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奧斯卡的《寄生蟲》,憑什麼?

2020-12-11 業餘影迷

雖然在此前的坎城電影節上拿下了金棕櫚,但或許大多數人還是沒有料到,早早就亮相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會成為第92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的《寄生蟲》,不僅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奧斯卡獎項,也是92年來,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部「外語」最佳影片——此前,歷史上一共有6部同時入圍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的電影,前5部分別是法語片《焦點新聞》、義大利語片《美麗人生》、華語片《臥虎藏龍》、法語片《愛》和西班牙語片《羅馬》,而它們無一例外都贏了最佳外語片,輸了最佳影片,而《寄生蟲》居然打破了這一魔咒。

此外,《寄生蟲》還是第二部同時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與坎城金棕櫚的電影——上一次做到這點的,還要追溯到1956年的《君子好逑》。

同時,導演奉俊昊也無疑成為韓國首個奧斯卡最佳導演,而且是繼《羅馬》導演阿方索·卡隆後,影史第二人以「非英語片」拿下最佳導演的人。同樣,他也是首位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的亞洲人。更厲害的是,此次斬獲四項奧斯卡的奉俊昊,還與華特·迪士尼並列,成為在單屆奧斯卡上,獲得最多奧斯卡的人——難怪頒獎禮後,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I’m sorry,it’s so many.(對不起,獎盃太多了)。

而今年《寄生蟲》面臨的強手如雲,也為其創造歷史添了更多的傳奇色彩。比如《1917》一直被認為是頭號「種子」選手。而它也和2018年的《愛樂之城》一樣,在接連斬獲了金球獎、製片人工會、導演工會和英國學院獎等幾個最重要的奧斯卡「前哨」站獎項後,卻最終在奧斯卡上錯失最佳影片。

更慘的則是奉俊昊在獲獎感言中專門致敬的馬丁·斯科塞斯。其導演的《愛爾蘭人》坐擁10項奧斯卡提名,卻顆粒無收——可憐77歲的馬丁老爺子,連同79歲的阿爾·帕西諾、76歲的喬·佩西(二人同時提名最佳男配)全程陪跑。當然,比起76歲的主演羅伯特·德尼羅連一個提名都沒獲得,他們可能還算是幸運的。

而奧斯卡歷史上有一部比《愛爾蘭人》更慘的「大師之作」,那就是史蒂文·史匹柏的《紫色》,在1986年第58屆奧斯卡上獲得11項提名,最終也顆粒無收,而且這還是一部黑人女性題材的歷史片,可以算是政治正確的集大成者——如果放到今天的環境下,或許結果會不一樣些。

所以,《寄生蟲》能夠創造歷史,可以說是運氣加上一點天時地利人和。

因為首先,它就處於一個極其強調「政治正確」的時代下——「Oscar is not so white now。(奧斯卡不再那麼「白」了)」頒獎嘉賓Oscar Isaac一上臺就說了,這也對奧斯卡的趣味和選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近幾年,奧斯卡從學院的人員配置到提名名單上都出現了更多的有色人種與女性,去年的奧斯卡有色人種和女性獲獎者的數量也前所未有得多,最終反映種族題材的《綠皮書》拿了最佳影片。

也是基於這個變化,越來越多想要拿到小金人的電影開始利用種族爭議、女性運動、LGBT、階級對抗等社會議題進行營銷,最終出現了很多政治正確、技術合格但趣味欠缺的應試作文。

而像聚焦一戰的《1917》,雖然是學院派很喜歡的戰爭題材,但或許是因為已缺乏現實投射,最終在最佳影片上失利。

反之,對《寄生蟲》的追捧也標誌著好萊塢正在努力尋找新的東方敘事,畢竟這些年的好萊塢電影已經逐漸失掉了新意,吸納更多的人才是其持續發展的動力,這也就是為何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於2019年宣布修改評選規則,將「最佳外語片」修改為「最佳國際影片」。

儘管有創造力乏力,以及「政治正確」的導向,但毋庸置疑,《寄生蟲》的獲獎,至少在現實奧斯卡或者說整個好萊塢在進一步開放和不斷擁抱變化。

不過,其還沒有完全放棄保守。

比如對於以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們,奧斯卡就沒有那麼友善了。

相比去年《羅馬》在奧斯卡上收穫了首個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並斬獲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的獎項,Netflix今年的衝奧之路並不順利。

本屆奧斯卡,Netflix足足獲得24項提名中,《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還同時入圍最佳影片,但最終只有《婚姻故事》獲得最佳女配角,由歐巴馬夫婦投資的《美國工廠》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

這顯示出,好萊塢為首的影視巨頭依然位於奧斯卡的主導地位,以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力量依然處境尷尬。

根據《好萊塢報導》的消息,《愛爾蘭人》曾經嘗試在傳統院線上映,但傳統院線無法接受Netflix提出的30天的窗口期(通常窗口期是90天),最終《愛爾蘭人》只在少數獨立藝術院線上映,而網絡上線首周就吸引了2760萬觀眾觀看。

