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簡婷婷
今年4月25日是國家確定的第34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
全球每年200-300萬生命因接種疫苗免於死亡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WHO指出,由於疫苗的接種,全球每年200-300萬生命免於死亡。中國自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免疫以來,通過普及疫苗接種,有效減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發病;1979年我國成功消滅了天花、2000年實現了無脊灰目標。
據了解,四川省已連續16年無白喉病例報告,連續27年無脊髓灰質炎野毒株引起的本地病例報告,B肝發病率持續下降,至2016年5歲以下人群B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下降到1%以下。通過實施免疫規劃,有效降低了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發病和死亡,保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首部疫苗管理法出臺 實行疫苗電子追溯制度
為加強疫苗管理,保證疫苗質量和供應,規範預防接種,促進疫苗行業發展,保障公眾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2019年12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簡稱疫苗管理法),這是我國首次就疫苗管理單獨立法。疫苗管理法從疫苗研製和註冊、生產和批籤發、流通和預防接種、監督保障及法律責任等多個角度對疫苗管理全過程、全方位進行了規範監管,堅決貫徹「四個最嚴」即最嚴格的準入管理、最嚴格的過程管理、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堅決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疫苗管理法規定國家實行疫苗電子追溯制度,以此實現生產、流通和預防接種全過程最小包裝單位疫苗可追溯、可核查;不僅如此,對生產銷售假劣疫苗、申請疫苗註冊提供虛假數據,以及違反相關質量管理規範等違法行為,設置了遠比一般藥品高的處罰,並且明確要嚴格處罰到人,實現疫苗的全程管控、科學監管、嚴肅問責的管理模式。我國是疫苗生產和使用大國,疫苗管理法也明確規定國家支持疫苗研製和創新,鼓勵疫苗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幫助不斷提升疫苗生產工藝和質量水平。
隨著疫苗管理法的實施,我國預防接種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軌道,不僅幫助健全完善我國的疫苗管理制度,進一步促進我國疫苗質量的提升;也是讓免疫規劃和預防接種工作者的工作內容與行為規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工作質量,強化操作規範;更是保證疫苗安全,保障公共健康,增強人民群眾對疫苗安全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趨好 疫苗接種有序恢復
隨著防控措施的落地,記者從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各地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針對疫情期間的預防接種工作開展,先後印發了《四川省預防接種單位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和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指南》以及轉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等技術文件;各地正按照相關文件,嚴格預防接種工作的操作規範和標準,開展預約接種、現場管理、環境消毒、人員防護和溝通解釋等工作,合理安排到期未種兒童的補種工作,預防接種也得到了全面有序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