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有多恐怖?人生第一個叛逆期,聰明家長要學會管教孩子

2020-12-09 橙子育兒講堂

記得娃在兩歲前後發了瘋地說「」,「不」成了他的口頭禪,每次去逛商場都讓我抓狂,非得把置物架上的商品全部搬下來玩,敲得咚咚響,引來了眾人火辣辣的目光,老母親跟他講道理無效,不讓他幹就撒潑打滾,費了老大勁抱走了他。

有時坐電梯到了二樓,他立馬就衝出去,跟你玩起了捉迷藏,那多危險啊,又不是自己家的地盤,人來人往還敢如此放肆。

經過幾次這樣的場合,我再也不敢帶他去逛大型商場了,因為我自感擺平不了他,還不如不去觸碰這條高壓線,換成普通的只有一層樓的超市,雖然也會遇到搗蛋頑皮的情況,但至少比較安全,我還能夠掌控。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及到養育孩子最難的時間段是兩歲到三歲之間,如果這一年順利地熬過去,日後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的衝突就會少很多,其實三歲也是很可怕的,還有四歲也讓父母難以忍受,但總體來說,父母樹立起的威信能夠比較恰當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問題也不會像兩歲時那麼難以解決。

如果你家的孩子兩歲了或是即將步入兩歲,恭喜你,你將擁有一個絕佳的「改造」孩子的機會。讓孩子順利度過可怕的兩歲,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聰明家長要學會管教孩子,不妨試試這三個方法。

一、管理學步期兒童的周圍環境

學步期的兒童對一切都感到好奇, 看到的東西都要去碰一碰、摸一摸、拆一拆,想弄清楚內部是怎麼運作的,看到媽媽在擇菜,他也會跑過去試圖幫忙,在他們眼裡都是新奇好玩的東西。而大人早已習以為常,當孩子笨手笨腳把東西弄壞時,可能更多的是責備,並命令叫他們不準碰。

父母是在偷懶,寧願把事情都一個人做完,也不想讓孩子過來搗亂,這樣的做法雖然讓父母省心了不少,卻遏制了孩子求知慾的發展。

父母不妨為孩子改造一個安全的可自由探索的空間,把易碎尖銳物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廚房裡的櫥櫃裡可放置一些木製的勺子、紙盒子、軟管等安全的物品,家裡的排插都裝上保護蓋、桌角也貼上防撞保護套等等,如此一來,父母就不會老是吼罵孩子,孩子也能玩得開心,滿足好奇心的同時也能促進智力的發展。

二、有效的溝通

有些家長抱怨跟孩子簡直無法溝通,說了一大堆的道理,他們全然不理,依舊作妖。其實跟兩歲娃交流是很有技巧的,不是說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把話儘可能說得簡單又聽得懂。

比如要讓孩子從桌子上下來,那麼直接用肯定的語氣說「從桌子上下來」,簡潔的幾個字孩子就能明白了,別給孩子解釋太多,「你得從桌子上下來,不然你要是不小心摔了就會受傷的,到時爸媽還得帶你去看醫生,我們會很心疼的」之類的話,孩子聽不來這麼複雜的話語,邏輯越簡單對孩子來說越有效。

另外跟孩子溝通時語言要具體,儘可能是命令而非請求或要挾,「你應該把玩具撿起來」這句話就比較合適,而非「如果你把這些玩具撿起來我就(給你買糖吃等等誘惑性的食物),或是你不把這些玩具撿起來我就(威脅孩子,不滿足他的某些願望)」,威脅孩子,更容易激發孩子的牴觸心理。

三、採取前瞻性的管教

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告訴我們:幼小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而當有一天發現身邊的人並不把他當成宇宙的中心時,他們便會生氣。

也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這其實是好事,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培養自主性,要是父母能夠給予支持與鼓勵,孩子便能夠積極地去探索,並從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養成自主獨立的人格。

鼓勵孩子去探索,並不意味著撒手讓他們去做任何事,過度的寵溺反而會讓孩子形成任性的性格,另外,一味的懲罰、責備也是不可取的,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膽怯或逆反的心理。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不良行為發生後對其進行懲罰,而此時正在氣頭上的父母往往把控不好自己的情緒,原本想以平和堅定的言語來教育孩子,結果自己卻成了情緒的奴隸。

