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平臺密集發布文章討論,安裝攝像頭是否侵犯孩子隱私。
話題#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更是衝上微博熱搜;此後,江蘇一家電視臺以#兒子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話題,對安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這一話題進行了街頭隨機採訪。
「父欲裝監控兒報警」上熱搜
搜索發現,「14歲男生報警:我爸要裝監控監督我寫作業」確有其事。作為家長,您會因為監督學習給孩子安裝攝像頭嗎?作為孩子,您能接受父母這種行為嗎?面對「裝監控」這個問題,父母和孩子的觀點大為不同,專家和網友的觀點也有較大出入,歡迎你也說說自己的意見。
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
正方意見:父母監控孩子成長法律層面不屬於侵犯隱私
父母裝監控是否就是侵犯兒童隱私?南京師範大學兒童發展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表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監控作為一種工具,並不必然就是侵犯隱私,可以成為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因為未成年人的心智、自我保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等還是不足的,需要成人的保護,也需要成人的監督,不能把它無限地放大,把所有對孩子的監督和幫助都看成是對兒童隱私的侵犯。
「當然,兒童隱私要看對於誰來說,要看範圍。如果家長把監控作為直播賺錢,向公眾開放,這個是侵犯兒童隱私;如果家長把它作為工具,用來幫助孩子自控,注意安全和提高學習效率,這個不能作為侵犯隱私的話題來討論,不能簡單把親子關係等同於社會公眾與孩子的關係。」
反方意見:孩子不是寵物,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學習一方面需要監督、一方面需要自覺,十幾歲的男孩自律性很強的不多,貪玩或者「調皮」也算正常,這時候,家長的確需要施加一定的管教,主要是為了防止孩子誤入歧途,同時,也儘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不過,監督不是監控,安裝監控不僅侵犯了孩子的隱私,還反映出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這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變得更深。
作為家庭的一分子,孩子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當孩子被動地把所有東西都「暴露」出來時,一定會產生叛逆情緒。十幾歲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自尊心強,非常渴望得到人們的尊重,尤其是父母。若父母在這個時期「任我行」,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會極大的傷害孩子,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另外,隨著孩子叛逆情緒的加重,任意一個「導火索」都可以讓孩子「爆炸」,進而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悲劇。
律師和老師們的看法
武漢市武昌區融智家庭社區指導中心負責人、高級心理諮詢師潘蘭曾在接受採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用監控來督促孩子寫作業並不值得提倡。對於逐漸進入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監控作業是一種越界,這種方法不利於學習習慣的養成,也不利於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培養。青春期的孩子最想做的事就是成為自己,一些家長覺得孩子上初中後像變了一個人,很難溝通,其實這和家長的控制欲息息相關。
「家長是孩子人生的助力者,孩子需要被看到、被懂得、需要陪伴,更需要溝通與理解。」潘蘭當時說。
不少家長卻認為,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孩子年齡不大,擔心孩子玩手機、打遊戲耽誤功課,想通過這種無形的監督,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位從事教育行業23年的老教師則認為,監控做作業從長遠看來不可取,聽話的孩子不用監控,不想寫作業的孩子有監控用處也不大。
「像貓頭鷹一樣盯著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律比他律更有效,在自律的基礎上,父母關注、輔導才是行之有效的。」老教師說。
孩子們會做出什麼反應呢?
鬥智鬥勇,遠程監控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
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我們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在家,孩子今年又是六年級,小升初關鍵的一年,為了孩子的學習和安全著想,我們給他房間裡裝了一個機器人的攝像頭。」
陳先生說,一開始兒子並不知情。這個攝像頭是一個小機器人,兒子有一天挺好奇,把它當玩具玩了好久。突然,屋裡傳來一個聲音「玩夠了沒有,趕緊寫作業」,這聲音把兒子嚇了一大跳,到處尋找聲音是哪裡來的。「爸爸在遠程看著你呢!」兒子才知道自己房間裡裝了監控,很不高興。第二天兒子用布把機器人攝像頭包裹起來,扔到一邊。陳先生嚴肅表示,不可以這樣。兩人爭論了好久,最後陳先生跟兒子妥協,監控繼續,允許兒子在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下適度地放鬆娛樂。
強烈抗議,兒子用彩色鉛筆畫糊攝像頭
王女士在兒子四年級的時候就在兒子房間裡裝了攝像頭。「當時是因為我每天上夜班,他爸爸要出差,我們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就裝了監控,一是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二是為了孩子的安全。那時候兒子還比較小,雖然不高興,但是能接受。」王女士說,晚上兒子會跟我說話,比如「媽媽,我的作業做到哪裡了」「媽媽,好像有人敲門」……
兒子漸漸大了,對攝像頭越來越反感,第一個攝像頭被他用彩色鉛筆塗糊了。後來又裝了一個攝像頭,他有時候會把攝像頭轉個方向讓我看不見他,或者乾脆拔掉電源。
被指侵犯隱私,兩個攝像頭都「無疾而終」
家長趙先生也有給兒子裝監控的經歷,不過兩個攝像頭最後都光榮犧牲了。「第一次,孩子還小,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在他房間房頂上裝了一個小的扁扁的攝像頭。孩子並不知道,在屋裡各種上躥下跳,突然屋裡傳來媽媽一聲吼,把他嚇了一跳。後來媽媽告訴他『這是攝像頭,你幹什麼,媽媽都可以看得到』。後來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幾次,孩子開始恨這個攝像頭,直接把電源給拔了。」趙先生說。
兒子上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趙先生覺得有必要抓孩子的學習了,又在兒子房間的雙人床的下鋪上裝了一個球形的攝像頭。鬧了幾次以後,他就把攝像頭拔下來,扔到床底去了。床底很矮,大人也不好拿,於是這個攝像頭無疾而終了。
那麼,你對此有何看法呢?快來下面評論區留言,給我們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