這種流媒體模式對傳統影院商業體系的衝擊始終被傳統電影界所忌憚。奧斯卡的主辦單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曾多次表示過這種不在銀幕上映的視頻並不能被稱之為電影。史匹柏也認為,Netflix 原創電影不應該出現在奧斯卡獎項中,因為這些電影很少在影院播放。

奧斯卡獲獎背後能為電影產業鏈條的多個環節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Netflix此次失利的原因也就很明顯了。

實際上,這種偏見在中國也有——其與今年春節期間,院線和傳統電影人集體抵制《囧媽》在線上免費發行的行為如出一轍。

而此次《寄生蟲》獲獎後,國內又出現了一片「什麼時候中國電影也能登上奧斯卡」的「扣問」。似乎每當亞洲其他國家電影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時,我們就喜歡感嘆中國電影的停滯不前。

《寄生蟲》的故事反映韓國社會越來越嚴重的兩極分化和階層差異,這種用東方家庭講述了一個西方議題的方式具有普適性,畢竟貧富差距哪兒都有。一直以來,韓國電影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用好萊塢類型片的敘事方式,探討韓國本土的社會問題的故事,而且在奉俊昊的處理下《寄生蟲》的類型化程度也很高。奉俊昊一直都是好萊塢的忠實學徒,他的《雪國列車》就是對好萊塢學習和模仿的代表。

在得知《寄生蟲》獲獎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SNS和官方Twitter上發文祝賀,並表示「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電影人提供能夠發揮想像力,大膽創作電影的環境。」在過去20年時間裡,廢除審查制度、由電影分級制替代的政策激發了韓國電影的創造力,釜山電影節的設立也讓韓國電影從封閉走向了開放,同時韓國電影建立起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工業系統,觀眾對本土電影越來越有信心,這些都支持著韓國電影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

對比下,中國處處受限的現實主義電影,留給電影人可操作的題材本就不多,況且如同《寄生蟲》這般拍出人性的最陰暗面的電影在中國根本沒有上映的機會。中國電影更需要的恐怕還是文在寅的這番話。

