。這部他無法完成的巨作講述了一位大提琴家在一次飛機緊急迫降的意外後發現,他其實已經死了。費裡尼想在影片中闡明他的心理醫生歐內斯特·博納哈德的臨終遺言:「全心全意感受死亡之苦」。


  

         費裡尼(左)與馬斯楚安尼(右)扮演拍攝《馬斯託納先生之旅》的畫面


  電影的開場段落也已經設計好,大提琴家朱塞佩馬斯託納搭乘的飛機,因為一場特大暴風雪迫降在一個小鎮的廣場,乘客們下機後在大街上遊蕩,後來一臺巴士載他們去了一家偏僻的飯店。這群人集合在飯店裡,在銀幕上觀看馬斯託納的一生。馬斯特納無法離場,直到影片放完,並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馬斯託納先生之旅》分鏡腳本


  費裡尼為這部電影寫了一個劇本大綱,並說服義大利電影製片人迪諾·德·勞倫提斯資助這個計劃。1966年夏天,費裡尼與編劇迪諾·布扎蒂合寫劇本,電影布景也開始在迪諾市的片場搭景。他還是希望他的御用男星馬塞洛·馬斯楚安尼擔任男主角,卻又讓勞倫提斯不要跟演員籤約。1966年9月,他寫信告訴勞倫提斯說不想拍這部電影了。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引用馬斯楚安尼在《導演筆記》中的臺詞:「你一點信心都沒有嗎?好像在害怕什麼?」據稱,費裡尼在《馬斯託納先生之旅》的前期籌備階段,他迷上了佔卜,在一次算命聚會中,他開始相信倘若這部片拍成,將會成為他的遺作。


     據稱為1965年馬斯楚安尼為《託馬斯那先生之旅》拍的定妝照


  已經為影片投下數百萬裡拉的勞倫提斯提起訴訟費裡尼違約,法院最後判他勝訴,允許他從費裡尼家扣留貴重物品,並且對《朱麗葉與魔鬼》所得的大筆款項擁有置留權。其實兩人關係還很要好,1967年初,兩人達成共識,繼續拍攝《馬斯託納先生之旅》。不過此時馬斯楚安尼已經沒有檔期了。他後來籤下了烏戈·託尼亞齊。 


  不過這部片似乎真的很邪,4月10日,費裡尼失去意識,緊急送醫,診斷出急性胸膜炎。住院幾周後,再轉往羅馬的醫院休養。勞倫斯提還安排了美國演員保羅·紐曼前去探望,希望可以讓美國陣容來演這部片。費裡尼還是選擇了放棄,不想再上法庭的他向勞倫提斯許諾,以後再同他合作幾部影片,以作補償。 


  接下來的數年,費裡尼還是有想要將《馬斯託納》搬上銀幕的念頭,但從來沒有開機。


布列松的《創世紀》


  
          

           《創世紀》的YY海報


  1963年,義大利電影製片人迪諾·德·勞倫提斯正在醞釀著一個總長十五小時的聖經詩篇電影,並召集一堆歐洲電影大師來拍。其中第一部《創世紀》由法國導演羅伯特·布列松執導,裡面涉及《創造天地》、《巴別塔》、《人類墮落》、《該隱與亞伯》和《大洪水》。 


  大家都認為,布列松會拍出諾亞方舟的盛況(擁擠的動物獸欄),布列松告訴勞倫提斯:「觀眾只會看到它們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據說電影毛片中真的只有腳印,沒有一點動物的畫面,由此,布列松被勞倫提斯炒了。


  

在沒有電影大師列陣的情況下,勞倫提斯請來了約翰·休斯頓執導,這部影片是全美國班底,後來更名為《聖經:創世紀》。取自舊約-創世紀的前22章,臺詞、旁白都很忠實於原文。三小時片長將上帝造物、亞當夏娃、該隱亞伯、諾亞方舟、巴別塔和亞伯拉罕等故事娓娓道來。《聖經:創世紀》在1966年蟬聯幾個月的美國票房冠軍。 


  儘管布列松離開了劇組,但仍然在醞釀著自己的《創世紀》,據說他早在迪諾·德·勞倫提斯找他之前的1952年,就寫過劇本,直到餘生都在修改。「喪失純真的主題」是布列松許多電影的主旨。「《創世紀》的美在於上帝要為東西與動物命名。」布列松說,這個想法也運用到《鄉村牧師日記》和《聖女貞德的審判》中。


