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非遺集聚區開非遺講座揭秘揚州通草花的前世今生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昨天上午,兩位國內知名的紙藝術家在揚州486非遺集聚區開了一個講座,講的就是揚州非遺通草花的前世今生。據了解,這是「486非遺講壇」非遺講座的其中一場,今後每月都將邀請非遺大師或非遺傳承人分享非遺故事。而昨天分享通草花故事的兩位大師,其實是一對夫婦,師承於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揚州通草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錢宏仁。

  分享

  講述揚州通草花的前世今生

  宋安是「嘆為觀紙」紙藝工作室的藝術總監,一凡是北京「紙娃娃家」紙藝工作室的創始人。從2003年開始,宋安和一凡就走上了尋找通草花歷史的奇妙之旅。十多年來,他們走訪國內15個縣市及通草技藝相關人物,通過研究證明通草技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陝西境內,挖掘收集了大量與揚州通草花有關的資料。

  2017年,為了學習通草花,宋安和一凡把家從北京搬到揚州。今年,他們還曾受邀在景山公園國學大講堂和中國對外友好交流中心,分享揚州非遺通草花。而昨天的講座,是他們首次在揚州舉辦分享會。

  宋安坦言,活動現場既有他們的通草花師父,還有不少業內行家大師,「這次活動像『班門弄斧』,但我們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通草花非遺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講座現場,一幅電視劇《延禧攻略》的劇照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劇中富察皇后提倡後宮將頭上戴的金銀珠翠換成通草絨花。「這並非編劇杜撰,而是出自《清史稿后妃傳》。」宋安介紹,通草花並不是通草開的花,而是特指以通草片為主要原材料做的花。

  經過多年研究,宋安和一凡發現,最早關於通草花的記載見於《中華古今注》。「此外,《客座贅語》《格致鏡原》《御定淵鑑類函》《宋詩紀事》等眾多古籍都記載了後宮妃嬪戴通草花的歷史。」宋安介紹,宋朝蘇軾在《四花相似說》中寫道,「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蠟花,海棠花似絹花,罌粟花似紙花」。而民間歌謠中、紅樓夢等名著中都曾提到過通草花。他表示,到了明清時期,通草花已從皇宮到了民間,是廣泛佩戴的飾物。

  傳承

  讓非遺技藝走入更多人視野

  「過去,非遺技藝主要靠『家傳制』或『師徒制』來傳授,與很多其它傳統民間藝術一樣,通草花非遺一般取口傳身授傳承,祖輩相傳,師徒相傳,而沒有專門的講座或大眾課堂去傳播。」揚州486非遺集聚區招商策劃部經理謝婧婷表示,這是首次在揚州開設通草花講座,豐富的講座內容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

  據介紹,今年486非遺集聚區的「非遺講壇」將每月開展講座活動,將邀請集聚區內的非遺大師或非遺傳承人分享非遺故事,「通過非遺講座的形式進行傳統技藝的常態化展示,有利於進一步推進揚州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普及,增加非遺技藝在廣大群眾中的知曉度,繼而無形中擴大非遺技藝的傳承隊伍。」謝婧婷說。通訊員揚工美記者聶超邱凌

昨天上午,兩位國內知名的紙藝術家在揚州486非遺集聚區開了一個講座,講的就是揚州非遺通草花的前世今生。據了解,這是「 486非遺講壇」非遺講座的其中一場,今後每月都將邀請非遺大師或非遺傳承人分享非遺故事。而昨天分享通草花故事的兩位大師,其實是一對夫婦,師承於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揚州通草花」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錢宏仁。十多年來,他們走訪國內15個縣市及通草技藝相關人物,通過研究證明通草技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陝西境內,挖掘收集了大量與揚州通草花有關的資料。」揚州486非遺集聚區招商策劃部經理謝婧婷表示,這是首次在揚州開設通草花講座,豐富的講座內容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

昨天上午,兩位國內知名的紙藝術家在揚州486非遺集...

