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含 「金」量最高的電影節,奧斯卡不僅僅是電影界的盛典,更是一場電影業最成功的營銷慶典。今年,耄耋之年的她依然風頭正勁地與商業相擁而舞——據估計本屆奧斯卡僅其衍生收入將超過13億美元——這個數字讓坎城、柏林還有威尼斯等電影節,難以望其項背。
奧斯卡如此風光,秘密何在?——清晰的商業邏輯與經營智慧大概是其長盛82年的原因。
「包裝」華麗
奧斯卡最有看頭的就是頒獎典禮。為吸引眼球,奧斯卡的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每年都花重金,將整個典禮現場打造得華麗無比。
比如,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就採用 「星球大戰式」的舞臺設計——無數銀白、青黃、青綠色的施華洛世奇水晶片串成的幕簾喚起了人們既古典又現代的感受,舞臺上將有3個圓形旋轉舞臺、一個LED大屏幕和若干金屬投影銀幕。光這個 「星球大戰式」的舞臺就花費2000多萬美元。頒獎典禮後還將奉上各色精美食物:今年即將在頒獎典禮當天恭迎明星們品嘗的餐點,都是以熱門電影為主題——像 《阿凡達》中 「納威人」造型的甜點、 《拆彈部隊》的主題甜點以及以 《飛屋環遊記》為靈感製作的棒棒糖等。再加上僱請保安、租賃場地的費用,僅這個頒獎禮,主辦方大概要拿出4000多萬美元。
能將奧斯卡頒獎典禮 「包裝」得如此華麗,與今年主辦方 「不差錢」分不開。為了追求電影評選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82年來奧斯卡規定不準許接受任何企業和個人的贊助,奧斯卡的收入來源依靠出售轉播費用。不過,每年節節攀升的奧斯卡轉播費足夠讓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笑傲同類電影節。今年奧斯卡北美區的轉播權被ABC以6500萬美元價格買斷,比去年足足漲了1000萬美元。也難怪主辦方敢開如此高價,奧斯卡一直保持著全美第二的高收視率,僅次於每年1月底的美國超級盃橄欖球賽,如此之高的收視率自然讓電視廣告商趨之若鶩。奧斯卡主席湯姆·謝瑞克透露,今年這筆6500萬美元費用足以維持學院一整年的運作,包括成立電影圖書館、保護經典影片、維護電影數據等開銷。
當然,主辦方並非年年都能坐收漁利。比如2002年奧斯卡,主辦方就虧了180萬美元。不過,主辦方算的不是這筆小帳,他們專注於成為一個品牌經營者,即便主辦方有個別年頭出現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但打造華麗頒獎典禮絕不含糊。
締造懸疑
早在1940年的第13屆奧斯卡上,奧斯卡開始走進了它的 「懸疑旅程」——從那屆開始,獲獎名單採用密封方法,在頒獎典禮上主持人不拆開它之前,任何人都無權知道結果。這一做法無疑成為當時奧斯卡的點睛之筆。
不過鑑於這一做法被國際諸多電影節仿效,最近十幾年,奧斯卡推陳出新,索性將選票統計過程直播出去。
奧斯卡選票的統計工作由普華永道會計公司承擔。為了保證無作弊可能,奧斯卡始終採用最原始的人工清點方式。複選的選票由會計師統計,背靠背工作,並且不許互相說話。統計結果報給兩名主管會計師。這兩名高級會計師是發獎儀式頒獎人打開信封前唯一知道結果的人,而且只有他們兩人了解得票數目。如此一來,在其他電影節看來平淡無奇的計票過程,倒成為奧斯卡締造懸念的 「亮點」。
程序設計服務 「經濟」
美國學者馬丁·戴爾說過: 「電影工業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影片本身能產生多少利潤,而在於它為企業與其他領域合作提供了多少機會……」長袖善舞的奧斯卡知道要想做電影節中的 「常青樹」,要的不光是 「眼球」,還要將 「眼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所以在程序的設計上,奧斯卡想方設法為企業提供在閃光燈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良機。最有代表性的兩個程序,就是紅毯秀和贈送大禮包。
能夠為明星提供禮服和珠寶,讓他們身著自己品牌的服飾在紅地毯上走過,是各大時尚品牌理想的廣告方式。 「備戰秀」早在奧斯卡開始兩個星期前就開始,所有的大牌衣服與名貴珠寶被搭配在一起供明星和經紀公司挑選。大牌公司把目標放在那些萬眾矚目的大牌明星或者得獎呼聲最高的人身上,這樣不僅增加曝光率,更重要的是,一經明星們用過的款式,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必定熱銷。
每年最為神秘的還要算向明星贈送的豐盛大禮包。在頒獎禮開始之前會舉行 「招標會」,沒能在衣服和電視廣告上投錢的廣告商,都不會錯失良機。據負責製作大禮包的BK Productions統計,今年放在禮包裡面的有五星級度假酒店禮券、價值400美元的個人專屬剪貼本、亮晶晶的鑽飾、各種頂級護膚護髮產品等,總價值達到3萬美元。這些物件一旦入了明星們的法眼,哪怕在他們的身上只出現幾分鐘,就相當於為廠商做了最好的廣告。
