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扶貧|46個扶貧工坊亮相非遺博覽會,看鐵編技藝編出幸福路

2020-12-23 瀟湘晨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鄭珂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自開幕以來,吸引了廣大市民前來參觀,本次非遺博覽會以七大地區為骨架,展示全國46個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在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展示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奔向小康生活中百折不撓的精神氣質。

能者百工,優秀的傳統手工藝煥發生機,通過一雙雙巧手鋪就人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鐵編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張桂貞說:「自從通過非遺項目鐵編技藝助力扶貧以來,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裡很多人通過鐵編技藝多了一項收入來源,有一位74歲的老人做鐵編燈籠30年了,他老伴兒患有腦血栓,現在油鹽醬醋茶,生活費和藥費都夠了,而且家裡冰箱、彩電都有了,可高興了。」

紅紅燈籠高高掛,河北省豐寧鐵編技藝興起源於豐寧鳳山古鎮的燈會習俗,與鳳山關帝廟廟會活動息息相關。在清朝末年,北京等地的鐵編師傅將鐵絲製作燈籠的技藝傳入豐寧。除供應豐寧本地外還銷往北京、天津、承德、多倫等地區。鐵編燈籠造型優美、工藝精細、圖案豐富、結實耐用、不易褪色。

「非遺扶貧鐵編技藝就業工坊」建於2019年8月,總投資46萬元,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設有展示展覽廳1個、培訓室2個、機器操作間1個。該工坊由市級非遺傳承人張桂貞老師做輔導老師,對農村婦女、弱勞動能力人群及貧困群體開展傳統手工藝培訓。截止目前,工坊共安置了15人就地就近就業,帶動5位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2019年,工坊學員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實現參與此項目的貧困人口年人均1000-3000元的預期目標。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重慶探索「非遺+扶貧」新模式 在18個深度貧困鄉鎮建非遺扶貧工坊
    「若不是國家扶貧政策好,我今天這樣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陳碧海說。去年,我市探索「非遺+扶貧」新模式,遴選夏布、刺繡、編織、木雕等12個產業化程度高、市場前景廣的項目,在18個深度貧困鄉鎮舉辦22期非遺傳統技藝培訓班,興建18個非遺扶貧工坊,在實現精準扶貧的同時,更引發出「漣漪」效應。
  • 給「非遺」插上文創的翅膀 蘭州交大實力推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6月12日下午,蘭州交通大學駐臨夏州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文創產品新聞發布會在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召開,大學的專業研發智慧加上深厚的「非遺」文化,完成從「輸血」到「造血」的本質性變化,通過「非遺扶貧」從而實現增收、脫貧乃至致富的願景。
  • 唯品會首創電商扶貧+非遺模式 唯愛工坊
    作為國內知名時尚電商,唯品會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唯愛工坊」電商公益平臺,聚焦非遺手工藝,將非遺與扶貧開創性結合,探索出「電商+非遺+扶貧」的非遺扶貧新經濟特色化路子,在精準扶貧的同時實現非遺活化傳承,創新踐行電商精準扶貧。
  • 要聞丨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在臨洮開班
    「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及全省35名雕刻技藝類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參加了開班儀式。 在開班儀式的前一天,周奉真還專程來到臨洮縣雙聯村,實地調研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並對目前臨洮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發展和該村的經營狀況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 文旅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中新網12月23日電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23日指出,文旅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其中,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資料圖:甘肅山丹縣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楊豔敏 攝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並答記者問。
  • 【非遺】普洱又有兩家非遺扶貧工坊掛牌 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是國家「非遺+扶貧」的一種新型扶貧模式,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是文化和旅遊扶貧的重要舉措。根據《普洱市文化和旅遊局 普洱市扶貧辦轉發關於推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的通知》(普文旅聯發〔2020〕3號)要求,普洱市首批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紛紛掛牌成立,截至目前,已達19家。
  • 太平鼓舞動盛會、皮筏子講述傳奇……甘肅非遺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
    線上板塊包括雲展廳、雲銷售、直播帶貨、雲上非遺傳統工藝、雲競技等活動;線下活動設主題館展覽,分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黃河流域非遺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等三個專題展。 同時,臨夏磚雕、保安族腰刀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洮硯製作技藝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也亮相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以238件非遺產品,集中展示了我省非遺項目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 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非遺博覽會的濟南元素:皮影戲、魯繡、泥塑等5項非遺項目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10月24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進入了第二天。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濟南皮影戲、泥塑兔子王、賈家窪村傀儡戲等5個非遺項目參加了本屆博覽會線下展覽。