  直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布列松的最後一部電影《錢》公映後,他仍準備將《創世紀》搬上銀幕。有一度,它似乎會比《錢》更早開拍,可惜到死都沒能將之搬上銀幕。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史考研導師介紹及參考書解析
    這些部分按照編年史的角度來介紹,對於學習的壓力是比較大的。相比較大衛的《世界電影史》,這本書對於外國電影史的重要事件有著深刻的介紹,例如 電影敘事形式的發展、先鋒派電影運動、法國詩意現實主義、前蘇聯電影、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 等,篇幅上比《世界電影史》要少,學習壓力小。
  • 閱讀戈達爾的神書《電影史》是否可能?
    以特呂弗、戈達爾為首的新浪潮的導演憑藉不斷革新的電影語言和影像,為法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帶來了新的紀元。正如戈達爾所言,新浪潮導演是第一批意識到電影史的導演,但倒不如說他本人是第一個意識到電影史,創造了「電影史」的導演。1989年,這位新浪潮電影大師受電視臺委託拍攝了關於電影史的系列紀錄片。
  • 這些邯鄲人的故事要拍成電影,大明星來演
    12月22日,以後池「新愚公精神」為主題的勵志電影《後池追夢人》在涉縣後池先鋒嶺舉行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電影總導演、主創人員、主演及市縣有關部門負責人200餘人參加。在開機儀式上,後池村黨支部書記劉留根表示,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別人都富了,我們怎麼就不行?咱不能等著別人幫扶,得轉變思想,抓住改革開放機遇,靠自己的雙手奮鬥,脫貧致富奔小康。
  • 如果將C羅的職業生涯拍成一部電影,應該叫什麼名字
    如果將C羅的職業生涯拍成一部電影,應該叫什麼名字 哈嘍各位大家好,我是大家體育界的老朋友,退役體育人的作者
  • 2020年《電影史研究專題》第十四講 · 課堂實錄 · 每周觀點
    當下院線導演(比如徐崢、寧浩)也不會有時間看電影史、閱讀寫作吧?現在已經沒有鄭君裡一樣的人了吧?自己拍攝還寫一本電影史。那這樣的情況不是和舞蹈學的現狀也好像一樣嗎? 李道新:作為學術的電影與作為實踐的電影,還是要有明確的界限感。電影學術肯定不應該僅僅是電影政策的智庫或電影拍攝的指南。這也是文學研究比電影研究更獨立也更自信的原因。
  • 假如這6大遊戲拍成電影 誰可超越復聯二?
    如果英雄聯盟拍成電影,個人認為可能票房號召力短時間還比不上婦聯2,但是從基數、長時間看,英雄聯盟這兩個角色應該很受歡迎。當然,遊戲做的好,不代表拍成電影一定能行, 復仇者聯盟電影裡面一堆變種人,如果在和平年代,他從事什麼合法工作既然夠發揮他的特長,又具有比較優勢呢。 金剛狼、蜘蛛俠、鋼鐵俠這些電影中,大片就是大片,背景拉得很廣,從天空到陸地,從瀑布到森林,從船島到高塔。
  • 如果把你的一生拍成電影,你會取什麼名字?
    今天看到一個好玩的話題,如果把你一生拍成電影,你會為這部電影取個什麼名字?我覺得我有天賦,可以拍一部絕對的小成本電影,只需要一張床,我可以睡到地老天荒。我站起來了,我要自己做主!我要花錢!雙十一,買雙十二,買心情不好,買心情好,買月底,媽,我沒錢了。。。
  •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定軍山》是均有民族特色的京劇,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1895年12月28日的法國巴黎,盧米埃爾兄弟首次公開放映了自己製作的電影。這種動態影像很快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一種新興的流行文化。電影很快登陸了香港,並在兩年後的1897年傳入上海,再由上海至內地。當時,中國沒有非常正式的電影院,電影放映選擇在茶園戲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放映的影片內容也多是紀錄短片和劇情片段。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民眾,新奇豐富的內容很快吸引到了他們。
  • 一部繪本要被拍成電影,是關於蠟筆罷工的一天
    索尼影業獲得了暢銷兒童繪本《蠟筆罷工的一天》的改編權,要把它拍成一部真人和動畫結合的同名電影。《蠟筆罷工的一天》2013 年出版,曾連續 55 周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並被評為 2013 年亞馬遜年度最佳兒童繪本,全球累計賣出了 3 億多冊。
