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鎮,再續芳華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圖集

青磚琉瓦,雕梁畫棟,有進有廳,氣派非凡……走進和平古鎮,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一條長達600米的青石板街貫穿南北,街巷兩側的數百棟明清古建築鱗次櫛比,處處散發著歲月沉澱的氣息。徜徉其間,古人的生活印記歷歷在目,仿佛讓人回到了那段塵封已久的舊時光。

地處閩北的邵武和平古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擁有200多棟明清民居建築,被業內人士譽為國內「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縱然如此,在城市化進程的衝擊下,曾因地理位置優勢而商貿發達、輝煌一時的和平古鎮,一度飽受「髒、亂、差」的困擾,陷入瀕臨破敗、蕭條的窘境。

編制古鎮保護與開發規劃、對古民居進行收儲和修繕、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秉持保護優先的理念,對古鎮進行適度旅遊開發,不僅讓古樸幽靜的古鎮樣貌得以保留,也為這座千年古鎮注入了新的活力。

悠悠古鎮承載千年記憶

和平鎮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和平,古亦作「禾坪」,取地勢平坦和盛產稻穀之意。歷史上入閩三道之一的古隘道——「愁思嶺」在和平鎮境內,中原人士多經此隘道進入福建,帶來中原文化,在八閩大地繁衍生息,開拓發展。

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和平成為閩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兵家要地和商貿集鎮。據《邵武文史資料選輯》記載,早在五代後唐天成元年(926年),和平就已形成街市,五天一圩,商賈雲集,附近府縣和福州、江西等地都有大量客商前來進行紙業、筍乾、茶葉、糧食等商品貿易,故宋以後和平又被稱為「舊市街」。

直到晚清時期,和平的商貿和經濟還依然十分繁榮。因其主街是集市貿易街,每逢圩日趕圩者達五六千人之眾,一度造成擁擠和秩序混亂的局面。清道光三年(1823年),為整頓集市秩序,當地官員曾對街道進行修整,並在舊市街口立禁碑:「此處狹窄,上下人多,兩邊不許堆積賣物,違者公罰。」

商業的繁榮帶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興盛。由後唐工部侍郎黃峭退隱後創辦的「和平書院」是閩北地區最早創建的書院之一,不僅在當地開創了宗族辦學的先河,更營造了和平千餘年來讀書求學、重視教育的氛圍。

「宋代理學家朱熹、楊時都曾在和平書院講學。」和平鎮原鎮長章錦華說,和平素有「進士之鄉」之美譽,自開科取士以來,和平書院共培養進士137名,明清時期的「貢士」、太學生更是不勝枚舉。

除了「和平書院」之外,時至今日,和平古鎮內還保存大量文物古蹟:有明末抗清軍事家袁崇煥題額的「聚奎塔」,有李、黃、廖三姓氏的五座「大夫第」,清朝乾隆年間設置的「縣丞署」舊址,以及岐山公祠、丁氏公祠、司馬第、天后宮、恩魁等200多棟典型明清古民居建築群。

「和平古鎮的建築保留得不錯,整個建築格局,建築的風貌遺存基本完整,價值比較高,文化積澱深厚。」在走遍古鎮的每個角落後,歷史名城保護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說,和平古鎮擁有全國少有、保留數量最多的古民居群體,堪稱古建築的「活化石」。

不僅如此,和平鎮還是一個罕見的城堡式古鎮。據當地史料記載,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為抵禦匪患,和平鎮建設了城堡,在東南西北四方都建有城牆,每座城門上還建有用於瞭望的譙樓。

「與官方修築的城牆不同,和平城堡系民間自發集資建造,城牆體就地取材以河卵石砌築,極富個性和特色。」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袁書琪說,城堡內的青石板主街和縱橫交錯的卵石巷道,加上星羅棋布的明清民居建築,形成一個城堡式的大村鎮,「村落整體性很強,全國罕見」。

「像呵護眼睛一樣愛護古鎮」

往事越千年。伴隨著陸路交通的日益便捷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平古鎮慢慢繁華難續,一度歸於沉寂。

「2000年前後,大量的年輕人外出謀生,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在村裡。」和平鎮和平村原村支書湯司明說,彼時,由於年久失修,古鎮內一大批古建築群瀕危,房前屋後更是垃圾遍布、汙水橫流。

為改善居住條件,一部分原住民選擇「逃」到外地,或去縣城置業,或移居搬到別處。

「當時大家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多數人守著老屋卻沒錢修繕,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子破敗下去。」回憶往昔,在古鎮經營遊漿豆腐坊的「老和平」黃孝廉至今仍印象深刻:村裡幾乎看不到什麼年輕人,自家的豆腐越來越不好賣,不少臨街店鋪空置,就算能租出去,每月的租金不過三四十元。

