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這碗飯就能出去玩兒」!祖母原則對孩子為啥屢試不爽?

2020-12-14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來寶貝,再吃一口,吃完這碗奶奶就帶你出去玩兒!」「來,洗洗臉,洗完臉才能看動畫片。」「今天把作業都寫完,明天媽媽帶你去遊樂園!」

然後寶寶就乖乖聽話了……

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樣一幕,用一根胡蘿蔔來吊著孩子,「誘惑」孩子去克服眼下不喜歡做的事,可以說是很多家長的帶娃絕招了。

說起來簡單,但這個技巧背後,卻蘊含著一個心理學原則:「祖母原則」。

這個名字就形象的反映出它的一部分特質,確實,現實生活中正是很多長輩用激勵的方式來調動孩子參與一件事情的積極性。

在行為主義學當中,「祖母原則」又叫做普雷馬克原理,指用高頻的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或者說用學生喜愛的活動去強化學生參與不喜歡的活動。

普雷馬克做了一個實驗,讓孩子們從兩種活動中選擇一種,一個是談球機,一個是吃糖,有的小朋友喜歡玩兒投球機,另一部分孩子喜歡吃糖,他們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了選擇。

普雷馬克就將孩子選擇的活動作為獎勵,也就是強化物,來探究孩子們做另一項活動的頻率。

果然,對於喜歡吃糖果的孩子來說,用糖果來獎勵,就會增加他們玩兒投球機的頻率,相反,對於喜歡玩兒投球機的孩子來說,用投球機來做強化物,可以提高他們吃糖果的頻率。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林恩·克拉克博士在《救助父母》一書中引用過,他認為,應用祖母原則可以幫助孩子去做他們不樂意做的事情。

聽起來這個結論好像有點簡單,操作起來好像也並不複雜,不過,有的家長用可以用好,而有的家長用,卻並不見效。

想要知道他們的區別在哪兒嗎?

一、保持吸引力

比如用A來作為獎勵,那麼這件事能不能對孩子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以及能不能產生持續的吸引力,對孩子的發展有沒有幫助,都是父母要考慮的問題。

總能找到讓孩子開心興奮的點,是父母的一種能力。

有的父母工作比較忙,對孩子的生活知之甚少,只能用給錢來對孩子好,但給多了,孩子也並不開心,那這個獎勵就不足以對孩子產生吸引力。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

比如孩子喜歡玩兒變形金剛玩具,那麼父母對變形金剛的了解就很重要,都有什麼型號,限量版的多少錢,孩子最喜歡哪一款等等。

還要知道孩子每個階段喜歡什麼。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今天想的和昨天可能完全不一樣,隨時了解動態,才能給出孩子最期待的方案。

另外,我們還要結合孩子的健康發展來考慮。

孩子喜歡玩兒手機遊戲,那麼總拿可以玩兒遊戲來激勵他,無疑是給「玩兒遊戲」的誘惑力加碼,讓孩子更容易沉迷其中。但是一味拿父母覺得健康的事情來獎勵孩子,也不會起到效果,還容易讓這個祖母原則在孩子面前失去價值,所以這中間的度需要父母來把握。

孩子喜歡而父母也覺得健康的項目有哪些?

比如:

外出遊玩兒,遊樂園、電影院、海洋館、公園等;

旅遊,周圍景點遊、省內景點遊、省外景點遊、國外景點遊;

自製零食甜品,媽媽做的花樣輔食,值得信賴的品牌出的健康零食;

自主時間增加,比如飯後、睡前等自主時間的延長;

喜愛的玩具,毛絨玩具、高科技玩具、手辦等;

……

要想簡單的套路永遠有效,肯定要給對方一個不容拒絕的理由。

二、順序很重要

想讓孩子完成B,用A來做激勵,那就一定要先讓孩子做B,然後才能做A,祖母原則的順序不能變,因為孩子的自制力不能高估

當我們提出這個交易條件的時候,孩子會來和你討價還價:我作業一定會寫的,能不能先看會兒電視?

多少媽媽的「血淚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嘴也是「騙人的鬼」,這是不靠譜的,如果孩子真能管住自己,還需要爸爸媽媽用祖母原則這樣的迂迴戰術嗎?