  • 夏雨這部電影記錄了奇蹟誕生的日子,講述中國電影史最美好的回憶
    2000年的秋天,夏雨主演的一部電影在國內上映,這部電影為我們講述了中國電影史上最美好的一天,夏雨飾演的劉京倫經歷了無數的質疑與阻礙之後,如今天無數個電影愛好者一般,終於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我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 電影史因他一分為二
    文:東SIR編輯:拋開書本編輯部戈達爾於電影是何等重要的神呢?特呂弗說:「電影史可以分為二部分,沒戈達爾的電影史和有戈達爾的電影史。」戈達爾1930年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個醫生,母親生於銀行世家。家庭富裕,然而那時的戈達爾有偷竊癖好。一次被抓後,父親把他保釋出來後從此斷絕關係。
  • 河北新人把婚紗照拍成「電影」
    把婚紗照拍成「電影」 讓新人當一回明星  「劇情式」婚紗照走俏唐山  本報唐山電(記者紅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新人們拍攝婚紗照也不斷花樣翻新。  據該影樓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幸福像花兒一樣」的主題所要表現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知青」形象,綠軍裝、手風琴、紅手冊是這個主題中的主要元素;「羅曼羅蘭」和「奧賽畫意」分別表現的是歐洲宮廷式及法國油畫式的風格;而「花好月圓」和「絕代雙驕」兩個套系照片,則如同影視劇的情景再現,既有連貫的故事,又有打出的臺詞字幕,宛如播放時的電影銀幕定格。
  • 王家衛這個半路出家的影視大佬,用設計驚豔了半部中國電影史!
    如果你問10個外國導演,最喜歡的中國導演是誰,有9個會說,王家衛。昆汀·塔倫蒂諾、馬丁·西科塞斯都是他的超級迷弟,昆汀說「我沒見過任何看過《重慶森林》的人會不愛上王家衛」。連奧斯卡小金人拿到手軟的李安都在各種場所表達過對王家衛的「嫉妒」。他曾說:做電影,我頂多算個人才,在我這輩導演裡,真正的天才是王家衛。
  • 給21年考研的你一顆定心丸——中外電影史與電影理論知識框架梳理
    1.外國電影史——按流派梳理關鍵詞——兩次戰爭、藝術與商業、技術變革整體框架:>每一個部分的知識構成早期電影(電影誕生到一戰之前)推薦片單:《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盧米埃爾兄弟《惡夢》《侏儒與巨人》《月球旅行記》——喬治·梅裡愛
  • 彭浩翔《愛的地下教育》首發 欲把新書拍成電影
    他透露,計劃把新書拍成電影。  當天的首發儀式在動畫學院報告廳舉行,前來參加活動的學生站滿了每個角落。雖然是新書首發交流會,現場卻很少有學生問與書有關的話題,大家的焦點多集中在彭浩翔的個人生活和電影方面,比如如何減肥、喜歡哪個影星等。  彭浩翔稱,推出《愛的地下教育》事出偶然。
  • 攝影小課堂:如何把漢服照片拍成電影質感?
    因為每個國家都應有自己特色文化比如韓國有韓服、日本有和服等等現在我們終於有自己民族特有的服裝了,並且越來越多人加入漢服隊伍在漢服拍攝中也有各種各樣的追求今天karry就來教大家如何把我們的漢服照片拍成電影質感
  • 《旅行青蛙》要被阿里巴巴拍成電影
    這周發生了不少新鮮事,快和阿正一塊來瞅瞅吧~~要說最近ACG界裡比較熱門的事,就是推特上的重繪水兵月了吧——也不知道是誰先帶起來的風潮,突然就在推特上流行了起來,不少畫師和漫畫家都參與到這裡面來,用自己的畫風來重新定義水兵月。
  • 2021年電影資料館電影理論與美學考研導師介紹及參考書解析
    這些部分按照編年史的角度來介紹,對於學習的壓力是比較大的。相比較大衛的《世界電影史》,這本書對於外國電影史的重要事件有著深刻的介紹,例如 電影敘事形式的發展、先鋒派電影運動、法國詩意現實主義、前蘇聯電影、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 等,篇幅上比《世界電影史》要少,學習壓力小。
  • 兩條狗溫馨的故事,最後拍成了電影
    之前聽過兩個關於狗狗的感動故事,現在都拍成了電影,而我也是非常喜歡狗狗的,無奈一直沒有條件養,可能是終生的遺憾吧。如果你養了請善待它,因為在他眼裡,你是它的全部,它無法失去你。
  • 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
    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是1957年的《情場如戰場》。 這部「神經喜劇」的類型的電影相當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