相關焦點

  •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2020-04-0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非遺客廳」接待誰?
    2017年11月,他在紹興諸暨開了一家越紅博物館,通過喝茶、茶餐、主題茶會、制茶、茶文化民宿、茶藝表演等形式,推出研學遊品牌和線路,研學基地的運營讓楊思班嘗到了甜頭。在他看來,非遺是個能拿來做生意的好概念,包含了一系列尚待發掘潛力的「IP」,很多非遺文創產品、研學旅遊都是很有市場的。
  • 當非遺遇上5G!廣州越秀的學生在「空中課堂」上了一節通草畫課
    非遺通草畫+5G,通過「空中課堂」走進中小學。6月11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5G空中課堂開課了。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美術教師、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昕,藉助5G網絡和同步課堂平臺,以直播課堂的形式向廣州市第三十七中學、建設大馬路小學等師生介紹非遺通草畫的歷史與知識。什麼是通草畫?通草畫是一種19世紀左右興起於中國廣州的外銷畫,當時被稱作「蓪紙畫」。
  • 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召開2019「揚州的夏日」特色主題活動產品發布會
    「非遺小小傳承人」——非遺研學之旅6月-9月在個園、揚州486非遺集聚區舉辦。在486,將參觀揚州工藝美術館、非遺活態展示區,眼看非遺人現場演繹,近距離感受揚州非遺。夏令營將邀請知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設的研學課程,參與學員將利用3-5天時間,與傳承人現場溝通交流、互動體驗,對古琴技藝、剪紙技藝、通草花製作、刺繡技藝及堆錦技藝等多個項目進行深度探索學習,讓學員們在「動手動腦」的學習過程中,對揚州傳統非遺「動心動情」。12.
  • 為傳統手藝執一盞燈《念物記—揚州手藝人》亮相
    為傳統手藝執一盞燈揚州文化積澱深厚,燦若星河,其中,揚州手藝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凡懷才抱藝者,莫不寓居廣陵,蓋如百工之居肆焉。」揚州女作家梅靜耗費四年光陰,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探尋揚州手藝的前世今生,創作而成《念物記—揚州手藝人》一書。全書用15萬文字、300餘張圖片,詳細記錄23項技藝的千年傳承,以及數十位藝人的百味人生。「手藝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保護手藝,就是滋養我們的傳統文化,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
  • 廣州非遺盛宴今早開鑼
    「我哋廣式——通草畫廣州一日展」 現場體驗通草畫繪製11日,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暨「廣州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在廣州圖書館舉行。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廣州將在6月份舉辦近百場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其中,首度舉辦的「廣州非遺購物節」標誌著廣州非遺傳承人群正式集體「觸網」。
  • 非遺傳承走進幼兒園 廣州幼師學校開展通草畫體驗活動
    大洋網訊 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廣廣府非遺傳承,6月25日下午,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以下簡稱:廣州幼師)鄭立君名教師工作室前往廣州市幼師附屬天河第二幼兒園開展非遺傳承體驗活動,讓幼兒園小朋友也了解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草畫。
  • 請跟隨記者的腳步,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新故事
    大運河催生了以揚州學派、揚州畫派、揚州曲藝、揚派盆景、淮揚菜系、揚州「三把刀」等為代表的特色淮揚文化,其中雕版印刷、古琴、剪紙等3項傳統工藝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漆器髹飾技藝、揚州玉雕、金銀細工製作技藝等19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級非遺。
  • 精彩表演弘揚非遺,南海九江《少年說非遺》決賽名次出爐
    8月27日晚,南海九江鎮《少年說非遺》決賽舉行,《九江燈謎代代相傳》在21個表演節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九江煎堆的前世今生》和《「數」說周家拳》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九江鎮歷史悠久,素有「儒林之鄉」的美譽,九江鎮文化發展中心主辦《少年說非遺》大賽,面向全鎮小學生弘揚九江傳統文化,旨在加強九江非物質物文化遺產的推廣和傳承,引導廣大學生對家鄉本土文化有更多了解和進行更深一步探索。
  • 愛上非遺,聚了,火了,樂了!
    愛上非遺,聚了,火了,樂了!2018年起,淮安策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連續舉辦兩屆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深入挖掘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讓千年運河綻放新的時代光彩。2020年,作為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分會場,淮安將分會場活動與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合二為一,以「守多彩非遺、創時尚生活」為主題,切切實實地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 「非遺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通過「西藏非遺」「西藏群藝館」等公眾平臺推出《非遺購物節預熱·雪域非遺健康生活》系列圖文、西藏文化遺產主題攝影展、馬術表演和藏棋展示推廣、藏醫健康講座、非遺美食等影像視頻12條,轉載達70餘次,點擊量達2萬餘次,達到了「更新觀念、拓展載體、廣泛宣傳、鍛鍊隊伍」的預期效果。
