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赫爾大學工程設計製造專業工學博士、台州市「500精英」、「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超硬材料與超硬刀具行業的亞洲人」、中國名校的客座教授……這些均來自一位50後海歸英籍華裔女性科研工作者收穫的殊榮。
女性不善學理科、不會搞科研的刻板印象一直以來留存在多數人的觀念裡,然而才華不應該是男性的特權,女性一樣可以在科學世界中展現才華,享受科學的深奧、美麗與神奇。
1978年,張麗穎從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中國一重集團的一名技術人員。在這期間,張麗穎先後完成多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獲得多項獎勵。對於那個時代來說,這無疑是捧到了一隻「金飯碗」,然而12年後,她踏上了前往英國的道路。
「我是『文革』後國家的第一批工程師,也是當時年齡最小的。那個時期代的大學生被叫做『工農兵』學員。大學沒有分類,無論哪個大學畢業的都被定為大專學歷。作為一個從小學到大學品學兼優的學生,我不甘心這一輩子被別人叫做大專生,可那時在國內已經沒有機會再邁入大學的校門,因此我選擇到英國自費留學。」
到英國後,張麗穎將目標放在了英國赫爾大學碩士學位上,由於沒錢交學習英文的學費,她只好通過看英文視頻、聽收音機等方式來訓練、強化自身的英文水平。去學校參加碩士面試,導師認為她英文水平不夠,還達不到攻讀碩士學位的要求。
「我當時就急啦,我用很笨拙的美式英文說道,『You are wrong,I have a very bright brain which you can not see』。導師聽完後愣住了,我接著說道,『六千萬英國人的英文都比我好,有幾個來面試碩士學位?語言是工具,我現在雖然沒有掌握好,但是要完成學業、取得好成績要靠頭腦,而不是單靠語言能力。」十天後,她被英國赫爾大學工程設計與製造專業錄取, 並拿到學生獎學金。
張麗穎的導師布魯克斯教授評價她說:「你是我面試過的學生中最自信、有激情的學生。我相信給你機會是我正確的選擇。」多年後,布魯克斯教授仍然為當年的選擇感到自豪。
張麗穎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攻讀碩士期間同時獲得世界8所知名大學博士offer,並憑藉全額獎學金順利完成博士學業。學習期間,張麗穎在有關超硬材料的機理與性能研究方面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世界上最先提出「無損評定金剛石鍍層機械完整率的方法」、「天然與合成單晶金剛石室溫下疲勞機理」、「氫脆引起金剛石在室溫下遲後破壞理論」。
一直與工程材料、工業機械製造打交道,這對於一個女性來說實屬不易。被問及到堅持下來的原因,張麗穎說道:「我能一直在科學的領域走下去是受到父輩的影響,受到中國老科學家們的影響,我生長的環境造就了我對科學的痴迷、對技術的熱愛。我從來沒有想到我與男性有什麼不同,當我學習、做研究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暢遊在知識的海洋、遨遊在宇宙中。我經常會與朋友們開玩笑——如果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弄清楚,上帝造就我們做什麼?」
在專業領域做研究時,張麗穎在國內外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進行了多項課題研究,並發表了多篇論文。談及到在英國做研究的感受時,她說道:「英國的大學,研究的項目都是具有世界前沿性的。在博士答辯的時候考官一定會問的是——『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與你的研究領域相同嗎?你與他們有什麼不同?』這也是英國的每個博士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張麗穎也是一位跨學科人才。跨學科學習與研究是國外的一種普遍現象,重大項目研究小組,尤其是高端產品的研究團隊必須要求是跨學科人才組成。她認為,當今社會需要全方位人才,掌握的知識越多,學科知識越廣,研究的思路就會越開闊,也越容易克服科研難關。「跨學科學習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形式,缺什麼就可以補什麼,關鍵是要分配好學習時間,學為所用。」
做事認真、性格坦誠給張麗穎的人生帶來了很多機會,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而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認真對待人生中的每一件事,無論大小。
「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超硬材料與超硬刀具行業的亞洲人」
1990年,張麗穎將目光放在了超硬材料的研究上,進入超硬刀具行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她掌握了超硬材料刀具的核心技術,研發出各種高精尖超硬刀具,被稱作「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超硬材料與超硬刀具行業的亞洲人」。那麼她為何會選擇超硬刀具行業呢?
