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語文 何培培教學設計研究(六))】開掘文本寫作資源,促成練筆契機

2021-02-08 王君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

(一)精讀細思,與文本建立聯結。

我們常常說,讀得多了就會寫了。其實就是通過閱讀逐漸培養起了對語言的敏感性,培養語感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之上去模仿。對於一篇寫得好的文章,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必須先讀懂,帶著學生精讀細思,對於主題思想比較明確的文本,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作者的寫法,總結規律性的寫作知識和技法,讓學生熟悉這些技法。要注意的是,「技法是技術和方法,是前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和通常做法,」「技法可以在日常學習中經由系統訓練獲得,有其可遵循的原則,也有相對成熟的訓練策略,一經獲得即可稱為比較穩固的行為方式。技巧需要在個體的言語實踐中憑藉自身體悟升華而成」。④因此,對初學寫作的同學,我們不應過多的涉及技巧,學生要在熟悉寫作技法的基礎上逐漸學習遷移,有意識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即遵循基本的「精讀——模仿——創造」的序列,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經典的段落反覆閱讀,熟讀成誦,模仿才會慢慢做到心中有「術」。

(二)聚焦選點,關注文本的寫作示範功能,促成練筆的契機。

一般來說,寫作型文本訓練的點,可以是微觀聚焦,如修辭、細節描寫等;一種是宏觀上的聚焦,如篇章結構或文章的創作風格。一篇文章有時候可教的寫作的點很多,我們很難面面俱到,必須要有所側重,關注文本經典的顯性的寫作資源。解讀作者的寫法,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式,點撥、賞析,也可以適當地對文本進行「變形」,讓學生來比較前後寫法的不同。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第二自然段的寫景,改為:「百草園裡,最有趣的是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油蛉在這裡低唱……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其次吸引人注意的便是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光滑的石井欄。」通過「變形」讓學生體會到:寫景要有一定的順序,這樣才能把景物寫得有層次和條理。通過深入理解文本,讓學生感受文本寫作的結構和語言要求,促成了學生練筆的契機,實現閱讀和寫作的對接。

(三)巧用課後練習題和閱讀提示,採用微寫作的形式,及時練筆。

統編教材「跟著課文學寫作」的理念非常突出,課後練習題及閱讀提示中有明確的寫作訓練和提示,我們要巧用這些提示。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隨堂進行微寫作,以便於學以致用,而且不拖沓,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寫作思維的訓練,當場生成。文章短,也會減輕學生的畏難心理。在課堂寫作的基礎上,修改打磨,形成較成熟的片段寫作,再由片段寫作的精細打磨慢慢過渡到整篇的寫作。例如,在七上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把《走一步,再走一步》當作寫作型文本來處理,教材的閱讀提示當中指出,「勾畫出描寫『我』不同階段心理活動的語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著重設計了一個環節——「品讀細節究心理」,引導學生梳理表現人物心理的方式方法,即直接進行心理刻畫和間接進行心理刻畫,引導學生關注動作描寫、環境描寫、語言描寫對表現人物心理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跟著課文來學心理描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跟著課本學寫作,可以趁熱打鐵,活學活用,使學生從簡單的機械的模仿慢慢過渡到自覺的創造和創新。

(四)說真話,傳真情。

葉聖陶先生說:「修辭立其誠」⑤,寫作最主要的是表達真情實感,這是寫作教學的要義。基於這一點,在寫作型文本的教學中,我們強調寫作知識和技法的習得,但也要提醒學生:技法是外在形式上的,是輔助性的,寫作不能只有框架而沒有真情實感。所以筆者發現學生練筆時,常常是第一遍寫時感情真摯,但缺乏形式上的打磨;在老師的指導下,第二遍再從形式結構上進行修改,讓「外觀」看起來更漂亮。這也是一種教學嘗試。

(五)重視拓展閱讀,通過閱讀再對照和強化對寫法的理解。

1.課內單篇群文閱讀互相對照

既可以是同一個主題內容的互相對照。比如寫春雨,可以整合《雨的四季》和《春》中對於春雨的相同和不同寫法。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句生動優美,表現了春雨溫潤可愛的特點;不同的地方在於《春》直接寫春雨的細密亮的特點;《雨的四季》第2自然段作者沒有直接描繪春雨,而是寫萬物經雨淋洗之後的情態,側面表現出春雨對萬物的滋潤。

同一種寫法不同文本的對照。比如運用對比手法的文本:《鄧稼先》中奧本海默與鄧稼先的對比,突出「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愛蓮說》中作者著意寫蓮花,結尾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進行對比,突出了「愛蓮」這一主題。通過同一種手法在不同文本中的多次運用,小結其作用特點,使學生強化對這一寫法的理解。

2.重視1+X拓展閱讀。

我們對課文的模仿是一種刻意的練習,而要想真正模仿得像,就必須建立在認真、大量閱讀同一作家的作品基礎之上的。如《紫藤蘿瀑布》學完,課後題給我們推薦了宗璞的其它的寫景狀物的散文,《丁香結》《燕園樹尋》《好大一朵木槿花》,其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延伸閱讀同一個作家的作品,對其創作風格形成認識。

