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的日子艱難又幸福,每個階段都需要寶寶和媽媽一起努力,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胎動的那些事。
對於新手孕媽來說寶寶的第一次胎動即難撲捉又難辨識,很多寶媽對於寶寶的第一次胎動都「無動於衷」,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寶寶的第一次胎動真的不是我們認為的踢你一腳或者給你一拳,而更多的時候就是寶媽的肚子「咕嘟」了一下。
很多寶寶的胎動是發生在孕周的19-20周,也有少部分的寶寶的胎動是發生在孕周的18周。
是不是胎動越早越好呢?還有人說胎動越早的寶寶會越聰明,是不是真的呢?
胎動早只能說明寶寶比較活躍,並不能以此來判斷寶寶的智力發育情況。
其實第一次胎動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就好像我們的肚子裡有一條小金魚吐了一個小泡泡一樣,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腸胃蠕動了一下,對於肚皮脂肪較厚的孕媽來說這種感覺並不是很明顯,而肚皮脂肪較薄的孕媽這種感覺相對來說比較明顯,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我們的肚子一跳一跳的,一會在這兒一會在那兒。
那麼胎動都有哪些種類呢?
一般孕媽感受到的胎動有腹部的跳動、寶寶全身的翻轉、手部的運動、腳部的運動、打嗝、打哈欠、吃手、張口等。
而在孕中期孕媽能感受到最多的胎動就是腹部的跳動和寶寶的打嗝了。
而在孕後期隨著寶寶體重的增加以及身高的增長,寶寶在孕媽子宮內的活動空間變小,寶寶的胎動就沒有那麼頻繁了,而這時寶寶的胎動經常表現為張口、手的運動、睜眼運動等。
那麼是不是只有在孕中期寶寶才有胎動呢?
其實胎動並不是在孕中期才有的,早在孕早期寶寶就有了胎動,只是孕媽感受不到而已,我們只能通過儀器來觀察到寶寶的胎動。
在孕7-8周寶寶只是一個胎芽,而那時可以看到胎芽有波紋狀的運動,孕8-10周由較弱的抽動向較強的抽動轉變,孕10周以後有抽動。
胎動不僅可以反應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活躍情況,也可以反應寶寶的健康狀況,甚至有時候可以「救寶寶的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孕晚期,如果寶寶的胎動異常就有可能是寶寶在向媽媽呼救,孕媽要及時的察覺,以免寶寶的健康受到損傷。
在孕晚期寶寶的胎動異常通常表現為胎動突然減少、增加或不動,或者是在平常固定時間的胎動減少了,這就提示孕媽可能是寶寶在宮內缺氧、呼吸窘迫,這時就得及時上醫院檢查,有些孕媽就得吸氧。
在孕晚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各種狀況,孕媽能最為直接觀察寶寶健康狀況的就是數寶寶的胎動了,數寶寶胎動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確實比較困難,但是多練習一段時間就能熟能生巧了。
那麼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數寶寶的胎動。
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數一個小時的胎動,這一個小時孕媽可以自由選擇,你的寶寶在哪個階段比較愛動你就可以在那個階段數,數完的胎動數乘以4就是寶寶12個小時的胎動了,一般在孕晚期12小時以內胎動大於30說明寶寶就是正常的。
如果多次數胎動之後數據都比較異常就得引起重視了,及時就醫是第一選擇,有些孕媽抱著僥倖心理,往往會釀成大禍,所以,在孕晚期時刻關注寶寶的胎動以及發育情況很有必要。
圓媽結語:寶寶的胎動是反應寶寶健康狀況以及與爸爸媽媽互動的信號,關注胎動的變化更能時刻掌握寶寶的發育情況,爸爸媽媽要重視哦,胎動一定要學會數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