聰明的父母會採取前瞻性的管教方式,就是在不良行為發生之前就已經自行「腦補」那個雞飛狗跳的場面,對孩子的哭啼情況已瞭然於心,提前制定好問題的解決方案,才能從容自信地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

比如孩子帶孩子去商場之前,先預想孩子在某個商品面前停下來哭喊著要買,先想好幾個策略,比如你告訴孩子不能給他買,他仍然在堅持,那麼此時你就無鬚髮火,而是立馬帶孩子離開商場。

寫在最後

養育兒女是一場修行,越是在早期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行為規範的家長,到後期會越輕鬆。兩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堅定地守好規則,在育兒路上更加從容淡定。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 多平臺原創作者,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更多精彩文章:

三歲內孩子有以下習慣,不僅學習好那麼簡單,爸媽偷著樂吧

輔食門道多,三種輔食已上「黑名單」,再好吃也別餵小寶寶!

李玫瑾直言:孩子出生前六年,家長做好這件事,智商會高於同齡人

相關焦點

  • 怎樣把兩歲的孩子從「可怕」培養成可愛-《可怕的兩歲》讀後感
    今天聽的這本書,是著名的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的《可怕的兩歲》。因為家裡正好有個處於這個階段的娃,所以很有感觸。雖然娃現在兩歲還差一點點,也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可怕,但是文中描寫的很多情況都有發生。比如說對什麼都非常好奇,什麼都要沾手;比如小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大哭大鬧;比如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吃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2歲娃的叛逆期有多可怕,家長不妨試試這三個方法,比懲罰更有效
    ,如果這一年順利地熬過去,日後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的衝突就會少很多,其實三歲也是很可怕的,還有四歲也讓父母難以忍受,但總體來說,父母樹立起的威信能夠比較恰當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問題也不會像兩歲時那麼難以解決。
  • 娃第一個叛逆期,究竟有多恐怖?4招保命!高智商「懲罰」孩子
    恭喜你,你家娃已經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那這個時期的娃都有哪些叛逆表現?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平穩度過呢?「可怕的兩歲」一般發生在1歲半~3歲半,這個時期的寶寶主要有以下所以家長在這一階段的引導非常重要,只有學會正確溫和的處理方式,才不至於讓孩子在今後的路上跑偏。
  • 娃第一個叛逆期很恐怖?父母巧妙"懲罰"孩子,輕鬆解決問題
    在英文裡有一個單詞叫做"terrible two",翻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或者是可怕的兩歲,它指的是兩歲的孩子很讓父母頭疼。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娃的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在2-3歲左右,也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
  • 娃第一個叛逆期很恐怖?父母巧妙「懲罰」孩子,輕鬆解決問題
    在英文裡有一個單詞叫做「terrible two」,翻譯過來就是糟糕的兩歲或者是可怕的兩歲,它指的是兩歲的孩子很讓父母頭疼。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娃的第一個叛逆期就是在2-3歲左右,也就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讓父母覺得很「恐怖」!
  • 可怕的兩歲,究竟有多可怕?處理不好,或許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
    到了寶寶兩歲的時候便是如此。兩歲是寶寶人生中的一個叛逆期,此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高度發展,寶寶的認知能力及思維等各項能力也高速發展起來了。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挑戰我們家長權威了,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或許也會日漸緊張。有的時候處理不好,那就是一場大戰。
  •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養育孩子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家長不僅要面對孩子身體上出現的毛病,還要解決孩子心理上產生的問題,只有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是你愛我,卻不懂我!
    很多家長把兩歲的孩子視為洪水猛獸,認為這時期的孩子任性、固執、無理取鬧。處在2歲階段的孩子,確實有諸多的問題,但是產生問題的根源並不全在孩子身上。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最早出自羅斯蒙德寫的《可怕的兩歲》一書。在書中,作者詳細闡述了「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 碰上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做比吼罵更管用
    說起叛逆期,多數家長想到的都是青春期。其實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一生中會遇到3次叛逆期。在孩子的叛逆期,怎麼來管教是個大問題。1、兩歲叛逆期如果家有2歲的孩子,應該最清楚,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煩惱。不管是吃飯,還是洗臉刷牙,都必須鬼哭狼嚎一番。這個時候的孩子最容易發脾氣,動不動就摔東西,撒潑打滾。最近,閨蜜也是深有體會,經常向我吐槽她家兩歲半的「小魔王」,動不動就哭鬧,打不得罵不得。
  • 每個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家長們可以試試這樣做...