和黃孝廉一樣的老和平人,期盼著改變。

一切改變,要從一個人的到來說起。親眼見證千年古鎮華麗轉身的章錦華說,2002年4月8日,時任福建省政府主要領導到和平古鎮考察,提出了「旅遊興鎮」的設想,並叮囑地方幹部要「像呵護眼睛一樣愛護古鎮」,為古鎮的保護開發工作翻開了新的篇章。「從那以後,和平鎮變化就大了,一年一個樣。」

古鎮保護開發,規劃先行。為此,邵武請來了全國頂級專家——阮儀三教授團隊為古鎮做規劃。從2002年10月起,經過八個多月連續作戰,《和平鎮保護與整治規劃》《和平古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最終出爐,為打造古色古香的和平古鎮指明了方向。

將供電、電視、通信等線纜下地,對古民居進行立面改造,重建南門譙樓,整修古街及巷道路面,修建汙水集中處理設施、遊客服務中心……為加快實現「旅遊興鎮」設想,編制規劃之餘,當地還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持續開展古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古民居收儲和修繕等工作。

「目前已收儲明清古民居271棟,並優先對30多棟具有文物及旅遊開發價值的古民居予以修繕保護。」和平鎮黨委書記吳躍輝說,為破解古鎮保護資金瓶頸,2011年以來,當地充分利用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相關政策,累計投入近4億元推進古鎮保護開發,使得古鎮古民居原貌得到有效恢復。

值得一提的是,為破解古民居保護缺乏傳統能工巧匠的問題,當地還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李湞等專家的指導下,組建了邵武市禾坪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古建築修繕工作。公司負責人賴建平說,自2013年成立以來,公司已成功對古鎮內的70多棟古民居進行了修繕,並培養了數十位有志於從事古民居修繕的泥瓦工和木匠。

政府大力推動古鎮保護的同時,當地群眾對古民居的保護意識也正在逐步增強。

漫步古鎮,宗族祠堂、古宅隨處可見,整飭一新的黃氏大夫第、廖氏大夫第等古民居氣勢恢宏,風採不輸當年。和平村村民黃賢文說,為了保護好古民居,一些村民紛紛自發捐款進行維護、修繕。「和平古鎮不僅僅是我們的家,更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產。守護好這裡的一磚一瓦,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人氣漸聚 古鎮在慢慢復甦

在和平戲院觀賞、體驗儺舞表演;到和平書院聆聽、感受文化歷史;在縣丞署體驗清官斷案;品嘗鮮嫩可口的遊漿豆腐;體驗插秧、拾稻、抓魚等農家生活……如今,和平古鎮的名氣越來越大,吸引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吳躍輝說,近年來,到和平古鎮旅遊的遊客數量呈逐年遞增態勢。2019年,通過自駕遊、團隊遊等方式來和平古鎮旅遊的遊客數量超過30萬人次,給古鎮帶來了600多萬元的門票收入。

「一到這裡就感覺特別安靜,時間好像都變慢了。古宅、古樹、古巷、古井,仿若一幅恬淡清雅的山水畫。」多次到和平古鎮遊玩的廣東遊客劉文說,在古鎮的街頭走一走,聽一齣戲,看一場儺舞,不僅能感受到古鎮寧靜質樸的生活,更勾起了內心對「歲月靜好」的嚮往。

遊客的到來,正在讓這座千年古鎮重新煥發出生機。

一些村民從旅遊業中獲得了工作機會。「這份職業既能宣傳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每個月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18年前,和平村村民黃學義放棄竹製品企業車間主任的工作,來到了和平古鎮景區當了一名導遊,如今已經擔任景區旅遊公司副總經理。「公司現有40多名員工,絕大部分是本地人。」

一些村民則從旅遊業中分了一杯羹。「街上石板當鏡照,遊漿豆腐百年酵。」清晨時分,穿過古鎮南門譙樓,踏著青石板和鵝卵石鋪成的古街,在巷子深處,遊漿豆腐的芳香撲鼻而來。

「與滷水豆腐不同,遊漿豆腐不添加石膏或鹽滷,而是用陳漿作為酵母來製作。」作為和平遊漿豆腐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80後」青年黃東華在繼承父親黃孝廉老手藝的同時,還將傳統製作技藝從後堂搬到前臺,增加遊客的旅遊體驗,令許多遊客慕名而來。「銷量比以前翻了好幾番,月收入一萬多元不成問題。」