小孩子即使做了約定,想單靠自己的力量,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是很難的。

而且做不到這個結果,還會加重孩子的內疚情緒。

內疚情緒雖然代表孩子還知道自己違背了諾言,知道自己忽視了學習,還不算太壞。

但這並沒有什麼用,內疚情緒並不能使人產生做事情的動力。

我們想想自己就知道了,控制體重的時候,我們不也知道這碗飯不應該吃嗎?還不是一遍內疚一遍吃。

自律就像一個彈簧,總是繃著也會疲憊,當孩子把自律意識用在愧疚上,那麼到了改變的時候,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用完了

更糟糕的是,這件沒有完成的事,會成為孩子心中過不去坎,他會把它想的特別難,特別痛苦,自己嚇住自己。

而祖母原則恰恰相反,它用來激勵孩子的,不是沒有做到某件事的愧疚感,而是去做某事可以得到好處的積極性。

當孩子在激勵的作用下嘗試做不想做的事,他會慢慢發現這件事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困難,真正開始之後很快也就結束了,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恐懼情緒就會慢慢抵消,這才是一個治癒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孩子懶惰散漫毫不上進,不妨試試「祖母原則」,或對孩子很有利
    其實,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這往往也是家長們很頭疼的事。一、孩子為什麼會散漫不上進?1.父母「包辦」父母將衣服準備好然後催孩子起床,將飯準備好然後催孩子吃飯,父母覺得「我什麼都為你準備好了,你怎麼還這麼慢?」,但孩子卻覺得覺得「又來催我了,真煩人啊」。
  • 父母學會「祖母原則」,輕鬆帶出聰明娃
    什麼是「祖母原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祖母原則」。比如:你喜歡看電視,但是有作業要寫,父母是否對你說過:「寫完作業可以看電視」;當你想要玩手機遊戲,但是還沒吃完飯,父母是否對你說過:「吃完飯就可以玩手機」?等這些就是祖母原則,它通過獎勵來調動孩子做其他事情的積極性。如果父母能夠恰當地使用祖母原則,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有利的。
  • 為啥吃完飯就犯困?這兩種情況一定要警惕!
    為啥吃完飯就犯困?這兩種情況一定要警惕!,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吃完飯後,為了消化,進入胃腸道的血液就會增加,供應大腦的血量會減少,從而導致短時間內大腦缺血缺氧,引起反應遲鈍、犯困的情況。
  • 吃完飯,筷子是該放碗上還是桌子上
    吃完飯筷子應該放在碗上還是桌子上,這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有的地方喜歡放碗上,而有的地方喜歡放桌子。我嫁到老公這邊他們都是把筷子放碗上的,我就入鄉隨俗也照樣把筷子放碗上。我也沒問過,筷子放碗上裡面有什麼講究。
  • 今天跑路了,吃完這碗豬腳飯,就跟深圳說再見了
    今天跑路了,吃完這碗豬腳飯就跟深圳說再見了 進入到9月份,(打工者)小峰已經在這家工廠上了5個月的班,在工廠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很多朋友。在工廠的5個月裡小峰見證了身邊的工友來了又走了,走了又回來反反覆覆。
  • 4歲女兒吃完飯午睡,發現時孩子變「紫臉」,醫生的話讓奶奶自責
    導讀:4歲女兒吃完飯午睡,發現時孩子變「紫臉」,醫生的話讓奶奶自責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歲女兒吃完飯午睡,發現時孩子變「紫臉」,醫生的話讓奶奶自責!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上班日的「小滿足」 吃完這碗厚切牛排丼飯再努力工作吧!
    我和同事點了一份招牌厚切牛排丼飯,怕不夠吃又另加了兩個溫泉蛋、芥末松板肉和茶凍。米飯是不能單點的,因為可以免費加,這點可以說非常貼心了。 等餐時會送上免費的小菜和豬肉湯,分量不小,這點再次讓我們感到暖心,讓等餐時間稍長的缺點也變得不那麼難以接受了。 牛排丼飯的擺盤比食其家的「蓋澆飯」既視感精緻許多,畢竟價格是翻倍的。
  • 這碗「毒粥」毀掉太多孩子了,你再溺愛孩子也要停止,家長要注意
    導讀:這碗「毒粥」毀掉太多孩子了,你再溺愛孩子也要停止,家長要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碗「毒粥」毀掉太多孩子了,你再溺愛孩子也要停止,家長要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吃完飯就想睡覺怎麼辦
    大家就知道剛吃完飯就想睡覺這是個壞習慣,一個使胃裡有太多的積食,極大地增加了腸胃的負荷,另一個會引起發胖,吃完飯活動,或者待著也行,過起碼一個小時再睡才是正確的睡覺姿勢。吃完飯馬上就睡的時間,大多都是在中午,午休時間的短暫,而昨晚不足的睡眠,和半天工作的勞累使你恨不得馬上找到床,但還是建議吃完飯之後最少也好休息個10分鐘。