《貓》這一課學完,課後題又推薦了夏丏尊的《貓》,靳以的《貓》等,其實意圖是希望學生由單篇過渡到多篇,這三篇文章有點像同題作文,但每位作家的立意、寫作手法又不相同。

3.也可以由課內的單篇拓展為整本書閱讀。

對於程度較好的同學,可以嘗試「跟著名著學寫作」的理念。課內學的一些寫作知識的點,可以充分跟名著閱讀關聯、檢測,進行意識上的強化。比如七年級的學生前一段時間都在讀《駱駝祥子》,《駱駝祥子》中的環境描寫,多數是為了表現祥子的心情,烘託祥子的形象。這就可以提煉出來做一個小專題研究。《駱駝祥子》的語言風格,也可以和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進行對照,一個語言平實,簡白凝練;一個幽默睿智,善用比喻。都是大家,都是經典,但語言風格卻大不相同。還可以把經典閱讀和時代閱讀相結合,《駱駝祥子》的語言用到了很多地方方言,描寫了很多老北京生活的特色。可以引導學生讀陝西地方上作家的作品,比如新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家陳彥老師的《主角》,就可以進行與之進行對比閱,體會名家在寫作的時候對語言的運用的異同。這些,哪怕學到一點點,對學生來說都將會受益匪淺的。

寫作型文本的教學給我們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都帶來了新的思路,筆者的一點體會是,要想真正教好寫作,教師一定不能只是一個寫作知識和技能的宣講者,更不能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要和孩子們站在一起,成為彼此的讀者,建立良好的寫作氛圍,並肩戰鬥。

王君老師說:「教法就是活法。」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語文是我們的場,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該經由語文,經由課堂,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打通教法和活法,去感染學生,做到真正的教學相長。

