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看過很多耀眼璀璨的煙花,但一定不能錯過狂野與閃耀並存的「打鐵花」。鐵水騰空一瞬間,一揮板,一擊打,將1700℃高溫鐵水拋向天空,頓時化作繁星漫天。堪稱中華上下五千年傳承以來最狂野的民間藝術。隨著春節的到來,各地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粉墨登場。火紅的鐵花,綻放在正月年夜,濡染出濃濃的年味,熱鬧一方百姓,寄託著人們對新年的期盼。(文:田可可)
在古時,每逢春節,爐匠們回到村子裡便集聚一塊,支起炭爐,化鐵為汁,拋灑空中,鐵水四散,形成璀璨絢麗的火樹銀花,以此娛樂民眾,歡度佳節,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家業興旺紅火。久而久之,漸成風俗。百姓給它起了一個貼切而又美麗的名字——「打梨花」,也稱「打鐵花」。此項技藝源於北宋,盛於明清,素有「民間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華第一鐵花」的美譽。它與民眾的祈福願望、祈福習俗和道教藝術的世俗化密切相關,同時還融入了民間信仰、民間舞蹈、民間音樂等生活內容,文化內涵豐富,很有特色。
最早的「打鐵花」活動充滿宗教色彩和行業特徵。
宋代崇尚道教。社會上的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與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個祖師——太上老君,所以,工匠們與道士們可謂師兄弟。「打鐵花」初源於工匠們的祭祀活動。遇到道教的重大慶典,道士們也會出錢出物,請工匠們舉辦「打鐵花」,為道教增添光彩。這無形中促進了「打鐵花」活動的開展。顯而易見,「打鐵花」的最初目的既是為了展示本行業的氣派,取悅於群眾,擴大影響,等於做一次廣告;也是討個吉利,利用「花」與「發」的諧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發」之意,象徵著事業發達興旺。
後來,不僅大作坊、大字號的工匠,就連村鎮集市中的小爐匠、小鐵匠鋪,也會舉辦小型的「打鐵花」活動。後經千年流傳,不僅增加了鞭炮、煙花,還把耍龍燈、打銅器、遊社火吸收進來,形成一種場面恢弘、氣勢磅礴、喜慶吉祥的獨特表演風格。
打鐵花簡單來說就是表演師傅們徒手擊打鐵水,融化的鐵水打在空中,製造出絢麗壯觀的煙花景象。
「打鐵花」很有講究,要在一個寬闊的場地上搭起一個丈餘高的大棚,稱為「花棚」,花棚頂鋪一層新鮮的柳樹枝,樹枝上綁滿各種煙花、鞭炮等。「花棚」頂部正中豎起一丈餘高的杆子,稱為「老杆」。「老杆」頂上綁上鞭炮、煙花等,稱為「設彩」。打鐵花 之前,需要在花棚旁邊立一座化鐵汁用的熔爐,倒進煤炭,藝人們抓緊為爐子添加廢舊的鐵、鋁、銅等金屬材料,並不停往邊上擺焦炭塊,還要打開鼓風機,以便用最快的時間把熔爐裡熔點在1600℃-1700℃的生鐵熔化成鐵汁待用。
打鐵花時,藝人們把杏核大小的鐵汁注入事先準備好的「花棒」,即一根拳頭粗細、一尺多長的新鮮柳樹棒,棒的頂端掏有直徑3釐米大小的圓形坑槽,用以盛放鐵汁。打花者一手拿著盛有鐵汁的「花棒」,一手拿著未盛鐵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擊上棒。十幾個「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緊跟一人,往來於熔爐和花棚之間,棒中的鐵汁衝向「花棚」後,遇到棚頂的柳枝立刻迸散開來,如流星般颯沓,從地面衝向高空。鐵花又點燃了棚上的鞭炮、煙花。鐵花飛濺,流星如瀑,鞭炮齊鳴,聲震天宇,瞬間夢幻般的美麗震懾在場所有的人。
「打鐵花」對藝人們身體條件和技術的要求極高,必須要有充足的體力和熟練的技術才可。
打鐵花表演既可以一個人表演,也可以兩個人配合,一人用勺子舀出鐵汁拋向空中,另一人用蘸過水的木掀奮力擊打出去。在一拋一擊中,鐵花雨從天飄落,火樹銀花在夜空中綻放,尤為壯觀。表演打鐵花的師傅都是大漢,穿著防護服或是光著膀子,在滾燙的鐵水中穿行。那麼,難道打鐵花的藝人不怕熱嗎?幾千攝氏度的鐵水拋上去,他們就感覺不到嗎?其實這和金屬的特質有關係。我們都知道金屬具有傳導性,不僅可以導電,而且還可以傳導溫度,金屬對於溫度十分敏感,不僅熱得快,而且冷卻的速度也很快,到了空中,可以瞬間降溫。因此,在高溫鐵水灑向高空之後會迅速變成細小的顆粒,這些顆粒在向下飛舞的過程中,溫度已經降低了,不會把人燙傷。
但是不被燙傷的前提仍需要精湛的技巧和藝人們長時間的幾千次幾萬次的練習。「打鐵花」有一套口訣:「打白不打紅,打快不打慢」。「打白不打紅」是指鐵水呈紅色時還比較黏稠,萬一打不開「鐵花」,鐵水會變成火熱的鐵塊掉下來,很可能傷人;而鐵水溫度達到1700℃左右時會呈白色,一打就會「鐵花」四濺。「打快不打慢」則是指把鐵水往空中打的過程中,絕不拖泥帶水,要乾脆利落地擊打出去,動作慢了鐵水掉落下來,藝人便會有燒傷的危險。此外,不被燙傷的關鍵點在於必須要用盡全力擊打,追求鐵水的高和散,讓鐵水變成微小的鐵屑在空中燃燒冷卻……如果力度不大,或者打擊的位置不準確,鐵水沒有完全散開,鐵花飛躍的高度也會有限,除了打出的鐵花不美觀之外,也極易燙傷自己或他人。表演「打鐵花」的藝人雖然大多身經百戰,但每次表演都要頭戴安全帽,身穿厚厚的防護服,即便如此,每場表演結束,藝人們的衣服都會被燒出很多小洞。
擊打鐵花的瞬間,既有對火與鐵的敬畏,也有一种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前些年過年的時候,人們會買些煙花燃放,而打鐵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如今,就像吃慣白面大米又想起吃粗糧一樣,人們看厭了燃放的煙花,重新追逐起打鐵花這一傳統娛樂工藝。每逢重大傳統節日,打鐵花活動都會如期上演。火樹璀璨,像千萬朵金花耀眼綻放,像千萬條火龍吐納舞動。只見人動花動、花在人中,人在花下,人花共舞;滿樹花團錦簇,金龍翩躚,驚豔震撼的藝術場面,塑造出一幅「火樹金花不夜天」的豪情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