古鎮旅遊良好的發展態勢,也燃起了一些青年返鄉創業的熱情。4年前,看到古鎮變靚變美,不少遊客前來遊玩,在上海工作的危智誠馬上回到老家。幾年間,他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搞起了農家樂、稻魚養殖、林下中藥材種植,年收入超過100萬元。「家門口能創業、可致富,既幸福又溫馨。」

復甦的古鎮還想走得更遠。

2019年3月,為了進一步統籌推進和平古鎮的保護開發,邵武市還專門成立了武陽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景區運營管理,對古鎮景區周邊的業態進行整合,加強營銷宣傳,不斷提升景區規範化運營、管理水平。記者孟昭麗、張華迎

責任編輯: 王萌萌

相關焦點

  • 和平古鎮,再續芳華-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地處閩北的邵武和平古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擁有200多棟明清民居建築,被業內人士譽為國內「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縱然如此,在城市化進程的衝擊下,曾因地理位置優勢而商貿發達、輝煌一時的和平古鎮,一度飽受「髒、亂、差」的困擾,陷入瀕臨破敗、蕭條的窘境。
  • 和平古鎮:閩北最美的古鎮!
    和平古鎮:閩北最美的古鎮!大家好,歡迎關注小米的旅行時光。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福建,古鎮當然少不了,永寧古鎮、嵩口古鎮、崇武古鎮等等都是福建著名的古鎮,都是有名的旅遊勝地。不過今天小編要介紹給大家的這個古鎮,算是比較小眾,但一定值得朋友們細細品味,那就是邵武的「和平古鎮」!
  • 福建最美的「城堡式古鎮」——和平古鎮
    和平古鎮以物質形態呈現的文化包括古建築、祠堂、牌坊、古街區、住宅及其相互影響下所形成的獨特的歷史文化環境,亦即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而構成的整體文化氛圍。據考證,和平古鎮擁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平古鎮發展文化旅遊有利於我們對於歷史的了解,達到精神層面的滿足,對和平古鎮旅遊業發展有借鑑意義。和平古鎮文化旅遊資源分析。和平古鎮位於福建閩北的邵武市,它走過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歲月,古時是一座城堡,盛產糧食(禾),地勢又平坦(坪),所以被稱為「禾坪」。如今,境內有浦建高速,鷹廈線鐵路,可進入性良好。四周與江西、泰寧、武夷山等地相鄰。
  • 行走和平古鎮
    我在和平古鎮鵝卵石鋪砌的小巷中閒行,讓高低不平的路面摩擦著足底。而刺激著眼部神經的皆是精美的鏤空雕飾、精緻的銅製門扣、別致的燭窗、幽深的祠堂家廟,以及古樸的鄉風民俗……這分明就是一首歌,一首歲月長歌,在低沉而凝重地吟唱著,連綿不絕。和平,舊稱禾坪,顧名思義就是盛產穀物的坪地。這個位於福建武夷山南、邵武縣境內的小鎮,其獨特的城堡式村落亦是福建唯一、全國罕見。
  • 邵武旅遊:體驗和平古鎮裡的「和平豆腐」!
    和平豆腐和平豆腐的發源地在福建邵武的和平古鎮,邵武市的和平鎮是一座有著千年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區內,南北方向有一條用青石板鋪築的主街,長達600米,被叫做街的盡頭,有很多家都是經營了好幾十年,可以說是祖傳的豆腐產業,但是小編今天介紹的這家不簡單,許多人就是為了這一口豆腐特地驅車來到和平古鎮,甚至有些人還沒開門就過來等了,因為這家店裡面的豆腐真的是閩北一絕!
  • 和平古鎮: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鎮」
    11月13日,記者走進這個全國罕見、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鎮」,仿佛穿越了千年時光,讓人留連忘返。和平古鎮位於邵武市南部,擁有全國罕見、福建唯一的城堡式古村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福建省最美麗鄉村。
  • 邵武和平古鎮:這是一座有韻味的古鎮
    邵武和平古鎮,有1400多年歷史,擁有近300幢明清民居建築,被譽為「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經多年矢志不移的保護開發,和平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生態鎮」「中國特色小鎮」。
  • 和平古鎮書香濃
    這裡歲月滄桑疊印,古蹟星羅棋布,不僅有城堡、分縣衙門、古民居,有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煥題寫塔名的聚奎塔,還有縱橫交錯、苔蘚斑駁的大小巷道,以及閩北歷史上最早的宗族書院——古樸蒼老的和平書院。可喜的是,和平書院至今仍挺立在古鎮之西的深巷間。這是後唐工部侍郎黃峭歸隱故裡創辦的。現存的建築是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時,於當地文昌閣闢地復建。
  • 千年古鎮煥新顏,福建邵武和平古鎮即將新裝亮相!