相關焦點

  • 【青春語文何培培教學設計研究】《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
    何培培【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裝》是統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
  • 【青春語文·何培培專欄】仕隱之間的閒情《野望》教學設計
    仕隱之間的閒情《野望》教學設計
  • 【青春語文•愛林專欄】文本特質與課型創新研究(8)·《白楊禮讚》教學設計
    聚焦象徵   縱深開掘《白楊禮讚》教學設計【教學設想】象徵
  • 閱讀教學如何教出「語文味」?要重視文本深層意蘊的開掘
    這種狀態給語文教學帶來了諸多不利。首先是學生覺著語文學起來簡單、沒味道,因而產生了輕視語文、厭煩語文的心理。學生的這種心理是導致語文教學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教師覺得語文沒什麼可教——尤其是教現代文。學生、教師產生的這兩種錯誤心理波及開來,就產生了語文教學「婆婆多」的現象,即誰都認為自己懂語文,誰都認為自己也能教語文,誰都以為自己也能對語文教學做「指導」。
  • 【青春課堂】咬文嚼字的課不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特質
    我想闡述的是青春課堂不是不追求語用價值,「青春課堂的核心追求是:語用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雙向開掘與情趣呈現。這個追求是青春語文課堂追求的根。」青春課堂也不是不在文本中咬文嚼字,青春課堂更看重「在文字中出生入死」。然而,咬文嚼字不是群文教學課堂的主要特點。群文教學的課堂語言訓練有顯性和隱性之區別。
  • 語文教育專家杜霞:寫作是可教的,創意寫作大有可為
    以前我會更多地感受文學的美,包括研究曹老師、研究諸位文學大家,但是現在想的更多的是:怎麼把文學的美好傳遞給我們的孩子;怎麼把文學的美好傳遞給包括中小學的海量的教師。這是非常任重道遠的任務。我特別感興趣裡面提到的創意寫作,就是依託曹老師《尋找一隻鳥》所做的創意寫作。其實這些年來,比如我們在北師大教育學部開課——小學語文的專題課。在針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上,我一直覺得寫作是一個當下中小學教學的瓶頸問題。寫作常常會讓我們覺得不會教,老師們會說:「多讀,讀多了自然會寫。」但是讀多了真的自然就會寫嗎?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 【青春語文· 何培培專欄】胸中有丘壑,靈動又分明 ——試評王君老師《紫藤蘿瀑布》
    她認為「這篇文章屬於意蘊外顯的一類散文,主題明確,而在結構安排、語言表達、主題表達方面異常精美」,由此確立了教學目標——扎紮實實教一點兒寫作知識:讓學生「通過讀這一篇文章,感受一位作家在這類文章上的創作風格。在文本的處理上,王君老師採用了發散法將其處理為語用型文本。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語文工作室第13期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以《變色龍》教學設計構想為例夏書傑/文《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二、閱讀層次上,可按照理解、鑑賞與評價三層次設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說:「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得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 部編初中語文「寫作課」該怎樣使用文本?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似乎是與中國的語文教學開了個玩笑:幾十年學校教育訓練的寫作沒有PK過一個只上過四年小學的「輟學生」的寫作。寫作確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我們的老師、老師的老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考什麼練什麼。小學只考記敘文,就讓學生天天練記敘文;中考只考記敘文或說明文,就讓學生天天練記敘文和說明文。
  • 【聚焦語文真問題】「閱讀教學內容研究四十年:回顧與展望」之一│吳欣歆:小說教學內容研究四十年:審辨思考與多元對話
    在路徑探尋方面,「審視自己的『學科教學知識』,利用靠得住的課程資源」 [13]成為普遍共識,其中「靠得住的課程資源」主要指大學學者對小說文本的專業解讀,即「用專業的眼光使小說文本所負載的教學價值轉化為有用的教學內容」 [14]。小說閱讀知識體系的重構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
  • 最近一年語文教學研究熱點有哪些?看這篇就夠了 |清單
    (4)合理創造和使用新教材,要處理好語文閱讀的「三重天」如何在尊重教材文本的前提下,合理創造和使用新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孫李燕在《語文教學與研究》撰文認為,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閱讀課,應當處理好語文閱讀的三重天:第一重:立足文本。
  • 【王君青春語文專欄】青春語文:你的教法就是你的活法(下)
    >各種跨界的整合……「我們」的意識,「群」的意識,正在讓我的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發生著質的改變。這樣的宏觀主題式閱讀學習,展現了青春語文文言學習的追求。從課程設置來看,它實現了文言文的拓展型文本學習,群文學習,誦讀式學習,「連滾帶爬」式「略讀」學習,教學效率很高。從精神追求來看,它實現了文言文的文化滲透,和學生的生命體驗貼近,對學生成長為一個完整智慧的人有很大幫助。
  • 期刊好文 | 基於「產出導向法」的學術英語寫作名詞化教學研究——以促成教學環節為例(文/陳浩、文秋芳)
    本研究基於「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在90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學術英語寫作教學中開展了一學期的教學研究,收集了學生的學習日誌、訪談和產出文本,採集了4名同行教師的課堂觀察和訪談數據。數據之間的三角驗證表明「產出導向法」能有效促進名詞化教學,提高學生在學術英語寫作中名詞化產出的數量和質量。
  •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小學語文;方案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需要搜集多樣化的資源以及素材,並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將信息資源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教學的魅力,多媒體教學將各種不同的信息資源通過生動形象的展示,藉助多樣化的途徑將語文信息傳遞給學生,在教育當中收穫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 教師招聘: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複習試題答案(1)
    7、口語交際能力地訓練不僅要重視口語交際課地教學,而且要在語文教學地各個環節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鍊學生地口語交際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訓練。8、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地過程。9、《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 【溼地課堂】文本教學內容應儘量單純
    一個文本作為教學資源時,它的教學價值是多元的。一節課上,應選擇什麼教學內容來體現教學價值,參考依據是《課標》及學生的認知層級和能力水平。《父母的心》是一個可以在不同學段都能使用的教學資源,其教學內容也因學段實情的不同而迥異,對「教什麼」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怎麼教」才能最有效。本課例,在「教什麼」的方面所做的選擇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 【教學】陸志平︱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設計思路
    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選文都是議論性文章,兩篇精讀,兩篇略讀;寫作是「觀點要明確」;綜合性學習是「君子自強不息」。一般的教學設計都是一篇一篇地閱讀,然後寫作,最後綜合性學習。我們研究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與內容之後,選擇從略讀課文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切入,以「拓寬精神的曠野」為主題,以「建造我的精神小屋」為主任務,進行單元整體設計。
  • 第135期【專家視點】汲安慶 ┃ 如何個性化深度解讀文本
    如何個性化深度解讀文本內容提要:文本解讀素養是語文的「元素養」,教學中最為實戰的真功夫,名副其實的「語文教學第一生產力」。個性化地深度解讀文本,更是語文教育的一大創造,一種魅力,一種勝境。另外,在借鑑他人文本研讀成果,拓寬解讀視域的同時,更需敏銳地捕捉其研究的空白處,進行批判性的建構和發展。關鍵詞:深度;個性化;語文解讀;篇性特徵當下,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深切地感到:文本解讀素養是真正的語文「元素養」、教學中最為實戰的真功夫、名副其實的「語文教學第一生產力」(將解讀成果化用到教學,是第二生產力)。
  • 【高考命題研究】語文素養導向的高考「試題研究-講評教學」統整建構體系
    >效能語文素養導向的高考「試題研究-講評教學」統整建構體系研究,重點放在高考語文「試題研究-講評講學」上,明確了試題研究與講評教學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有助於教師和學生進入研究學習狀態,根據具體的教學實際需要進行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設計,整合高考語文試題講評教學課堂資源,選擇試題講評課堂教學策略,關注學生的即時效應和學習狀態並及時進行評價。
  • ...室和嘉興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研究小組聯合舉辦的主題研修活動
    徐樺君特級教師工作室和嘉興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研究小組聯合舉辦的主題研修活動於2020年12月2日在嘉善高級中學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為「新課程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工作室全體成員、嘉興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研究小組全體成員、嘉善高級中學語文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