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與中國對抗的同時,為何卻能與美國和俄羅斯左右逢源?

2020-12-11 文史不假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由一百多個民族所構成,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也是人口增速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它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隨著國力的增強,印度近年來屢屢與中國為敵,甚至一度發生了藏槍走火事件,極大地影響了雙邊友好關係。與此同時,印度卻與美國和俄羅斯都保持了非常和諧的關係,甚至頗有左右逢源的意味。

那麼問題來了,印度在與中國犯渾挑釁的同時,是如何與美國和俄羅斯都保持緊密關係的?

之前,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國,堅持表示不參與任何形式的結盟。但是,作為一個疆域廣闊和人口眾多的國家,印度始終都有自己的「大國情結」,其國父尼赫魯在《發現印度》一書中這樣表示:

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的角色,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徹底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吸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間地位是可能的。

一心想做「大國」,結果卻屢屢碰壁,印度變得越來越務實。它帶頭進行「不結盟運動」,希望在當年的美蘇之間和現今的美俄之間坐收漁利,避免了在大國博弈中站隊。

伴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當年冷戰的雙方已經不復存在,「兩極爭霸」的格局換成了「一超多強」的格局。這個「一超」自然是美國,而「多強」則包括俄羅斯、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1991年,時任印度總理的拉奧就在新形勢下宣布了印度的外交政策,表示印度作為民主國家要與美國建立親密關係。作為回報,美國政府也開始扶持印度,民主黨人柯林頓上臺執政後,他比前任的共和黨人喬治·布希更加重視美印關係。

1993年,美國開始大幅度增加對於印度的援助力度,雙方進行頻繁的經濟貿易往來和政治軍事聯繫。而與此同時,曾經不可一世的蘇聯已經變成了以俄羅斯為首的十五個國家。

俄羅斯完全深陷經濟的泥潭,葉爾欽在焦頭爛額下根本無暇顧及印度,只是一味的討好美國和歐洲國家。由於極度缺乏外匯儲備,俄羅斯居然要求印度以黃金儲備來支付軍火貿易,一度鬧得不歡而散。好在,雙方還是希望能夠維繫數十年的傳統關係,最後進行了妥協。

1993年時,拉奧總理和葉爾欽總統代表雙方國家籤署了《印俄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取代了之前的《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在這份新條約中,印度和俄羅斯進行了極其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除了軍事外,還涉及了科技、航天、經貿、能源等領域。

但是,度過了短暫的蜜月期之後,葉爾欽很快發現俄羅斯根本沒有被西方國家所接納。到了任職的後期,葉爾欽開始轉變觀念,由之前更多的「合作」轉變為更多的「對抗」。

俄羅斯儘管還在自己的傳統領域深耕,比如白俄羅斯、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朝鮮、越南等國。但是,由於受到了美國的抵制,歐洲、北約等組織都極力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也迫切需要擴張自己的空間,而印度無疑就成了非常適合的選擇。於是,印度開始甘心被美國和俄羅斯雙方所利用,盡力攫取自己的利益。