    在千篇一律的人造古城古鎮泛濫的當下,有強大文化內涵和原生風格的古鎮顯得格外稀缺。地處閩西北邵武市的和平古鎮就是這樣一座文明的世外桃源。   和平古鎮建置始於唐朝,擁有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近300棟明清民居建築,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
  • 福建城堡式古鎮,1500多年歷史卻鮮為人知,這個古鎮就是和平古鎮
    福建城堡式古鎮,1500多年歷史卻鮮為人知,這個古鎮就是和平古鎮,說到古鎮,大家率先想到的一定是鳳凰、烏鎮、西塘、宏村等廣為人知的古鎮。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一個古鎮,雖然小眾但十分值得一去,它就是位於福建的和平古鎮,是全國少有的城樓式大村鎮,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古代民居建築群之一。
  • 邵武和平古鎮的古樸、幽遠、溫情
    邵武和平古鎮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鵝卵石鋪就的小路、長石方磚砌成的臺階會告訴你它的古樸和幽遠。歷久彌新的「大夫第」彰顯古鎮曾經被譽為「進士之鄉」的美譽不是假譽馳聲。
  • 砥礪奮進 看邵武和平古鎮舊貌換新顏
    今年國慶、中秋黃金周,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慕名前來遊覽邵南一隅獨具特色的景區——邵武和平古鎮,感受「街上石板當鏡照,遊漿豆腐百年酵」的古香古韻。自2014年12月和平古鎮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之後,和平古鎮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 和平古鎮:水泥路大煞風景 老街又鋪青石板
    為打造古色古香的和平古鎮,從去年11月起,鎮裡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對600多米長的主街進行全面修復,將原來被改建為水泥硬化路面,全部恢復成青石板與鵝卵石路面,今年4月底前將全部完工。翻新和平書院從開科取士以來,和平鎮出了137名進士,有「進士之鄉」美譽,這與和平書院密切相關。
  • 和平古鎮: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
    2019年05月21日 16:26:23 來源:中新網福建   和平古鎮有近200間青磚琉瓦、雕梁畫棟、氣派非凡的明清時代豪華民宅。其中,和平書院是古代的教育機構,從這裡走出去的進士就達137位。
  • 和平古鎮:百年豆腐 傳奇豆富
    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何興明 劉建飛 攝影報導)暮春清晨,薄霧繚繞,走進邵武市千年古村落和平古鎮,站在古街的入口,只見青磚灰瓦,燈籠高懸,擁有近兩百年歷史的黃氏豆腐坊內,早已熱氣蒸騰,豆香氤氳。豆腐坊第八代傳人39歲的黃東華,已做下了當日的第一鍋和平遊漿豆腐。
  • 福建和平古鎮保護明清古民居有「新意」
    原標題:八閩千姿:閩北和平古鎮保護明清古民居有「新意」   傍晚時分,光線有些暗,福建南平邵武市和平古鎮一幢古民居裡,徐月香正在製作「遊漿豆腐」。「我做『遊漿豆腐』幾十年,現在每天做10板豆腐,360塊,每塊賣5角錢。」徐月香說。每天早市都還沒結束,她的豆腐就賣完了。
  • 走進和平古鎮的第一感覺就是歷史悠久
    知道和平古鎮,是由於福建省評選「最美的鄉村」,和平古鎮榜上有名,於是便有了到和平古鎮一遊的想法。走進和平古鎮,最先踏上的是一條古街道,古鎮的主路是一條並不很寬的石板路,但以古時的眼光看,這已經是很大的規模了。
  • 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鎮,不僅古色古香,而且還免費
    你去過邵武市和平古鎮嗎?在和平古鎮有一塊大石雕,石雕上刻著「禾坪賦」這幾個大字,和平古稱「禾坪」,不僅如此,石雕上還刻有和平古鎮的介紹,看著這些文字,能深切感受到歷史的痕跡,這些文字仿佛有溫度,讓人的心為之震撼。
  • 和平古鎮|正式開園,喜迎首批「行程遊」團隊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和平古鎮室內景點已於上周全面開放啦!旅行團抵達和平古鎮於和平戲院觀賞、體驗儺舞表演聆聽、感受和平書院文化歷史於縣丞署體驗清官斷案>品嘗鮮嫩可口的遊漿豆腐在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鎮--和平,無論你是歷史愛好者,還是攝影藝術家,亦或其他,皆能各得其樂。
  • 福建邵武市和平古鎮——縣丞署修復工程
    和平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鎮。和平亦稱「禾坪」 ,唐時稱「晝錦」,宋為「晝錦鄉和平裡」,宋以後也稱「舊市街」。明為三十三都,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設和平分縣,置「縣丞署」和「把總署」,隸屬邵武府治,委派武官,駐兵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