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與封丘「卷煎」

2021-02-07 行走中原zdz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行走中原zdz」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讀過初中的人都知道「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的歷史故事,這段歷史就發生在河南封丘縣。然而要問「黃袍加身」與陳橋「卷煎」有何聯繫,那就鮮為人知了。


公元959年,後周恭帝柴宗訓只有7歲,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大將趙匡胤手握重兵,企圖奪權。次年正月初,遼兵來犯,趙率軍禦敵,至開封(後周都城)東北封丘縣的陳橋驛站駐紮。趙的屬下其胞弟趙光義、謀士趙普為幫趙奪權,經精心策劃,為趙製作了一道菜餚,趙品嘗後感到味道鮮美。原來是用雞蛋汁煎過後攤成薄餅,將瘦肉泥捲成條狀,蒸熟後即成,是為「卷煎」。趙普稟告曰:純肉泥本無如此口味,「披上黃袍」(即包上黃色的雞蛋餅)就鮮美無比了。趙聽後心領神會,而又默然不語。誰知第二天有手下將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眾將官大呼「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輕易地奪取了後周的政權,改國號為「宋」,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開創了大宋三百年的基業。趙登基後遂令「卷煎」這道佳餚及封丘縣脆如琉璃的芹菜等名特產定為貢品,定期向朝廷進貢。正所謂:小小「卷煎」成就一代英主「黃袍加身」,堂堂太祖勅令百姓貢品進京。這就是封丘名吃「卷煎」留下的千年美談。

陳橋驛,古驛站。

從開封向北,有兩條重要道路:一條是開封、陳橋、長垣、澶州、大名、河間至雄州,謂之東路;一條是開封、陳橋、滑州、相州、洛州、深州至雄州,謂之西路,均可達到遼國的南京(今北京)。由此可知陳橋是東西兩路的匯合點,宋遼政治、軍事頻繁交往的必由之路。

陳橋鎮鎮政府,陳橋地處黃河灘區,灘區居民面臨著搬遷,

陳橋鎮到處裝修,打造千年古鎮

午後的居民和小狗

歷史的淤積,使得大門越來越低

陳橋戲樓,近幾年河南省在美麗鄉村上面下了大功夫,明顯走在附近幾個省份的前面。

幾個放假在家的小學生在乾淨的公共衛生間前打桌球

幾個居民在西樓前廣場休閒

驛站牌樓。

清末、民國初年,陳橋還保持著原來的風貌,有城牆四門,分南北道、東西司,官府衙門,冀魯豫三省河臺,廟宇林立,有七十二座廟之稱。陳橋渡口往來商賈雲集,渡口碼頭鹽垛及其它商品堆積如山,陳橋鎮商號、店鋪、手工作坊到處皆是,客棧燈火輝煌,通宵達旦,客人往來不絕。後來,由於軍閥割據,戰亂不休,特別是日寇侵華之後,黃河改道,戰爭破壞,民不聊生,陳橋鎮遂趨向蕭條。

我特意加了怎麼一張照片,當時我就想到一個詞,什麼?「紅杏出牆」?那你就錯了,雖然我們分明看到了春天那個怒放枝頭,但我沒有想到紅杏出牆這個詞,我想到的是北宋的一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蘇學士的一首詞,《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今天不是很忙,隨便展開一點,近期迷戀上了唐宋八大家,尤其喜歡那個「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的蘇學士。

《蝶戀花·春景》其實真不是寫給他的人生第三個女人王朝雲的,王朝雲反覆吟唱,後人認為是寫給王朝雲的,其實是誤解。

王朝雲是蘇東坡的伺妾,朝雲時年十二歲,雖然年幼,卻聰慧機敏,由於十分仰慕東坡先生的才華,且受到蘇軾夫婦的善待,十分慶幸自己與蘇家的緣份,決意追隨東坡先生終身。朝雲與蘇軾的關係很奇特。她與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別是陪伴蘇軾度過了貶謫黃州和貶謫惠州兩段艱難歲月,但一直沒有蘇軾夫人或妻子的名號,只是到了黃州後才由侍女改為侍妾。

