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是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一道保護傘。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卻有諸多疑問:一二類疫苗如何選擇?接種疫苗要注意什麼……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值此之際,本報邀請了重慶市沙坪垻區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張華莉,為家長們解開心中的困惑。
一類疫苗必須接種
可增強孩子免疫能力
針對接種疫苗,網上有說法指出:會破壞孩子的免疫系統,真是這樣?對此,張華莉表示,這種說法非常荒謬。首先,疫苗在被批准面向公眾使用之前,均通過了嚴格的臨床試驗,在證實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後,才能正式上市;其次,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作為抗原,可促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抗體就是我們經常談及到的免疫能力或抵抗力。所以接種疫苗只能增強人體免疫能力,並不會破壞孩子的自身免疫系統。
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期,是免疫系統最脆弱的階段,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根據當地的疾病流行情況和經濟條件,為該階段的兒童都制定了不同的免疫規劃策略。
張華莉介紹,我國為控制傳染病的傳播流行,保護兒童身體健康,要求兒童學齡前必須完成國家規定的免疫規劃疫苗,比如卡介苗、B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腦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A肝疫苗等。這些疫苗又被稱為「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
二類疫苗同等重要
這些種類建議接種
張華莉指出,非免疫規劃疫苗又稱為二類疫苗,雖然需要自費接種,對於保護孩子的健康也同等重要。需注意的是,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劃分不是絕對的,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疫苗研製生產能力的提高、醫療水平的提高,一類疫苗會越來越多。
世界衛生組織最優先推薦兒童接種的疫苗有兩種:肺炎疫苗和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疫苗)。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發病率高,引起的併發症和後遺症都很嚴重,能夠引起肺炎、中耳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流感嗜血桿菌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會引起小兒肺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根據家長經濟承受能力,建議必須接種的其他疫苗還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輪狀病毒疫苗。
帶孩子打疫苗
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打疫苗的次數非常多,有些問題看上去不起眼,實際上是不容輕視的,需要爸媽仔細了解。為此,張華莉總結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孩子在什麼情況下不適合接種疫苗?
孩子的健康狀況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能否接種具體情況需要接種醫生進行實時評估。一般來講,寶寶以下情況暫不適合接種疫苗:
1.體溫超過37.3℃;
2.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貧血等;
3.處於疾病急性期,比如正在腹瀉、嚴重咳嗽等;
4.近期受過外傷或做過手術;
5.過敏體質或患哮喘、蕁麻疹,且處於過敏發作期;
6.患嚴重皮炎或有皮膚感染、溼疹;
7.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
8.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
9.有腦病或神經系統損傷,如腦炎後遺症、癲癇;
10.神經心理行為發育遲緩;
11.防禦機能不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
二、帶孩子接種疫苗要注意啥?
1.攜帶預防接種證;
2.保持孩子接種部位皮膚清潔;
3.給孩子穿寬鬆、易穿脫的衣服;
4.如實告知醫生孩子近期的健康狀況;
5.認真聽取醫生的口頭知情告知或閱讀《知情同意書》。
三、兒童在接種疫苗後需注意什麼?
1.留在接種點觀察30分鐘後再離開;
2.口服減毒活疫苗後,半個小時內不要吃熱食或哺乳;
3.接種疫苗當天,不要給孩子洗澡,避免接種部位感染;
4.接種前後幾天,不要給孩子吃新的食物品種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5.如果孩子有可疑的嚴重異常反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四、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
1.接種疫苗後,寶寶如果24小時內出現38.5℃以下低燒,或伴有輕微煩躁、哭鬧、嘔吐、腹瀉等情況,屬於接種後輕微反應,一兩天後就消失,不必過於擔心。家長應給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方面推薦稀飯、麵條、雞蛋羹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2. 出現以下情況要趕緊去醫院:寶寶體溫38.5℃以上,超過48小時仍不退燒,尤其是3個月以下或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或者雖然體溫38.5℃以下,但是精神狀況差;寶寶出現精神差、排尿減少、脫水、腹痛、嚴重嘔吐腹瀉、抽搐、嚴重咳嗽、呼吸異常等情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