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作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涉及業務非常廣泛,包括手機、通信、雲端、汽車等行業。
曾經和國防科技大學合作,為國防科技大學提供雲服務,和中國科學研合作,為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提供數據處理和儲存需求,讓上海天文臺完成世界上首臺SKA區域中心原型機。
華為算得上是真正的民族企業了,在獲取利益的時候,不忘為國家獻上一份力量。
最近,華為又聯合教育部,發布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任正非曾經說過,中國的發展,歸根結底要靠教育。如果我們的教育培養不出人才,再多的金錢,再好的經濟都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
近日,華為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華為全球培訓中心發布了12本面向高校的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
這些教材將為我國近千所開設物聯網相關專業的高校、近20萬名物聯網專業學生提供學習參考,助力他們快速學習和提升物聯網工程實踐技能,成長為物聯網人才,成為國家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萬物互聯,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華為一直堅信,隨著6G技術的突破,未來將是人文社會和物理世界緊密聯繫,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到時候從海、陸、空,360度無死角,都會享受到網際網路發展的福利。
根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到400億,全球物聯終端數將達到1000億,可以創造23億美元的產業價值。
面對未來競爭,我國人才缺口巨大。
根據ICT人才生態白皮書統計,202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缺口達到了200萬人,人才缺口會導致我國在物聯網領域又落後。
華為晶片事件告訴我們,落後就一定會挨打,所以,我們必須要趁現在培養自己的物聯網人才,以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為了培養物聯網新型人才,華為在2016年就推出了物聯網認證資格,從2018年又聯合教育部、人民郵電出版社,由華為專家、高校教師,出版社編輯共同參與高校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的編制。
歷時2年,於9月10日公布了12本相關教材,涉及物聯網領域的基礎應用、行業應用、綜合應用三個方面,囊括了雲、管、邊、端等方案,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現了產教融合,具有實用、易學、豐富等特點。
倪光南院士遠程點讚華為:為國育英才!
華為和教育部的合作,得到了倪光南院士的肯定和稱讚,他說,」華為推出物聯網實踐系列教材,充分體現了華為對教育的重視和作為國際領先ICT企業的擔當,有助於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有效支撐我國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
倪光南院士認可華為的萬物互聯設想,在他看來,物聯網發展是大勢所趨,是我國「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華為作為一個民營企業,掌握著物聯網發展最核心、最先進的技術,但卻大公無私,編訂成書,積極參與「新基建」計劃,為國家物聯網發展培養人才。
這才是真正的民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