王朝雲與東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謂一舉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對方的用意,東坡所寫的詩詞,哪怕是輕描淡寫地涉及往事,也會引起朝雲的感傷。最典型的莫過於東坡所寫的《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據說蘇東坡被貶惠州時,王朝雲常常唱這首《蝶戀花》詞,為蘇軾聊解愁悶。每當朝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時,就掩抑惆悵,不勝傷悲,哭而止聲。東坡問何因,朝雲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處無芳草句』也」。 蘇軾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 王朝雲終日吟唱,鬱鬱而終。

朝雲去世後,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當時,陳橋驛擔負著北宋朝廷大量的政令、軍事情報傳遞任務及負責迎送和安排過往官員的住宿。隨著往來客人日益增多,促進了該鎮商業貿易的發展,市場貿易日趨興旺。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世宗柴榮病亡,恭帝七歲繼位,一時政治不穩。次年正月初一,傳來消息說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茫然不知所措,求救於宰相範質。範質認為只有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誰知趙匡胤卻說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趙匡胤被授予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趙匡胤率大軍出了東京城汴梁開封,行軍至陳橋。大軍出城,京城謠傳四起,說趙匡胤將做天子,京城慌作一團。趙匡胤對京城內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這也是他的精心傑作。

信使飛馬

周世宗在位時,趙匡胤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這次故計重施,就是為了造成朝中慌亂,以使軍隊只有聽命於他外別無選擇。

第一次去的時候我認為這個是趙匡胤呢,其實是驛站的信使

就在陳橋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宋王朝。

  從安史之亂到陳橋兵變的205年之間,中原戰爭不斷,朝代更替頻繁,國家不能統一,中原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國家統一,發展生產,安居樂業,已成眾望所歸,民心所向。

驛站的標誌和現在的汽車,科學改變了原來的生活方式

後周趙匡胤英勇善戰、軍功卓著,深受世宗器重和將士擁戴,他發動了陳橋兵變,做了大宋的開國皇帝,順應了歷史的發展。

  陳橋兵變是中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從此中原由亂到治,由分裂到統一,歷史意義重大

大宋建立後,制定了長治久安的治國方針,穩定了局勢,平定了李筠、李重進的叛反,徵服了南唐,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混戰局面,百姓過上了安定生活。

崇文四年(1105年)宋徽宗下詔,改驛站為「顯烈觀」,以紀念祖宗的功業。

趙匡胤本人和宋代的史書裡再三說他是糊裡糊塗當了皇帝,實際上誰心裡都明白,這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鬧劇,本來就是由趙匡胤本人和他的忠實策劃者們一手導演的。

  陳橋兵變基本上是一次和平兵變,沒有流血宮門,屍橫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禍連年,幾乎是和平地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

  和平取得成功,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但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決策者的謀划水平和政治見識,能夠將大事化於無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了趙匡胤的政治手段。

兵變過程中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贏得了民心。與五代時期某些兵變相比,趙匡胤無疑表現出一種政治見識。事實上,嚴格軍紀,爭取民心,這是一般的政治常識,五代時的其他兵變者未必不會想不到這一點。

趙家的旗幟還在高高懸掛

趙匡胤為了鞏固政權,把地方的軍權、用人權、財權都收歸中央朝廷,由皇帝親自掌握,進一步加強了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大宋科技發達、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使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甘泉井,不久以前還是附近學校的飲水井

宋朝也是一個喜歡學習的朝代,學習外的先進技術和藝術,從這獅子上就能看出來和中國傳統的獅子是不一樣的,據說這個獅子的一對大眼睛就包容了西方的藝術。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一個道理,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大宋的天下從兵變開始,擔心兵變,戰時指揮權一律歸中央,把精兵強將不是放在邊關,而是守在皇帝身邊,這樣的朝代不被人家徵服怎麼也說不過去。

