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歸園田居其三》,我們,真的放得下嗎?

2020-12-11 憑欄優讀

精神和身體,若都被約束,這樣的生活,絕不是我想要的!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了,一年下來,我最大的感受便是累,而且是身心俱疲,一場疫情之後,整個世界的經濟似乎都受到了打擊,對於我們這種平凡的打工人而言,工作越發的艱難了。忽然就想起了陶淵明,他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瀟灑的轉身回家,過起了隱士的生活,選擇自己所喜歡,所願意接受的方式生活,一組《歸園田居》,讓我看到了他內心的曠達,而其中的第三首,便是他所選擇的生活的真實寫照。

《歸園田居其三》意境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在南山山腳處,我種植了豆子,可惜菜地裡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於是我清晨便早早地前往菜地剷除地裡的雜草,辛苦勞作一天後,在夜幕降臨時,身上披著月光向家走去。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晚的露水打溼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溼了無所謂,這樣的生活環境,辛苦生活也無所謂,只要我內心悠然自得的期望不被違背,那麼我便對此心滿意足。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的詩作,在我看來最大的特點,便是平易近人,便是接地氣,仿佛就是一位普通的鄰居在給你娓娓道來他的故事。這首《歸園田居其三》便是陶淵明詩作的典型。

詩的第一句可謂平鋪直敘,是真實的寫照,我在南山下種了豆子,而且種得不好,野草比豆子長得還要好,簡簡單單,平實直接。接著陶淵明寫的是自己面對這種情況,自己的應對,他早早起床,在田地了辛苦勞作一天,去除雜草,直到晚上月亮都出來了,才向家裡走去。我種了地,情況不好,我就守在地裡幹活,不怕髒不怕累。

陶淵明歸家圖

陶淵明在表現了勞作的辛苦,需要自己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後,他在第三句中,描寫了自己生活的環境,自己家裡到田地的路上,道路狹窄,雜草叢生,衣服甚至還會被露水打溼。試想一下,這樣的生活環境,和從前當官時的生活環境,那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隱居的陶淵明

前面三句,完成了陶淵明歸隱之後的農民生活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最後,通過第四句,陶淵明表達了心聲,提高了整首詩的意境。一句「但使願無違」,在我讀來,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很多的「千金難買我願意」嗎?

千金難買我願意

陶淵明說衣服打溼了不要緊,哪裡又只是衣服被打溼這點小事呢?簡陋的生活環境,艱辛的日常工作,所有物質上帶來的問題,只要是能讓自己的內心所期望的事情滿足,讓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無憂無慮,無內心負擔的生活,這些都不要緊!陶淵明所追求的,是內心世界的純淨,是遠離他所厭惡的官場浮沉。

一首平實樸素的生活記錄小詩,卻是陶淵明內心追求的例證,更是他強大精神力量的證明。堅定自己的選擇,不論要放棄什麼,不論要面對什麼,都不會被左右,都不會退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為之不懈努力,朝著那個方向,一步步堅定前行。

自己的生活,自己選擇

細品這首《歸園田居其三》,我便在想,我們每個人現在的生活,不都是每個人曾經為自己,所選擇的路嗎?有的人工作需要費盡思量,精神疲憊,有的人工作需要用盡力氣,東奔西走,辛苦異常,但最終不論自己有多麼的不喜歡,排斥,但都為了「五鬥米」,不得不折腰。

想起不久前的一個新聞,大城市大廠的高薪員工辭職,回老家當公務員,結果被領導教育,你現在放棄了,你曾經走過的路,你的孩子都得再走一遍。

陶淵明

現在看來,是領導和員工,兩人的價值觀不同。有的人重視的是周邊生活的環境,自己所處的位置,至於所謂的996工作,精神上壓力,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業餘時間等等都不是問題,他所追求的,所想要的,就是在大城市,有高收入。而有的人,在意自己內心的安寧,精神上的平和,不想要有太多的生活壓力,想要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業餘生時間,所追求的,想要的,就是普通簡單的生活,在家鄉在家人身邊就好。

哪一種生活更好,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只是不論怎麼選,都必須有放棄,我們要做的,便是想清楚,到底什麼才是自己最想要的,為此要放下的,自己真的放得下嗎?

