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守辯證唯物主義,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者是無畏的,因為他們掌握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給了中國共產黨人守望初心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智慧。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學習掌握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 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 盾」;「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者並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巨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待矛盾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直面矛盾,並運用矛盾相輔相成的特性,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馬克思主義者面對各種矛盾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並堅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馬克思主義者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
同時,馬克思主義者還會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正是這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於自己的初心要充滿信心、充滿力量,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二、堅守歷史唯物主義,牢牢站穩人民群眾立場
馬克思主義者是無私的,因為他們是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立場上的。這給了中國共產黨人守望初心以巨大的真理力量和道義力量。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 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不僅是一個承諾,也是所有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人的初心。習近平同志說:「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 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為了實現人民利益,馬克思主義者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係,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築。馬克思主義者並不否認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但也十分重視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巨大反作用,甚至認為有時候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調整生產關係、完善上層建築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馬克思主義者始終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必須把從群眾中集中起來的意見,拿到群眾中去實踐和驗證,使正確的意見為群眾所掌握,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實際行動。正是這些根本理論判斷和根本立場,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於自己的初心要堅守人間正道、堅定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做到天下為公。
三、堅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馬克思主義者始終勇立時代潮頭,因為他們掌握了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思維方式。這給了中國共產黨人守望初心以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理論能量和思想財富。馬克思主義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確立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認識、分析和處理問題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導原則和思想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者共有的思維特質。
回顧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程,特別是社會主義運動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都離不開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全黨達成共識,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全黨重新確立。正是在正確的思想路線指導下,我們黨能夠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且對基本國情的認識能夠不斷深化,逐漸明確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在正確的思想路線指導下,我們黨能夠破除一切幹擾,既反對各種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又摒棄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理解;既堅決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又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點和政策措施,從而能夠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本色。正是這樣的思想路線和思維方式,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開拓創新,不斷與時俱進,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百折不撓。
四、堅守對資本主義的本質判斷,堅定必然勝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者是批判者、革命者,對資本主義總體上持批判態度,因為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對資本主義根本弊病深刻反思的產物。這給了中國共產黨人守望初心以在批判中借鑑、在反思中超越的治國理政智慧。早在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預言:「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一百多年來,無論資本主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的命運的判斷卻沒有過時,因為資本主義的本性和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暴露出越來越多的自身難以克服的矛盾。如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復甦進程依然十分緩慢,經濟增速處於低迷狀態;人力資源匱乏嚴重製約經濟發展,失業率依然較高;經濟發展的成果沒有被廣泛分享,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由去工業化導致的產業危機使經濟衰退,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失靈;等等。這些都是資本主義內在的難以克服的矛盾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所表現出的病症。
這在總體上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資本主義的診斷並沒有過時,也對當今世界重新審視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提供了新的契機。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當代資本主義正處於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其新特徵新表現以及發展趨勢和未來命運,恰恰強化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初心。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呈現勃勃生機和美好前景,社會主義旗幟在全球上空高高飄揚。正是這樣一種馬克思主義者審視資本主義的姿態和判斷,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不移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更加堅定清醒。
五、堅守理想信念,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對一個政黨來說,「姓什麼」同樣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嚴肅的問題。共產黨,顧名思義,就是姓「馬」、姓「共」,姓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者是堅定的理想主義者,為了理想而奮鬥不息、百折不撓。這給了中國共產黨人守望初心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思想力量。能否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判斷馬克思主義者的最終標準,也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最終奮鬥目標。
在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從未停止過對美好社會的憧憬與追求,在傳統中國有聖王之世、大同社會等,在西方有理想國、烏託邦、太陽城等。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以往的共產主義理想的基礎上,對共產主義社會作出了這樣的描述:「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只有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廣大勞動人民、無產階級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自由地發揮和發展他們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類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馬克思主義者的初心才能最終實現。
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堅定明確的理想信念。如果沒有或者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迷失奮鬥目標和前進方向,就會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習近平同志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鬥、去獻出自己的全部 精力乃至生命。」
無論時代環境條件怎樣變化,理想始終如一;無論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航向始終不偏。認準了的,就要堅持到底。正是這樣一種對理想的執著和在實踐中體現理想的檢驗,教會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胸懷大志、腳踏實地,永遠保持建黨時的奮鬥精神,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表露了自己的「初心」——「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息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可以說,馬克思的這個初心經由理論的升華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初心;而馬克思主義者的初心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就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吾道一以貫之」,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的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最忠實、最聰慧的學生的中國共產黨人,必將不斷譜寫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新時代華章。
基層黨務工作實用指南系列
書單:學懂弄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體現
當官避事平生恥、不忘初心勇擔當
幸福論: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偉大的馬克思——做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者》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