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非遺項目「蒲城面花製作技藝」走進第三幼兒園

2020-10-15 臨渭文化旅遊網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下一代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增強非遺知曉率,讓孩子們從了解家鄉古老的飲食文化開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0月12日,市級非遺項目「蒲城面花製作技藝」受邀走進蒲城縣第三幼兒園,為「小小傳承人」們帶去了一場豐富多彩的傳統非遺文化體驗活動。

在知識的殿堂裡,小朋友們睜著充滿求知慾的眼睛跟隨著傳承人李四民靈巧多變的雙手不斷汲取著傳統文化的知識。李老師不僅帶去了各式各樣製作好的成品花饃,還在現場為小朋友們展示了棉花製作技藝並帶領小朋友們體驗了面花製作這一古老而傳統的非遺文化。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熱情高漲,氣氛愉快,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中充分體驗到「花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奇魅力,贏得廣大師生一片好評。

《蒲城面花製作技藝》是蒲城縣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蒲城面花有著悠久的歷史,種類齊全,形式多樣,涵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共挖掘出慶典、賀壽、紅白喜事、四時八節等五大類的60多個花色品種。今後,縣文化和旅遊局還將組織更多的非遺項目走進校園,保護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娃娃抓起」,不斷與時俱進,讓項目更好的融入生活,展現強大的生命力,真正「活」起來,「傳」下去。更好地發揮好文化遺產的弘揚和教育作用,服務地方經濟,促進文化繁榮。

