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硬核!非遺通草畫+5G,通過「空中課堂」走進中小學。6月11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5G空中課堂開課了。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美術教師、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昕,藉助5G網絡和同步課堂平臺,以直播課堂的形式向廣州市第三十七中學、建設大馬路小學等師生介紹非遺通草畫的歷史與知識。
什麼是通草畫?通草畫是一種19世紀左右興起於中國廣州的外銷畫,當時被稱作「蓪紙畫」。中國畫師在植物通脫木製成的通草片上,以顏料、畫筆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曾被譽為「廣州明信片」風靡歐美。
據了解,本次5G課堂是為推動非遺保護實踐適應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發展需求,越秀區所探索的「雲展覽+雲教育」全新模式。在6月11日至6月19日舉辦的「非遺通草畫——講述古今中國故事」展覽期間,將依託中國聯通低延時、超大帶寬、海量連接的5G網絡,通過沃視頻和一直播app,開展實時線上導賞和通草畫文化傳承教學活動。
南都記者在建設大馬路小學的5G課堂現場,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蘇昕老師教同學們如何辨別通草,介紹通草片的製作和特性,結合視頻和圖片引導同學們了解並品賞通草畫。老師每次提問,建設大馬路小學的同學們都積極踴躍地舉手回答,依託5G高清流暢的直播畫面,同學和老師進行即時的交流和互動,氣氛熱烈。課後,同學們告訴記者,這堂課非常有趣,相比於以往的線上網課,這次上課的體驗感更好、網絡更快,直播畫面和聲音都很清晰流暢。
建設大馬路小學校長葉麗詩告訴南都記者,通過5G高速不延遲的特點,多地共上一節非遺課程,讓非遺插上翅膀傳得更遠。 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展示活動為非遺遠程教學提供了嶄新的途徑。今後將聯合越秀區教育局、越秀區少年宮,繼續探索「一點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智慧教學模式。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