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的開展新學期的教材輔導工作,早在寒假伊始,張麗穎主任就為工作室的學員們布置了「假期作業」,經過一個假期的思考、研磨,大家帶著精心準備的教材輔導交流資料,於3月6日上午,齊聚先盛裡小學,開展新學期的第一次工作室學習研討活動。陽和啟蟄,品物皆春,伴著春的希冀,帶著對教學研究的初心,下月待產的準媽媽,還在哺乳期的新媽媽也同其他工作室學員一道開始了新學期的學習之旅,只因她們深知「優秀的人只是比你更努力!」
馬英老師與高燕老師對第一單元《負數》進行了教材解析與教學建議。馬老師從負數的學習基礎——自然數、整數談起,對教材的解析細緻入微,教學建議指導性強,高老師在單元把握上以塊狀結構為主,站位高,粗中有細,對習題的處理講解明晰。「教材輔導時,要精簡整體單元教學建議,將教學建議放在例題的具體分析前闡述,對教學中例題如何操作應給出具體方法。」是張主任對第一單元教材輔導提出的期望。
昝會穎與王麗媛兩位老師共同準備的是第二單元《百分數(二)》。昝老師著重關注折扣這一知識教學的重點,抓住指導教師教學中幫孩子理清折扣是原價的百分之幾,便宜才是減少了原價的百分之幾;王老師著重關注教學的難點,指出稅率這一知識的最困難的並非計算,而是稅種、應稅額、稅率的界定與區分。兩位教師一個更多地解析習題的處理,一個更多的介紹了例題的實際操作,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由劉麗老師和楊瑩老師分別解析。劉麗老師習題定位準,介紹細;楊瑩老師例題4至例題7部分分析到位。兩位教師介紹完自己對本單元的解析後,張麗穎主任由衷的一句「下次教材輔導每個人都可以獨立承擔備課單元,再不用兩人一組,優勝劣汰。」是對所有學員的最大肯定與認可!
《比例》這一單元教材輔導的通稿以提問、思考、答疑的形式進行。郭海燕老師先後提出了9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工作室成員共同分析的基礎上,張麗穎主任給出明確答覆,就海港區小學數學界一直存在的一些困惑性問題站在數學的高度上進行了指導。例如:在如何用數學語言表述判斷的兩個量成什麼比例關係時,張主任與學員們共同探討並達成共識。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係,首先要明確這兩個量是相關聯的量,其次要看二者的比值還是乘積一定,進而進行判斷。以總價與數量為例,判斷時可規範語言為:總價與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變化,數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所以總價與數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成正比例關係。
秦桂霞老師在《數學廣角》中的交流關注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抽象思維,建模意識。抽屜原理相關歷史性知識的介紹,意在喚醒廣大師生的民族自豪感,《晏子春秋》為師生們呈現了我國古代解決問題時權謀之外的數學原理。在《自行車裡的數學》備課中,秦老師的困惑得到了張主任的解疑:張主任指出,對於自行車的類型、結構、運動原理既要在課前布置學生進行調查學習,又要在課上真實演示,最好搬個自行車來上課,更利於學生理解其中的帶動原理及反比例關係。
王麗霞老師重點就數與代數的複習部分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她從複習課的課程設計方式、複習策略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六年級小學教學的經驗。從複習課的梳與補、收與放、講與練三個方面,組織教材輔導材料。
蘭子君老師結合圖形與幾何內容介紹了翻轉課堂在複習課中的運用,為老師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我的整理」、「我的易錯題」、「我的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複習課中學生的本位。「追求理想的整理性複習課,讓教師消失在課堂上;追求把學生分享易錯題作為標配;追求以省略號、問號結束的有格調的課。」
道盛琴老師教材輔導資料對《數學思考》中的四道不同素材、不同形式的例題進行剖析,使老師明確教學的內涵要圍繞推理的思想方法。通過對「綜合與實踐」部分的解讀使教師認識到本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開展綜合與實踐的應用活動,是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這次教材輔導的內容是小學階段最後一本教材,交流中第一次涉及複習單元怎麼上的問題,在聽取了李妍和張楠兩位老師的輔導稿後張麗穎主任指出:複習課的教學目標必須與新授課的區分開來,複習課應在孩子的複習基礎之上,通過拉家常等交流方式,喚起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回憶、再現,將知識由點到面再到線的串聯起來,使繁雜的知識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在能力、知識等方面的綜合的提升。面對像「統計與概率」這樣貫穿於一至六年級的龐大知識體系的複習,要求教師切不可布置學生自己整理思維導圖等完全放手自己複習的作業。建議教師先自己梳理知識,形成大板塊的思維導圖骨架,甚至為孩子提供每個知識點在哪一冊教材的哪一頁,再布置學生課前複習,帶領學生課上梳理。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通過本次活動大家底氣十足的交流,不難看出每個學員都在假期下足了功夫,對教材內容深入淺出的進行專業和詳細的解讀。學習促成長,初心守望,匠心打磨,攜行,最好的時光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