不過,奧斯卡最清楚,好的電影節要服務於經濟,但是絕對不僅僅服務於經濟。紅毯秀和大禮包環節,不僅 「討好」了企業,更 「討好」了觀眾和到場明星——華麗的紅毯秀讓觀眾賞心悅目,大禮包讓到場明星感到 「不虛此行」。
打 「好電影」牌
好的電影節,最重要的還是比拼參展電影的質量。奧斯卡靠著良好的口碑,年年吸引著優秀電影參與其中。因為對於這些電影來說,奧斯卡最重要的吸引力就是——帶著奧斯卡標籤的電影總能獲得良好的後續票房收益。
為了精確地表明這種推波助瀾的效應,Hollywood.com (好萊塢在線)對歷年奧斯卡獲獎電影的後續票房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過去30年,一部影片如果獲得奧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平均在3000萬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獲獎,票房收入平均還將增加2000萬美元。
近幾年,奧斯卡對於電影票房的拉動作用尤其明顯,如2009年得獎的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獲獎後又賺了9700萬美元,遠超過獲獎前的4300萬美元票房; 2003年的《芝加哥》獲獎後又賺了1.06億美元,票房較獲獎前翻了近一倍。有時奧斯卡還具有 「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如2005年的 《百萬寶貝》獲獎前只賺了800萬美元,獲獎後竟然創造了9200萬美元票房。
如此一來,好電影為奧斯卡帶來可看性,而奧斯卡又為好電影帶來良好收益,形成良性循環。
評選規則獨特
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採用的幾乎都是評委會制度,由主要負責的評委會主席組建評委會,最終集中觀影投票決定。儘管在送審制度與選拔規則上各有千秋,但是少數人的決定權還是讓大大小小的電影節充滿濃厚的主觀色彩。
而奧斯卡創造了一套獨特的評選辦法。它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5800名會員用直接選舉、一人一票的方式評選出來的。初選時, 5800名成員要從上一年元旦至12月31日公映過的影片中選出五部。從這些選票中,用一個繁複的公式計算出每個種類的前五名。但是,這還僅僅是提名名單。複選則是要求每人在每個種類的五個名字裡再選出一個。評委人數眾多,讓奧斯卡成為很多觀眾和電影人心中衡量權威性的重要標準。
學會適度 「低頭」
在去年之前的50多年期間,主辦方禁止在奧斯卡頒獎禮期間插播電影預告片,是為避免給觀眾造成誤解,使他們認為購買廣告時間的那些電影公司對奧斯卡獎的選擇有直接影響。但由於去年受到經濟危機影響,此前作為奧斯卡唯一收入的轉播權收益大幅減少,主辦方知道,如不改革,奧斯卡將會陷入經濟危機。所以,從去年開始,主辦方允許奧斯卡典禮中出現插播的電影廣告,讓電影商有了贊助奧斯卡的機會。儘管這一舉動被外界批評為「奧斯卡如今少了純潔」,不過為了生存下去稍微向商業低頭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今年,在美國經濟持續趨穩的情況下,眾多贊助商重新回歸奧斯卡頒獎舞臺。儘管距離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還有幾天,但贊助商們的廣告大戰已趨白熱化,截至記者發稿時,目前僅剩下兩三個廣告時段尚未售出。
奧斯卡廣告大戰是美國經濟形勢的風向標之一。 2009年,由於美國深陷經濟衰退低谷,奧斯卡獎獨家電視廣告代理商美國廣播公司代理的廣告價格也跌到每30秒131萬美元,比2008年下跌了23%。今年,由於經濟形勢開始趨好,行情也上漲到每30秒140萬美元至150萬美元。
奧斯卡帶旺洛杉磯經濟
奧斯卡得到洛杉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洛杉磯市政府為奧斯卡大開「綠燈」,如從3月1日夜間開始至9日早晨典禮舉辦地柯達劇院的周邊道路將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因為奧斯卡帶熱當地旅遊業的繁榮,也為當地政府帶來大量稅收。
每年頒獎典禮期間,洛杉磯便成為了「旅遊勝地」,各地影迷潮水般湧來,期望一睹明星們的風採,甚至每年在奧斯卡過後,也會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洛杉磯一覽奧斯卡舉辦地的芳容。電影人和觀眾齊聚在洛杉磯,自然也帶動當地酒店、餐飲、購物業的繁榮。奧斯卡頒獎典禮這幾天,洛杉磯的豪華酒店幾乎是家家爆滿,而僅明星們前往會場乘坐的加長禮賓車的花銷就要100多萬美元。此外,頒獎典禮當天晚上,洛杉磯許多商業機構與富豪會舉行相關派對,奢華高雅花費不菲。這些都對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之機。據美國《市場報》統計,今年奧斯卡頒獎活動能給洛杉磯帶來8000萬美元的直接收入,而活動還能提升洛杉磯的城市形象,帶動當地的旅遊人氣指數。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