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一個遊戲場,生旦淨醜末,相繼粉末登場。小股民即使知道「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個道理,卻依然有人不斷踩雷。
文 | 楊萬裡
「3.15」,是一年一度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日。
近年,隨著消費者法律意識提升,大家都能運用各種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在魚龍混雜的股市,K線之間充斥著各種故事。
A股是一個遊戲場,生旦淨醜末,相繼粉墨登場。小股民即使知道「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個道理,卻依然有人不斷踩雷。
本文梳理了從2019年至今6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給20多萬小股民維權。
一、「偽白馬」
炒股難,難於上青天,震蕩市買什麼股票好呢?有人推薦,買點二線白馬股吧,收益或許不錯。於是,不少散戶看中了康得新和輔仁藥業。
只是萬萬沒想到,市場眼中的白馬股,原來是個「白骨精」。
證金持股、石墨烯與高分子新材料概念,2017年,當瘋狂的資金將康得新推上26.71元歷史高位,之後,迎來了腥風血雨。
隨著監管介入,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浮出水面:在2015年至2018年這四年期間,該公司虛增利潤近119億,成A股史上最大造假案。
到了2019年7月5日,康得新收到了監管層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隨著股票停牌,康得新面臨被強制退市風險。回顧歷史看,短短兩年內,康得新股價跌幅超80%,13.3萬股民不幸踩雷。
輔仁藥業也是一家奇葩公司。它的董事長朱文臣曾為河南首富,而且上市公司手握18.16億元貨幣資金。令股民尷尬的是,輔仁藥業竟然對外界稱無法按期分紅 6271.58萬元。
隨著外界曝光,輔仁藥業旗下企業出現停工、欠薪困局,大股東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等事件傳出。目前,輔仁藥業已經戴上「ST」帽子。
截止3月13日收盤,其股價為5.14元,相比2019年的17.67元高點跌幅達70.9%,逾2萬股民損失慘重。
對股民啟示:
(1)判斷一家上市公司財務真假,不僅要看貨幣資金,還要看其是否背負巨額負債。當一家公司出現「存貸雙高」現象時,股民就得警惕。
(2)像康得新等上市公司都是系統性造假工程,股民應重點關注中介機構資質。例如,康得新和輔仁藥業的中介機構都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
二、蹭熱點
在A股,只有當股民說上市公司有熱點概念,它才能被資金追捧。如果上市公司自作多情呢?問題就來了。千萬別忽視監管的存在。
今年2月份,博瑞醫藥稱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和製劑技術,並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一石激起千層浪,2月12-13日,博瑞醫藥股價連續兩日漲停,漲幅達44%。後來怎麼樣呢?
經上交所核實,博瑞醫藥公告中所稱「批量生產」實際為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公司尚未取得藥監部門批准,也未取得專利權人授權,不具備進行藥物商業化批量生產的應有資質。緊接著,上交所對博瑞醫藥予以監管關注,並對其時任董事會秘書予以通報批評。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博瑞醫藥是在強蹭新冠疫情熱點。
對股民啟示:
當一家上市公司不專注主業而熱衷於發布熱點時,大多是上市公司的把戲。即使概念再吸引人,沒有基本面支撐,小股民就容易成為遊資刀下的韭菜。
三、忽悠股民
古人云,事不過三。但對於獐子島而言,不僅有三,還有四。
2019年11月份,獐子島突然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常情況一畝產20到30公斤的底播蝦夷扇貝,可能畝產只剩下不到4公斤,帳面價值損失或達3億元。
自2014以來,獐子島的扇貝已4次出問題。下鍋的變背鍋的,獐子島近4萬股民似乎能感覺到扇貝的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7月,經證監會查明,獐子島披露的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關於底播蝦夷扇貝2017年終盤點情況的公告》和《關於核銷資產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公告》涉嫌虛假記載;披露的《關於2017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的公告》涉嫌虛假記載,以及涉嫌未及時披露其他信息。
最終懲罰是,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並對董事長吳厚剛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與獐子島不同的是,捷成股份玩了一出「假增持,真減持」。
該公司曾於2018年7月拋出一份增持計劃,表示將在公告日期後的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合計不低於1億元,累計增持股數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但之後一年,不僅沒有增持,大股東反而累計減持超10億元。
捷成股份「爽約」,誤導了3萬多小股民,再次刷新A股套現的底線。
對股民啟示:
隨著新證券法實施,A股市場的「熊孩子」將面臨更嚴監管。
按照規定,對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從原來最高可處以60萬元罰款,提高至1000萬元。未來,如果股民仍面臨類似事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
四、蔑視投資者
比炒股虧錢更糟心的是被上市公司懟了一回。
2019年5月,在千山藥機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有一位虧損嚴重的投資者質問董事長劉祥華能不能拿回本金。劉董事長隨即放出言論,「你本來就是來賭博的,而我們的股票正好符合你」。
「賭博論」一出,引起網民熱議。
千山藥機於2011年上市,在「基因檢測」、「智能可穿戴」、「大健康」等火熱概念炒作下,其市值最高達到280億元。當時,劉祥華喊出了「打造千億市值大健康公司」的口號。
讓股民心寒的是,口號雖然響亮,但其內部問題重重。由於業績持續虧損,千山藥機走向衰敗。如今,面臨退市風險的千山藥機,其股價定格在了3.81元。被埋股民高達4.82萬戶。
對股民啟示:
當一家上市公司爆出問題時,股民不應以投機心態去賭,在上市公司未出現明顯反轉之前,務必避開。因為你看中的是漲停,它讓你失去的是本金。
結語
股民為什麼總是踩雷?一方面,是投機心態影響了交易;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等方面有不完善之處。
如今,在全球股市動蕩期間,所有板塊都會受到衝擊。不過,一旦市場回暖,真正有價值的上市公司會最先修復估值。
當然,A股正逐漸走向成熟,未來市場將呈現兩極化趨勢。像格力、平安等優質公司會繼續被資金追捧,而康得新、獐子島、千山藥機、輔仁藥業等有瑕疵歷史的上市公司則會成為反面教材。
我們相信,在新證券法出臺後,監管必將營造良好市場氛圍,股民也期待A股能走出一波真正的健康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