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煎——家鄉紅白事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

2020-12-23 愚伯的自留地

文:吳中芹

圖:來自網絡

「卷煎」,在一些地方也叫「千子」或「讓菜」。

前些日子回老家,伺候老母親,在那裡住了一個月。每天在街上,幾乎都會見到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騎著電動車,後背箱中放著一些加工好的「卷煎",車上的小喇叭不停地叫著:「卷煎,新莊的卷煎」。

卷煎,是蘇魯豫皖接壤地區紅白喜事酒宴上,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也是老百姓家中喜愛的家常菜之一。

翻閱一下鄉志,記載著卷煎被稱為「讓菜」的由來,原由是,本分憨實厚道的家鄉人,講禮儀,也重禮儀。尤其在飯桌上,八九十來個人聚在一桌吃飯,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是要分長輩晚輩的。就是沒有長晚輩,也要分大小秩序來入座。

而吃的時候,要得等長輩或年齡大的先動筷子,然後大家才能揮筷開舞。否則大家都會笑話你不知道啥,被視為不恭。

此時,作為一桌子長輩或年紀大者也多不好意思獨享,能坐到一桌的都不是外人,再說都是上了禮單(交過份子錢),所以,儘管滿桌子飯菜香氣繚繞,饞得大夥人人直咽口水,但你聽聽,整個宴席滿場盡沸揚著「來來來,叨叨叨」,你再瞅瞅,一桌上八九十來雙筷子還是只管在菜盤子上邊,推來讓去,貌似誰也都不好意思笫一個動筷,以免被人笑話太下三了。

久而久之,聰明智慧的鄉村大廚們,就發明了這道不分長幼尊卑的菜餚,並將它取名為「讓菜"。還被列為故鄉小鎮首選傳統風味名吃。

我的故鄉黃口鎮,位於蘇魯豫皖接壤地區,是河南永城,江蘇豐縣南部去徐州,乘坐火車的必經之地。來來往往的商客,絡繹不絕,據說,讓菜最早是由來往於此地的生意人帶來的。

當時老百姓家裡都比較貧窮,招待來的客人,也沒有啥像模像樣的菜,有嘴饞好吃的人,就按照人家見過世面的生意人指導,割一塊肥瘦相間的鮮豬肉,先粗切成片條,再搭蔥姜細剁成碎肉泥,把細粉用開水煮軟透也剁碎,放入適量的紅芋澱粉、鹽、醬油以及五香材科,調拌成餡,均勻地攤抹成圓餅狀,入籠蒸熟。

蒸好的讓菜,可燴,可煎,可燒,還可以蘸著蒜汁涼吃。香而不膩,筋糯彈滑。就這樣,讓菜以其好吃,好做的特點迅速在家鄉的餐桌上,宴席上流行開來。

位於黃口東北十五裡的新莊,近幾年來那裡的卷煎風靡一時,它距離豐縣梁寨也僅有十多裡路。

新莊的卷煎,只所以在老家小有名氣,其卷煎做法在原先的基礎上,又推新了一步,待讓菜蒸到八九成熟時,再用幾個雞蛋打成碎液,薄薄地潑在讓菜上邊,再蓋籠蒸上三二分鐘,即可出鍋。

然後,掂託著籠布把讓菜端到案板上,稍微晾一下,用刀切成三指長,二指寬的長方條,整齊地碼在盤子裡,再用油刷抹一把小磨香油,幾滴遇熱香油的摻和,使原本就已鮮香醇厚的讓菜味道,更是滿院廝飛。雞蛋的黃燦燦,肉餡的晶瑩瑩,煞是勾人味口。

記得我第一次品嘗新莊的千子,還是在上中學時,那年寒假,我去了新莊一位爸爸的朋友家裡,第一頓午餐,就是做的卷煎,當我把一塊讓菜叨進嘴裡時,軟筋筋,肉滑滑的感覺真好吃,一大碗卷煎,連湯水都吃了個精光。

