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針對小學生課業負擔仍然存在過重現象,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就《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公開徵求意見。據了解,該規定從入學、編班、教學、作業等十個方面對小學生減負作出具體規定。對於教育部擬定的小學生減負對策,不少家長表示歡迎,但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對其操作性提出了質疑。
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徵求意見稿)
1 陽光入學。各地要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招生不依據任何證書和考級證明。實行信息公開,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網站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每所小學和初中的招生計劃、範圍、程序、時間和結果,積極推行統一的網上報名招生。
2 均衡編班。按照隨機方式對學生和教師實行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名目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編班過程要邀請家長、社區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接受各方監督。
3 「零起點」教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後,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
4 不留作業。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積極與家長、社會資源單位聯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社會設施,組織參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勞動、農業勞動。
5 規範考試。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從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學、外語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考。每門課每學期測試不超過2次。考試內容嚴禁超出課程標準。
6 等級評價。實行「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採取「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
7 一科一輔。教輔材料購買遵循「一科一輔」和家長自願原則。學校和教師不準向學生推薦、推銷或變相推薦、推銷任何教輔材料。
8 嚴禁違規補課。學校和教師不得在課餘時間、寒暑假、雙休日和其他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公辦學校和教師不得組織或參與舉辦「佔坑班」及校外文化課補習。
9 每天鍛鍊1小時。按照國家課程方案上好體育課。安排好課間操、眼保健操或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體育鍛鍊時間。
10 強化督查。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對減負工作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每學期公布督導報告。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責任追究,對加重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有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問責。
這些規定 家長歡迎老師讚賞
小學均衡編班 禁分重點班
在《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中,將均衡編班、禁分重點班都做了明確要求。規定指出:「按照隨機方式對學生和教師實行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名目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編班過程要邀請家長、社區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接受各方監督。」
「我家小孩馬上就要上一年級,小學很關鍵,就想找人,看能不能分個好點的班。」家長劉女士告訴記者,新生家長在孩子入學前普遍會比較擔心,害怕碰上不夠好的老師,打擊孩子學習的熱情。「其實現在我們都是實行均衡分班。」採訪中,南京力學小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也沒有升學率的壓力,因此絕大多數學校是不會搞什麼快慢班的。一般來說,小學分班首先是形成「自然班」,即根據性別、面試時的印象分值進行平行分班;自然班形成後,學校再請班主任作為每個班老師代表進行「抓鬮」。「這種做法老師也歡迎,因為如果分重點非重點,也會讓老師產生心理偏見,從而對所帶班級期望值變化,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
「作為家長就擔心不公平,如果小學編班過程也能公開、透明,那我也不會著急四處打聽分班了。」劉女士表示,規定中指出「編班過程要邀請家長、社區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接受各方監督」,這對家長來說是一顆「定心丸」。
「提前學」沒必要,教學須「零起點」
針對幼兒園孩子「提前學」現象,《規定》指出:「一年級新生入學後,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
「這個提法太對了,就是要讓家長知道,其實幼兒階段沒有必要另外強加學習本來屬於小學學習的知識。」採訪中,南京一位長期分管小學教學的副校長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現在都是家長在把「起跑點」給「提前了」。「現在確實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小學一年級老師進班後,會發現一個班的學生差距有時候會很大。有的孩子學了很多小學的知識,比如拼音、算術等,有的孩子沒有學過,所以就不會。」這位校長分析道,很多家長都認為,讓孩子早點學,就能早點適應小學生活,也能比較容易獲取自信,這就讓沒有提前給孩子學的家長感到焦慮,擔心老師「進度快」或者「根本不教」。「小學是有課程要求的,對教學進度也是有嚴格的計劃和控制的,所以家長不用擔心老師會因為一些孩子學過就不教另外一些孩子。對於一上來有些跟不上的孩子,老師還會單獨給予輔導。事實上,開始的差距並不代表未來,這種因為『提前學』而帶來的優勢很快就會消失。」
老師不能違規補課、參與「佔坑班」
「學校和教師不得在課餘時間、寒暑假、雙休日和其他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公辦學校和教師不得組織或參與舉辦『佔坑班』及校外文化課補習。」《規定》中對於「嚴禁違規補課」做了明確的要求。