「當時,國內是沒有超硬材料研究的,也沒有相關的資料,更別說超硬刀具的製造了。我在國外學習、工作的經歷讓我積累了這方面的研究經驗和成果,因此我想讓中國也有超硬刀具,想讓更多的人接受這項新技術,讓其得以發展。」張麗穎解釋道。
超硬材料刀具在國際上是一個很新的產品,它的製造設備與傳統刀具是不能通用的。「通過對它的研究進行成果轉化有一定難度,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新材料、新設計理念、新製造工藝、新應用領域對於超硬刀具的發展都是契機。」張麗穎表示。
身兼眾多特質的超硬刀具,能在哪些領域運用呢?「除了軟鋼(HRC≤45以下的鋼材)和黑色金屬的粗加工以外,它都能勝任。」可見作為21世界的新材料,超硬刀具的運用範圍之廣,包括切削各種淬硬鋼,包括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軸承鋼、模具鋼等;切削各種鐵基、鎳基、鈷基和其他熱噴塗(焊)零件;加工各種難加工材料、非難加工材料;對有色金屬,主要對銅、鋁及其合金,進行超精密切削加工;由於其切削刃可以磨得十分鋒利,可以研磨出納米級的鈍圓半徑;切削純鎢、純鉬;切削工程陶瓷、硬質合金、工業玻璃;切削石墨、各種塑料;切削各種複合材料,包括金屬基與非金屬基的、纖維加強和顆粒加強的;用於牙科、骨科所用的各種醫療器械工具;用於各種木材加工刀具和石材加工工具等多個方面。
2012年張麗穎回到國內,用了3年的時間,她於2015年在浙江玉環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卡布裡爾(刀具科技)集團。「讓中國企業用上國產好刀」,「讓中國的刀具像華為手機一樣為中國人爭氣」,「讓中國的大學生熱愛刀具行業,願意為之工作,為之奉獻」,「讓中國擁有一批能解決加工中整體問題的高級應用工程師」,這是卡布裡爾的基本理念,也是張麗穎創業的初衷。至今為止,卡布裡爾已為玉環上百家企業提供服務,用較高的產品性價比、優質的技術服務,成功替代了很多國外知名品牌的刀具。
從科學家轉變為企業家,整個過程充滿了艱辛。「選擇回國是因為自己是個中國人,學有所成後想要報效祖國。」張麗穎坦言,她的愛國心,是來自父親對她每一次的「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術接上應用的地氣,讓技術得到實踐的考驗」是張麗穎選擇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她想將自己在國外學到的知識能為中國企業所用,把國外企業的管理經驗運用到自己的企業當中,形成一套新的人才培養、管理、運營及發展模式。對於她放棄英國滋潤的生活回國創業,親人、朋友都不太理解,但張麗穎對這些並不在乎,她說:「我的性格決定我對人生的態度,我自己知道祖國對我的重要性,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把我學的知識用來回報祖國。」
縱然有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可是終究在國外生活了二十幾年,多年後回國,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似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但這並不影響張麗穎創業的決心。
之所以選擇玉環,張麗穎表示,玉環是中國民營企業發源地之一,具備強大的「摩汽配」生產製造基地,同時玉環政府能急企業所急、為企業著想,對待人才也十分尊重和關愛。然而創業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面臨著繁瑣的行政手續、新一代年輕人尚未端正的工作態度、國內整個加工設備與技術的落後、客戶缺乏忠誠、技術不受尊重、高端產品不被看好等多重困難。
「我是一個意志堅定不流淚的女人。既然我選擇創業,面對困難就不會抱怨,而是想辦法解決。千裡迢迢回到祖國懷抱,思念之外,更多的是想著能成就一番事業,完成一個使命,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張麗穎認為海歸回國,都是懷有愛國的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回國後能引領一個行業,能為國家培養一個團隊,能幫助同行企業一起前行,這都是貢獻。
「回國後, 面對的是缺乏資金採購昂貴的進口設備、國內製造設備檔次偏低、人工費用高、高端技術的轉化與接受需要時間等殘酷的事實。註冊一個公司很容易,經營一個公司也不是難事,但是讓一個公司能茁壯的成長、在短期內創造產值,這需要有充足的成本投入。資金從哪裡來? 團隊從哪裡來? 市場在哪裡?渴望成功的心情與面前的困難形成一個巨大的壓力。」張麗穎坦言。
所幸的是卡布裡爾從創辦之初就得到了玉環市人才辦等部門的鼎力相助:僅四天時間,落實了三年免費使用的800平方米標準廠房;政府出面申請省「科技創新券」,讓企業享受到了技改貼息政策。
關關難過,關關過。現在的卡布裡爾在張麗穎的帶領下穩步向前邁進!
雖然家人都在千裡之外,張博士並不孤獨。玉環市人才辦的年輕人經常帶些食材,做幾個拿手小菜,在她家小聚。誰家親戚送來新鮮蔬菜,誰家做了美食,也會送來與她分享。
天有不測風雲。2019年大年初四,張麗穎突發腦溢血被急送醫院搶救,生命危急。市領導迅速趕到醫院,召集相關部門碰頭研究,協調周邊城市的專家來玉環會診。
腦溢血有後遺症,三個月後,張麗穎還是口齒不清,手臂行動僵硬,但她硬是要出院,繼續刀具的研發。玉環市委建立起醫院、家屬、人才辦三方幫扶小組,指導、幫助她科學合理進行康復訓練,張麗穎的語言功能和行動能力慢慢好轉。
今年4月,還沒有完全康復便急於投身工作的張麗穎摔倒了,腿部骨折,經鑑定為十級傷殘。她不得已坐上了輪椅。
之前,台州市是省內率先實施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保險套餐,其中有高層次人才意外保險。有關部門為張博士送來了10萬元的保險賠款時,張博士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台州人才政策好。
張博士至今還是無法與人暢通交流,我去拜訪她,只能通過她的手勢和口型,讀懂她的意思。
張博士住在人才公寓。家,雖然簡樸,但看上去很溫馨,顯然是精心布置過的。沙發上方的牆面有一組照片,其中一張,是她站在別墅前的草坪中,笑得很甜。這是張博士英國的家。看得出,她在英國生活很安逸。另一端牆上,錯落有致的木架上擺放著各種工藝品,其中一盆綠蘿伸展著枝葉。我回頭看了一眼她說,綠蘿生命力很頑強,是「生命之花」。張博士點點頭笑了。
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情,願意為之付出,就會做出成績。這些年來,儘管創業之路維艱,但張麗穎憑藉著嚴謹細膩的做事原則和不屈不撓的執著性格,一步一個腳印地活出了自己生命的色彩。
本文參考資料有:《千人》雜誌,台州日報,台州市人民政府網,中國工具機商務網,由本刊編輯匯集整理加工,侵立刪
廣告設計 文案策劃
視頻拍攝 展會預定
工具商情,想你所想,做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