只是,剛剛舒服了幾年的印度開始「夜郎自大」,誤以為有美國和俄羅斯撐腰,開始在邊界、宗教、文化、軍控等方面都屢屢挑戰中國,甚至不惜越境滋事。

其實說到底,印度也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的棋子罷了。

相關焦點

  • 印度為了對抗中國投向美國懷抱,沒想到得罪了俄羅斯
    不管新德裡將限制進口中國設備的理由說得多麼冠冕堂皇,但《印度斯坦時報》卻直言不諱地指出,印度和日本正尋求建立聯盟對抗中國供應鏈的主導地位。在印度爆發大規模疫情之後,莫迪政府為了轉移國內輿論焦點,悍然對中國發起邊境挑釁。在邊境挑釁遭到慘敗之後,莫迪政府為了挽回顏面,對中國商品進行大肆抵制,給兩國正常的貿易關係造成嚴重的破壞。
  • 印度想拉俄羅斯一同對抗中國?印媒:他們不是蘇聯不能信賴
    眾所周知,俄羅斯作為北方大國其盟友眾多,其中俄羅斯與中國互為合作夥伴,俄羅斯與印度又是軍事夥伴。對此肯定會有人表示,為何印度不拉攏俄羅斯一起對抗中國呢?事實上,這一想法很快遭到了印媒的打臉?圖為 俄印加強合作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歐亞時報》在11月5日的報導中稱,由於中印之間在邊境地區不斷緊張的情形之下,美國的趁虛而入已經讓印美之間的合作變得愈發緊密,同時這也引發了中俄之間的關係在不斷地加強
  • 俄羅斯和印度達成軍事協議,著急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莫迪政府滿世界緊急採購武器裝備,印度前高級將領這時候提出重建第17山地打擊軍的計劃,這說明在印度國內的有些人,為了對抗中國,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打造更加強大的軍事力量。另外,為了抵消中國對印度的軍事優勢,莫迪政府還通過拉朋友圈的方式,利用他國的軍事支持,增強自身對抗中國的能力。
  • 為什麼印度可以左右逢源買武器?美國和俄羅斯都賣給它?
    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買家,最近幾年花銷了上千億美元買武器,在國際上很受歡迎。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國家都喜歡把武器賣給印度。1,軍火貿易首先考慮的是政治問題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和美國,俄羅斯,歐洲沒有地緣政治矛盾,賣武器給印度不會有國家安全問題。
  • 印度為何非要和中國過不去?俄外長罕見點評,信息量很大
    事實上,近年來,為了讓自己的國際地位得到提升,印方不惜採取極端舉措,比如幾個月前,印度就接連在邊境地區與中國、巴基斯坦以及尼泊爾三國爆發衝突。除此之外,一些中國開發的應用軟體也多次遭到印度政府「封殺」。而近日,俄羅斯外長罕見點評印度之所以執意要對抗中國的真正原因。讓印度野心昭然若是。
  • 關鍵時刻,俄羅斯向印度賣武器是要給中國捅刀?胡錫進:胡說八道
    近日來,網絡上指責俄羅斯在中印問題上「站隊」印度,幫助印度對抗中國的聲音突然熱烈了起來。這些聲音主要針對俄羅斯七月份對印度的33架先進戰鬥機銷售,以及加勒萬河谷事件以後,俄羅斯應印度要求提前交付一批S400防空飛彈系統。一些文章甚至痛斥俄羅斯「在中國背後捅刀」。
  • 印度要買新雷達升級米格29壓制新款JF17?能與中國「梟龍3」對抗
    印度採購這款雷達升級米格29可能與印巴前線的空軍戰機性能壓力有關。 印度目前最先進的戰機是蘇30MKI,該戰機使用的是俄羅斯第一代無源相控陣雷達,這款雷達的性能和巴基斯坦準備引進的梟龍Block3裝備的KLJ-7A有源相控雷達相比處於劣勢。而新引進的雷達性能基本與KLJ-7A有源相控雷達相近,能幫助印度對抗梟龍Block3。
  • 中國與印度的爭端,俄羅斯誰也不幫?俄羅斯外長警告了印度
    最近中國與印度在邊境地區的對峙依舊在持續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與印度方面似乎對於當下的狀況表現都是比較平靜的,恐怕就連對峙雙方都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最慌張的其實是俄羅斯,最近俄羅斯外長就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中國與印度如果發生衝突,俄羅斯並不會幫任何一邊,不過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還是警告了印度。
  • 俄羅斯地緣謎題:重歐輕亞還是脫歐入亞?左右逢源還是左支右絀?
    理論上,歐亞主義具有強烈排他性,俄羅斯視歐洲和亞洲國家均為「他者」,這難以理解俄國積極參與東亞事務的原因。然而俄國的外交舉措講求務實和靈活性,重新演繹歐亞主義,將「非歐非亞」變成「亦歐亦亞」,將俄羅斯向東亞發展合理化。普大帝宣稱俄羅斯將成為歐洲和亞洲的橋梁,期望歐亞兼顧、左右逢源;牽頭創建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包括白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亞美尼亞,就是想聯繫歐洲和亞太經濟。
  • ...TOP10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
