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阻擋不住學習的腳步,5月15日上午,張麗穎數學名師工作室一行人在先盛裡小學開展了本學期第三次難點課第一輪磨課研討活動。
新生路小學王麗霞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二年級《有餘數的除法》一課。王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促使學生從「固有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過渡。從開課伊始的「構建餘數」到「聯通餘數」再到「餘數與除數的關係」環環相扣不著痕跡,讓學生經歷將分的結果與「圖」有機結合,從而加深對餘數意義的理解。而「我的算式講故事」環節更是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高燕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五年級《複式折線統計圖》一課。她創造性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蘊含的教學本質,通過跳繩比賽選拔運動員的現實情境帶領學生開啟統計學之旅,在強烈的認知衝突激起探究欲望之後,讓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同時在對比、分析、繪製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和分析數據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第三節由昝會穎老師執教《三角形三邊的關係》一課。教學中,昝老師從魔術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接下來放手讓學生用長度不同的小棒擺三角形,體會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大膽猜測、操作驗證、修改完善、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既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操作經驗和研究經歷。
三節課後,在張麗穎主任的主持下,首先由三位講課教師提出自己教學中的困惑,針對疑難,工作室的其他成員積極思考,獻計獻策,重新設計教學問題,搭建教學框架,為第二輪磨課做準備。之後張麗穎主任針對教者困惑、成員建議做了總結性發言。她不僅一一解答了老師們所提出的問題,評價了成員的建設性意見,詳細表述了自己的觀點,更圍繞問題驅動課堂的打造這一主題,理論聯繫課例,從如何用有意思來詮釋有意義,如何從關注知識技能走向關注核心素養,如何從教師推動走向問題驅動,如何從環環相扣走向板塊設計,為學員做了引領與提升。
與以往每一次活動一樣,研討一直延續到中午十二點半,大家戲言:肚皮空空,頭腦滿滿。大家紛紛表示:學習,永遠在路上,我們將在張主任的引領下,認真學習,不懈努力,加快成長的步伐,爭取早日成為海港區小學數學教學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