  • 江蘇省重大前瞻性項目——非遺文化進校園暨邗江區「新鄉土文化...
    在第十四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力度,充分展現邗江區非遺保護工作,推動邗江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發揚光大,邗江教育局、邗江區文體旅局、揚州高新區實驗小學聯合開展了江蘇省前瞻性項目——非遺文化進校園暨邗江區新鄉土文化工程「尋根●傳承」非遺公開課。
  • 在上海社區就能跟非遺傳承人學啦
    在上海社區就能跟非遺傳承人學啦!  手腕翻飛,碎紙輕落,幾剪刀下去,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豬佩奇」就出現在眾人眼前,引得孩子們爭相參與體驗。這是昨天下午,2019年「非遺在社區」全市成果交流會上徐匯區楓林街道「上海剪紙」展示的情景。傳統豬年春節將至,傳承人們剪出許多隻「佩奇」送給孩子們,既喜慶應景,又富有新意。
  • 「非遺」課堂:「客家山歌王」來傳唱
    「非遺」課堂現場。紅網時刻株洲6月1日訊(通訊員 彭新平 黃新年)「月光娃娃,開水煮茶;妹子要嫁,嫁給鄰啥……」近日,清脆的客家童謠《月光娃娃》從株洲市炎陵縣沔渡學校三年級192班的教室裡傳出。原來,炎陵縣「非遺課堂」從去年3月開課以來,每周讓學生學唱一首客家山歌,已成為曾書華的「固定動作」。「'非遺'課堂」是炎陵縣開展的「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現已有6個「非遺」項目編入炎陵縣的「'非遺'課堂」教材。
  • 打開「嶺南之窗」 「廣式非遺」活了也火了
    歷史上,非遺見證了廣州與世界的交流,廣繡、廣彩、通草畫等工藝品遠渡重洋,源源不斷地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時尚和工藝製造產生影響。如今,它們作為城市文化形象組成部分,成為對外展示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的「形象大使」,用文化講述嶺南故事。  廣州以此表態傳承弘揚嶺南文化的決心。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
  • 千人長江畔撥弦奏琴箏 全方位展示揚州非遺文化民俗風情
    張洪貴攝通訊員張沛記者詹葉青「朝前走啊,嘿喲、嘿喲,往前那個走啊,嘿喲、嘿喲……」昨日,隨著縴夫們有節奏的「號子」聲,央視《鄉村大舞臺》節目走進揚州邗江,在長江邊的瓜洲鎮拉開錄製大幕。錄製現場好戲連臺,揚州非遺民俗、牛人絕技悉數登場,多形式展示鄉村文化,演繹揚州魅力。
  • 「廣州非遺購物節」要玩大的
    以通草畫展示「廣式生活一天」線上非遺館的展示「自從做咗電商,日日爆單,日日加班!」「明哥,今日埋單記得手機支付哦,全場八折優惠」……當這話,從清朝裝束的商家和顧客嘴裡說出來,你會是啥感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來臨,6月11日,圍繞「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主題,廣州市將迎來為期一個月的「我哋廣式——廣州非遺購物節」活動,當日還將同步在廣州圖書館開幕「我哋廣式——通草畫廣州一日展」和啟動「東家APP」上「我哋廣式」線上非遺館。「非遺館不僅僅是賣貨,也是對非遺項目、非遺傳承人的一個綜合服務平臺。
  • 廣州非遺傳承人集體「觸網」,直播展示購物都來啦……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廣州將在6月份舉辦近百場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其中,首度舉辦的「廣州非遺購物節」標誌著廣州非遺傳承人群正式集體「觸網」。儀式上發布了全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包括《我哋廣式——通草畫廣州一日展》和《懸壺濟世——廣州傳統醫藥類非遺項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展覽》2場主場展覽;《我哋廣式——廣州非遺購物節》20場主題直播活動和多場線上線下預熱、宣傳、促銷活動;以及46場由全市各區組織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等。
  • 非遺的活態傳承:「大世界」裡的非遺「小世界」
    原標題:非遺的活態傳承:內設展覽、表演、傳習、美食、數字非遺等五大功能業態「大世界」裡的非遺「小世界」這棟穿越百年時光的建築,定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內設非遺展覽、非遺表演、非遺傳習、數字非遺、非遺美食五大功能業態。步入其中,竹編、磚雕、麵塑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精粹,令人恍若進入獨具魅力的「非遺小世界」。  推廣非遺,少不了「活態」傳承  一進門,迎面放置著的便是作為大世界經典記憶而留存的12面哈哈鏡。
  • 非遺揚州丨黃珏老鵝製作技藝
    江蘇有句俗語叫做:「南京鴨、揚州鵝」。在揚州,鹽水鵝是最常見的一道滷菜,而其中以「黃珏老鵝」最負盛名。2008年,黃珏老鵝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珏老鵝製作技藝的歷史黃珏,現今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在揚州城北郊,邵伯湖南岸。黃珏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豐饒 , 境內擁有古土城、畲芳社、牌坊等古遺址。鎮內邵伯湖畔有兩座內河水運碼頭 , 水陸交通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