    【9月中國機場航班量居全球之首】9月全球機場實際出港航班145.95萬班次,同比下降52.88%。9月全球實際出港航班量TOP10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西班牙、英國、土耳其和義大利。值得注意的是,本期中國機場航班量位列全球首位,航班量恢復最快,同比恢復超9成。
  • 問答 |印度會不會成為像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一樣的大國?
    一個國家能否成為大國,主要是要看其綜合實力的強弱,包括經濟實力(包括總量和人均GDP等)、軍事實力、科技實力、教育實力、文化實力、金融實力等等,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國是很不容易的。美國毫無疑問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大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GDP也位列世界前十,軍事、科技、文化、金融實力都首屈一指。
  • 印度獲大國支持?美英法與莫迪籤署軍事協議,俄羅斯力挺印軍
    自今年起,印度遠不如往日那麼豪橫,但仍出手闊綽。主要是印度國內疫情失控,印度政府還繼續進行軍事活動。莫迪政府的算盤打得很精,在國際社會上,美國和俄羅斯都與印度有貿易往來,由於印度武器設備全靠進口才能滿足,致使美俄以及英法等西方國家均紛紛向印度投來橄欖枝。
  • 印度的武器非常依賴進口,為何從未被斷貨?美國都不敢輕易得罪!
    印度空軍同時裝備了俄羅斯的蘇30MKI與米格29戰機、法國的幻影2000戰機、美國的C17運輸機和P8I反潛巡邏機、英國的HAWK教練機。印度空軍使用的彈藥來源更是五花八門,包括以色列的Spice制導炸彈、俄羅斯的空空飛彈與空地飛彈、法國的空空飛彈、美國的反艦飛彈,未來還將裝備歐洲的「流星」空空飛彈。
  • 日本給美國出謀劃策:對付中國,俄羅斯印度不適合!拉這兩國進G7
    近日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追加邀請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俄羅斯四個國家參加G7峰會,日本政客表現出了躁動不安的一面。日本第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的代理政務調查會長山內康一3日表示,希望安倍晉三(向美方)提議,拉攏韓國和澳大利亞拉入G7,而不要選擇俄羅斯和印度。
  • 日本給美國支招:俄羅斯印度不適合對付中國,這兩國才是關鍵
    作者:書南 編輯:弘文 德國總理默克爾率先拒絕參加美國主辦的G7峰會,而剩下各成員國也接連表示不會前往疫情重災區美國,剩下的只有美國自己和英國、日本組成小團體了。
  • 美國/俄羅斯/德國/印度/日本教科書中,中國是什麼樣子?
    雖然美國政府稱其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但美國公眾在談到臺灣時,很多時候仍將「臺灣」和「中國」錯解成了相對應的概念,他們不會把「臺灣」和「中國大陸」對應,也不會補充一句「中國臺灣」。何以如此呢?在美國教科書中,數次出現的「中國疆域地圖」,商代的、秦漢時期的、元代的,一直把臺灣模糊化。在書後的世界地圖裡,中國大陸和臺灣是用深綠和淺綠兩種顏色標示的。
  • 俄羅斯和美國以色列達成重要協議,伊朗為何被俄方「拋棄」
    即便是在敘利亞戰爭曾並肩作戰的俄羅斯和伊朗,也出現了問題,如果站在德黑蘭的角度,俄羅斯近期的所作所為甚至可以被看作是背叛。最近西方頻繁報導中東問題,並且暗示該地區的局勢很可能迎來大的變局,尤其是作為火藥桶的敘利亞各方的變動可能性最大,而這源自於一條三國協議。
  • 對抗再度升級!美國發出警告,全面制裁與俄羅斯合作的國家
    而且此次的對抗再度升級!美國發出警告,將全面制裁與俄羅斯合作的國家。北溪二號多次受到美國騷擾這個項目預計在2020年期間開始運行,他主要的目的是將俄羅斯與德國之間建立天然氣通道,通過管道運輸天然氣。管道繞過烏克蘭,來到德國,在通過的國將天然氣分向歐洲其他國家。
  • 同時外賣,中國的叫餓了麼,為何到了俄羅斯卻叫「餓死了麼」?
    外賣為何如此受歡迎?這也關係到我們生活的方便。現在叫外賣似乎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必做的事,有的人直接依靠它進行一日三餐,雖然這樣的生活不是很健康,不是很提倡,但是這個行業真的很有前途。一大早起床,忙著洗漱,沒時間做早飯,怕工作遲到怎麼辦?拿出手機,點一份溫馨的早餐外賣即可。過了一會兒,油條和豆漿就會出現在你的門前。
  • 印度當初吞併錫金王國時,國際社會為何不阻止或對印度制裁呢?
    按理來說,印度的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但是國際社會對於這件事卻沒有對印度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實際上就是默認印度錫金,這是為何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一、印度吞併錫金錫金王國國土面積7096平方公裡,人口約60萬,這樣的國家實力與印度相比,實力不對等,印度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其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