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印度總理莫迪乘機抵達西安。站在出艙口,莫迪身著一件深棗色坎肩,分外靚麗惹眼,與中國紅可謂相映成趣,十分應景。這可不是莫迪第一次暴露穿衣「小心機」了。今年1月訪美期間,他與歐巴馬會面時,身著穿一套深色細條紋西裝。不過,可不要被所謂條紋給騙了,那其實是莫迪英文全名的縱向書寫!
不過,縱觀莫迪穿衣史,具有印度民族風情的坎肩才是他的首選。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期間,兩位領導人都穿著半長的坎肩。據環球時報記者宇同了解,這件衣服可不一般。它最初起源於莫臥兒王朝大臣的禮服,後經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發揚光大。隨著莫迪接掌國家最高領導人職位,他曾任印度人民黨黨魁時經常穿著的坎肩也逐漸在全國流行,人們紛紛仿效,穿起「莫迪坎肩」。不要小看這件樣式簡單的坎肩,莫迪曾經穿著五顏六色的它,攻下了大選。
以下為報導原文:
開國總理經常會穿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宇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經常穿一件顏色莊重、樣式筆挺的立領坎肩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這成了他的標誌之一,這種坎肩也被印度人稱為「尼赫魯坎肩」。莫迪在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十幾年來,也經常穿著「尼赫魯坎肩」出現在各種政治場合。逐漸地,莫迪擔任黨首的印度人民黨內部都管這種坎肩叫做「莫迪坎肩」。人民黨的黨員們效仿自己的領導人也紛紛穿起了這種坎肩,以至於人民黨開會的時候滿眼都是莫迪坎肩,幾乎成了人民黨的「工作服」。隨著莫迪當選總理,「莫迪坎肩」的叫法從人民黨內部擴散開來。印度媒體對「莫迪坎肩」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為莫迪為這種坎肩增添了時尚的元素。
萬隆會議上,周恩來與尼赫魯
傳統的尼赫魯坎肩只有莊重的黑、灰、棕等顏色,立領、單排扣,給人以嚴肅、挺闊之感。莫迪在古吉拉特時,卻經常穿著顏色亮麗的坎肩出席活動,配上合體的剪裁,顯得幹練而又富於活力。莫迪在服裝上的品位很高,這既有他自己的天賦,也得益於他的一家特供服裝店。在古吉拉特邦中心城市艾哈邁達巴德,有一家名為 「翡翠藍」的服裝店,自1989年莫迪只在這家店買衣服,幾十年不變。「翡翠藍」也從一家小店發展成一家大型連鎖服裝店,它的品牌服裝中最有名、銷量最好的是「莫迪長衫」。這款印度傳統男士長衫原本是長袖的,當年莫迪來定做服裝時建議把它改成了短袖,並同意店家用自己的名字來為這款長衫命名。後來在 2012年,「莫迪長衫」被正式註冊成為商標。印度媒體援引服裝店老闆的話說,該店名為「莫迪坎肩」的服裝也很快就要面世了,這種顏色亮麗、融入時尚元素的印度傳統正裝,其市場前景也許比「莫迪長衫」還要好。
曾是上流社會身份的象徵
據記載,印度的傳統坎肩最早起源於莫臥兒王朝大臣的禮服,後來這種禮服流傳到民間,其改進版為富人和社會上有權勢的人所喜愛,成為上流社會身份的象徵。尼赫魯最早在1930年代開始在國際場合穿著這種坎肩作為正裝,後來他對坎肩做了一些改進,把開口V字領改為了一扣到頂的小立領。據說尼赫魯這種設計的靈感就來自於我們熟知的中華立領,也就是中山裝的領子樣式。
這種立領的無袖坎肩和長袖上衣後來都成為大受歡迎的印度正裝,一直到現在依然很有生命力,生活中經常碰到有人穿,商店裡也有多種款式和顏色的此類服裝供顧客挑選。有一次,《環球時報》記者身穿中式立領正裝去參加印度友人舉辦的一場活動,結果好幾位印度客人上前攀談,說很高興看到記者穿印式服裝來參加活動。記者費了半天口舌解釋,才最終說服他們相信這本是中國的服裝樣式。據說當年中山先生發明中山裝是受了南洋華人服裝的啟發,誰又敢說當時的南洋華人服裝未曾受過印度某款傳統服裝的影響呢?
坎肩為莫迪大選獲勝立下功勞
其實,莫迪對穿衣雖講究,卻並不求奢華繁複。莫迪長衫加上莫迪坎肩就是他最常見的裝扮了,他的衣服材質也多以棉麻為主,這樣的衣服比較舒服,適合印度炎熱的天氣。莫迪坎肩為莫迪登上總理寶座也是立下功勞的,在競選期間,莫迪每天忙於趕場做宣傳、拉選票,據印度媒體統計他最多的時候一天換過5件不同的莫迪坎肩。可見,不同花色的莫迪坎肩是莫迪在不同地區、不同場合、不同族群樹立自身形象、拉近與選民距離的利器呢。當了總理的莫迪日理萬機,自然再沒有時間去逛服裝店了,現如今都是「翡翠藍」的老闆親自上門給莫迪量體裁衣。據這位資深裁縫介紹,莫迪坎肩特別適合莫迪這樣身材高大強壯的人,因為它合體的裁剪和懸垂的質感能夠讓人顯得更加挺拔,同時遮蓋肚腩這樣的身材缺陷。這一點也是莫迪坎肩深受印度成功男士青睞的重要原因。
印度媒體認為,像莫迪坎肩這樣醒目的標誌性服裝有助於樹立莫迪的國際形象,就好像阿拉法特的頭巾、切·格瓦拉的貝雷帽和辛格的藍色包頭一樣,令人過目難忘。不過,印度人也普遍承認,莫迪只是從坎肩款式上對尼赫魯有所繼承,而作為總理,莫迪的大政方針與尼赫魯可是大相逕庭。尼赫魯奉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莫迪推崇的是市場經濟。外資及私營資本的引入、製造業的大發展,莫迪的一系列舉措都有理由讓印度人相信他不同於尼赫魯,也不同於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