昨天抖了一個包袱,在跟帖留言上就有周口的朋友給出了答案——封丘卷煎。

有的地方叫春卷,已是叫法不同,做法和味道略有不同。

卷煎是封丘縣地方傳統名菜,屬於豫菜系。由豬肉、雞蛋、芡粉以及各種調料製作。此菜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卻油而不膩。

卷煎曾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御用菜」。是河南傳統宴席上最常見的葷菜(紅肉、白肉、酥肉、卷煎)之一。因為外皮是用雞蛋攤成的薄餅卷的,色澤金黃,所以卷煎又稱為「黃袍加身」。

我們問了當地的幾家飯店,都說賣完了,可見當地人對這道菜的鐘愛

來幾桌當地的客人第一個菜就是卷煎

15元一根,可以切開涼吃,也可以上鍋蒸

我們一盤涼吃,一盤蒸了熱吃

和習酒醬香也算得上絕配了。

一夜的電閃雷鳴,此時即便不用蘇先生的「大江東去」和「舉酒邀明月」,也應該用婉約的「昨夜雨疏風驟」,偏偏使用蘇學士的後赤壁賦,「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正如王朝雲說蘇東坡的「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東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機械。」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曰:「學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從此對王朝雲更加愛憐。

肥而不膩,味道不錯。

相關焦點

  • 陳橋兵變,後周孤忠,可嘆可惋
    陳橋兵變裡的後周的最後一個忠臣。顯德七年(約公元960年)正月,此時正是後周周恭帝即位的第一個春節,可這時的京城裡卻是愁雲慘澹,人們的臉上寫滿了不安。原來是他們都聽說了原本領著大軍抵抗契丹入侵的趙匡胤卻在陳橋驛反了。趙匡胤才離開京城幾天就黃袍加身了並且他正帶著大軍回開封。
  • 他是陳橋兵變裡唯一被殺的後周將領,趙匡胤深感痛惜
    趙匡胤親眼見證過改朝換代的殘酷。 960年,趙匡胤在發起「陳橋兵變」時,一再向部將們強調,不能隨意殺戮,更不能騷擾百姓,做到秋毫無犯。他帶領軍隊從陳橋驛返回京城開封後,立即讓軍隊回歸軍營,不得擅自外出,避免了五代十國改朝換代時經常出現的燒殺掠奪局面。
  •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之後,是如何處理柴榮如花似玉的老婆的
    柴進劇照「誓書鐵券」就是傳說中的免死金牌。後周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後,柴榮之子周恭帝柴宗訓被迫禪位於趙匡胤,趙匡胤感念柴榮的恩德,對其子嗣還不錯。有人會問,柴榮的皇后是絕代佳人,趙匡胤對她又是如何處置的呢?據《新五代史》記載,周世宗柴榮先後有三個皇后。讓我們梳理一下這段不為人熟知的歷史。
  • 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原來趙匡胤的作業都是抄的
    是他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是他結束了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是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不過就普羅大眾而言,人們對他印象極深的事件莫過於「陳橋兵變」與兩次「杯酒釋兵權」。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朝廷派趙匡胤統軍北上抵抗,次日軍隊走到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便被親信與眾軍士擁立為皇帝,史稱「陳橋兵變」。
  • 封丘卷尖
    我的家鄉是封丘。出卷尖。曹家卷尖是著名的卷尖。味美,買的人多。封丘人家庭也善於做卷尖。封丘卷尖於是出了名。
  • 策劃一場兵變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趙匡胤給我們上了一課