「暑假期間老師沒有要求我們去上過課。」南京玄武區一所知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珊珊無奈地告訴記者,雖然學校老師沒有給同學們補習,但是她暑假也沒能閒著,上了有1個月的課外輔導班。「我很快要升初中了,媽媽說,要想上到名牌初中,我得拿到一些獎項,所以假期必須衝刺。哎,要是這些班也能取消就好了。」
「現在公辦小學一般都不會組織學生補課,因為這是違規的。」採訪中,南京一位小學負責人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江蘇省教育廳2009年曾下發《關於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的「五嚴」規定,其中一條就是:「嚴禁中小學組織任何年級學生在節假日(含雙休日和寒暑假)集體上課,或以補差、提優等形式變相組織集體上課。」「由於受高考壓力,這一點中學做得要差一些,但絕大多數小學是能夠做到的。另外,我們也嚴禁老師進行組織或參與舉辦『佔坑班』及校外文化課補習,一經查處,將嚴肅處理。」
這些要求 江蘇「在努力」
「等級制」代替百分制, 評語變「溫和」
此次減負《規定》中,將實行「等級評價」做了明確要求:「實行『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採取『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
「實行等級制,我們學校已經好多年了!」南京拉薩路小學副校長劉寧告訴記者,孩子們的試卷上雖然是百分制,但是成績顯示已經變成等級。據了解,根據目前的做法,小學1-4年級所有學科90分以上是「優」,80-89分是「良」,79-60分是「合格」,60分以下才是「不合格」;到了五六年級,由於語文學科有了主觀題和作文,所以語文85分以上等級為「優」。
「在孩子的成長手冊上,都是以『等級』來顯示的。很多家長還是很想知道孩子具體的考試成績,但是我們不公開每個孩子的成績和排名,而會以『點對點』的方式告訴家長自己孩子的成績。另外,『學生評語』確實也做了很多改變,學校要求使用『鼓勵性評語』。每年學期末,校長還會對每個班主任為班上學生寫的評語進行檢查,以防止出現老師言語不當挫傷孩子信心的情況。」
教輔不準再「推銷」 開學不用「書店遊」
「快開學了,我們又要給孩子去買書了。」家長張先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孩子買教輔的情況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我們一開學報到,然後的事情就是拿著老師的書單去買教輔書,但是現在好多了。一般開學就是發每科一本教材加一本補充習題了,老師不另外要求買教輔書。所以我會根據情況給孩子另外買一點,更多的是買課外書。」
據了解,《規定》要求:「一科一輔。教輔材料購買遵循「一科一輔」和家長自願原則。學校和教師不準向學生推薦、推銷或變相推薦、推銷任何教輔材料。「現在還是會有老師推薦教輔給學生買,但是這種情況少多了,不少小學都開始做自己的校本練習題。」一位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
這些提法 操作起來「有問題」
招生計劃難確定 「網上報名」咋審核?
在這次減負新規中,「陽光入學」無疑是亮點,不過對於這一提法,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想實現,比較難」。《規定》指出:「各地要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招生不依據任何證書和考級證明。實行信息公開,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網站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每所小學和初中的招生計劃、範圍、程序、時間和結果,積極推行統一的網上報名招生。」
「陽光入學最關鍵的就是『消滅』擇校,如果學校把所有的招生計劃和範圍都公布,那對控制『條子生』肯定有用!」聽說教育部新規,在企業工作的戚先生表示很贊同。「擇校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不過對於這一舉措,不少業內人士卻表示「操作困難」。「首先,要公布招生計劃、範圍、程序、時間和結果,這談何容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南京知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招生形勢每年都在變化,學校的招生計劃要每年調研完才能制定。現在名小學的二手房活躍得很,有時候學區生會一下冒出好多來,學校也會措手不及。「擇校是一個社會現象,有複雜的社會背景,不是一公布就能解決問題的。」
另外對於「小學推行統一的網上報名招生」的提法,採訪中,多位小學校長表示「想法很好,操作很難」。「小學報名時要經過資格審定,比如房產證、戶口簿、居住地等等,十分複雜,還會存在掛戶口、作假等各種問題,學校必須要現場審核通過。特別是名小學,這方面的壓力更大。如果實施網上報名,根本無法識別,報名工作會問題百出。」
「留作業」和考試 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在減負的新規中,對於「不留作業」和「規範考試」的提法,也引來了不少教育界人士的質疑。規定對「不留作業」的含義制定得比較絕對:「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積極與家長、社會資源單位聯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社會設施,組織參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勞動、農業勞動。」
「『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的提法過於絕對,一點家庭作業都不留,也是違反學習規律的。」採訪中,一位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的劉老師告訴記者,「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都是指學習要不斷溫習、不斷練習。「就拿作文來說,不寫怎麼能提高,但老師總不可能所有孩子的作文都在課堂上寫吧?」據了解,江蘇「五嚴」規定曾經指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分別控制在1小時、1.5小時和2小時以內。」採訪中,不少小學老師認為這個規定還是比較合適的。
「規定說讓我們的孩子做體驗式作業,比如去參觀博物館、圖書館等社會設施,這個提法是好的,但是首先得確保我們的博物館、圖書館等能夠滿足孩子們學習實踐的要求。我在英國參觀發現,他們的場館有非常豐富的實踐項目可供學生探索學習,但我們的還達不到教學要求。」
而對於學生和家長最為關心的考試,《規定》也進行了「規範要求」:「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從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學、外語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考。每門課每學期測試不超過2次。考試內容嚴禁超出課程標準。」對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學校長直言不諱地表示:「考試是問診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必要手段,關鍵是考什麼、怎麼考、怎麼看待分數,如果1-3年級都一次不讓考,那如何來檢驗孩子的學習以及老師的教育教學?」-揚子晚報記者 王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