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唐宋兩朝的文化達到了歷史的頂峰,有唐詩宋詞之說,而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他就是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出生於錦州(今四川綿陽),年僅4四歲父親就去世,是家中獨子,跟隨母親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由於叔叔家並不富裕,是他的母親鄭氏教他讀書寫字,歐陽修自幼喜歡讀書,而且十分聰明,刻苦異常,他的叔叔看到他這樣用功,覺得他可以振興家族。
然而,歐陽修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在1023年和1026年先後兩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但歐陽修並不氣餒,在1029年由胥偃保舉進入北宋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就在國子監舉行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都獲得了第一名,並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次獲得了第一名,本以為自己能夠繼續奪得第一名,卻不想因為歐陽修鋒芒畢露,考官們為了搓其銳氣,並沒有讓他得到狀元之位,而是得了第十四名進士,被封為將仕郎,當時他的上司為吳越忠懿王錢俶之子、西京留守錢惟演。
錢惟演對待歐陽修這樣的文人非常好,很少讓他們去做一些瑣事,還公然的支持他們吃喝玩樂,正是由於錢惟演的支持,讓歐陽修等人有了大把的時間去研究古文創作,最終創作出很多優秀的古文,也讓古文在宋朝盛極一時,留下了無數的千古名篇,也讓歐陽修成為了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歐陽修雖然在文學方面有了很高的成就,但他的官場之路卻並不順利,當時北宋的官場已經冗官冗員,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歐陽修的好友範仲淹呼籲改革,但範仲淹的改革觸犯了朝廷權貴,被貶饒州,歐陽修作為範仲淹一派也受到了牽連,被貶為夷陵縣令,不久之後又被召回京城。
1043年歐陽修與範仲淹等人推行「慶曆新政」,但在守舊派的打壓下,其他幾人先後被貶,歐陽修上書分辨,也被貶為滁州太守,在任期間寫了著名的《醉翁亭記》。六年後得以回京。在京期間主編《新唐書》和自修《五代史記》。
1057年,歐陽修做了禮部貢舉的主考官,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一批優秀的文壇巨匠,歐陽修以他的慧眼,為北宋及整個文學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歐陽修晚年,為了讓自己不讓後生笑話自己,還經常拿自己年輕時候的文章來修改,以圖達到最好,正是由於歐陽修的這種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認真的態度,讓他成為了一代文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