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兩百歲老人養生之道
目前廣州最長壽老人110歲居住越秀區
時報訊 (記者 張玉琴 通訊員 越宣 徐海榮 彭玲豔) 昨日,本報報導的越秀區成為全國長壽區,平均年齡達到80.6歲,高出全國平均年齡7.6歲,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報導一出即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他們的長壽秘訣在哪?廣州市最老的老壽星有多大?據悉,目前,廣州市總共有529名百歲老人。其中,越秀最多,有183人,目前最老的為110歲。
昨日下午,記者探訪了越秀區大東街的兩位百歲老人,了解了他們另樣的晚年生活,以及他們特別的養生之道。
李惠芳老人(女,101歲):天天上下七樓,有時候一天走幾次
昨天下午,記者跟隨越秀區大東街相關負責人一起來到位於該街仁秀裡社區,在一個80年代建築的房子裡見到了今年已經101歲的李惠芳婆婆。記者一層一層地沿著有點坡度的樓梯一直來到七樓,李惠芳婆婆已經等在樓梯口了。她樂呵呵地把來訪的人讓進屋。
李婆婆的外甥女劉女士正好也在家裡,她說,本來婆婆還想下樓去的,但是被勸阻了。據了解,李婆婆幾乎天天都要上下樓,有時候一天還走好幾次。劉女士說:「外婆就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她說,可能是以前在鄉下的時候,幹活幹太多了,總是閒不下來,沒事都要到處走走。每天早上一起來就會去社區裡走一走,以前就經常去喝茶,但現在少一些了。記者發現,李婆婆住的這個屋子是上世紀80年代左右建的房子,樓梯雖然夠寬,但是樓梯的間隔很窄,而且樓與樓之間的樓梯有點陡。但李婆婆說:「走慣了,都沒事的。」她說,走這麼多年了,也不會覺得累啊。
「心胸開闊,啥事別往心裡去」
劉女士說,開煤氣煲湯、做飯、做菜等這些日常的家務事對李婆婆來說都能幹。李婆婆總是說年輕人買的菜貴,所以偶爾還自己上街買菜,買水果什麼的。「她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理,但是有時候會像個小孩子一樣。」劉女士說,她有一個正在讀書的小孩,小孩有時候放學回來,會拿糖吃,但是要是沒給李婆婆吃,她就會不高興,覺得沒把糖給她吃。「但是她生氣都很容易過的,一下子就沒事了。」
記者問李婆婆有什麼養生之道時,李婆婆說:「心胸開闊,啥事別往心裡去,所以,我就是睡得好。」李婆婆說,一般晚上9點來鍾,她就睡了,第二天8點左右才起床,有時候中午還要小睡一會。睡醒了就去社區走走,聽別人聊聊天。平時,李婆婆還很喜歡吃魚和青菜,青菜幾乎天天都吃,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飯。
據了解,李婆婆還是出生在一個長壽的家庭裡。她的叔公曾活到110多歲,她的父親也是活過百歲的人。目前,李婆婆的記性還非常好,對以前的事情記得非常清楚,經常跟家裡人說起她以前年輕時候的事情,哪一年的事情,她都絕不會忘記。
鄺恩初老人(男,100歲):凡事樂呵呵的,有話說出來
在眾多長壽的老人們當中,女性居多,但是住在越秀區大東街的鄺恩初老人是百歲老人中為數不多的男性之一。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越秀區大東街東裡社區鄺恩初老人的家時,鄺爺爺一個人正坐在客廳裡看排球。電視裡正在播放2007年世界女排大將賽的總決賽,中國對義大利。記者問鄺爺爺「看得懂嗎?」,鄺爺爺說:「睇得明啊。」鄺爺爺說,他最中意中國女排的楊昊,說她打球打得到位,看起來過癮。鄺爺爺還說,早些年,他就看女排,那時候,他最喜歡郎平。鄺爺爺說,其實,他並不會打排球,但是就是喜歡看排球。鄺爺爺特別健談,對人總是笑呵呵的。他說:「我的長壽秘方是:有心事要及時說出來了,不悶在心裡,人老了,更要有顆年輕的心,笑一笑,少一少嘛!」
鄺爺爺一笑,記者才發現,他的牙齒還非常好。鄺爺爺說「我的牙從來沒有疼過,一直都這麼好。我女兒的牙都掉光了,我的還好好的。」據了解,鄺老爺爺今年正好100歲,育有3個兒子,3個女兒,最大的女兒今年已經70多歲,現在已經是四代同堂了。
鄺老爺爺說,雖然女兒們都不在廣州,但兒子們還是基本上每天都會去看他,他很高興。為了照顧好他老人家,孩子們還專門給他請了一名保姆來照顧他。
「最喜歡番茄炒蛋」
問到鄺爺爺的養生之道時,鄺爺爺說,其實也沒什麼,只是飲食比較清淡而已。在一旁的保姆補充說「他平時最愛吃的就是番茄炒蛋了。經常嚷嚷著讓我做番茄炒蛋。」
據了解,鄺爺爺平時很少吃肉,但經常吃魚。鄺爺爺平時也沒什麼特別的鍛鍊,給陽臺的花澆澆水,天氣好的時候出門散散步。鄺爺爺年輕時,曾憑著一張移民紙闖蕩過美國、古巴等地,還專門學習了一年的外文,所以一直到現在,他都還比較關心國內外的時事,還經常到樓下跟一些老人們談談新聞。而在家裡的時候,他就看看報紙,或跟保姆聊聊天。據了解,鄺爺爺的脾氣還算好,不會動不動就生氣,凡事都還看得比較開,不會太計較。
(責任編輯:陳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