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來分享下車載君最近購買、整備二手森林人的經歷。這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故事,在買車之前,車載君就抱著「貪便宜」的心裡,而最終的車價也確實讓人滿意,只是入手後的毛病多到崩潰,又狠狠的花了一筆維修費……
在文章的最後,車載君會把這輛車涉及的全部費用說明,也請大夥給把把關,看看我到底佔沒佔到便宜,更希望本次的二手車實戰能給讀者大大們提供些真正有價值的參考。
先簡單介紹下背景,車載君曾先後入手過5輛二手車,雖然算不上專業人士,但多年的車圈從業履歷也積攢了不少人脈和資源,包括二手車商家、配件渠道和維修廠等相關配套,勉強算得上是二手車小達人吧。同時,二手車相對新車的高性價比也是讓我沉迷其中的主要原因。
在ATS-L被媳婦兒霸佔之後,再購入一輛車成了急切的待辦事項,預算8萬元以內,越便宜越好,想要SUV或MPV,後期毛病不能太多,一切以經濟、省心為主。日系車是理想的選擇(韓系車也挺皮實,但之前已買過3輛,這次換換口味兒),目標鎖定在RAV4、CR-V和馬自達5之間(奧德賽太保值,預算內能買到的車齡偏老,不考慮)。
電商平臺省心、費錢,個人車源省錢、費心
進入正題,開始找車。在車載君理解,車源尋找大概有以下三種渠道:
①各大電商平臺,他們的優勢是看車方便、車況有保障,部分車源甚至還經過整備,到手就能用,比較省心。缺點是售價偏高、並需支付額外的服務費用,是省心、費錢的存在;
②二手車市場,規模大、名聲響的二手車市場並不允許商家售賣大事故車(商家向市場交有保證金),所以車源車況也是有基本保障的,但難免有商家出售些經過大面積鈑金、噴漆修復車況略差的車。另外,市場裡的商家要價也有些虛高,要求消費者具備一定的檢驗和砍價能力;
③個人賣家,這類車源最明顯的優勢肯定是售價相對低,但缺點也不少,包括看車時間難確定、過戶需自己辦理等,對消費者的車輛鑑定技能要求更高,是省錢且費心的選擇。
可以說,三種渠道各有利弊,大夥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即可。車載君選擇的是二手車市場,一方面,前文也說了,車載君最近經濟拮据(見笑、見笑),被電商平臺宰一刀肯定是不甘心的;另一方面,尋找個人車源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繁忙的實際工作情況也是不允許的(真沒告老闆狀)。
最後的結果有些意外,車載君並沒買備選車型,而是入手了斯巴魯森林人。畢竟它也是日系,大方向上沒問題,同時原裝進口的身份和全時四驅的性能也確實香。
當然,最有說服力的是價格,車載君買的這輛09年森林人2.0L豪華版最終成交價格為5萬元,比同年份的RAV4和CR-V便宜了2萬元左右,在這樣的誘惑下,森林人配件貴、小毛病多等問題也都變成了可接受的問題。
不過,也並非是真撿漏,這輛車的售價雖然比同年同款的便宜了1.5萬元左右,但它曾經被追尾,撞擊造成了車輛前移,導致了水箱、前槓、中網、後槓和後翼子板維修、更換,好在沒有傷及骨架,發動機/變速箱不漏油/漏水、成色也還過得去,符合我的實際需求。
也給大家分享些經驗。首先,根據預算選定欲購買的車型和年限,了解不同配置的市場價格(在網上或向商家多諮詢幾次就清楚了),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買二手車並不是一次性投入,為整備環節留好預算,想清楚你想買精品車況直接開,還是買一般車況再慢慢修復;最後是看車,一定要學會基本的車況查看,這樣你可以大概了解車輛的情況和需要修理的部位,掌握整個的購車成本,各種毛病和瑕疵也是討價、還價的重要資本。
另外,在交錢之前記得查看產權證、檢車時間和保險等明細,過戶次數多、保險到期等也都是砍價的武器。
整備二手車不能太心急,森林人配件貴的離譜
對於二手車的精準車況,並不是短時間的檢驗工作可以發現的,車商不能,買家更不能。一輛車的所有問題只有經過長期使用的車主最了解,所以入手後先別著急維修,讓小毛病飛一會,暴露後再逐個擊破。
車載君把整備二手車的工作分為幾個階段,包括動力系統、底盤系統、剎車系統和美化清洗,最好是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整備、維修,這樣會節省時間、工時費,提高效率,而不是哪有毛病就去修哪。
當然,想把問題積攢好,需要車輛本身具備基本的功能,剎車、轉向、電瓶、油水和輪胎正常是最基本的,在觀察期間,我們還要準備好救援電話,時刻預防拋錨。
這輛森林人購買後已開了有1000多公裡,問題基本發現的差不多,需要進行剎車片更換、轉向機球頭、拉杆更換、底盤膠套更換、空調維修、發動機輕微回火和車燈翻新及漆面復原等項目。針對整個修復工作,車載君分為三個階段:
①剎車片、底盤件更換和空調修理(購買車齡偏老的二手車最好更換底盤膠套、擺臂等,會提升轉向和行駛質感);
②發動機輕微回火診斷、修復,全車油水更換(發動機回火偶發,不確定是節氣門/三元催化或其他部位有問題);
③車燈翻新、漆面復原、內飾清洗等美化工作(不影響使用,不著急弄)。
在第一個階段,車載君就收到了下馬威,森林人的原廠配件太貴了,貴到咬牙切齒(買車後再沒買過15元以上的煙),整個配件費用超過3000元,這輛車當年的新車價格和CR-V是差不多的,但配件價格卻高出了一倍還多。怕了、怕了。
不得已,只能將底盤膠套等選用副廠件,更換後效果比原廠稍差,但比原車之前的狀態強了不少,共花費了1500元,和凱美瑞原廠配件的價格差不多,也是醉了。目前,這輛車正在進行第二和第三階段的修復,工期差不多5天搞定,整個整備費用+購車價格總花費預計在5.5萬元左右,大夥覺得合適嗎?
如果動力部分修復效果好,未來還會進行些改裝項目,包括外觀水泥灰改色膜、輪轂輪胎和外掛渦輪增壓等。車載君比較喜歡這種普通車況的二手車,除了價格實惠,還能在整備過程中獲得樂趣,讓它重返巔峰的成就感也是金錢所買不到的。
總結
二手車一車一價兒,沒有絕對的值或不值,·擁有良好的消費心理很重要。想要好車況,就要尊重高價格背後的品質和省心等價值;想省錢,就需掌握低價車的破損程度、整個的投入成本和最終可恢復的狀態。一分錢一分貨是恆久不變的道理,在車價如此透明的背景下,想用更少的錢獲得好的車況是很難實現的。
最後,也吐槽一下森林人,全時四驅雖然帶來了優秀的操控和靈便的掉頭半徑,但13L/每百公裡的油耗也是不低的。同時,它還挑油,95號以上的汽油才能滿足,總之經濟、實惠的日系車形容的絕對不是它。好了,不多聊了,去搬配件了。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