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陸打鐵花:神奇非遺,美妙絕倫

2020-12-23 關公故裡觀滄海

去歲盛夏酷暑,為躲避炎熱,曾驅車前往部官垣面上的周倉文化園周末消夏納涼晚會觀賞打鐵花。

打鐵花是民間焰火的一種,起源於春秋戰國,鼎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這是一種由民間工匠及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舉行的活動,後來演變為綜合性民間傳統慶祝儀式。這種傳統焰火,素有「民間焰火之最」「民族文化奇葩」的美譽,2008年被國務院和文化部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鐵花在「忠義戲臺」廣場舉行。寬闊的廣場一角,四個鐵爐子在鼓風機的強勁送風中熊熊燃燒,火光映紅了半邊天,噴出的火星在夜色裡飛竄,划過一道道細細的影子,瞬間又不見了。

說到打鐵花,最早在山西興起。打鐵花當然首先得有鐵。《山海經》曾有「虎尾山之陰有鐵礦」的記載,指的就是山西晉城市至今還在開採的虎尾山礦區。據考證,晉國最早使用的煉鐵鼓風爐,也在這裡發現。由此可見,當時的晉城已經成為生鐵的重要產地。到了明、清時期,採煤、冶鐵和鑄造行業達到鼎盛,當地不僅產有鐵鍋、鐵釘、鐵鎖等生活用具,而且鐮刀、斧頭、鐵鍬、犁鏵等農具也應有盡有。《中國實業志》記載,清代山西冶鐵中心古澤州府(即今晉城市),熟鐵爐達百餘座。

產業的興盛總會為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基礎。而打鐵花這種民間社火形式,便被宗教所借用,之後很長一段時期,打鐵花活動充滿了道教色彩和行業特徵。宋代崇尚道教,道教廟觀遍布山西。僅老樂山一處,就有「八宮二觀一拜臺」之稱。社會上的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與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個祖師——太上老君,因此,「打鐵花」起初便源於工匠的祭祀活動。遇到道教的重大慶典,道士會出錢出物,請工匠舉辦「打鐵花」活動,為道教的弘揚和發展增光添彩。這無形中促進了「打鐵花」技藝的發展。顯而易見,「打鐵花」最初是為了展示本行業氣派,取悅民眾,擴大道教影響。同時,利用「花」與「發」的諧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發」之意,對民眾來說,象徵著家業發達、人丁興旺、錢財廣進的美好期盼。

「打鐵花」以煉鐵爐、風箱為工具,以生鐵、焦炭為原料,取材簡易,操作簡便,其原理就是利用木板擊打熔化了的熾熱鐵水,在空中形成四處飛濺的耀眼火花。

傳統打鐵花需用的器具有老風匣、小熔鐵爐、用耐火土燒制的耐火罐、陶勺、木板等;熔化鐵塊所用的陶罐和盛舀鐵液的陶勺,都是用耐火陶土燒制而成的。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熔鐵已經有專門的坩鍋,勺子也更加輕巧易握,電動鼓風機更是代替了老風匣,省工省時,快捷便利。而「打鐵花」所用的木板仍然用柳木製成,並提前泡在水裡備用。

筆者在現場見到一位老人,一直在忙著指揮打鐵花的年輕人。趁他安排妥當的空隙,我上前遞了一支煙,和他攀談起來。一提起打鐵花,老人便興致勃勃地講了起來——

早年間,打鐵花可是很排場的大事情哩。聽俺爺爺講,那年月,打鐵花的緣由都是大戶人家和大商戶慶賀逢年過節、添人進口等,咱窮苦人只是看個熱鬧。先要在寬闊的場地上搭起丈餘高的大棚子,就是「花棚」,花棚上鋪一層柳樹枝,那樹枝必須細密、綿軟、有水分、不易著火,還能濺出更多鐵花。樹枝上綁滿各種煙花、鞭炮。「花棚」頂上正中間,豎起個丈餘高的杆子,俺們叫它「老杆」,「老杆」尖頂上也綁有鞭炮、煙花,那就是「設彩」,哪個打鐵花師傅要是一下打中了,主家給獎哩。要不說這打鐵花的都是受苦人,熔鐵爐那火焰可怕人哩,只怕化不好打不出花來,那大風匣就使勁地拉呀拉,那風也使勁地吹呀吹。有話說,風匣拉到人累垮,鍋裡鐵水冒金花。都說打出的鐵花好看,可不知這打花的藝人真是受罪哩。

說到這裡,老人家扭身大聲向爐子旁的年輕人喊「再往爐裡加炭」,又問我說:「剛才說到哪裡了?」我說:「說到打花中彩。」老人家忙接著說道:「哦,打鐵花時,如有技高一籌的打花人,能一棒擊中老杆,點燃最高處的煙花、長鞭炮等,稱為中彩。這人就會被當眾報出姓名,披紅戴花,獎勵錢物,十分榮耀。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出這個力,受這個苦。我也是看這門手藝眼看要丟了,再不接上茬,還真是難以傳下去。」一看時間到了,老人剎住話頭,連忙回到打鐵花的隊伍去了。