每當這位叔叔來黃口辦事,我總是央求他下次再來時,順便帶些卷煎來,這位叔叔也很講信用,幾乎每次來我家都要帶些蒸好的讓菜。

如今,我在省城定居,家鄉的小吃,例如羊肉湯和麵皮等,在這裡也有店面營業,然而,正宗的卷煎卻沒有見到,雖然我也曾經自己動手試做一下,但均沒有成功。

所以,每次回老家,我都會三天二頭地購置一些,尤其是新莊的卷煎(千子),都要品嘗一下過過癮。

相關焦點

  • 陳橋兵變與封丘「卷煎」
    原來是用雞蛋汁煎過後攤成薄餅,將瘦肉泥捲成條狀,蒸熟後即成,是為「卷煎」。趙普稟告曰:純肉泥本無如此口味,「披上黃袍」(即包上黃色的雞蛋餅)就鮮美無比了。趙聽後心領神會,而又默然不語。誰知第二天有手下將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眾將官大呼「萬歲」。趙匡胤就這樣輕易地奪取了後周的政權,改國號為「宋」,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開創了大宋三百年的基業。
  • 涼雞是我們家鄉的一道特色美食,是宴席佳餚中的上品
    古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美食領域,口味千變萬化,全國各地美食數不勝數,不論你走到哪裡都可以嘗到當地的特色美食,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雲南元謀,也請你嘗一嘗我們家鄉的特色美食【涼雞】。涼雞也叫白斬雞,是我們家鄉飲食風味中的名牌產品,具有近百年的歷史,家喻戶曉。
  • 校長家的紅白事
    校長家有了紅白事,對於老師們來說,可是遇到了大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必要的時候就要去幫忙,至於學生怎麼上課,就不能管太多了。他家要是有了紅白事,一定會不上課辦事的。老師們更是得忙不迭地獻殷勤,兩班倒,讓一部分老師看著學生上自習,另一部分老師到校長家幫忙。第二天,再換過來。或者學校裡的老師只留那麼幾個,大部分老師都到校長家幫忙。於是,校長家熱火朝天,不僅有本學校的老師家屬,而且還有教育局的領導們,有主管教育的縣裡的幹部們,甚至有很多其他機關的幹部,人越多越驗證著校長交友廣泛,人脈發達。
  • 濟州島的6種美味佳餚
    濟州6種美味佳餚如果您去到了濟州島,別忘了吹著海風享受芳香的烤黑豬肉或在寒冷的天氣裡品一勺大醬湯。下面讓我們帶您欣賞一下濟州的6種美味佳餚濟州黑豬肉:黑豬是濟州島上唯一的食物來源。製備肉的最簡單方法是在木炭火上燒烤以聞到芳香,而皮膚和脂肪發出嘶啞的聲音以刺激味道。濟州島有一條以這頭豬命名的街道-黑豬肉街,附近有很多餐館。鮑魚:濟州以其豐富的鮑魚含量和新鮮度而聞名。傳統上,他們是由「海女」(當地女潛水員)獵殺的。
  • 農村紅白事越來越冷淡,為啥沒人願意去了?這三個原因很真實
    過去,除了新年,農村最熱鬧的事情無非就是紅白事了。畢竟,遠親不如近鄰。村裡人碰到這樣的事,大多都會把他們手裡的活放在一邊來幫忙。大多數年輕人出於生活原因選擇在城市工作,因此現在每次村子裡有這些紅白事都一切從簡料理。即使所有的家庭都來了,人數也不會特別多,因為更多的人去去城市發展了,如果他們關係不是太近或事先通知,他們通常無法返回。思想觀念與過去不同在過去,人們對待這些事情態度都很認真。如果村裡有人舉行紅白事,對整個村子來說都是件大事。
  • 松溪「八大碗」爭相亮相 傳統佳餚美味誘人
    八大碗中的「硬菜」——色香味誘人的紅燒蹄髈 吳振偉 攝為什麼叫「八大碗」?曹國舅騰雲駕霧,行至松谿縣上空,一股奇香撲鼻,不覺垂誕三尺,立即尋香進入凡間一莊上,喬裝農家村夫在莊主宅院窺視,只見四方桌上八人圍座、猜拳行令、暢懷痛飲、誘人的菜餚一個接一個地上。
  • 農村紅白事「大管家」設得好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利用網格化治理模式縱深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活動全覆蓋,將全區79個村(居)黨組織所在區域劃分為445個子網格,為每個網格選舉1至2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作為紅白事「大管家」,負責監督制止區域內酒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
  • 這種魚有好的寓意,近3年裡取代鯉魚,成為過年裡必不可少的佳餚
    正所謂逢年過年,家人團聚在一起,離不開的是歡天喜地,笑聲不斷,當然,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宴席,而在家宴裡面,離不開一道佳餚,那就是魚啦。但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選擇的魚也有所不同,做法也大有不同,但是在北方,到了過年的時候,鯉魚成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主要是鯉魚本身寓意好,預示著年年有餘,希望在今年能夠有好的兆頭,但時間一久,人們就對鯉魚厭倦了,不管是油炸吃,還是燉著吃,都已經吃膩了。所以就有其他的魚類取代了它,而這種魚也非常的常見,那就是黃花魚。
  • 三文魚對很多朋友而言,絕對是一種美味佳餚
    三文魚對很多朋友而言,絕對是一種美味佳餚,由於三文魚要從國外進口,因此,國內食用三文魚的人不多。很多人特別喜歡吃三文魚,可不僅僅是因為三文魚是一種進口的食物哦,而是因為三文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它適於各種養生的食品。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三文魚的營養價值吧。