  • 只要1個碗,10分鐘就能做出濃香四溢的懶人飯!
    正愁要吃什麼的時候,飄來了「咖喱、咖喱、輕輕一加,咖喱、咖喱辣,咖喱、咖喱、香蕉木瓜,榴槤臭臭配香茶...」這首歌,哈哈那今天就吃咖喱飯吧!舀一口放進嘴裡,每一粒米飯都包裹著濃鬱的咖喱,土豆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變得軟軟沙沙的,一口一口不知不覺就吃完了。
  • 吃完飯就要刷碗,看著碗盤上的食物殘渣,該怎麼清洗?
    吃完飯就要刷碗,看著碗盤上的食物殘渣,該怎麼清洗?嗨嘍大家好,洗碗是很多人都不喜歡的家務,一個是因為太累了,再就是因為一天三頓飯,這個家務一天就要做三次,真的特別的容易厭煩,加上各種油膩膩的餐具,各種食物殘渣,真的是想想就連飯都不想做了,不如叫個外賣省事了。
  • 不要吃完飯就去健身了,吃完飯健身對身體的傷害你知道嗎
    不要吃完飯就去健身了,吃完飯健身對身體的傷害你知道嗎 當我們吃完飯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需要鍛鍊鍛鍊消化我們胃裡的食物呢
  • 吃完飯做什麼運動減肥 吃完飯如何減肥好呢
    核心提示: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不吃的時候體重維持得還不錯,但是只要一吃體重馬上就回升了,這讓自己很是苦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想要通過運動鍛鍊來控制體重。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不吃的時候體重維持得還不錯,但是只要一吃體重馬上就回升了,這讓自己很是苦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想要通過運動鍛鍊來控制體重。那吃完飯做什麼運動減肥?吃完飯如何減肥好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吃完飯做什麼運動減肥?
  • 給孩子補充營養,首選番茄燉牛肩肉,孩子自覺把一整碗飯吃完
    我經常會給我們家孩子做番茄燉牛肩肉,第一個原因是牛肩肉的營養豐富,含有很多孩子成長需要的蛋白質,第二個原因是,這道菜很開胃,每次孩子都可以把這一整碗吃完。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做番茄燉牛肩肉的方法。我們需要準備的主要食材只有兩個,那就是半斤牛肩肉和一到兩個番茄。
  • 吃完飯就躺著竟然不長胖?還有好處...
    吃完飯就躺著竟然不長胖?還有好處......肚子上的肉會堆積那吃完飯就躺著肯定長肉啊越躺越胖但其實並不是!!只有躺著才能緩解身體突然覺得手裡的雞腿就香了呢飯後姿勢的不同消耗的卡路裡都相差無幾因此吃完就躺並不會讓你長更多的肉。那麼為啥會說躺著不好呢?
  • 5歲孩子每頓吃3碗飯,媽媽著急看醫生,經檢查後醫生忍不住笑了
    5歲孩子每頓吃3碗飯而且孩子平常每頓要吃3碗飯但每次都是剛吃完,沒有多長時間,孩子就會哭鬧,嚷嚷著還想吃東西,不給吃,孩子會自己找東西吃,家裡實在沒東西,孩子會撒潑,吵得不得安寧。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哭鬧是常事,但哭鬧不一定是餓了,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不能因為哭鬧,就給孩子餵吃的,否則孩子的胃會被撐大,對孩子沒好處。
  • 三碗鍋巴飯一碗白菜湯
    剛到門口一股米飯香味撲面而來,這米飯香不是一般煮熟的米飯香,是鍋巴飯的香味。將柴灶上那口大鍋鍋底抹上一層薄薄的豬油,散上隔夜飯。蓋上鍋蓋,用小火慢慢浸。當鍋裡傳來滋滋滋時不時夾雜噼啪噼啪米粒跳動的聲音,這就屬於鍋巴飯了。
  • 「奶奶,我吃不下了」,3歲孩子吃完飯午睡後,再也沒有醒來
    導讀:「奶奶,我吃不下了」,3歲孩子吃完飯午睡後,再也沒有醒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奶奶,我吃不下了」,3歲孩子吃完飯午睡後,再也沒有醒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碗裡有頭髮",2位媽媽的不同做法,凸顯情商高低
    下面這兩位媽媽不同的處理方法,體現了兩個家庭不同的教育方法。這時小林的孩子突然發現碗中的飯裡有一根頭髮,不知道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便拽了拽小林的衣服,小林發現了飯裡的頭髮,想了想便和孩子互相換了碗,把自己那碗給了孩子,將頭髮不動聲色挑出,默默的吃完了飯,直到飯吃完也沒多說。
  • 小夥臺北吃滷肉飯吃完一碗上一碗,光碗就數好幾遍,整整23碗!
    圖中正在吃著滷肉飯的小夥子,是日本的一個大胃王,他最近去臺北玩,聽說這臺北的滷肉飯不錯,就去吃了。一開始他點了10碗不一樣的滷肉飯,有雞肉飯、鴨肉飯、豬肉飯、牛肉飯、羊肉飯等等,擺了一桌子,看起來真的是太美味了,把上菜的服務員也看的一愣一愣的,可能心裡在想,他能不能把這些東西給吃完吧?這換作一般人,也會有這樣的反應的,這位大胃王,看起來也不是很壯實的,一點也不像能吃那麼多東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