相關焦點

  • 讀「歸園田居」
    讀陶淵明《歸園田居》深為那優美的詩句所打動:「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歸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堂有餘閒。
  • 《歸園田居(其一)》課堂實錄
    《歸園田居》,初中我們學過他的詩和文,同學們還有印象嗎?生:「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師:(多媒體投影陶淵明《桃花源記》和《飲酒(其五)》的一些句子)所以同學們對陶淵明的詩和文都比較熟悉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其一)》。(多媒體投影《歸園田居(其一)》)同學們自己看一下,這些黃色字體的字會不會讀呢?
  •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尋找答案。自由回答 適當引導 檢查預習二、說——知人論世陶淵明是什麼人?(從思想、性格、朝代、愛好等方面來介紹)並檢查預習情況。學生介紹後教師適當補充:陶淵明29歲(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後又先後在桓玄、劉裕、劉敬宣幕下做僚佐,時間都不長。
  • 歸園田居深度解析
    請看他的詩《歸園田居(其一)》。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題目怎麼講?歸園田居是什麼意思?要我說,題目很有溫度。歸是回去。從那裡出來,再回到那裡去。這個回歸是回到他少年生活的地方,一想到此,在他的腦海裡必定浮現出熟悉而熱烈的畫面。
  • 讀《歸園田居其一》,學會放下,才看得到自由的世界
    你嚮往自由的什麼嗎?誰都嚮往,可什麼是自由的生活呢?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義,而我以為,最寬泛的自由,便是沒有任何限制,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任何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過任何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就如同陶淵明歸隱田園之後,寫《歸園田居》時的心境一樣。
  • 「桃花源」還是「歸園田」,世人要誤讀陶淵明到幾時?
    若大而觀之,兩者皆言田園之美,細細品來,《桃花源記》是武陵人誤入桃花深處的遐想,《歸園田居》才是陶淵明親身自躬的感受。荷鋤雖倦把酒歡,歸園田居享清安。「復得返自然」的如釋重負,(其一)「我土日已廣」的樸實恬淡,(其二)「帶月荷鋤歸」的親耕描述,(其三)「素心正如此」的暢快感慨。
  • 劉靜:《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
    【劉靜專欄】《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原創作者
  • 詩畫和鳴——杜豔、陶淵明聯袂譜寫《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杜豔作品杜豔老師在讀《歸園田居》後有感,而作了《歸園田居》這幅作品,此詩所意,也符合杜豔老師的性格,也同樣是她追求的恬靜生活。所以杜豔老師融入了自己對《歸園田居》嚮往和認知,用畫面闡述了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詩意,也表達了自己的對《歸園田居》釋意以及在創作前和創作中的心境。
  • ​歸園田居·合作養娃&田園託管·之兒童中醫版塊
    【時間】7月27日到8月1日(周一到周六)下午15:00--17:00【地點】歸園田居,北京西山鳳凰嶺車耳營村,導航「鳳凰嶺歸園田居」【費用】1、只參加兒童中醫課:六次課1200元    2、孩子要能跟隨老師,遵守課堂秩序,服從老師安排,遵守《歸園田居環境保護公約》。
  • 【每日教案】《歸園田居(其一)》
    同學們,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那麼回憶我們曾經學過的陶淵明詩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同學們積極發言)那麼關於陶淵明我們也已經不陌生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陶淵明的詩歌,感受陶淵明田園詩歌的美麗和他深刻的情感。讓我們走進《歸園田居》這首詩歌。(板書標題)(2)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詩歌的節奏、停頓,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3)然後提問「陶淵明從那幾個方面寫作本首詩歌的?」
  • 細讀《歸園田居》,品味農耕詩人的世界
    《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主要講述詩人經過官場生涯和城市文化洗禮之後,重新發現田園風光的美好和自由隨性的愜意。其中,羈鳥、池魚、塵網、樊籠等是關鍵,狗吠、雞鳴、戶庭、虛室是重點。農耕經驗無處不在,如果你缺少這方面的經驗或體驗,就無法體會到詩人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 劉靜:《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
    【劉靜專欄】《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想想:暗夜深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聞得狗吠深巷,此夜必定安眠。聽得雞鳴於桑,定是一夜好夢,無需貪眠。聯想現代的我們,夜,被路燈照的不再漆黑,聽不得狗吠,只有汽車轟鳴路人言語。談不上安眠,晚上睡不下,早上起不來。這又何嘗不是被塵世羈絆呢,所以歸園田居倒是不錯。學生討論,大家各自抒發自己喜歡的句子,並且講出了理由。
  • 華中師範大學老教授戴建業講《歸園田居》爆紅網絡
    華中師範大學老教授戴建業講《歸園田居》爆紅網絡­  「陶淵明是個特別有幽默感的詩人,你要是不認真讀,你就不知道幽默在哪裡。他第一句寫得特別隆重,種豆南山下,你以為他種得蠻好,他突然來一句,草盛豆苗稀,種的個鬼田。
  • 詩詞朗讀:《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陶淵明寫「歸園田居」其實是寫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歸園田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於每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 歸園田居(英文版)——許淵衝譯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 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其一/淺析賞評,作者,潭影(單明錄)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 ,抒發自己歸隱後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主要是對自己誤入仕途的追悔,也慶幸自己早點結束了仕途生活,追悔自己做官就像長久被關在籠子裡,內心深處十分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於看破紅塵回歸自然過起了田園生活,對隱居山林田園式的生活的無限嚮往,這下終於達到了目的。
  • 【微課93】《歸園田居》(其一)白描手法賞析 任縣中學 陳少娟
    《歸園田居》(其一)白描手法賞析河北省任縣中學  陳少娟教學目標:1. 在《歸園田居》(其一)一詩中陶潛用寥寥數筆為我們勾畫了一幅恬靜、平和的田園風光圖。通過品讀我們不難發現本詩中描寫田園風光的句子運用了白描手法。三、賞析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詩中「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兩句,既說了田園面積,又說了家宅形制,既有平面的又有立體的,枯燥的數字一經詩人點化,就被賦予了生命力,透露出詩人淡泊的心境。
  • 寶山社區老徐的歸園田居 種種菜養養雞鴨(圖)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11月16日訊(記者 張帆 謝明飛 謝楊 見習記者 郭韶東 文/圖)種種菜,養養雞鴨,老徐對生活很滿足「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寶山社區的徐建平,就自得其樂地把生活過成了陶氏嚮往的《歸園田居》,羨煞旁人也。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徐建平今年56歲,家住寶山的山後村,緊挨著一條水泥鋪就的小村道。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7課《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知識點總結
    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裡生活得很悠閒。不過,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閒,而在於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
  • 記者見聞:走進中國沿江村莊,久違了,歸園田居!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記者見聞:走進中國沿江村莊,久違了,歸園田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 (彭婧如)「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在城市生活久了,工作、住房、生活等壓力讓很多上班族都渴望「歸園田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