    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會有三個不同的叛逆期。大多數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其實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悄然發生了。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其實,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學會尊重孩子,親子衝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結果了。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這份「保命指南」幫您輕鬆面對
    初為人母,我們都被懷裡這個軟糯的小肉團萌化了,天下怎麼會有如此可愛的寶寶,可是到了寶貝兩歲時,一切都變了,萌只是偶爾,更多時候是「可怕」。每天心中都要默念「親生的,親生的」……孩子每天摔東西,發脾氣,大哭大鬧,搞破壞甚至打人等等。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 孩子叛逆期怎麼管教最合適
    >兩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看著孩子從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不少家長是崩潰的,擔心孩子以後是不是都會很叛逆。家長要做到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經常責怪孩子「不聽話」,鼓勵他們研究和探索。如果孩子總無理的取鬧,家長要學會忽視哦。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1)切記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
  • 「可怕的2歲!」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應該怎麼管?
    家長們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在2歲時和其他的時期性格等方面截然不同。2歲的孩子性格十分叛逆,總是讓父母們感到十分頭疼。事實上兩歲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思想不成熟,甚至沒有自我意識,他們總是不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建議父母收好這份「保命指南」!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1.5-3歲之間,2歲最為典型。
  • 兩歲到三歲真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34;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首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 我家寶寶現在兩歲兩歲5半,是女寶,由於我上班的緣故,在我上班期間她一直是由奶奶帶的,我放假後就是我自己帶,這個暑假我只休息了二十天,但是這個假期確實我們娘倆過得卻不太友善! 她的第一個叛逆期到了,這讓我拿她沒辦法!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建議父母收好這份「保命指南」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1.5-3歲之間,2歲最為典型。父母經常把孩子的叛逆期和「青春期」聯繫在一起,但是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從2歲就開始了。帶過2歲孩子的老人都常說:「兩歲的孩子連狗都嫌棄」相信家長都能感覺到孩子在兩歲左右變得叛逆"可怕",兩歲之前明明很乖的孩子為什麼變成了「小惡魔」,天天不是摔東西就是撕書、哭鬧等等,讓父母被逼瘋。什麼是可怕的2歲?
  • 寶寶的可怕兩歲叛逆期,這些壞表現都是正常的,家長別著急
    可還沒高興幾天,新問題就又來了:兩歲後寶寶突然變得蠻橫不講理,一點沒有之前乖孩子的樣子,分明就是一個「小惡魔」。兩歲叛逆期有多可怕?孩子把「不」當成了口頭禪,不管你說什麼都要和你反著來,滿臉寫著「我不好惹」幾個字。這一階段的寶寶對世界的理解增加,獨立意識開始萌芽,迫不及待的想要向世界表達自己的看法。
  • 「可怕的兩歲」孩子出現各種問題,聰明的家長輕鬆解決
    尤其是進入兩歲之後,怪不得家長會稱之為"可怕的兩歲"。但是也有家長表示困惑,難道兩歲的孩子真的沒辦法"控制"嗎?其實不談,只要家長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可怕的兩歲"照樣能夠輕鬆度過。我家兒子恰巧處在"可怕的兩歲"中,毫不誇張地說,小朋友從過完兩歲生日之後,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 《可怕的兩歲》讀書筆記
    可怕的兩歲來了,孩子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兩歲的孩子,確實會讓父母感到崩潰,同時也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過渡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在萌芽。描述一下兩歲孩子的特徵。第一特徵:沒有形成挫折耐受力,沒有社會化。第二個特徵:孩子的語言能力和知識技能在飛速發展。第三個特徵: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已經開始發展。第四個特徵:孩子認為自己是父母的主宰,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第五個特徵:孩子極度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叛逆期?讓「可怕的兩歲」變「可愛的兩歲」呢?
  •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不同時期不同心理,教你如何「分期管教」
    特別是對於以前還算「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不服家長的教導,不願意再聽從家長的安排的孩子來說,家長們以往的教育方式早已經不適用了。與其還在苦惱是否還能繼續遵循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如耐心的理解孩子在這些所謂的「叛逆」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以及需求,以尊重孩子的成長為前提,科學管理孩子人生中的這3次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