  • 通江縣2家工坊入選四川省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通江縣2家工坊入選四川省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2021-01-13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聊城市17家工坊被評選為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據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聊城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評選工作,評選了17家工坊為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此項工作的開展走在了山東省前列。劉光輝講到,聊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在文物方面,聊城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418處,其中,國家級13處、省級74處、市縣級331處,世界文化遺產一處。加強文物立法,起草了《聊城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送審稿)》。
  •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2020年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
    12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下達甘肅省培訓項目,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委託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2020年甘肅省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技能培訓班在臨洮縣開班。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奉真,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宋賢鈞,副院長範宏偉,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所長兼書記周琪,省文旅廳非遺處副處長劉衛華,蘭州文理學院非遺智庫副主任劉忠及來自全省15個非遺扶貧工坊的35名學員參加。儀式由非遺學院院長杜軍主持。
  • 甘肅推廣「非遺+扶貧」模式 傳承創新擔使命,實幹攻堅助脫貧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 | 楊虹王斌保安腰刀、東鄉刺繡、臨夏磚雕……作為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橋梁和藝術匯集融合的重鎮,甘肅擁有著豐富的非遺文化。近年來,甘肅省創新發展「非遺+扶貧」模式,帶動越來越多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 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千家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介紹,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並從組織、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介紹,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中,文旅部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目前,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文旅部會同國家發改委推出了全國100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其中225個都是貧困村,為貧困地區培育了一批優質的鄉村旅遊品牌。
  • 長壽企業獲評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近日,市文化旅遊委、市扶貧辦命名了18家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長壽非遺企業唯粒竹編名列其中。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和鼓勵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舉辦培訓班,加強技能培訓,使傳統工藝製作成為貧困群眾脫貧出列、致富創收的有效途徑,唯粒竹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就是其中之一。
  • 臨夏縣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工人正在製作磚雕作品
    臨夏縣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工人正在製作磚雕作品 20-12-11 09:52
  • 重慶璧山: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百餘個項目亮相 全方位展現渝味非遺魅力陳昌銀陳麻花、白市驛板鴨、合川桃片、東溪豆腐乳、永川豆豉等美食,還有酉州苗繡、榮昌夏布、石雞坨土陶、外郎藤編......全市百餘個非遺項目和老字號企業集中進行展示和展銷,涵蓋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多個非遺門類,助力文旅消費。
  • 編制旅遊扶貧規劃765個,設立非遺工坊近千家——文化旅遊助力脫貧...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說,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中,文化和旅遊部主要採取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方面舉措。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區的發展情況,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 「非遺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組織各市地和代表性傳承人參加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線上、線下活動,使西藏非遺項目進一步融入全國非遺展示新格局。西藏推薦的『西藏尼木:吞達村探索非遺扶貧之路』從全國179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實踐案例。」  與此同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的要求,今年以來,自治區文化廳還積極落實「藏醫藥浴法」申遺時的莊嚴承諾,並開展相關工作。
  • 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不僅是都市美學,也是扶貧重要力量
    博覽會包括百年匠心品牌材料板塊、體驗課程板塊、設計師板塊、非遺扶貧板塊、海派非遺板塊、研培高校板塊、城市工作室板塊、手工集市板塊、手造TED演講板塊等,融合城市手工愛好者與非遺活態傳承的技藝和美學。在手造博覽會,觀眾可以體驗千餘門沉浸式手造體驗課程。