而以上這些問題,或許比單純討論《寄生蟲》配不配這些殊榮,更有價值。

相關焦點

  • 《寄生蟲》憑什麼橫掃奧斯卡?
    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在勇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後,又橫掃奧斯卡獲得: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四項重量級獎項。至此,奉俊昊與他的《寄生蟲》站在韓國乃至亞洲影壇的頂端。電影討論的主題,其實是好萊塢一直關注的—階級矛盾問題。電影技巧上無可挑剔,甚至因為過於工整、完美而顯得匠氣。
  • 韓國(寄生蟲)憑什麼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9日(北京時間2月10日)在好萊塢落幕,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和最大的贏家屬於韓國電影《寄生蟲》。該片在本屆奧斯卡創造了多項記錄,《寄生蟲》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上,首部拿下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類影片即外語片,1988年的《末代皇帝》拍攝和上映都採用的英語對白,2012年的《藝術家》是講述好萊塢的默片,最後幾句對白也是英語。《寄生蟲》無論故事、對白、出品公司、導演和演員幾乎全部是韓國製造。
  • 《寄生蟲》憑什麼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2020奧斯卡深度回顧解析
    2019年的電影,我已經不止一次說過了是電影大年,這造就了2020奧斯卡很多入圍影片神仙打架,競爭異常激烈。 如今2020奧斯卡終於開獎!韓國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笑到了最後,拿到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四個極為重量級的大獎,橫掃奧斯卡。
  • 《寄生蟲》憑什麼拿奧斯卡最佳影片?
    昨天,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打敗《1917》《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等勁敵,勇奪第92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導演、原創劇本、國際電影4項大獎!《寄生蟲》的奧斯卡四冠王是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像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Python告訴你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兒?
    可誰也沒想到,當中韓國電影《寄生蟲》爆冷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這部由韓國導演奉俊昊自編自導的影片,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電影四座奧斯卡獎盃,創造歷史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 除了《寄生蟲》,奧斯卡還能看啥?
    原標題:除了《寄生蟲》,奧斯卡還能看啥?而奧斯卡這次卻沒有按照常理出牌,首次將最佳影片頒給了一部非英語片。但《寄生蟲》在頒獎季的表現,也同樣出色,去年5月的坎城電影節上拿下最高大獎的金棕櫚,就足以證明其含金量。 如果說,《1917》在最佳影片上敗給《寄生蟲》,還說得過去,但在最佳導演的競爭中卻爆冷出局。
  • 亞洲首次橫掃奧斯卡,奉俊昊《寄生蟲》:一家窮光蛋如何混入豪宅
    奧斯卡92年歷史上,從未有非英語影片獲得過最佳影片獎。然而今年這個魔咒被打破了,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寄生蟲》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外語片四座小金人。如果你了解奧斯卡的評選機制,就會明白這是亞洲電影史無前例的勝利。
  • 《寄生蟲》堪稱奧斯卡最大贏家 網友:以為是喜劇 其實是深刻的悲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寄生蟲》堪稱奧斯卡最大贏家 網友:以為是喜劇 其實是深刻的悲劇!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 但它並不是奉俊昊最好的電影……
    在剛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韓國導演奉俊昊自編自導的《寄生蟲》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電影四座奧斯卡獎盃,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 川普質疑《寄生蟲》橫掃奧斯卡 發行商:他看不懂英文字幕
    海外網2月21日電 當地時間2月20日晚上,美國總統川普在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舉行了一場競選集會,並在講話中對電影《寄生蟲》提出質疑,稱他不敢相信像《寄生蟲》這樣的外國電影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奧斯卡大獎。
  • 《寄生蟲》奧斯卡大勝,類型化到極致就是通用的藝術語言
    第92屆奧斯卡剛剛落幕,本屆奧斯卡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最佳影片由非英語電影《寄生蟲》獲得。這部之前已經斬獲金棕櫚獎的作品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開創了亞洲電影在奧斯卡上的新盛況。
  • 《寄生蟲》創造歷史!攬下奧斯卡4大重要獎項,外語……
    要點核心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階級諷刺作品《寄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摘得最佳影片獎!該片還獲得了其他三項大獎,包括最佳導演獎、最佳國際電影獎和最佳原創劇本獎《寄生蟲》導演、演員上臺發言領獎_001_《寄生蟲》創造歷史
  • 最佳影片《寄生蟲》!第92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出爐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於北京時間今天上午如期舉行,在這場比往年都要激烈的奧斯卡角逐中,果然在眾多的懸念中爆出了超大冷門!《寄生蟲》也憑此徹底改寫了奧斯卡的歷史,成為了史上第一個獲得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電影,更何況它還拿下了由「最佳外語片」改名為「最佳國際電影」後的第一個獎盃,並且獲得了最佳導演和原創劇本的肯定,可以說是「吃裡又扒外」,大獲全勝!導演奉俊昊更藉此打破李安之前在奧斯卡締造的多項紀錄,成為了亞洲電影市場最成功的導演之一。
  • 你看不懂的《寄生蟲》憑什麼能拿奧斯卡?
    前段時間,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寄生蟲》,一舉拿下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電影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電影直接將鏡頭對準貧富這兩個社會極端。電影簡介:「《寄生蟲》講述了發生在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身上的故事:宋康昊飾演的無業游民父親基澤,讓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崔宇植飾)前往IT公司老總樸社長(李善飾)家應聘課外教師,隨之發生了一連串意外事件。」這也是奧斯卡獎首次花落亞洲電影。
  • 被批「過譽」的《寄生蟲》,憑什麼能成「歷史第一」?
    《寄生蟲》創造了太多歷史,這裡簡單羅列幾個: 它是韓國歷史首部坎城金棕櫚、韓國歷史首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然而,自從《寄生蟲》拿下坎城金棕櫚的那天起,「過譽」的聲音就不絕於耳。 這次在奧斯卡上贏得大滿貫,關於它是否「過譽」的爭議更是達到高潮。
  • 第92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小丑》以11項提名領跑,《寄生蟲...
    北京時間1月13日晚,第92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小丑》以11項提名領跑,超越《蝙蝠俠:黑暗騎士》成為奧斯卡提名數量最多的漫改電影;《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和《1917》分別獲得10項提名緊隨其後。
  • 第92屆奧斯卡提名:《小丑》11提領跑,《寄生蟲》入圍最佳影片
    北京時間1月13日晚,第92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揭曉,《小丑》以11項提名領跑,超越《蝙蝠俠:黑暗騎士》成為奧斯卡提名數量最多的漫改電影;《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和《1917》分別獲得10項提名緊隨其後。
  • 非英語影片首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 《寄生蟲》書寫韓影新歷史
    【新華社首爾2月12日電】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下帷幕,韓國電影《寄生蟲》以「黑馬」姿態成為最大贏家:該片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刷新多項紀錄,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拿到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影片。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韓國忠武路崛起,50歲的他要喝一夜威士忌
    這個曾經在西方電影節上被噓過的男人,帶著這部霸屏世界影壇大半年的電影,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現場,達到最高光時刻。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韓國人奉俊昊和以宋康昊為首的一眾演員們,不僅刷新奧斯卡的韓國第一次,也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冷門,甚至出人意料地打敗了之前在各種風向標獎項拿到最佳影片,一路高歌猛進的一戰題材電影《1917》。如果說最佳國際影片和原創劇本是意料之中,那麼,奇蹟是從奉俊昊拿到最佳導演開始的,最高潮便是最佳影片!
  • 為什麼《寄生蟲》可以摘得奧斯卡桂冠,《戰狼2》卻不可以?
    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以"黑馬"姿態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刷新多項紀錄,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拿到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影片。看過的朋友應該都會與影片產生共鳴,可是我們國家的《戰狼2》票房也很高,為什麼不能引起東西方不同國家觀眾的共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