    >> 煽動情緒>> 站在道理一邊>> 細節要把握好>> 如何評價趙匡胤簡述『陳橋兵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不流血的兵變,這一切都要得益於趙匡胤,是他完美的策劃才實現了這一結果。
  • 康熙六十一年版《推背圖》詳解,趙匡胤陳橋兵變,百年前早有預言
    所以此象代表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統一天下黃袍加身的局面。
  • 卷煎——家鄉紅白事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
    文:吳中芹圖:來自網絡「卷煎」,在一些地方也叫「千子」或「讓菜」。每天在街上,幾乎都會見到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騎著電動車,後背箱中放著一些加工好的「卷煎",車上的小喇叭不停地叫著:「卷煎,新莊的卷煎」。卷煎,是蘇魯豫皖接壤地區紅白喜事酒宴上,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也是老百姓家中喜愛的家常菜之一。
  • 封丘名吃,李家卷尖
    封丘卷尖是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的特色美食。封丘卷尖屬於豫菜系。此菜味香而清爽利口,肉肥卻油而不膩,一般常做下酒菜,滿口生津。
  • 趙匡胤兵變代周,後周舊將並不是沒有站出來的,最後都是自焚殉國
    我們來看看兩個人的表現: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奪取後周政權之後,曾派使者去勸降李筠,李筠一開始不見使者,後來見了使者李筠卻對著後周太祖郭威的畫像哭個不停,聲聲悲切。但是李筠也有弱點,他雖然不歸順趙匡胤但是可能考慮自己實力不夠的問題,一直沒有公然起兵。
  • 封丘這些地方要停電了
    大家注意封丘這些地方要停電了這次停電時間長範圍廣最長停電時間接近20個小時本次停電涉及曹崗、應舉、城關...多個鄉鎮村快看看有沒有你家>封 丘 全 縣:8274015 城區供電所:8274221應舉供電所:8274104 居廂供電所:8519333留光供電所:8274280 黃陵供電所:8274024曹崗供電所:8467444 荊宮供電所:8320033陳橋供電所
  • 揭秘日本二二六兵變:打著尊皇旗號的兵變,為何被天皇本人鎮壓?
    二二六兵變1936年日本爆發了「二二六兵變」,叛軍以「昭維新」為旗號,要求「尊皇討奸」。當時的日本天皇握有絕對實權,但天皇一般不管事,天皇作為「治天之君」,哪能因案牘而勞形!可是「二二六兵變」的發生,使得沉寂的皇權甦醒了,裕仁主動使用皇權,命令鎮壓叛軍。 在天皇的堅決命令下,所有同情兵變的閣臣無法再保護叛軍,「二二六兵變」由此被鎮壓。那麼裕仁為何動用皇權嚴肅處理一個小小的兵變呢,裕仁的用意是什麼?
  • 封丘14人被騙!最高損失35萬元!套路被曝光!
    2020年8月12日,封丘縣城關鎮北幹道陳橋御園小區呂某報稱:在QQ添加騙子好友,對方騙其下載軟體並充值,共被騙350000元。(其他理財類詐騙) 10.
  • 崇川區陳橋街道:挖掘深耕傳統文化 高質量建設關鍵軟實力
    陳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顧紅菊向記者表示,一個街道的發展,經濟建設是基礎硬實力,文化建設是關鍵軟實力。作為南通主城區北翼、南通城的發祥地、起源地的陳橋街道,「文化陳橋」多年來一直是街道一張響亮的名片。據考證,陳橋曾經也留下過不少歷史人文印記,如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南通第一個狀元胡長齡、鎮海官帝廟、張建修建的集成橋等歷史資料、物件。2017年街道籌資建設600平方米的陳橋歷史歲月館,成為陳橋人、南通人尋根問祖和接受歷史傳統優秀文化教育薰陶的基地,各村(社區)相繼建成各具特色的微型博物館,陳橋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被記錄、被展示和傳播。
  • 封丘文化名人:閒人不閒朱東美
    大概有這種文藝情懷吧,前些年他致力於封丘戲曲活動,促成了封丘戲劇協會的重組,請進來很多豫劇名家表演、授課,極大地推動了封丘戲曲事業的發展。封丘縣申請「河南豫劇之鄉」成功,與朱東美那些年不遺餘力地推動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