打鐵花焰火晚會馬上就要開始了,主持人在音樂聲中走到廣場中央,簡要介紹了打鐵花的歷史,又強調了安全事項,要求觀看者必須在觀看區。儘管鐵花飛向空中,落下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溫度了,但盛夏時節觀看還是要注意防止灼傷。我們看到,今晚這四個鐵爐,將輪流持續開爐,一次連續數十分鐘,鐵水打完再裝再熔。在將近半小時的花會活動中,熟練的打鐵花者輪番表演,或者穿插進行,他們以不同的力道角度,結合風向變化,打出一朵朵千姿百態、爭奇鬥豔、精彩紛呈、炫目耀眼的鐵花。

表演者一組兩個人,一人用鐵勺子舀一點鐵水,輕輕拋起來,另一人手持一塊10釐米至20釐米寬、長約60釐米的大頭木板子,猛擊拋出的那一小團通紅的鐵水,將它們打散在天空中,使之盛開成一片燦爛耀眼的星火煙花。

如今,為弘揚這一歷史文化遺產,表演者通過不斷學習,認真實踐,精心探索,努力為觀眾奉獻更為壯觀、更為美妙的夜景。

第一組上場。只見一小團鐵水高揚半空,木板迅疾劃出一個無聲的弧線,隨著「呼」的一聲起,天空瞬間呈現出一片片亮光,如「天女散花」,又似「孔雀開屏」。人們抬頭仰望,緊接著便發出一陣陣驚嘆。第二組立馬上場,兩個人一人拋一人掄,天空便又升起一道道金光,瀰漫了半個夜空,像「金龍狂舞」,又像「銀河湧浪」。人群裡再次爆發陣陣叫好聲。第三組來到火爐旁,只見小小火團高高拋起,木板順勢猛擊,星火從天而降,宛若「滿天星雨」,又似「熒花遍地」,那星星點點的光火在地上彈跳著、飛濺著、分裂著、綻放著,整個廣場像湧起的金波銀海,流光溢彩,輝煌燦爛。這五光十色的璀璨、金光銀閃的吉祥、飛揚夜空的浪漫、劃破穹頂的壯觀、輝映星野的迷幻,寓意著美好,詮釋著祈盼,彰顯著光明,傳遞著夢想,表達出人們對富貴吉祥、前程似錦的嚮往。

一場打鐵花的焰火,如盛開在深藍色夜空裡的簇簇花朵,被賦予美好的寓意和良好的祝願,讓人心情舒暢,精神倍增,所有的睏乏勞頓、一天的酷暑紛擾,都隨著煙花的飄落而消失殆盡。(李文曉)