來源:蒲城縣文化和旅遊局

相關焦點

  • 蒲城縣第三幼兒園:「饃饃」走進幼兒園 非遺傳承種心間
    近日,蒲城縣第三幼兒園舉行「我愛家鄉之『饃』力百變」主題活動,特邀蒲城面花製作技藝傳承人入園為幼兒們展示「饃」文化。幼兒們通過觀察、欣賞、學做、義賣等活動,對家鄉有了初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棒棒饃、鍋盔饃、石子饃、花饃、棋子豆、花卷等形式百變的饃成了孩子們探索非遺文化的載體
  • 記國家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市級傳承人黃娥嬌告訴記者,贛南客家擂茶的製作技藝很是獨特,其基本原料以鮮茶葉、糯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各類青草藥為主。  傳統的擂茶製作中,需要的工具包括擂缽、擂棍、撈子。據了解,這三樣工具被稱為「擂茶三寶」。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大嶺山新增一位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大嶺山非遺傳承人展示客家米橙。  通訊員供圖   記者從大嶺山獲悉,日前大嶺山的李群芳獲評東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客家米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客家米橙製作技藝是流傳在大嶺山鎮客家人聚居區域的一項傳統食品製作技藝,過年「打米橙」是客家人的一項傳統民俗。據悉,李群芳是大嶺山鎮連平村人,自幼跟隨母親李有嬌學習客家米橙製作技藝,從藝時間已達40多年,掌握了客家米橙的全部製作技藝。為保護和傳承客家米橙製作技藝,1995年,李群芳在自家的家庭作坊起步,開始為客家鄰裡和親朋好友製作米橙,讓大嶺山的客家人再次找到了傳統的舌尖上的記憶。
  • 虎門新灣漁網編織技藝、劉氏毫火針療法獲授牌市級非遺
    近日,《東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舉行授牌儀式,虎門鎮去年申遺成功的非遺項目新灣漁網編織技藝與劉氏毫火針療法均在授牌之列。記者從採訪中了解到,經過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小組檢查、專家小組初評、專家委員會評議、社會公示、上報市政府審批等環節,去年全市共有26個項目新增為東莞市非遺項目其中包含了傳統音樂1個,傳統舞蹈1 個,傳統體育、遊藝及雜技1個,民俗項目2個。在18個傳統技藝項目中,就包含了虎門鎮申報的新灣漁網編織技藝。在3個傳統醫藥項目中虎門中醫院的劉氏毫火針療法在列。
  •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 2020-07-05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走進非遺」非遺夏令營活動成功舉辦
    7月14日,連雲港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江蘇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舉辦的七彩夏日——「走進非遺」非遺夏令營正式開營。江蘇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隊共50餘名師生一同感受非遺的魅力。此次活動邀請到的是麵塑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曉明,以麵塑創作、文創產品知識講座與麵塑製作技藝教授活動相結合的模式,讓同學們對麵塑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 延平區評選茶洋窯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日前,由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開展的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在南平市博物館舉行,28名茶洋窯工匠報名參評。茶洋窯製作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遺址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板橋豆腐乾等美食製作技藝列入非遺名錄(圖)
    原標題:板橋豆腐乾等美食製作技藝列入非遺名錄(圖) 民間作坊裡制出的綠豆粉  本報訊 遵義市政府日前公布了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板橋豆腐乾、綠豆粉、遵義雞蛋糕等10餘種美食製作技藝被列入非遺名錄。
  • 東莞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12月15日,2020年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這次活動分為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展演活動現場,客家山歌、木偶戲以及麒麟舞等非遺項目展演輪番上演,客家山歌餘音繞梁
  • 佛山第6批市級非遺項目及第5批市級非遺傳承人開始申報啦!
    佛山市級非遺:西樵大餅製作技藝(圖片:南海旅遊微信公眾號)關於佛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組織開展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的通知 申報者所傳承的項目必須是已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並符合以下條件:
  • 戲劇、民俗、傳統技藝……靖江這7個項目榜上有名
    日前,我市公布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至此,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有項目39個。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王金甫介紹,申報進入市級非遺名錄的項目須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並具有鮮明特色,且在一定群體中有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的特點,具有較大影響。此次我市發布的第三批非遺名錄涵蓋傳統戲劇、民俗、傳統技藝三個類別,共有錫劇、靖江民間歌舞、靖江木作技藝、西來蟹黃肉包製作技藝、西來蜆子餛飩、靖江粯子湯、靖江剔蟹技藝七個項目。
  • 「小師傅」學做「燈籠仔」,非遺傳承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黏糊、繞圈、貼紙……在鳳崗鎮中心幼兒園社會人文中心室,小朋友們跟著泗洲燈籠仔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淑如,認真地學習紙燈籠的做法,頗顯「小師傅」模樣。12月15日,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激發孩童對非遺文化傳承的興趣,鼓勵他們學會自覺擔負起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教師曾智君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能讓孩子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真正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 「小師傅」學做「燈籠仔」,非遺傳承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
    黏糊、繞圈、貼紙……在鳳崗鎮中心幼兒園社會人文中心室,小朋友們跟著泗洲燈籠仔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劉淑如,認真地學習紙燈籠的做法,頗顯「小師傅」模樣。12月15日,莞脈傳承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激發孩童對非遺文化傳承的興趣,鼓勵他們學會自覺擔負起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鳳崗鎮中心幼兒園教師曾智君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能讓孩子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真正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 香油製作工藝入選市級非遺
    本報菏澤12月6日訊(記者 李德領) 6日,記者從菏澤市文廣新局獲悉,菏澤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涵蓋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9大門類,其中,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2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22項。
  • 膏方製作技藝入選「非遺」 雷允上、李良濟榜上有名
    原標題:膏方製作技藝入選「非遺」 雷允上、李良濟榜上有名   日前,第三屆蘇州市文化遺產匯展系列活動正式啟動,41個項目進入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蘇州老百姓喜歡的膏方製作技藝入選。  今年以來,我市組織開展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申報評審工作。
  • 【閔行之美——非遺】香囊製作技藝、古船微縮複製技藝
    【閔行之美——非遺】香囊製作技藝、古船微縮複製技藝 2020-10-09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上非遺,聚了,火了,樂了!
    9月5日至7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在淮安市清江浦裏運河文化長廊展出,來自運河沿線8省(直轄市)30個設區市110餘項非遺項目齊聚裏運河畔,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非遺盛宴,讓非遺走進百姓生活
  • 西安市第六批37個非遺項目獲授牌
    活動現場展示了非遺項目。本次授牌儀式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承辦。活動還為高新區非遺協會揭牌。據了解,西安市第六批非遺項目中,高新區獲批了兩項。作為首個在開發區設立的非遺協會,高新區非遺協會將承擔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梳理和保護傳承,也將助力高新區建設非遺資源聚集與轉化高地。
  • 肇慶端硯製作技藝入選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
    肇慶端硯製作技藝入選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肇慶端硯製作技藝正式入選廣東省非遺優秀實踐案例!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2020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名單,共遴選出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