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騰訊教育在2020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布「騰訊智慧高校解決方案」,並宣布開放中臺與眾多教育產業公司合作。
騰訊雲高等教育行業副總經理李峪指出,基於此方案,騰訊將繼續做擅長的用戶連接和底層科技支撐,給合作夥伴留出充分空間,共同研發產品、打造解決方案,攜手構建高校信息化生態圈。
數據顯示,騰訊教育迄今已為全國600多所高校提供信息化建設,並與上海交大、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雙一流院校籤署了戰略協議。
發揮技術優勢保證安全運營及精細運維
高校信息化的最佳實踐,是業務與科技的融合。李峪指出,當前智慧高校建設有三點需求亟待實現:首先,信息化需要支撐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其次,需要轉換思路,從「面向管理」向「面向服務」進行轉移,以用戶為中心;第三,信息化需要支撐更加高效的協同,疫情期間,師生的信息化素養大大提升,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遠程交流、辦公、教學,對協同效率提升的巨大優勢充分體現。
同時,高校信息化的深入建設仍存在諸多痛點,如運維人員和資金等資源配置的不足、服務高校的產業公司和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各有短板、高校和企業之間協同不足等等。
騰訊智慧高校解決方案正是基於上述需求和痛點而推出。其核心思路是:騰訊繼續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致力於雲、安全、中臺以及用戶側的連接,其他部分則通過開放平臺來提供給行業的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產品、聯合解決方案,為高校客戶提供服務。
面對不同的用戶訴求,騰訊智慧高校提供了「精準」服務:針對師生普通用戶,利用微信小程序和微校的校園碼,將線上系統、線下物聯設備全部打通,通過最低成本獲得服務;面向管理群體,將企業微信作為管理工作檯,匯聚消息、流程、任務和常用工具,達到高效率協同;同時,將騰訊樂享平臺用於校內社區的構建,共享優質知識與內容。
打造統一身份體系構建七大場景落地服務
在騰訊智慧高校解決方案中,首先通過打造統一身份體系,將校內各類硬體設備和場景打通,允許用戶通過騰訊校園碼、微信校園卡、校友卡等快速完成各項業務的身份驗證。例如,騰訊教育與武漢大學合作上線「武大健康碼」,實現學校統一身份實名認證,全面覆蓋全校師生和訪客,完成校園分區、出入管理、人員分類等精準管理,確保返校、復學安全有序。統計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武大師生健康打卡累計600多萬人次,覆蓋用戶近10萬人次。
同時,配合產業公司原有的場景積累,騰訊智慧高校在管理、服務、教學、校企合作、園區、辦公協同、文化傳承七大場景下,構建了大量落地服務,並不斷尋找優秀的合作夥伴,豐富新的場景。
以教學為例,智慧高校打造了全過程沉浸式互動教學管理平臺,包括全場景智慧教學,提供快速備課、常態直錄播、微課學習等教學方式;支持分組學習、闖關學習、自主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另外,還提供AI教學質量測評,如教學督導、多元量規、問卷調研等。
在協助高校科研方面,通過構建全校教育科研雲,打造科研雲平臺,可為高校科研人員提供更便利、更安全、更專業的服務。
在管理方面,聚焦校園通行、招生、協同辦公、園區運營等場景,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如在後疫情時期的復學繳費階段,管理者可通過智慧高校的繳費大廳後臺,靈活創建繳費項目並發給學生群體,學生在校園卡繳費後,學校即可在管理後臺查詢並統計繳費情況。
面向合作夥伴開放中臺 構建多贏的生態系統
騰訊智慧高校解決方案的亮點之一,是開放了四大中臺:應用中臺、數據中臺、AI中臺和物聯中臺。李峪指出,騰訊的開放性有目共睹,如VIPKID用的音視頻技術就來自於騰訊底層的TRTC平臺,與QQ的音視頻同一套技術體系。
同樣,騰訊智慧高校將通過開放API和SDK等方式,向所有的教育從業者提供開發標準和接口,給合作夥伴留出充分的空間,根據高校的特性共同研發產品,構建一個服務高校場景的多贏生態系統。
與此同時,基於管理、服務、教學、校企合作、園區、辦公協同、文化傳承七大場景,騰訊智慧高校已經構建了大量落地服務——融合學校原有服務和騰訊智慧高校的自研服務外,還包括優質的第三方服務。借力騰訊智慧高校,師生們可以從PC、手機、自助終端、智能設備等獲取和使用這些優質服務,實現指尖辦事,讓校園生活、學習、管理更輕鬆。
教育行業正逐步進入智能化時代。 「騰訊智慧高校已經發力奔跑。」在李峪看來,未來還將不斷地尋找優秀的夥伴、豐富新的場景,進一步提昇平臺能力。騰訊智慧高校團隊希望與更多高校攜手,共同探索高校信息化的新時代,打造高校信息化生態圈。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