  • 玉米上的「灰包子」大有來頭,外國人當美味佳餚,咱們卻不知!
    玉米上的「灰包子」大有來頭,外國人當美味佳餚,咱們卻不知!其實這種玉米黑粉菌的口感非常好,比平常的菌還要脆,而且做法很簡單,只用撥下來,炒一下就可以了,其實玉米黑粉菌的出現,是因為玉米的基因變異了,而且這種菌類在國外非常的受歡迎,人們將它稱為「美味佳餚,看作寶貝,因為它的價值非常高,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吃過玉米黑粉菌呢?
  • 實拍河南農村婚宴現場,美味佳餚擺上街,你們看一桌多少錢合適?
    實拍河南農村婚宴現場,美味佳餚擺上街,你們看一桌多少錢合適?像圖上這種沿街擺的流水席你們在城裡面見過嗎?,使得這一份米飯是更加的美味誘人了。其次就是紅燒肉,在很多農村人看來這可是婚禮喜宴上面必不可少的菜色,這要是說你們想要得到一絲溫飽的話,非得來打搜農村參加一次流水席試試,保準讓你們吃到扶牆而出的說,像圖上的這種紅燒肉直接都是管夠的
  • 尋味江都,品嘶馬拉豆腐,這是民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嘶馬,原是江都的一個鎮,據說地名是嶽飛抗擊金兵過長江時在此勒韁嘶馬而來,而這嘶馬最出名的小吃莫過於「拉豆腐」,到江都的人都要品嘗這道佳餚。作為當地著名的傳統小吃,拉豆腐以往只出現在農村鄉鎮的白事喪宴上。
  • 教你做一道家常蒸雞,肉質嫩滑又美味,家鄉味十足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快到端午節了,以我們家習俗,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做上一桌美味的飯菜,和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吃得不亦樂乎。在我們家鄉,無論是過年、過節或招待親戚朋友,家裡都會殺個土雞,烹飪出美味的菜品佳餚,所以餐桌上最常見的便是雞肉,雞的做法有很多,單說廣東就有200多種做法,數都數不過來,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的是山姜蒸雞,其肉質嫩滑又美味,還有濃濃的家鄉味,你做過山姜蒸雞嗎?
  • 家鄉的年味——雞湯燉蘿蔔
    轉眼間又是一個春節到來了,在這闔家團圓,迎春接福的喜慶日子裡,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年三十的年夜飯,桌子上擺滿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然而我最想吃的菜餚是家鄉的雞湯燉蘿蔔。那可是我們當地人過年必吃的一道名菜,也是我們家鄉一代一代人,一年一年轉承下來的「保留節目」。在那寒冷的天氣裡,要是能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上面飄著油花的,清爽甘甜可口的,帶有胡椒微辣味道的雞湯蘿蔔,那味道兒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 難以割捨的家鄉味道「餎餷」
    他每次回來,一定會到我們當地的菜市場買許多張餎餷,以便回家時帶回去,他就喜歡吃用餎餷所做的美味佳餚。攝影/吳學良家鄉正宗的餎餷是以綠豆粉和薑黃水調成稀汁攤制而成的,做法與攤煎餅一樣。也可卷上肉餡或豆沙餡,用刀切成小段,放入滾開的油鍋中炸制,做成「餎餷芊子」……
  • 家鄉滋味:海椒麵糊
    我的家鄉——利川,掛角於華夏西南地區,方言土語近似於川渝,海椒是辣椒的泛稱,而家鄉的海椒麵,卻並非字面上辣椒搗磨成的粉面狀物,更不是加了「嘿多」辣椒的麵食,而是由辣椒麵和玉米粉混合後,醃製而成的一種菜品原料,有榨廣椒、渣海椒等諸多別稱。
  • 舌尖上的石臺美食,千年山鄉流傳下來的美味佳餚
    唯獨讓我記憶深刻,難以忘懷的,還是石臺縣的款款舌尖上的美食。石臺縣隸屬於安徽省,是皖南山區的一座小縣城,地域的美味和嗅覺一直誘惑著很多遊人。鍋貼餃是石臺最常見、當地人最喜愛的食物。在山城的大街小巷,大小飲食店裡,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人們悠閒自在地品嘗著鍋貼餃的美味,有的甚至還把它當作下酒的菜餚。
  • 用美的電壓力解鎖多種美味佳餚?
    作為一個都市青年,每天夾雜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的瑣碎間,平時很難有多餘的時間花在專研美食上,為了能好好吃飯,一直致力於尋找輕鬆解鎖百味的「神器」解決煩惱。擁有這款美的雙膽電壓力鍋,就能輕鬆解鎖噴香米飯以及美味佳餚。在外觀設計方面,藏青色+耀世黑帶來潮流觀感,搭配碳纖維紋視覺觸感雙兼顧,它的獨特之處在於還設計了科技大屏烹飪一目了然。美食不串味,煮飯用匠銅圓灶釜,嚴苛選用5層複合內膽實現健康煮,配合對流沸騰設計,米飯能均勻受熱更入味,加之遠紅外塗層還能助力透芯快煮味鮮濃。
  • 豆腐圓子,嘉魚人盡皆知的家鄉美味小吃...
    豆腐圓子,嘉魚人盡皆知的家鄉美味小吃...,眼前也總會浮現出做豆腐圓子的一幕幕場景,豆腐圓子不僅好吃,它曾經還是家鄉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解放後,家鄉的年夜飯上,豆腐圓子已是家家戶戶的標配,並且延續了四十來年。
  • 童年的事兒 家鄉的味兒——科藝幼兒園第二屆家鄉美食節
    一眼望去,恍惚穿越到了古時的蘭城,一群萌娃在喜慶的節日氛圍中品嘗著代代相傳的家鄉美食。 牛舌頭:沾著白糖,外酥內糯,香甜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