相關焦點

  • 正定園博園首屆魔幻秀:打鐵花、炫彩雷射秀...
    12月19日—12月20日正定迎來璀璨之夜—神奇魔幻秀當傳承人架起熔爐,將煙花打向天空夜空之下,如天女散花,絢麗而奪目更有民俗表演、驚險魔術、唯美夜景等你來打卡萬人齊聚,共同為璀璨園博園點讚沖天鐵花飛寰宇千萬點夜放花千樹翱翔天地間每一位非遺打鐵花傳承人們在此刻都顯得特別有魅力
  • 平陸黃河溼地三灣景區:天鵝與遊人共度「民俗文化旅遊年」
    人民網平陸2月24日電   「今年來到這三灣景區,真是大變樣,不僅可以看到天鵝,還有各種文化活動,遊樂設施也比往年增加了不少,讓我們看得舒心、玩得開心,春節過得有滋有味。」一名來自鄭州遊客高興地說。
  • 會員價:375元純玩豐順韓山生態度假區、大寶山度假區非遺打鐵花、塘埔溼地公園、入住佳百惠酒店二天遊
    純玩豐順韓山生態度假區、大寶山度假區非遺打鐵花、塘埔溼地公園、入住佳百惠酒店二天遊
  • 打鐵花——美麗與危險並存的狂野藝術
    社會上的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與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個祖師——太上老君,所以,工匠們與道士們可謂師兄弟。「打鐵花」初源於工匠們的祭祀活動。遇到道教的重大慶典,道士們也會出錢出物,請工匠們舉辦「打鐵花」,為道教增添光彩。這無形中促進了「打鐵花」活動的開展。
  • 平陸抓了這麼多人
    平陸警方成功斬斷一條涉及晉豫鄂的販毒通道,繳獲毒品350克「淨邊2020」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平陸縣公安局嚴格按照劉新雲副省長提出的「打、查、防、管、控、教」的工作要求,結合平陸實際,不斷掀起禁毒攻堅行動的新高潮,於近期成功破獲一起跨省販毒案件。
  • 美麗南方·青瓦房春節非遺表演 感受濃濃「年味兒」
    春節假期美麗南方·青瓦房將「綻放」最美「打鐵花」南寧雲-南寧新聞網訊 (記者 龐麗娜)打鐵花、踩高蹺、舞獅活動、民間手藝展示……為營造良好的傳統節日文化氣氛,再現古代民間過年歡騰的場面,1月25日-2月8日(年初一至十五
  • 當非遺遇上短視頻
    後來國家大力扶持非遺,狀況有所好轉,他的公司現有員工10餘人,產品以本地旅遊市場和酒店、會議定製為主。蕪湖鐵畫是用鐵鑄成線條,借鑑國畫的水墨、章法和布局,同時結合了雕塑、剪紙等技法,小到桌面擺件,大到巨幅壁畫,手法複雜,只能純手工,製作成本頗高。
  • 抖音上這項非遺民間焰火吸引數萬網友點讚:零汙染 源於春秋戰國
    看過電視劇《延禧攻略》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其中的高貴妃曾經為了討太后和皇上的歡心,請來民間藝人表演打鐵花的絕技。這裡的打鐵花其實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抖音上,就有很多網友在用短視頻的方式傳播和分享這項傳統藝術。
  • 市級非遺項目「蒲城面花製作技藝」走進第三幼兒園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下一代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增強非遺知曉率,讓孩子們從了解家鄉古老的飲食文化開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0月12日,市級非遺項目「蒲城面花製作技藝」受邀走進蒲城縣第三幼兒園,為「小小傳承人」們帶去了一場豐富多彩的傳統非遺文化體驗活動。
  • 山西平陸傅相祠(傅說聖人廟)修繕項目啟動
    12月11日,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舉行平陸傅相祠(傅說聖人廟)修繕項目開工座談會。平陸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宏偉,平陸縣政府傅氏宗親聯誼辦公室主任王勤輝,海內外傅氏聯誼總會(原世界傅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傅達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部分傅氏宗親代表參加會議。
  • 抗擊疫情 北京非遺公開課|跟傳承人學打花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打花棍是北京人都非常熟悉的傳統體育項目。疫情尚未結束,一家老小宅在家裡玩玩打花棍,也不失為一種樂趣。北京日報客戶端與北京市文旅局聯合推出的「抗擊疫情 北京非遺公開課」本集就邀請石景山區非遺項目「打花棍」的代表性傳承人王彥教大家一套打法。打花棍,顧名思義,是利用三根直棍(即兩根手杆一根花棍)相互擊打變化的技巧運動。其遊戲方式為:左右手各持一根手杆,用手杆擊打花棍,使花棍高拋低挑、上下飛舞,做出各種花樣動作。
  • 延禧攻略,一部非遺文化遺產的攻略!
    從高貴妃的崑曲,到各個人物角色的服裝、配飾,以及令人震撼的打樹花...令觀眾在討論劇情的同時也欣賞到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劇中非遺元素展示刺繡劇中以大篇幅、多細節的方式展示了刺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涉及到的就有手推繡、打籽繡、盤金繡、盤繩繡、珠繡、圈金等多種刺繡工藝,以及作為國務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其在劇中主要體現在服裝設計上。
  • 486非遺集聚區開非遺講座揭秘揚州通草花的前世今生
    昨天上午,兩位國內知名的紙藝術家在揚州486非遺集聚區開了一個講座,講的就是揚州非遺通草花的前世今生。據了解,這是「486非遺講壇」非遺講座的其中一場,今後每月都將邀請非遺大師或非遺傳承人分享非遺故事。而昨天分享通草花故事的兩位大師,其實是一對夫婦,師承於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揚州通草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錢宏仁。
  • 山西平陸中學升旗儀式上了央視
    節目中,運城平陸中學一段升國旗的畫面引起當地群眾的關注和熱議,一時間在朋友圈熱傳,成為焦點話題。  據了解,每周一的主題升旗儀式是平陸中學一項日常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已成該校一道亮麗風景。近年來,該校為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全體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深入開展了一系列愛國主義特色教育活動。
  • 平陸中學教師李章博全國首創「幾何畫板課件」
    平 陸 中 學 團結 勤奮 務實 創新 平陸中學教師李章博首創「幾何畫板課件」,多次榮獲國家、省、市榮譽。今年2月,「李章博幾何畫板」網正式上線,帶給學生直觀清楚、一目了然的學習體驗。
  • 平陸:2020年貧困大學新生入學扶助公告
    2020年貧困大學新生入學扶助公告 根據縣政府辦公室文件精神,現將平陸縣2020年貧困大學新生入學扶助工作實施方案公告如下: 一、申報條件 1、錄取院校類別: (1)參加2020年普通高考,在平陸縣內高中
  • 賈祝文考析「平陸夏陽,序封陽曲地」之誤
    今陝州之平陸」之載,也即「北虢為虢叔裔孫虢序所封陽曲之地」的說法無史實可據。所以,以《路史·國名記》「夏陽,序之封,晉滅之,今陝州之平陸」的記載為據而認定平陸夏陽(下陽)北虢之地即為虢叔裔孫虢序所封的陽曲之說,與南、北虢皆為西虢所衍,其民皆為西虢裔眾的史實明顯相悖。
  • 非遺扶貧|46個扶貧工坊亮相非遺博覽會,看鐵編技藝編出幸福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鄭珂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自開幕以來,吸引了廣大市民前來參觀,本次非遺博覽會以七大地區為骨架,展示全國46個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在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展示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奔向小康生活中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