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德州」第八場新聞發布會,介紹過去5年樂陵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十三五」時期,樂陵市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總基調,協調推進「五位一體」建設,全面開創了富美和諧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預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245億元,年均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3.54億元,年均增長6.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8:35.7: 47.5。實施了438個省、市、縣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31億元,年均實施重點項目87個,年均投資126億元,成為全省唯一連續12年獲批13個省重點項目的縣級市。規劃建設了泰山體育(國際)產業園、星光食品(國際)產業園,金麒麟股份成功在主板上市。
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劃轉行政許可事項170項,關聯事項21項,整合企業開辦事項19項、建設許可事項59項、政務服務事項113項。「全程網辦」率、「一次辦結」率、「全程代辦」率均達100%。
城鄉面貌顯著改善。樂陵城區建成區面積增加到42.5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到42%。重點實施了棚改安置、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實施了國道339線樂陵繞城段改建等重大工程。建設「四好農村路」413公裡,新能源公交實現村村通。供熱、供氣基礎設施穩步推進,完成農村改廁65451戶。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十三五」期間,累計民生支出135.4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5%。預計2020年在崗職工年均工資60826元,是「十二五」末的1.43倍,年均增長7.4%。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累計投資17.2億元,新建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07所,高考本科上線實現「六年六連增」。成為首批全國健康促進縣,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市覆審。
鄉村振興率先突破。樂陵市高標準打造了鄉村振興核心區——南部生態區,高質量創建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楊安示範區。朱集鎮、楊安鎮和鐵營鎮入選省級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鎮。希森馬鈴薯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德州市科技進步特等獎。獲批「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國家級試點縣,入選第一批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新六產示範縣。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深入推進,積極構建「五有十個一」鄉村文化模式,楊安鎮堤北董村入選「全國文明村」。參演央視《魅力中國城》,榮膺2018年優秀魅力城市。黃河故道百萬畝千年棗林生態旅遊目的地項目,納入省文旅廳黃河文化保護傳承規劃。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10處,省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8處。
脫貧攻堅如期完成。69個省定貧困村、6772戶12967人,全部摘帽脫貧。創新推行「村級扶貧專崗」,實施「365暖留工程」,建立覆蓋所有用人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建立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社會治理成效明顯。建強「紅色物業」,實施「風箏工程」、「雁歸工程」、「多村一社區」改革、「五個一批」工作法,5年以上信訪積案全部化解。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縱深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樂陵市被授予第一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本報記者董建新董天力本報通訊員賈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