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和印度在拉達克邊境對峙著,並且爆發了衝突,雙方人員互有受傷。
可是在中國廣大人民百姓心目中中,印度從來不是中國競爭的對手,甚至更多的人認為它是一個逗比國家。
在媒體宣傳報導中,國人認知中的印度是貧窮、落後、封建、男女不平等的一個國家。
印度這個國家固然有它自身的問題和毛病,但是,它真的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弱,並且可以十分肯定地說它很強!
那麼它的強在哪兒?
它的強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人口
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大國,中國和印度。一個剛突破14億,一個達到了13.8億。
按照這種人口增長的速度,印度的人口很快會在不久的將來超越中國。
實行計劃生育多年的中國,國人早就不再持有人多力量大的觀點了。
所以對印度人口即將超過中國的這一事情,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並且取笑印度,在國土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不知道計劃生育,亂生娃娃。
可是人口的數目是要講究人口年齡的分布。
截止到了2020年,中國60歲以上包含60歲的老年人達到了2.55億,佔總人口的17.8%。但是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20歲年齡以下的人有5億人,65歲的人僅佔總人口的6%。
所以在人口上,印度佔有很大的優勢,容易吸引國外投資資金,國家在養老上負擔上沒有中國這麼沉重。
2、糧食
除去爭議領土,印度的國土面積為298萬平方公裡,但印度實際上控制面積有316萬平方公裡,大約只有中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
印度的耕地面積跟中國相差不大,由於化肥資源氣候等的問題,印度的糧食產量不高,在全球排在第三名。
從最新的數據上看,印度的糧食產量為3.12億噸左右,但只有中國糧食產量的一半。但奇怪的是,印度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而中國還要進口糧食,要知道中國和印度兩國的人口總量是相差無幾的。
這個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由於宗教信仰問題,印度人吃素的居多且只有兩餐的生活習慣。
肉類食物是需要從其他糧食轉換來的,素食會節約大量的糧食。
所以,人口差不多、國土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印度人,他們的糧食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3、製藥業
印度的製藥業非常強大,價格低廉,質量可靠。它佔了美國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全球的五分之一市場份額。從徐崢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就可以看出,印度的製藥業多麼厲害。
4、影視業
印度的電影遠超中國。無論從質量上、從投資成本收益比例上,從全球所獲得的榮譽上,寶萊塢的電影都首屈一指。比中國虛假繁榮、高片酬的電影不知道要好上多少。有海外票房為證,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上下兩集在海外市場收穫最高票房超過了2億美元。
5、IT產業
由於定位精準,決策得當,印度成為了一個軟體產業大國。1990年它的軟體市場產值就有5000萬美元,到今天,印度的IT產業早就達到了一萬億美元的規模。
6、國際環境
中國和印度同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可是中國在其前進的道路上卻被許多國家盯上,特別是歐美國家。看見中國哪裡強,就制裁哪方面,大打貿易戰。可是這些國家對於印度的經濟發展,卻採取很溫和懷柔的政策。
印度的國際環境要比中國好得多。
7、核電站
中國有17個核電站,在全球有核電站的國家中墊底。而印度有20多個核電站,並且核電佔全印度的產電的3%。並且印度野心勃勃,計劃30年後,他們的核電產能是當前美國核電產能的5倍。
8、火星探測
2014年,印度就成功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探測了火星,關鍵是此次火星探測計劃的成本不到一億美元。這一偉大創舉使印度繼美國、俄羅斯、歐盟後,成為第四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也是亞洲的第一個國家。
9、遙感衛星
至於遙感衛星方面,目前來說,中國至少落後了印度十年。1988年,印度就成功的發射第一顆遙感衛星,而直到1999年中國才發射了自己的民用遙感衛星。並且在解析度上,與印度有很大的差距。
毛主席說,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印度雖然現在還不算中國的敵人,但至少算得上一個難纏的對手。我們應該居安思危,知己知彼,承認別人的長處,奮發圖強,迎頭趕上。
這樣才會在未來不可知的環境中不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